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連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系列報導⑥

2021-01-09 澎湃新聞
心連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系列報導⑥

2020-12-25 2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眾志成城

今天,我們就繼續講講

內蒙古那些心連著心的動人故事

……

團結的力量 · 抗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

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

日本就侵佔了

我國東北三省和

內蒙古東部地區的

主要城鎮和鐵路線

△日本投降書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

內蒙古各族人民奮起抗日

據不完全統計

在抗日戰爭中

內蒙古人民共進行

數百次重要戰鬥

有力地支援了全國抗戰

也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

企圖建立偽蒙古國

分裂我國的戰略圖謀

內蒙古人民也作出了巨大犧牲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內蒙古人民

進行抗日鬥爭的同時

開始全面調查研究民族問題

認真研究制定民族政策

促成各民族團結一致、共同抗日

特別是提出了各民族

在共同抗日的原則下

少數民族與漢族

聯合建立統一國家的思想

△上: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舊址;中:百靈廟紀念碑;下:抗聯英雄園

在內蒙古各族人民

長達14年的艱苦抗戰中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成為克敵制勝的法寶

內蒙古各族人民的團結抗戰

堪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成功典範

偉大的精神成就偉大的事業

內蒙古人民

在裝備極其落後

條件極其艱苦

環境極其險惡

形勢極其複雜的情況下

展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

是巨大力量源泉

團結的力量 · 成

1947年4月23日

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

在王爺廟(現烏蘭浩特市)召開

5月1日,選舉產生

以烏蘭夫為主席的

內蒙古自治政府

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我國第一個省級

少數民族自治區誕生

△參加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的代表們舉手表決

內蒙古自治區的成立

是中國共產黨人

將馬克思主義

與中國民族實際相結合的

一個偉大創舉

是內蒙古各族人民做出的

符合各民族利益

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正確抉擇

為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提供了實踐範例

標誌著一個符合我國實際的

解決民族問題的嶄新制度誕生

為新中國解決民族問題

開闢了一條正確道路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的每個10年記憶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3年來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

和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基礎設施大幅改善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民族文化繁榮發展

民族關係團結和諧

黨的建設與時俱進

各項事業跨越發展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績

到處展現出經濟發展

民族團結、文化繁榮

邊疆安寧、生態文明

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亮麗風景

團結的力量 · 立

1949年10月1日

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

向全世界莊嚴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首都群眾在天安門廣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場

新中國的成立

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從此,中國結束了

一百多年來被侵略

被奴役的屈辱歷史

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成為國家的主人

內蒙古也一片歡騰

人們備受鼓舞

1949年12月2日

中央人民政府決定

內蒙古自治政府改稱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

並任命烏蘭夫為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

哈豐阿為副主席

△人民大會堂(資料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標誌著中國近代以來

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鬥的

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

基本歷史任務的勝利完成

並由此開始了

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

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任務

而奮鬥的新徵程

70多年來

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

在內蒙古歷屆黨委、政府

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

團結奮鬥,開拓創新

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團結的力量 · 傳

1948年1月1日

《內蒙古日報》創刊於烏蘭浩特

用蒙、漢兩種文字出版

是黨在全國少數民族地區

創辦最早的省級黨報

中國最早使用少數民族文字

出版的省級黨報

也是蒙古族歷史上

第一張本民族文字的日報

1952年11月15日

內蒙古日報社遷往

歸綏市(今呼和浩特市)

△圖片從上至下分別是:《內蒙古日報》創刊時期在烏蘭浩特的社址;當年本社出版的部分蒙文報刊;創刊初期的電傳設備

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

隨著自治區經濟建設

和各項事業的發展

迫切需要建立基礎學科研究基地

積極培養本區人才

尤其是蒙古族

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

因此,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

在呼和浩特市創辦內蒙古大學

1957年10月14日

內蒙古大學舉行了

隆重的建校典禮

烏蘭夫兼任校長

於北辰擔任副校長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生物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李繼侗

