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名家鄭冬霞為聊城太極拳友傳拳授技

2020-12-09 魯西在線

聊城新聞網訊 11月28日,應聊城鳳凰太極推廣中心邀請,太極名家鄭冬霞老師來到聊城高新區月季公園,為聊城太極拳友傳拳授技,現場教學指導。此次活動由鳳凰太極推廣中心太極隊趙洪民隊長組織,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學習,為傳統武術的推廣,以及聊城太極拳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據了解,鄭冬霞老師自幼隨父學習陳氏太極拳,後拜全國"十大武術名師"、陳氏十九世、太極拳第十一代嫡宗傳人陳正雷為師深修拳藝,擅長陳氏太極拳、械各種套路,及推手、擒拿等多種技法,多次在國際、國內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在教學過程中,鄭老師從太極拳的外形、內氣入手,通過「錘子砸釘」「獅子抖毛」等生動比喻,深入淺出地為學員們講解了太極拳的動作要領,以及堅持練習太極拳的意義,讓大家受益匪淺。此外,鄭老師還現場帶隊演練了「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通過動作示範,進一步為大家展示了陳式太極拳的形、氣、神,贏得圍觀群眾的陣陣掌聲。

趙洪民隊長表示,太極拳講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不僅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更是東方文化的象徵。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傳授給更多人習練太極拳的正確方法。希望以後能有更多太極拳愛好者加入,相互學習、交流,為太極文化的推廣做出貢獻。

