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太極與陳式太極誰為正宗,一看便知

2021-01-08 九天凌霄客

太極拳自古以來,多認張三丰為祖。按舊傳宗風所言,太極拳在唐朝已經有太極拳傳世,名為先天拳,有37勢傳真。而後世公論三豐為太極拳之祖,是因為他將唐代所傳的先天太極拳納合於丹道,使武學丹道合於一體,讓太極拳亦可以參真,從而使太極拳有了新的超越於凡俗的生命。

其後由於諸多原因,比如清朝的「刺王殺架」事件,使武當的傳人不能公開習練勇武功夫,只能納剛猛於柔和,於是再開太極新風。這些新的太極拳雖然是後人所編,並非三豐祖師所創,但也是由武當功夫所改編而來,故也是三豐祖師的嫡傳脈流,份屬於武當,以致如今有先天六脈太極傳世。

武當派是以武藝與丹道功夫而聞名於世,武之一道,是為了更好的修行丹道而為,是以武演道之作為。先師李兆生先生在把他們命名為「丹經武學」,形象的把武當拳法功夫的層次和修為體現出來了。所以三豐祖師傳世的經典更多的是講述丹道修行,而在太極拳理論上的著述如:《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太極行功說》《太極行功歌》《太極拳論》等亦是以養心定性,斂神聚氣為要。講的是團斂內力,養氣長生之法,正合於其「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的遺訓。(注,以上的著作是不是都是三豐祖師所創不得而知,也許有一些是武當傳人學有所得而作,因功夫得之於祖師所傳,不敢居功,而託以三豐祖師之名,亦有可能)

由此可見,三豐祖師是更致力於丹道修行,而太極拳一法乃是丹家外形操修之術,是由動入靜以求修真的功夫。而從我本人的修行體會來看,循經太極,先天太極和如意太極都是以循纏經為要,以求真氣運行遍於周身,滋養四肢百骸,以壯神意氣血,正符合三豐祖師「學太極拳為入道之基」所言。

那麼在社會上的陳式太極拳以自已為正宗,認為太極拳發源於陳家溝 。他們的依據何在呢?他們言太極拳是其先祖陳王庭所創。而依據是陳的《長短句》中「 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閒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閒,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之語。按陳氏所言,陳王庭的著作因年代久遠,多遭散失。主要流傳有《拳經總歌》以及《長短句》兩篇。這裡抄錄《拳經總歌》給大家一看:

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劈打推壓得進步,搬撂橫採也難敵。鉤棚逼攬人人曉,閃驚取巧有誰知?佯輸詐走誰雲敗,引誘回衝致勝歸。滾拴搭掃靈微妙,橫直劈砍奇更奇。截進遮攔穿心肘,迎風接步紅包捶;二換掃壓掛麵腳,左右邊簪莊跟腿;截前壓後無縫鎖,聲東擊西要熟識;上籠下提君須記,進攻退閃莫遲遲。藏頭蓋面天下有,攢心剁肋世間稀。教師不識此中理,難將武藝論高低。

可以看出其文理簡單,只是平平的敘說了拳腳功夫,並無內力與養生的內涵,與世傳張三丰祖師和王宗嶽的太極拳理論不可相提並論。而太極拳在陳氏家族經歷了百餘年傳承之後,到了陳氏十四世陳長興(1771~1853,楊露禪的老師)和陳有本(1780~1858)時,二人把拳架簡化,分別創編出太極拳大架一路、二路和太極拳小架一路、二路。陳長興從理論上對太極拳進行了總結,著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鬥篇》等。這些內容比較多,我就不再抄錄。但是從陳王庭創拳時並沒有真正的理論傳世,或者說就算原來有,但你都遺失了,還能算正宗麼?

再細看現在社會上最流行的陳式太極拳十大要領: 一、虛靈頂勁 ,二、含胸塌腰 ,三、松腰養氣, 四、分清虛實, 五、沉肩墜肘,六、以意行氣 ,七、上下相隨 ,八、內外相合, 九、招勢相連, 十、動中求靜。然後大家再看下《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其虛靈、含拔、松腰、定虛實、沉墜、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相連不斷、動中求靜,此太極拳之十要,學者之不二法門也。」

看到了麼?基本上照抄《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的內容。虛靈者, 是陽氣升騰, 氣化陽剛,上於頭則虛靈,是為」虛靈頂勁「;入於手則力道十足;發於身則氣運周身。內功修行第一關就是要提升人體陽氣,在內功中是起到醒氣提神的作用,讓人可以快速進入練功狀態,可以提高練功效率。陽氣上升之後要下降,這才合太極之理,於是要沉墜,他簡化為「沉肩墜肘」,只強調了肩肘之用,卻不知沉墜一法,是言整個身心氣血的作為。沉墜練好了,能」氣沉丹田「,小腹丹田火熱,命門後撐,尾閭中正,這些豈是」沉肩墜肘「一詞可以取代?同樣的含拔一詞,他簡化成「含胸塌腰」(也有人寫成含胸拔背),把整個身心氣血包含在內的含拔簡化為胸背腰的單純形體,其他地方不要了麼?神意氣血不管了麼?此是大誤!

