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之謎?太極到底是延年益壽不老春的功夫,還是十步殺一人的精湛...

2020-12-07 騰訊網

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太極拳, 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傳武的內家拳之太極練法心得解讀

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太極拳, 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由此可以看出太極拳既可以養生,也可以技擊的。究竟太極起源何處,學術界都沒有統一的說法。但是,目前的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太極拳的創始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比較流行的說法是:

說法之一:太極拳創自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吸取民間諸優秀拳種之精華,結合導引、吐納術、中醫經絡學,創編了一種新的內功拳種,按陰陽轉換之意取名太極拳。之後,陳氏太極拳逐步演變出全國有代表性的「楊、武、吳、孫」等諸大流派。

說法之二:張三丰創建了武當派,創始了內家拳。太極拳作為內家拳之首,尊稱張三丰為祖師,是一種自然歸屬。 張三丰所創立的拳法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注重內功和陰陽變化,講求意、氣、力的協調統一,動作沉穩,姿勢含蓄,勁力渾厚,神意悠然。這些特徵無不與道家的清靜柔弱、淡泊無為的主張和道教的「三寶修煉」(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相吻合,內以養生,外以卻惡,可以說是留給後世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

武術界的一些學術權威認為太極拳的編創人是河南陳家溝的陳王廷,對此學術界仍有不同意見。因為陳王廷寫的《拳經》裡邊沒有太極這一名稱,另外他的創拳依據是《黃庭經》,可太極拳不應該以《黃庭經》作指導思想,它應以太極圖作指導思想,而太極圖是陳摶傳下來的。

以前沒有「太極拳」一詞,「太極拳」一詞早出自王宗嶽的《太極拳論》。有人說太極拳是張三丰創的,現在又把它否定了,否定的道理我看也不充分。但是,在應用太極理論指導太極拳方面,王宗嶽的《太極拳論》起了很大作用。現在的陳式、楊式、武式、嶽式、孫式太極拳,基本是以太極理論來作為指導的。

想要練習好太極拳,一定要明晰:精、氣、神的關係。這不僅是健身養生,技擊功夫的根本,也是太極拳陰陽五行對立統一的太極道理。正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想要練出功夫,就必須明晰精氣神三則的關係,就要從「心」講起。

佛家認為的「心」,是真實之心,就是常住不變的真心,是自性清淨之心,如來藏心,真如本體。練習太極拳必須從「心」入手,在靜態中要如實地做到觀察自己的心。若能夠做到在念念之間,或者起心動念的每一刻,自己都能觀察和感覺自己的心,就可以在練習太極中進入無我的境界,「心神」相交做主宰的,神滿全身的神、氣、形相合的狀態。

道家的「心」在於自心得道。結合太極的練習,就是心清而氣定,氣定而神靜,神靜而自然靈通,達到「神道至明,外觀萬境,內察一心,瞭然明靜,雜念俱息、湛然常住,心氣神和,心神安定,元氣自顯」的神明狀態。這是道家關於太極功夫至高境界的感悟——它不僅僅可以應用在技擊,也能應用在養生。即:氣定神閒,自然歸真的仙道之密。

儒家之「心」講究內明之學,外用之學。內明和外用的在太極功夫中講究正心是關鍵。練習太極時,心若不定,氣必亂,亂則形也散。心神不寧,神形不合,氣血不暢,又怎麼能夠探求功夫的精髓,和保證健康養生的目的呢?這就是正所謂:正心,才能正形;正形,才可以正氣;正氣,才可以浩氣凜然,神形兼備,氣血融融,身輕體松。

武術之「心」中,以中國武術最高境界的三大內家拳最為推崇。「太極」、「形意」、」八卦掌「這三門功夫離開了心的練習,就難以登堂入室。《太極拳解》:」身雖動,心貴靜;氣需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後在身……「《形意拳經》:」養靈根而靜心者,修道也;固靈根而動心者,敵獎也。……道藝之用者,心中空空洞洞,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而時出之,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心無其心心空也,身無其身身空也。……「所以,武術之心更為重要,是窺探武學的精要所在。

