4月3日,貴州省高校2019年目標績效特色項目評審會在貴陽召開,會議對高職高校目標績效特色項目進行現場評審,興義民族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呂國富、校長劉照惠、黨委副書記丁湘梅參加會議。
會上,呂國富代表興義民族師範學院作了題為《立足「三性一型」定位,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特色項目匯報。
2019年,興義民族師範學院立足辦學定位,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立足點,以內涵建設為抓手,以本科教學質量和學科建設為基礎,以發展研究生教育為中心,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取得明顯成效,辦學水平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
呂國富作特色項目匯報
謀劃興義民族師範學院頂層設計,搭建服務地方平臺:興義民族師範學院緊扣「建設地方性、民族性、師範性」特色鮮明的區域內雙一流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立足貴州和黔西南實際,抓住「國際山地旅遊與戶外運動大會」召開的契機,成立「國際山地旅遊發展研究院」,以大旅遊、大扶貧戰略行動助推黔西南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已形成了「四平臺」「四先鋒」「四體系」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成果。
緊扣師範性定位,聚焦基礎師資培養:興義民族師範學院立足黔西南州委「教育立州」戰略,依託筆山書院厚重的歷史底蘊和弘揚筆山書院精神文脈傳承,師範性和教師教育成為興義民族師範學院一道鮮明的底色和流淌在血液裡的DNA。與寧波大學、貴州師範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並於2020年開始招生連續四年獲批和實施」國培計劃」項目,獲批經費近1000萬元。切實為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培養骨幹教師;興義民族師範學院成立「中國民族師範教育研究中心」,從2016年開始,每年出版《民族師範教育專著》一卷;
緊扣地方性定位,助推脫貧攻堅戰略:先後與晴隆、貞豐、安龍、義龍等縣開展精準扶貧數據採集、減貧摘帽數據核查等相關工作。「同心助攻+六全模式」領辦晴隆縣易地扶貧搬遷學校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按照全覆蓋、全體系、全學科、全天候、全方位、全提升,對阿妹戚託小鎮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進行全面領辦。選派優秀幹部駐村幫扶,教授、博士高層次人才團隊助力,實現了興仁縣百德鎮、新元村銀廠村在全州率先脫貧。興義民族師範學院設置校農結合直銷點,採購比例超過73%。
緊扣民族性定位,聚焦文化傳承創新:榮獲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貴州省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立項等歷史性突破。近年來,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各項工作得到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認同,2019年年底一次性劃撥學科建設費1000萬元,2020年再劃撥1000萬元,以後逐年增加。2019年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學生在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板鞋4個競賽項目中獲2個一等獎,2個三等獎,實現了興義民族師範學院自建校以來及黔西南州在國家級體育比賽中金牌零的突破,也是拿下貴州省民族體育在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板鞋項目的首塊金牌。設立了「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非物遺產研究院」,八音坐唱課群獲省級一流課程,師生頻繁亮相於央視等欄目,參與《中華民族音樂傳承出版工程》國家重大項目,提高了黔西南州的知名度和布依族的美譽度,將布依文化資源向地方文化資本轉變。依託山地旅遊開放辦學,連續5年舉辦「山地旅遊?中國—東協教育博覽會黔西南州分會」和重大學術會議。提高了黔西南和學校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緊扣「應用型」定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興義民族師範學院緊緊圍繞貴州三大戰略行動,開展新專業申報、凝練學科方向。新增專業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網絡與新媒體、民族學、運動康復」等與省、州發展戰略契合度高。教育學、心理學、化學等學科排行在全省靠前。構建了「12345」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教育科學研究獲優秀成果獎居全省市州高校第一。教師在教學類競賽、省十三屆哲社獎、全國美展等競賽、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學生在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學生發表學術論文等再創佳績。
立足黔西南,奮鬥新時代。興義民族師範學院作為一所省州共建本科院校,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將不忘高等教育初心、立足服務地方本心、彰顯民族團結真心、點燃提速發展雄心。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將辦學治校、人才培養和科研論文書寫在貴州地方發展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