陳式既然認為自己是正宗,你得拿出真東西出來啊?理論你是照抄武當的,功夫你自己都說遺失了很多,理論也遺失了,那麼你還剩下什麼?就憑藉當年太極拳的推廣流行是陳長興的徒弟楊露禪麼?而世傳的楊氏、武氏、吳氏、孫氏、和氏等流脈太極都認武當為宗,而且所打太極拳法都不與你相同,那麼你何來的正宗?是不是真的東西你已經沒有了?

當然說這些並不是說武當山上流傳的太極就是真的,我記得以前武當山上有人推出「太極十三式」時,說得很清楚,是為了還原張三丰祖師的太極拳十三勢,說費了很大的功夫,到處求學,翻閱書籍什麼的。可是呢,他們卻連一點基本的常識都不懂,《太極拳論》裡說得很清楚了:」 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 合之則為十三勢也。「

可是他們創編的這個所謂太極十三勢是由起勢、抱球勢、單推勢、探勢、託勢、撲勢、擔勢、分勢、雲勢、化勢、雙推勢、下勢、收勢等攻防意識較強的十三組動作組成,還膽大妄為的稱之為三豐祖師所創。史實如昭,當年這篇文章可是公開發表在武學雜誌上的,我記得好像是在《武當》雜誌,可惜我因為長期在外,家中當年購買的書籍多已經遺失,已經找不到原書了。但是《武當》流傳那麼廣,銷量那麼大,總還是有存於世的,他們哪來的這麼大膽子敢胡說八道 !也請看到此文的朋友,如有原書的,請公開於世,不讓此流毒貽害無窮。

編出這太極十三勢的人現在名聲很廣,學生很多,很多學太極拳還以為他們是有真功夫,想去求學。可是這些人連基本的常識都不懂,他們能練出來什麼功夫?敢這樣公開說謊的人,能有什麼武德?但是對於被騙的人,我也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太極拳十三勢這麼明顯,流傳這麼廣的常識,你不學習,不了解麼?還會被這樣的簡單騙局所騙?

真正的正宗太極拳是在哪裡呢?要看他是不是有功譜,口訣。這些功譜,口訣能不能幫助你理解功夫,領悟意境?誦讀的時候,聲音能不能震動你的身心,保養你的元氣?他的動作姿勢是不是形中寓法,法理並傳?能讓氣機循行周經。正如當年劉禹錫的《陋室銘》寫的那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真正的功夫傳承在於人,而不是地方,如果一個正宗的武當傳人,他到了少林寺授課,他在地方就是武當正宗。而少林禪宗武學的傳人如果到了武當山開班,他也一樣是少林正宗,並不會因為他到武當山教少林拳法就變成武當功夫了,不是這樣。

寫這些,是讓人們知道什麼東西是真,什麼東西是假。也是讓有心學習的人知道如何辨別真偽,不要輕易為人所騙。同時要知道跟隨學習的老師也非常重要,並不是說他曾經學過正宗的功夫,就一定能教你正宗的。當年跟我一起學習丹經武學的學子,甚至包括一些曾經的老師兄,已經沉淪於俗世,流於自我,沒有功夫了。也有的人,沒有好好的看書學習文化,雖然修習武藝很刻苦,也有硬功在身,但是所學武藝已經失真,近於外家。傳統的真功夫是要有文化才能收斂心性的,單純的武夫是不能傳承好這種高深的技藝。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收藏,點讚,評論!

