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大在京舉辦非遺服飾秀 用湖北土布製衣展現大牌範

2021-01-20 荊楚網

楚天都市報10月23日訊(記者張屏 通訊員劉戈)昨晚,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和武漢紡織大學聯合在景山公園壽皇殿推出「新織楚裳」非遺服飾秀,37套服裝使用了目前最流行的極簡廓形,極具時尚感,而面料則全部是湖北土布如紅安大布、棗陽粗布、鄂州土布等,裝飾則使用了黃梅挑花等。

「新織楚裳」非遺服飾秀(關欣(恭王府博物館)攝)

此次活動是錦繡中華——2019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的一部分,也是在「錦繡中華」系列活動中首次出現的以傳統手紡手織土布為專題的非遺服飾秀。

「新織楚裳」非遺服飾秀(關欣(恭王府博物館)攝)

「在中國,棉紡織技藝源遠流長,它植根於民間,感覺不那麼高大上,但它反映和表現了各地習俗、生活習慣和藝術審美,藏著中國人的文化基因。」武漢紡織大學非遺研究中心主任葉洪光教授說,以湖北為主的荊楚之地是紡織文化發源地之一,傳統的紡、染、織、繡技藝豐富多樣,千年的楚服飾文化更是傳統紡織服飾文化中的重要部分。這次的「新織楚裳」秀就是從湖北荊州博物館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紡織品文物裡提煉的設計靈感和設計元素,既含有楚國民間布衣的清新質樸的藍、灰、白色系,又有王侯貴族的濃重華麗的熟褐、赭石色系,頗具「楚味」。

「新織楚裳」非遺服飾秀(關欣(恭王府博物館)攝)

此次大秀,籌備期長達半年,由武漢紡織大學非遺中心團隊和湖北各地土布的省級非遺傳承人合作完成。面料均由非遺傳承人使用天然的白色、彩色棉花紡紗織出,經過處理後,粗布變得有薄有厚,舒適度良好;在服裝設計、剪裁、拼接方面,則與國際時尚潮流接軌,合乎現代審美。據介紹,一套衣物,售價可能高達數千元。

「非遺服飾秀主要是概念性的,代表的是時尚風向。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嘗試,讓織女、企業、消費者看到,傳統技藝製成的服裝既環保、有歷史的積澱,也能表達時尚。如果更多的人來參與,它的生產量上去了,加上新技術對手工紡織機器效率的提升,其價格會更親民。這樣將有助於保護與傳承優秀的傳統紡織技藝和紡織文化。」葉洪光說,此次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和武漢紡織大學還聯合舉辦了「手紡手織、薪火相承——傳統棉紡織技藝保護與發展路徑探索」學術研討會,來自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的專家、人士以及棉紡織技藝傳承人們等關注的焦點正是,如何讓傳統技藝融入現代生活氛圍,且可得易得。

