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養性情、強身健體 太極功夫在全球各地受追捧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頤養性情、強身健體 太極功夫在全球各地受追捧
2015-04-06 12:53:4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2015年04月06日 12:5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

(

)

  「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弱勝強……」這些特點匯聚到一起,自然讓人想到太極拳。作為東方文化的瑰寶、中華武苑的古老奇葩,太極功夫迄今依然在全球各地受到追捧。

  日前,紐西蘭國會前的茵茵綠草上就演出了精彩一幕——上百人身穿統一服裝,打太極拳,一些路過的國會議員被如此「壯觀」之景吸引,也加入到打太極的行列中。據報導,這次活動為慶祝紐西蘭道家太極拳協會成立25周年而辦,目前其所屬的國際道家太極拳協會已擁有約4萬名會員。「太極這事兒,就是讓人的身體、精神和靈魂都和諧協作的訓練。」該協會惠靈頓分部的一名會員說,「如果國會議員都練太極拳,能帶來一種沉靜的感覺。」紐西蘭國會中目前唯一的華人議員代表楊健也參加到活動中,讓更多人一起感受這股「中國風」。

  發源於河南省溫縣陳家溝的太極拳,是一種飽含東方包容理念的運動形式。它將這種理念同武術、中醫、藝術等完美結合。近年來,太極運動在西方社會也受到認可。

  據報導,義大利那不勒斯費德裡克二世大學醫學院已正式將中國太極拳列為康復系博士生班學習課程。義大利中國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校長、華人太極教練賈景全被聘為教學輔導講師,講授中醫保健學和太極健身技藝。該醫學院院務負責人奧萊斯特教授介紹,中醫學、特別是中華健身學在西方社會越來越受關注。「太極拳以其獨特的運動形式、傳統的中國哲學理念及顯著的健康效果風靡世界,相信古老的中華健身學進入西方社會必將大有作為。」賈景全表示。

  太極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等多功能為一體,其在亞洲一帶也頗受推崇。印尼雅加達太極拳協會的華商張志淦自1985年初識太極氣功十八式,與之已結緣三十載。他的老師——中國太極拳師吳永萍2003年以來,幾乎每年都到印尼教授太極拳。「推廣太極拳運動的印尼華僑華人多為一些行業成功人士,雖然有的祖輩好幾代人在印尼生活,但仍對中國傳統文化情誼深厚。」吳永萍說。此外,旅日華人林芳也將太極拳融合東洋武術,以出書的形式將中日養生健體結合起來。

  太極功夫維繫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熱衷修身養性的華僑華人也以持續不斷的熱情讓這朵中華武苑的古老奇葩綻放出不同的姿態。(劉丹丹)