中醫中的」心「, 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五行屬火,主宰生命活動的作用。故《素問》稱心為:」君主之官「 。心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內經》語:「心者……精神之所舍也。」故,太極練拳練心,就可以鍛鍊五臟六腑,就可以增加心肺功能、陰陽調和,就可以延年益壽的功效。

所以,太極練習時,無論是健身、養生,還是揉手和技擊,都要把心的練習作為首位。練拳時練心,用心練拳;心定神靜,神是心中之神,氣是腎中之氣,心腎相交,水火既濟。這樣才的太極練習,才可以內養心性,健康長壽;外練形體、功夫卓群。正心、練心時,要前念已斷,後念不生,才可以神明自靈。心就是我,我就是心,只有達到無我的境況,才能體會精氣神相合的狀態。

同時,練太極拳有一個總的、很關鍵的要求就是要氣貼於脊,這是練習太極拳的入門基礎之一,也是入門功夫。這也是要求練習者用心揣摩的:力發於足,走於腰,展於脊,通於手的關鍵。無論練習太極是為了功夫技擊,還是延年益壽,既然愛上了太極,就要追求太極之精。不登太極的大雅之堂,怎麼能夠窺得太極玄妙之髓呢?

作為一門拳術的太極拳也有三個層次的,即太極拳、太極功、太極道。太極功和太極拳不一樣,它從站莊(或打坐)練氣入手,先得練氣,包括練呼吸。而真正的太極拳是通過練功發動內氣之後出現的自發功。裡邊內氣一動稱為太極靈動,也叫開太極,太極開起來,身體慢慢打出動作,來通形體、經絡、內臟以至於神經。因此學習太極要不要單從拳術上學習,這樣就狹隘了太極和太極拳的價值了。

所以,太極拳的練習也要增加內功的練習,真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因為,太極作為武術,武術的這門學問可太深奧了——它應包括武術、武功、武道,統稱為武學。當然武學中還包括陣法和用兵。」

從招式練起來的是拳術。武功講功夫。以練內氣為主而後用到招式上去,這稱為武功。武道要研究道學,往成仙上走,所謂「武道通仙道」。所以,追求太極,要循序漸進,由術入功,由功入道;方可強身健體、克敵制勝、超凡入聖。