來源:聊城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祝福太極拳成功申遺 滬太極拳友金茂之巔打太極
    申小建在上海地標金茂之巔展示陳式太極參與展示的太極拳友太極拳友為太極申遺祝福【新民晚報·新民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12月16日,為祝福太極拳成功申遺,在上海,申健太極拳館創始人申小建帶領多位太極拳友登上陸家嘴金茂大廈88層觀光廳外的世界最高戶外步道,在340米高空演練起了陳式太極拳。活動中,申小建表示:「希望全球更多的人民加入習練太極拳的隊伍,讓我們一起共享太極,共享健康!」
  • 萬事萬物的由來:太極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最近太極掌門馬保國30秒被ko的事,頻頻受到大家關注,今天我們就聊一下太極拳的由來。「大極」一詞源出《周易 繫辭》:「易有太極, 是生兩儀。」含有至高、至極、絕對、唯一之意。太極拳,早期曾被稱為「長拳"、「棉圈」、「十三勢」、「軟手」。
  • 中國武術九段,太極宗師馮志強,太極拳實戰派代表人物
    1948年,拜心意拳名家胡耀貞先師,學習心意六合拳;兩年後經胡先師推薦又拜陳式太極拳十七代宗師、人稱「太極一人」的陳發科先師,從而開始跟隨兩位高人雙學雙修。1953年北京成立了首都武術研究社,陳、胡兩位先師任正副社長,而馮老師是他們最得意的門徒,三十歲時已經集心意太極於一身,融內外兩功於一體,武功當時北京武術界已很有名氣。一直到「文革」前,門中有人前來「以武會友」的,大多由馮老師出面應對。
  • 濟南楊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趙興濤入選《中國武術名家人才資料庫》
    中國武協會員、中國武術六段、中國傳統楊式太極拳第七代傳承人、2012年當選為山東省武術運動協會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山東省傳統武術一級裁判員、山東省國家級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山東明之太極拳發展中心副主任、濟南市楊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陳卜性情忠厚,身懷家傳武功,與鄉鄰相處融洽,定居於此後,經多年勤懇勞作,家業興隆,人丁興旺。隨著陳氏家族不斷壯大,常陽村更名為陳家溝。此後數百年,雖歷經戰亂饑饉,村子還是靜靜庇護著鄉民,並孕育出太極拳這一精妙拳法。來到陳家溝,要拜謁的地方是太極拳祖祠,它也是陳氏家族宗祠。它既是陳氏族人尋根問祖、祭拜先祖的場所,也是太極拳習練者祭拜歷代太極宗師之地。
  • 一個太極拳世外高人談:烏煙瘴氣的太極拳!
    所以,陳式太極的傳人基本從來不承認張三丰為祖師,而且也從不認宗武當,這也難怪,歷史證據證明其家傳的拳學被生生劃到武當派,這是陳氏族人絕對無法接受的。至今,陳家溝和武當山對立情緒依然嚴重,而且史學考證支持陳家溝是太極拳的發源地,武當山相當被動。加之,八卦、形意、心意等等內家拳都有自己的傳承,也不屬武當,所以,陳家溝是橫在武當面前一條跨不過去的深溝。
  • 太極拳內勁與經絡的奧秘
    古傳太極是外部動作柔和,內裡以心行氣的修行。他不是簡單的運動,更不是劇烈的運動。所以,養人不傷人。無論什麼情況,只要清靜自己的心意,滿懷正見,正念的加以練習,只有益處,沒有害處。前面一篇文章我們關注了太極功夫所練的內氣。
  • 武當太極與陳式太極誰為正宗,一看便知
    太極拳自古以來,多認張三丰為祖。按舊傳宗風所言,太極拳在唐朝已經有太極拳傳世,名為先天拳,有37勢傳真。而後世公論三豐為太極拳之祖,是因為他將唐代所傳的先天太極拳納合於丹道,使武學丹道合於一體,讓太極拳亦可以參真,從而使太極拳有了新的超越於凡俗的生命。
  • 練太極拳的你,被「馬保國們」影響了嗎?
    我們急需的是肅清武術大環境,清除害群之馬,為傳統武術太極拳正名!我們可以看到,武協已再次強力「出拳」,組織召開「全國武術賽事活動監管工作會議」,嚴肅抨擊武術界出現的一些亂象:個別偽大師、假掌門等隨意自創門派,自封稱號;個別人借傳武之名商業炒作,借傳武之名追名逐利等。
  •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太極拳論》《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
  • 雷公太極的楊氏太極傳承竟是假的!李雅軒宗師女兒否定林墨根一系
    此文發表後,引起了武術界普遍的關注,由於文中對林墨根其人過於吹捧,部分內容嚴重失實,影響了先父李雅軒所傳楊氏太極拳流派的聲譽,和武術界的團結,此文起到了很不好的負面效應。我作為李雅軒先生的傳人和女兒,思之再三,現特鄭重聲明如下:一、關於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和太極拳宗師問題,先父李雅軒自抗日戰爭期間,將楊氏太極拳帶進四川,傳授太極拳數十年,培養了整整一代太極拳人才,開創了太極拳事業的局面,武術界尊稱他為四川楊氏太極拳的傳播者;「四川楊氏太極拳的宗師」,是恰如其分的。
  • 武式太極拳在上海重要的傳承者——浦公達
    郝少如(字夢修)是武式太極拳名家郝為貞之孫,出生於太極世家,自幼學拳,對武式太極拳的精要心領神會、遷移默化。1928年,郝少如隨父郝月如到南京、上海等地授拳。1930年郝少如獨闖上海灘,在高手林立的上海武術界站穩腳跟,並且桃李滿園。1933年,郝少如在私立上海中學教拳。1937年,郝少如在上海創建「郝派太極拳社」。20世紀60年代,他應聘於上海市體育宮教拳。
  • 是不是我的二十歲,註定要為太極拳流淚?
    點擊播放 GIF 8.0M並感嘆:是不是我的20歲,註定要為太極拳流淚?BGM:《收到體育課通知時你的內心活動》「如何打好太極拳?如何在2小時內學會太極拳24式?」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日常自省,這下可讓他們初步體會了一遭,什麼叫人間疾苦。
  • 何為正宗太極拳?從一套最美太極拳表演說起!
    編者按:近日,熱心弘揚太極文化的吳惇老先生看到一個最美太極拳表演視頻,轉發給拳友陳乃光老師,並提出:你認為這是最美太極拳嗎?圍繞視頻,引發兩位老師關於什麼是「正宗太極拳」熱點問題的聊天和探究。
  • 龍形太極 大海汪洋——猶龍派武當太極拳功架簡介
    解放前夕,在天津經友人介紹,拜張振之老先生生學習猶龍派武當太極拳功架六十四式。開始張老師不背輕易傳授,經過多次接觸,當他看出我的為人本份守規矩時,方答應教授。但向他學拳,必須遵守三個不準,否則他不教拳。三個不準是:一、在師兄弟之間不準談拳、練拳;二、不準在公園或大庭廣眾之中練拳、表演;三、老師說拳只準用腦記,不準筆錄。對此三條,誰若違背即將誰拒之門外。
  • 練太極拳十年來所收集的太極拳秘籍230本,堪稱最全的太極拳秘籍
    (馬琳璋)TJ195學習太極拳(卓宏謀)TJ196傳統楊氏大架太極拳械推手(慄子宜)TJ197傳統楊氏太極拳名家實戰用法匯粹(楊禮儒)TJ198傳統楊式太極拳教程(崔仲三)TJ199嫡傳楊式太極拳教練法(傅鍾文)TJ19[王培生內功心法太極拳].張林.張耀忠.掃描版TJ1[陳式太極拳老架技擊秘訣].王西安
  • 接下來太極拳文化的傳播方向是啥?
    75歲高齡的朱天才先生,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太極拳(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12月17日晚,當申遺成功的消息傳來,他激動地對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說。  △朱天才  朱天才於1955年開始學習太極拳,1958年拜陳照丕為師,1973年拜陳照奎為師。國內外講學傳拳幾十年,培養學生數以萬計,其中入室弟子五百餘人,四人已是太極拳名師,在世界各地傳授拳法。
  • 中國「盧氏太極」拳師印尼巡演教學切磋武藝
    來自中國河北廣平的「盧氏太極」代表團一行5位拳師,23日至30日到訪印尼巡演教學,與同道切磋武藝,傳播太極拳文化。 鍾欣 攝中新網雅加達9月30日電 (記者 林永傳)來自中國河北廣平的「盧氏太極」代表團一行5位拳師,23日至30日到訪印尼巡演教學,與同道切磋武藝,傳播太極拳文化。
  • 非遺武術名家視頻教你在家練太極
    在很多的報導中都提到過,練太極拳有助於肩周炎恢復。太極拳以意行氣,以氣運身,使得意識主導氣息,並以經絡作為傳遞氣息的橋梁,最終達到勁貫四肢的作用,從而起到強健關節的作用。青城太極是道家內功的太極拳,脊柱作為人體的生命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脊柱的受損不僅會影響體態,也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 太極之鄉的「隱藏高手」
    拼版照片:左圖為穿著白大褂的陳紹傑;右圖為陳紹傑在衛生室門前練習太極拳(12月14日攝)。45歲的陳紹傑是陳家溝衛生室的村醫,練習太極拳35年,工作之餘免費教100多名拳友練太極拳。扛上掃帚,她是環衛工人;穿上白大褂,他是村醫;系上圍裙,她是民宿老闆娘;拿起切割機,他是裝修工人……然而,穿上太極服,他們都是「武林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