相關焦點

  • 太極之謎?太極到底是延年益壽不老春的功夫,還是十步殺一人的精湛...
    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太極拳, 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 太極名家鄭冬霞為聊城太極拳友傳拳授技
    聊城新聞網訊 11月28日,應聊城鳳凰太極推廣中心邀請,太極名家鄭冬霞老師來到聊城高新區月季公園,為聊城太極拳友傳拳授技,現場教學指導。此次活動由鳳凰太極推廣中心太極隊趙洪民隊長組織,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學習,為傳統武術的推廣,以及聊城太極拳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太極入選世界非遺,一起來看看南京的太極拳
    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內外兼修、柔和輕靈、剛柔相濟的一種中國傳統拳術。
  • 太極拳入選非遺,會成為21世紀的流行運動嗎?
    是文化,也是體育 作為中國武術的一個項目,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村誕生以來,世代傳承,不斷發展,出現多個流派,並傳播至世界各地。據不完全統計,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練習太極拳者已達數億人。
  • 陝西省太極拳公開賽在寶雞拉開序幕 340名太極高手登臺「過招」
    參加本次賽事的運動員來自於全省各地市,共有36支代表隊340人參賽,他們都是中華傳統武術「太極拳」的愛好者、習練者。今天,他們歡聚一堂,本著「交流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為我們帶來一場華麗的太極盛宴。
  • 練太極拳的你,被「馬保國們」影響了嗎?
    太極拳融匯儒道哲學、陰陽辯證,吸納中醫經絡、導引吐納術等,可以說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太極不僅僅是一種養生良方、醫療輔助手段,更是一門值得一生探索、追尋的功夫!善武者,和為貴;習拳者,德為先。在過去,一個人能夠被稱為「武術大家」,一定是有豐富的家學,平實謙遜的德行,之後才是令人嘆服的真功夫。
  • 「天眼時評·銳見」讓太極拳從「中國拳」變成「世界風」
    欲求陰陽理,入我太極門。」形成於17世紀中葉的太極拳,是首批入選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它不僅是「養生拳」「競技拳」,還是「文化拳」,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已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據不完全統計,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練習太極拳者已達數億人。
  • 「太極小子」潛龍在淵 摩拳擦掌待時沖天
    而深悟太極內涵的韓飛龍,化靜為動,沒有停下訓練的步伐,搏擊、太極信手拈來,既頤養性情,又強身健體,還有重要的一點——讓自己時刻保持戰備狀態,為了每一場即來的比賽。韓飛龍表示,待疫情防控解禁後,要儘快赴泰國訓練,提升身體硬度,強化近身膝法:「因為我知道未來的對手會越來越強大。」
  • 深藏在桂林山水間的太極「洋弟子」
    原標題:深藏在桂林山水間的太極「洋弟子」   新華社南寧7月18日電 題:深藏在桂林山水間的太極「洋弟子」   新華社記者盧羨婷、黃慶剛   中國功夫享譽海外,許多外國友人踏上中國土地,在深山中尋覓武林高手,拜師學武。
  • 卡通「太極熊貓」——中華版功夫熊貓亮相地鐵
    世界上已經有二隻品牌熊貓,一隻在四川,一隻在好萊塢(《功夫熊貓》)。而第三隻貌似就是這隻魔都拉手上部櫥窗中的「太極熊貓」了。仔細觀摩,太極熊貓有水墨、包子、蠢萌、智慧、太極、氣功、環球7種形態,都採用了中國水墨畫的技法,結合了太極與卡通文化生動呈現。向我們傳遞著一個信息,國外有七個小矮人,中國也有7個熊貓寶寶、7個葫蘆娃的文化。
  • 泰北地區舉辦太極氣功交流會 弘揚中華文化
    據中國華文教育網站消息,日前,第11屆泰北地區太極氣功交流大會在帕府召開,本次交流大會由帕府太極氣功健身會主辦,清萊皇太后大學孔子學院協辦。來自泰國各地33支代表隊,近2000餘人參加了大會,智民學校多位校董及中文部四位中文老師受邀參加此次盛會。
  • 太極「入遺」,世界矚目
    太極拳早已脫離「武鬥場」,主要作用不是好勇鬥狠,而是強身健體,追求身心合一、中正和睦、交流融合……凡此種種,太極文化本質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太極拳穿越歷史長河而長青,輻射面不斷擴大,反映的是太極文化的生命力,其根本在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綿不絕,在於中華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
  • 《太極張三丰》功夫「字典」李連杰不會太極卻獲1億票房
    《太極張三丰》影片是李連杰正東公司的五部精品之一,但袁和平籌備影片時才發現李連杰根本沒學過太極,而號稱「功夫字典」的李連杰悟性極高,袁導大致說了下動作的要素李連杰便會觸類旁通,以至於影片裡的動作成了太極的標杆。
  • 拉近中印民眾距離 印尼華人努力推廣太極拳文化
    中新社南寧10月31日電 題:太極拳文化拉近中印民眾距離  作者 王雪 巫美橋紅  起源於中國的太極拳運動如今在國際上頗受推崇,其剛柔相濟、中正平和、圓潤舒緩等特點正是中國古代以柔克剛、師法自然等傳統思想的體現。在印度尼西亞,許多華人華僑一直在努力推廣這項運動,令所在國民眾強身健體的同時,亦讓當地友族進一步了解中國,理解相融,和平共處。
  • 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歷代祖師延續至當代主要傳承人
    最早可以追溯到1264年南宋時期,混元派祖師雷默庵(1221—1295)到江西太平宮得「太上混元派」後裔路大安真人的點化,傳授《混元六天如意道法》而創立混元派……六百餘年後,著名武術家、養生家婁雲慶將軍(1826-1912),在晚年解甲歸田、隱居期間,受雷默庵混元派的影響和啟發,依據混元派秘譜、張三丰《太極十三勢》、王宗嶽《太極拳論》等理論,歸納、總結家傳武學實踐經驗與自己的習武體會,編創了三十六式混元太極長壽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