來校執教並且擔任副校長

△內蒙古大學昔日與如今

團結的力量 · 剛

「我們像雙翼的神馬

飛馳在草原上……」

一首《草原晨曲》

催人奮進60年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

最早建設的鋼鐵工業基地之一

1954年開始建設

1959年投產

包鋼流出的第一爐鐵水

結束了草原上寸鐵不產的歷史

結束了奸商們用一包針

換走一隻羊的歷史

△包鋼從困難重重的建設到提前完成工期,投產流出第一爐鐵水

如今包鋼擁有「包鋼股份」

和「包鋼稀土」兩個上市公司

是中國主要鋼軌生產基地之一

無縫鋼管生產基地之一

華北地區最大的板材生產基地

是世界稀土工業的發端

和最大的稀土科研、生產基地

△如今的包鋼

包鋼作為內蒙古工業長子

為內蒙古乃至為全國

鋼鐵事業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回看包鋼的建設歷史

我們看到了「鋼」,更看到了「剛」

這是用心凝結的成果

更是團結的力量

團結的力量 · 暖

1959年年底

一個重大的決策

在內蒙古自治區的上上下下

變成了一次偉大的行動

3000名孤兒猶如鴻雁從南飛到北

內蒙古成為了他們的第二個故鄉

「嚴冬時靠氈子禦寒

災難時靠人心取暖。」

這是草原上流傳千年的古語

草原額吉用蒙古語對著孩子呢喃

孩子們不懂蒙語

但是可以讀懂她們眼裡的慈愛

大草原給了他們一個溫暖的家

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額吉」

△回憶,孩子們剛來草原時候

半個世紀過去了

當年許多收養南方孤兒的

草原額吉都已經去世了

「國家的孩子」們也已兒孫滿堂

卻永遠忘不了草原上善良的媽媽

幾乎所有被收養的孤兒

都會自豪地說:

「我們是草原的孩子!」

他們將青春、夢想

與大草原緊緊相連

報答著草原母親的養育之恩

也為草原的建設傾盡全力

其中很多人即使南歸

也一直與千裡草原息息相通

△長大後的「三千孤兒」中的一員寶音圖(中)和他的「草原父親」(左)

△部分孩子和老額吉

我們在一起,心連著心

所以團結能克服一切天災

所以愛可以跨越山水

所以我們會永遠記得

在遼闊的草原

有一種動容叫做——暖

團結的力量 · 開

1978年12月18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

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徵程

內蒙古也踏上了嶄新的改革時期

各族人民以一往無前的

進取精神不斷深化改革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會議公報

內蒙古各族幹部群眾

積極解放思想

把工作重心及時轉到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

在農村較早實行

「包產到戶」責任制

在全國率先實行

「草畜雙承包」責任制

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

農村牧區生產力

△80年代初期蘇尼特左旗牧民的冬營盤

1982年,錫林郭勒草原

開始試行草畜雙承包製後

通過不斷地探索完善

草原牧人們終於建成了

避災性畜牧業

△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的草原上,羊群在草原上覓食

從2011年開始

國家在內蒙古等8個

主要草原牧區省份全面實施

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的政策

對於內蒙古的牧民們來說

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福利政策

草原生態環境變好了

牧民收入顯著提高了

從黨的十六大至黨的十八大召開

內蒙古改革開放步入新世紀

跨越發展的新階段

內蒙古緊緊抓住

西部大開發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等發展機遇

堅持走富民強區之路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

內蒙古積極調整投資結構

加大投資力度

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

鐵路、公路、航空、市政

水利、能源、信息通信等領域的

瓶頸制約不斷緩解

並形成競爭新優勢

△上圖滿洲裡口岸,下圖二連浩特口岸

此外,通過擴大開放

加深對外交流

也成為了內蒙古

改革時期的重要一環

截至2019年底

全區共有經國務院批准的

對外開放口岸19個

由滿洲裡、二連浩特

進出的中歐班列

佔全國近一半

伴隨著國家

「一帶一路」倡議走深走實

自治區口岸為

內蒙古自治區擴大開放

和經濟發展

起到了重要支撐

……

回望改革開放以來

內蒙古的變化實實在在

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

呈現持續增加的良性發展趨勢

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人民群眾切切實實

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

歷史已經證明

改革開放是我們必須始終堅守的

正確之路、強區之路、富民之路

團結的力量 · 同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又稱東風航天城

是我國組建最早、規模最大的

綜合性試驗任務發射場

也是我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世界三大載人航天發射場之一

△神州一號升空

1999年11月20日

在全世界的注目下

神舟一號飛船

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

首次飛行

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

獲得了重大突破

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手舉國旗出倉進行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

這是一個被歷史記入史冊的日子

這一天,神舟七號飛船

背負著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

從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起飛

兩天後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降落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順利著陸