相關焦點

  • 海南舉辦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工作座談會
    海南舉辦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工作座談會。活動主辦方 供圖黎錦是黎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凝集著黎族的感情、意志和追求,體現民族精神。黎族製作服飾使用的紡、染、織、繡方法,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紡織染繡技藝之一,被稱為紡織業的「活化石」。
  • 非遺與時尚穿越時空的「愛戀」,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亮眼
    專門策劃上演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近年來,清遠非遺與時尚結合越來越緊密。本次非遺季專門策劃上演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並邀請廣州的服飾專業展演團隊執導與走秀。秀場以瑤族傳統服飾、壯族傳統服飾、民族風時裝展示為「線」,把清遠的眾多非遺項目,通過巧妙的手法串「珠」成「鏈」,50餘套博物館館藏級別的瑤、壯服飾及「非遺+時尚」創意服飾登臺亮相,與「00後」大學生最新潮的「非遺」背包等,形成對比鮮明的搭配;精緻的刺繡、斑斕的色彩,結合流暢的線條、獨特的少數民族圖騰元素,帶來視覺衝擊;瑤族阿哥阿妹身穿盛裝,演繹古老的傳說,別有一番韻味。
  • 中國年、荊楚風、武漢韻、東湖範,東湖燈會陪您歡度春節
    楚天都市報記者 高東起 通訊員 胡剛 董宇杉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輝遇見東湖燈會,讀懂最美武漢。新春佳節期間,武漢東湖燈會推出七大主題活動,陪您度過歡樂時光。武漢東湖燈會被譽為華中第一燈會,已成功舉辦5屆,是中外遊客到武漢過春節的保留節目,今年以「中國年、荊楚風、武漢韻、東湖範」為主題,持續至2月9日(正月十六),跨越元旦、春節、元宵節,為武漢市民、中外遊客奉上視覺盛宴和文化大餐。
  • 非遺助扶貧 文化進萬家
    2011年9月,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與貴州雷山縣政府聯合建立雷山非遺傳承研創中心,此舉是為了搭建一個非遺保護、傳承創新、人才培養的平臺。2016年,貴州省文化廳和學校聯合成立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如今,這個關聯高校、設計機構、民藝研究者的平臺,逐步成為振興傳統工藝、實現精準扶貧的有效抓手。
  • 這位「上海師傅」演示紡線織布,品味土布背後的手作溫情
    徐匯藝術館近日開展的《你身邊的上海師傅》,在60多位上海師傅中,何永娣是最年輕的一位,也是崇明土布的非遺傳承人。在崇明向化鎮永春村,她開有一家永娣土布傳承館。9月6日下午,在上海師傅的展覽現場,她展示了一根棉條如何紡出線,織成一塊布。
  • 新年第一天,央視兩次聚焦武漢東湖燈會
    新年第一天,作為武漢跨年文旅活動重頭戲之一的東湖燈會兩上央視。無人機「天空燈光秀」和「一帶一路」留學生逛燈會成央視報導亮點。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於早上8點40分用23秒報導東湖燈會盛況,下午15點53分,央視《新聞直播間》又用40秒時間,展示武漢東湖燈會上「一帶一路」留學生以及市民遊客喜逛燈會的喜慶場景。
  • 巴馬文旅局舉辦「非遺+扶貧」民族服飾手工刺繡培訓班
    #巴馬旅遊攻略#為助力我縣脫貧攻堅, 幫助少數民族地區貧困群眾提高脫貧致富能力,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自治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舉辦「非遺+扶貧」民族服飾手工刺繡培訓班,來自我縣各鄉鎮刺繡愛好者、有製作基礎的帶頭人及創業手工藝人45人參加培訓。
  • 武漢將推出「48小時惠遊卡」,每張有400元以上實惠
    發布會現場圖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8月8日,「惠遊湖北·打卡大武漢」A級景區免費遊活動啟動,武漢23家收費A級景區實行門票免費。舉辦打卡大武漢系列文化旅遊活動,就是要推動旅遊市場加快復甦回暖,幫助文化旅遊、商業、餐飲、交通等多領域企業紓困。景區免費開放,極大點燃了市民遊客出遊的熱情。
  • 百位深山繡娘手工藝人武漢元旦夜「秀」出民族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2021年元旦之夜,來自貴州、雲南、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的100位深山繡娘、民族手工藝人齊聚湖北武漢,在長江之畔,共同開啟「繡夢中國·時尚武漢」2021武漢時尚文化新年發布活動。
  • 全國109個城市的400多名大牌旅行商打卡大武漢