武當太乙鐵松派代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代19代傳人 凌霄客

相關焦點

  • 太極傳人千千萬,誰才是正宗和真傳?
    陳家溝陳氏十九世、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陳正雷,人稱「太極金剛」另外,看—個人的傳承是否正宗,還要看其師承傳遞。如果師承有序,代代相傳,有明確的傳承記載,那麼就是正宗的;否則,就不是。總之,太極拳是否正宗傳承,一個是要通過實踐檢驗,另一個要看是否有師承傳遞。
  • 初學陳式太極劍需要注意這些問題
    當你學會太極拳之後,就可進行太極劍的學習了,陳式太極劍相對於其他式子的太極劍來說,較為難練,陳式太極劍套路中含有很多的發力、跳躍等動作,每一招每一式都含有技擊含義,想要練習好陳式太極劍,則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才好。
  • 龍形太極 大海汪洋——猶龍派武當太極拳功架簡介
    解放前夕,在天津經友人介紹,拜張振之老先生生學習猶龍派武當太極拳功架六十四式。開始張老師不背輕易傳授,經過多次接觸,當他看出我的為人本份守規矩時,方答應教授。但向他學拳,必須遵守三個不準,否則他不教拳。三個不準是:一、在師兄弟之間不準談拳、練拳;二、不準在公園或大庭廣眾之中練拳、表演;三、老師說拳只準用腦記,不準筆錄。對此三條,誰若違背即將誰拒之門外。
  • 練太極拳十年來所收集的太極拳秘籍230本,堪稱最全的太極拳秘籍
    王宗嶽陰符槍譜TJ143精簡吳式太極拳(柳恩久)TJ144精選吳式太極拳劍(柳恩久)TJ145正宗吳式太極拳TJ146吳鑑泉式太極拳(徐致一)TJ147吳鑑泉太極拳古譜TJ148吳式太極快拳(李立群)TJ149吳式太極快拳(吳英華)TJ14[太極拳秘譜].玉昆子.掃描版TJ150
  • 一個太極拳世外高人談:烏煙瘴氣的太極拳!
    聽誰的勁、懂誰的勁?當然不僅僅是對方的了,自然要有自己的。這個過程對技擊而言,並非完全必要,因為心意、原傳八卦掌、通背都沒有這種訓練方法,但這無礙它們是技擊性很強的拳學。而所謂的推手高手,比如吳公儀——比多數太極拳練習者的水平都高吧,和陳克夫的實戰中,推手完全派不上用場。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推手只是一個訓練手段,而非用於實戰、比武的直接工具。
  • 太極的掌法太厲害了,張三丰練得出神入化,為何張無忌不得真傳?
    張三丰所創武學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至少十七支。歷代統治者對張三丰尊崇有加,宋、元、明、清很多皇帝都尋找他,希望得到他的真傳,朱元璋建立明朝,張三丰曾出手相助,助洪武奪取江山,朱元璋登基後多次派人尋找張三丰。
  • 太極名家鄭冬霞為聊城太極拳友傳拳授技
    聊城新聞網訊 11月28日,應聊城鳳凰太極推廣中心邀請,太極名家鄭冬霞老師來到聊城高新區月季公園,為聊城太極拳友傳拳授技,現場教學指導。此次活動由鳳凰太極推廣中心太極隊趙洪民隊長組織,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學習,為傳統武術的推廣,以及聊城太極拳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王宗嶽傳武當太極拳十三式歌訣
    今天,分享一下王宗嶽的武當太極十三式歌訣,喜歡武當太極拳的朋友,可以把這個背熟!對自己打好武當太極拳非常有幫助!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換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痴。八卦加五行,合成太極十三式!武當太極十三式,即由此而演變出來!關於太極拳得問題,可以留言交流,看到留言,會及時回復,深圳玄真文化傳播,傳播傳統武當太極拳,傳統文化,分享太極,共享武當太極文化!
  • 武當陳師行發聲,談太極掌門被KO,言語略有偏頗!
    1999年開始任教,成為團裡最年輕的武當武術教練。2003年起下山傳授武當三豐太極功法,弘揚武當精神。兩年的時間內,他把武當太極先後帶進武漢和上海各大公園,讓武當三豐太極走進人民生活,強壯人民體魄。所到之處,他以高尚的武德贏得了人們的信賴,以高超的武功徵服了眾人。
  • 傳統陳式太極拳一路八十三式學拳日記一
    時間:2020年11月10日地點:河北省滄州市恩師劉鳳文家此次北上滄州隨恩師劉鳳文學傳統陳式太極拳,已是2010年離開滄州的十年後的事了,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下定決心傳承傳統陳式太極拳卻用了十年時間。第一天,師父安排的學習任務不多,主要講一些基本功,然後涉及到傳統陳式太極拳一路八十三式的前五個動作。師父講得很細,每個動作手把手地傳授,之後我反覆練習,師父反覆指點糾正,直到動作準確為止。上午練三個半小時,下午練一個半小時。雖然比平時練拳累很多,但是很充實,收穫很大。
  • 世界武術冠軍教你練太極:陳式太極拳幾個經典動作演練