因此,練習太極拳要從一招一式練起,既要健身,又要技擊。

第一個階段要學姿勢,熟悉動作,掌握姿勢要求和動作要領。

第二階段要在熟悉動作的基礎上把意念和動作結合到一起。這個意念就包括體和用。這一招是打人的還是防人的,是怎麼做的,得加意念。

第三階段就需要認真體會裡面的變化;以後還要練推手,搞技擊。

經過上面三個階段,正心,練心,就可以初窺太極的奧秘。否則,練習的太極拳不是拳了,就是柔軟的體操。就更別提健康養生,技擊功夫了。

相關焦點

  • 武當太極與陳式太極誰為正宗,一看便知
    其後由於諸多原因,比如清朝的「刺王殺架」事件,使武當的傳人不能公開習練勇武功夫,只能納剛猛於柔和,於是再開太極新風。這些新的太極拳雖然是後人所編,並非三豐祖師所創,但也是由武當功夫所改編而來,故也是三豐祖師的嫡傳脈流,份屬於武當,以致如今有先天六脈太極傳世。武當派是以武藝與丹道功夫而聞名於世,武之一道,是為了更好的修行丹道而為,是以武演道之作為。
  • 王宗嶽傳武當太極拳十三式歌訣
    今天,分享一下王宗嶽的武當太極十三式歌訣,喜歡武當太極拳的朋友,可以把這個背熟!對自己打好武當太極拳非常有幫助!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換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痴。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須口授,工夫無息法自休。
  • 太極掌門馬保國發文:功夫定位不同 太極健身養生
    太極掌門馬保國發文原標題:「太極掌門」馬保國首度回應被KO事件:功夫不分高低,接受謾罵5月17日,在山東一場民間武術比賽中,自稱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的馬保國,30秒內被一名武術愛好者KO,這一事件引發了廣泛熱議。時隔三日,當事人馬保國正式做出回應。
  •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太極拳論》《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
    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則有後,有左則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
  • 太極功夫的「聽化拿發」是很高明的
    而要想很敏銳的洞察先機,就是練出「聽勁」的功夫,必須先具備靈敏的知覺。怎麼練出來這種功夫呢?這就要靠太極拳的「慢」練。許多學習太極拳的人,不懂得「慢」的奧秘,從而自己不願意慢下來,一套拳別人打半小時,他三五分鐘就劃拉完了。甚至還洋洋自得,覺得自己招熟動作完美。
  • 《太極張三丰》功夫「字典」李連杰不會太極卻獲1億票房
    《太極張三丰》影片是李連杰正東公司的五部精品之一,但袁和平籌備影片時才發現李連杰根本沒學過太極,而號稱「功夫字典」的李連杰悟性極高,袁導大致說了下動作的要素李連杰便會觸類旁通,以至於影片裡的動作成了太極的標杆。
  • 《功夫熊貓3》:一次太極,一次靈魂的裸奔
    他一心吸光所有功夫大師的氣,追求自我的強大,這是以一己之見為標準去衡量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這是違背天道。站在道的角度上,人不必去追崇那個正義,合乎天理就是正義。宇宙需要阿寶,雖然他並不會氣功,雖然它連自己是誰還沒搞清,但是正如狸師傅所言:我怎麼認為不重要,‍‍上天的旨意才是最重要的。阿寶是帶著宇宙的使命而來,它是道的化身,它是道的世間形態。
  • 世界太極日,看功夫&籃球怎麼玩在一起
    4月25日是世界太極日,太極和公益可以碰撞出什麼火花嗎?太極禪院和壹基金壹樂園就跨界了這麼一回在國家大力倡導提升青少年體育教育,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太極禪院聯合橙色星球共同推出「功夫籃球」公益項目,將花式籃球融入中國武術,強強聯合,打造出年輕、時尚的青少年太極運動。壹基金壹樂園的小朋友率先領略了這個美妙的體驗功夫和籃球一起玩?他們真的可以!
  • 《太極1》亞洲首映 混血陽剛展現中國好功夫
    當天,他也露了一手好武功,與片中勁敵申思、吳迪「橫空出世」降臨現場,三位武術高手秀了一把太極功夫,申思的陳氏太極、袁曉超的楊氏太極都展現了《太極1從零開始》的混血功夫特點。  向來以優雅帥氣示人的梁家輝扮演了一名身懷絕技又性格怪異的掌門人,成日無所事事,打起架來卻身手了得。