    11月13日上午,「百城旅行商 打卡大武漢」推介會在武漢舉行,來自24個省份、109個城市的400餘名大牌旅行商來漢參會籤約。預計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還將組織20餘萬省外團隊遊客來漢打卡。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 高校|2021美術生必知的國內「八大紡院」
    但是,如果我說「八大紡院」, 你就不一定知道了。 ●●●八大紡院曾經隸屬於原紡織工業部(1993年後改為中國紡織總會)的高校有8所,也被業界稱為「八大紡院」。1998年隨著政府機構的調整,這些院校分別劃歸教育部或地方。
  • 湖北商會會長帶紡企會員來訪,與千識智紡交流合作
    6月5日下午,千識智紡紹興分公司負責人接待了中國輕紡城湖北商會會長肖國祥,同行的還有兩家大型紡企的老闆。本次來訪的目的主要是深入千識智紡的產品的特點和對紡織企業轉型的積極效果。千識智紡的紹興分公司負責人和湖北商會會長就紡織企業現遇到的問題和產品具體應用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對於擁有上萬花型的紡企,傳統方式查找花型效率低、花型管理混亂是老生常談的難題。
  • 國際大牌全球巡展首站選了武漢,30日去國廣看看
    武漢國際廣場。國際大牌武漢首發,網紅品牌頻頻到漢,傳統商業體蝶變升級,新品、首店、大秀接連落地……日趨強勁的商業活力成為武漢復甦的重要象徵,消費力正強勢回歸。10月30日,又一大秀將空降武漢——世界頂尖時尚品牌路易威登全球最大巡展《看見 LV》將在武漢國際廣場正式開幕,武漢是全球巡展的首站城市。在即將與武漢市民邂逅的《看見 LV》展覽中,路易威登160年的歷史和87件品牌珍藏品將通過設計與技術上的創新形式,呈現出一場精彩的互動式展覽。
  • 米林縣舉辦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
    近日,米林縣中學舉辦第二屆學校共建日暨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共計2000餘人參加。    上午10時,由各年級學生組成的方陣隊,身穿民族服飾,整齊一致地依次走過主席臺。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全體師生、家長肅然起立,齊聲高唱國歌,注目國旗緩緩升起。
  • 中國美走向世界 「絲路」時尚·北京之夜在京舉辦
    中國美走向世界 「絲路」時尚·北京之夜在京舉辦 2018-01-16 14:41: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華一兄弟時裝周開幕 開啟漢派服飾轉型之路
    華一兄弟時裝周開幕 開啟漢派服飾轉型之路發布時間:2018年05月21日 09:29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5月21日電  (邱舒 王力軍)漢派服飾如何轉型?華一兄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先紅用十八年創業經驗探索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發力、文化理念引領的道路。
  • 56個民族服飾——哈尼族服飾!
    哈尼族服飾特點哈尼族西摩洛支系(婦女)服飾上穿左大襟青藍色上衣,衣服長及膝部,衣裙一體。腰帶是一根繡滿月亮花、狗牙花的藍布帶,或是銀腰帶。正面從胸部到腹部輟有數十甚至上百顆銀泡,衣角四周繡滿花草圖案;下穿窄管青藍長褲,小腿纏綁腿布。哈尼族臘乜支系(婦女)包頭巾用桃紅印花布鑲黑布做成,四角綴有玻璃珠組成的花邊。
  • 「我」看北京時裝周,聽聽武漢紡大人的時尚評說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特聘教授、研究生導師毛立輝,組織該校研究生在線上觀看了2020北京時裝周系列時裝發布秀,並圍繞本屆時裝周關於從傳統文化中綻放國風時尚之花的主題內容開展了《我看北京時裝周》評說,現將點評精選集萃如下。毛立輝教授當今中國,以城市命名的時裝周如雨後春筍,但良莠不一。
  • 非遺文化世屹集團與善行團基金為武漢捐贈2800萬物資
    3月1日,由中國非遺行業領軍企業,籤約近500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世屹集團董事長徐志鵬、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善行團公益基金創建人鋼子共同帶隊,滿載近300噸價值2800萬醫療、生活物資及非遺產品,共24輛運輸車從山東、福建、遼寧等地出發,3月3日抵達湖北省武漢市,並送達武漢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等相關單位。
  • 保山市昌寧縣舉辦民俗文化和非遺宣傳展演活動
    保山市昌寧縣耈街彝族苗族鄉打平村民族文化活動廣場歌聲悠揚、熱鬧非凡,一場以「保護傳承民族文化,助推昌寧脫貧攻堅」為主題的民俗文化和非遺宣傳展演活動精彩上演。活動當天,來自耈街鄉100多名非遺傳承人齊聚一堂,共同展示苗族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