    世界武術冠軍教你練太極:陳式太極拳幾個經典動作演練 今天,世界武術冠軍張振興老師 將帶領大家學習 陳式太極拳裡的幾個經典動作
  • 祝福太極拳成功申遺 滬太極拳友金茂之巔打太極
    申小建在上海地標金茂之巔展示陳式太極參與展示的太極拳友太極拳友為太極申遺祝福【新民晚報·新民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12月16日,為祝福太極拳成功申遺,在上海,申健太極拳館創始人申小建帶領多位太極拳友登上陸家嘴金茂大廈88層觀光廳外的世界最高戶外步道,在340米高空演練起了陳式太極拳。活動中,申小建表示:「希望全球更多的人民加入習練太極拳的隊伍,讓我們一起共享太極,共享健康!」
  • 太極「焱」起相得益彰——大連甘井子榮益太極俱樂部理事長王焱
    傳統太極拳門派眾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和式等派別,各派既有傳承關係,相互借鑑,也各有獨特之處,呈百花齊放之態,是中國武術拳種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其中,陳式太極拳採取陰陽學說,以動靜開合之理,與剛柔虛實之法,為輕沉遲速互練之術,拳勢動作均以螺旋進退,稱纏絲勁,為陳氏獨創之奧妙,世代口口相傳。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42式——抱頭推山的式名講解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42式——抱頭推山 。一、式名講解首先是式名講解。此式名是說明動作的。陳鑫先生解釋為:對方從我的右側的後背突然襲來,這個時候我做的動作是小擒打的最後一個動作,也就是左擠右按法。l對方來勢非常兇猛,用意不善,我必須得轉身應敵。為了防止頭面部被擊,所以我才會有抱頭的動作。l轉身後,面對強敵,不可手軟。
  • 還有太極八法技……(連載)
    然而他很快便知道自己錯了,他怎麼也使不上力氣,好像觸到一堆棉花似的。觀眾們看得仔細,只見陳正雷的腰像軸承一樣來迴轉動,將對方的萬鈞之力一一化解,而雙腳紋絲不動。「大塊頭」雖然感覺奇怪,但還是不服,他也馬步站立,運氣發功,讓陳正雷來推他。只見陳正雷輕輕一出掌,「大塊頭」便一個趔趄,連連後退。「了不起,真乃太極神功!」這時的「大塊頭」只有豎起大拇指了。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33式——左轉身蹬腳的式名講解
    關注我們,分享輕鬆、簡單,又能獲得快樂的太極養生方法! 大家好。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33式——左轉身蹬腳。
  • 何為正宗太極拳?從一套最美太極拳表演說起!
    編者按:近日,熱心弘揚太極文化的吳惇老先生看到一個最美太極拳表演視頻,轉發給拳友陳乃光老師,並提出:你認為這是最美太極拳嗎?圍繞視頻,引發兩位老師關於什麼是「正宗太極拳」熱點問題的聊天和探究。
  • 楊澄甫非楊氏太極拳正宗傳承人 拳架心法均有異
    楊澄甫在上海教拳據1925年出版的《太極拳術》記載,其拳架共80個拳式;1931年出版的《太極拳使用法》中,記載的拳架共78個拳式;1933年,楊澄甫將自己創編的拳式定型為85個,分三節九個套路,並將其中快速的技擊性招式,改為健身性舒緩動作,遂出版《太極拳體用全書》。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所謂「定型」,是楊澄甫給自己創編的拳架套路定型,並非給楊氏太楊拳拳架套路定型。
  • 倚天屠龍記:一腳踏碎3塊磚,阿三「秀肌肉」,挑戰太極
    話說趙敏手下高手如雲,其中有一個阿三,是西域金剛門的高手,從不內練一口氣,專門外練筋骨皮,他的外門功夫已經練到「噼裡啪啦」的境界,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不好惹。張三丰雖然已經受了內傷,但是自認為用新創的太極對付這麼一個愣頭青不在話下。可是接下來,阿三暗運內息,周身骨骼噼噼啪啪發出爆裂之聲,真是挺嚇人。張三丰知道這是佛門正宗的上乘武功,非同小可,一時倒有些猶豫了!如果張三丰沒有受內傷,比拼內力的話,憑藉其百年的純陽無極功,完全能碾壓阿三這個內功門外漢。
  • 陳式太極拳勁理拳法實鑑
    陳家溝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正宗傳人,師從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太極拳「四大金剛」之一朱天才大師,為朱天才大師之入室弟子。中國武術六段,新加坡陳式太極拳協會理事,新加坡武術龍獅總會武術一級教練。陳式太極拳集武術技擊、陰陽互換、導引吐納、氣功經絡為一體,表現出螺旋纏絲、節節貫穿、剛柔相濟、蓄髮相兼、連綿不斷等特點。陳式太極拳始祖陳王庭之《拳經總歌》七言二十二句,第一句開宗明義言曰「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此句乃為醒獅點睛開眼之筆,「縱放屈伸人莫知道」,指出陳式太極拳最根本的技法、拳法和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