  • 香江群音之太極宗師·太極樂隊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要說太極樂隊的由來,可得繞好大一圈才能說明,不過命運安排他們必定 「七星聚義」,所以再怎麼折騰,也跑不了。
  • 頤養性情、強身健體 太極功夫在全球各地受追捧
    頤養性情、強身健體 太極功夫在全球各地受追捧 2015-04-06 12:53:4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 韓飛龍深諳「太極八勁」,質疑他招式不是太極招式的人不懂武術
    太極實戰第一人韓飛龍是太極大師王戰軍的頂門大弟子,深入掌握了太極王家拳的精髓,所謂太極八勁兒「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全部能嫻熟運用。在比賽裡他的步伐輕盈詭異,讓對手找不準節奏;擅長避實就虛,讓對手發不上力、使不上勁。有專家精闢指出:「中國功夫不同於西洋搏擊!
  • 卡通「太極熊貓」——中華版功夫熊貓亮相地鐵
    近日,這股旋風颳進了上海13號線的地鐵內,只要走進車廂,就會被拉手上部櫥窗內的卡通版「太極熊貓」們牢牢抓住眼球。顏色各異、憨態可掬的樣子十分靈動有趣。 世界上已經有二隻品牌熊貓,一隻在四川,一隻在好萊塢(《功夫熊貓》)。而第三隻貌似就是這隻魔都拉手上部櫥窗中的「太極熊貓」了。
  • 退休老幹部練太極,發明「太極書法」,是老乾體,還是書法創新?
    太極書法 但作為一個退休老幹部怎能安於打打太極寫寫毛筆字呢,樂在其中的張大爺不想淪為街頭大爺,他在某天練書法的日課上靈光一閃:為啥不把太極和書法給弄一塊去呢?
  • 中國武術九段,太極宗師馮志強,太極拳實戰派代表人物
    1948年,拜心意拳名家胡耀貞先師,學習心意六合拳;兩年後經胡先師推薦又拜陳式太極拳十七代宗師、人稱「太極一人」的陳發科先師,從而開始跟隨兩位高人雙學雙修。1953年北京成立了首都武術研究社,陳、胡兩位先師任正副社長,而馮老師是他們最得意的門徒,三十歲時已經集心意太極於一身,融內外兩功於一體,武功當時北京武術界已很有名氣。一直到「文革」前,門中有人前來「以武會友」的,大多由馮老師出面應對。
  • 雷雷:馬保國練的是形意拳不是太極拳,張偉麗韓飛龍都是太極功夫
    但現在雷雷的形象完全改變了,一方面因為雷雷在國內頂級搏擊賽事峨眉傳奇的培養下,與太極實戰第一人韓飛龍一起訓練,實戰能力大大提升,KO裡合腿田野揚眉吐氣。另一方面,雷雷的口才和文化素養令人欽佩,當面辯論從未輸過,誰與雷雷辯論誰自取其辱。
  • 練習太極功夫站樁的時候,要不要用意念導引
    今天我們來做一些回復,目的是拋磚引玉,將站樁的問題慢慢講明白,爭取讓更多的人來站樁、練習太極功夫,改善健康狀況。有位拳友留言:「不練站樁能打好太極拳幾乎是不可能的。」我非常贊同這一觀點。古傳太極就是從無極樁開始學起的,而後學習太極周身行氣法,在此基礎上學練五步和八門。
  • 雷公太極的楊氏太極傳承竟是假的!李雅軒宗師女兒否定林墨根一系
    事實上,太極雷雷所言其傳承李雅軒一脈之說,卻被李雅軒的後人,即其女兒李敏弟給完全否認了。雷公太極的雷雷,稱其師公是林墨根,而林墨根的師父則是李雅軒宗師——李雅軒,乃楊氏太極拳第三代宗師楊澄浦的得意弟子,其太極拳功夫得到了世人公認。
  • 練太極拳的七階段
    內外並非指身體之內部與肌膚之表層在人體構造層面的劃分。內外相合是指由神意氣形所構成的功夫,在與外界大自然之氣的交流、融合、混化、貫通的過程中不斷地吐故納新、充盈壯大。 汪永泉先生所傳的太極拳中,修煉內外相合最暢達的途徑就是三道氣圈。
  • 日本舉辦太極推手大賽,挖掘學習傳統武術精髓,承認中國功夫能打
    很多中國拳迷存在非黑即白的無知和劣根性,要不就是將某種功夫或某個拳手說神化,然後磕頭跪拜;要不就是將某種功夫或某個拳手一竿子打死,全面抹黑——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不會客觀地看問題。儘管太極拳在國內遇到了一些質疑,特別是近期關於馬XX的視頻惡搞更是有損於中國功夫的正面形象,但日本卻非常認可太極拳,甚至舉辦了太極推手大賽。第四屆日本全國競技推手大賽圓滿落幕,這項由中國太極拳衍生出來的競技運動,近年來在日本也愈來愈受歡迎。據報導,競技推手90年代興起以來,就一直受到廣泛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