神舟飛天,嫦娥奔月

當東風航天城揭開神秘面紗後

她的每一次發射都會舉世矚目

但是,你可知道

為了她,當地牧民

幾番讓出豐美的牧場

額濟納旗政府

三次遷出已建的駐地

神舟號飛船在內蒙古的

一次次成功發射

與回收的背後

都閃現著蒙古族同胞

奉獻的身影

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

這是一種豪情

是我們今天創造的奇蹟

在這個我們共同奮鬥的奇蹟裡

還有一個感人的名字叫做「同」

團結的力量 ·興

2017年10月18日

習近平總書記

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經過長期努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進入了新時代

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進入新時代以來

內蒙古的發展可謂是

日新月異

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

精準發力

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

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農村牧區發展取得新成效

加大改革開放力度

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

綠色是內蒙古亮麗的底色和價值

作為祖國北疆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內蒙古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

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

著力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庫布其沙漠裡的「綠洲」

△烏梁素海溼地

△新能源房內牧民手機操控屏幕觀看自家羊群

將黃河凌水成功引入後

庫布其沙漠裡漸漸有了「綠洲」

敕勒川草原修復了

呼和浩特的「後花園」生機勃勃

「一湖兩海」生態修復進展加速

生態安全功能逐步恢復

沙產業、光伏發電

「蒙字號」品牌……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理念指引下

內蒙古正蹄疾步穩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鄂爾多斯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

9月25日

內蒙古首次發布生態產品總值

核算結果顯示

2019年

內蒙古生態產品總值(GEP)

為44760.75億元

生態系統提供的

物質產品總價值

為3125.30億元

佔全區GEP的6.98%

從核算結果總量上看

2019年內蒙古GEP

是GDP的2.6倍

生態優勢

正如物理學中槓桿的長臂

只要在生態保護上投入努力

就能撬動數倍的收益

草原復綠,「海子」變清

荒漠減少,森林擴容

天空湛藍……

內蒙古的生態環境

正在系統性地改善

為農牧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詩和遠方

正在由夢境逐步變為現實

內蒙古始終堅持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把關係各族人民群眾的

脫貧攻堅任務作為

最大的民生工作

和民族工作來抓

實施興邊富民行動

推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

堅持全面實現小康

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掉隊

3月5日,內蒙古自治區宣布

所有貧困旗縣脫貧摘帽

然而,在那之後

內蒙古還在繼續完成

剩餘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

嚴格做到摘帽不摘責任

摘帽不摘政策

摘帽不摘幫扶

摘帽不摘監管

△上:小木耳成了脫貧大產業;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下:採摘萬壽菊

看,廣袤的鄉村牧野

一個個村莊美麗如畫

一座座新居星羅棋布

一條條道路四通八達

一項項產業生機盎然

處處風光好

村村氣象新

聽,壯美的北疆草原

「精準、精準、再精準」

「全力以赴、紮實苦幹」的

號角聲催人奮進

全區上下一派奮發向上

喜迎小康的熱烈景象

瞧,忙碌的田間牧場

活躍著幹部群眾的身影

他們用雙腳丈量大地

用汗水溫潤熱土

精準發力戰貧困

齊心協力謀發展

一張張笑臉洋溢著幸福喜悅

讓群眾有更多

更直接、更實在的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團結的力量 ·鑄

從自治區成立起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

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

內蒙古各族幹部群眾

發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

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

蒙古馬精神

因地制宜、搶抓機遇

不斷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內蒙古各族人民

始終站在草原望北京

飲水思源念黨恩

為祖國發展貢獻了內蒙古力量

多民族聚居是內蒙古的

一個顯著特點

更是一個突出優勢

我區生活著55個民族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平等、團結、互助氛圍中

形成了手足相親的和睦關係

成為我區持續

加強民族團結

踐行守望相助理念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共同開創幸福美好生活的

核心推動力量

憶往昔崢嶸歲月

看今朝逐夢同行

如今,內蒙古經濟社會

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令人欣喜的每一個成績

都是全區各族兒女

不斷共同努力、共同奮鬥的結果

歷史照亮未來

徵程未有窮期

而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奮鬥在建設美麗內蒙古的徵程上

由我們共同參與譜寫的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故事

正在中華大地上傳揚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系列報導⑥

來源:內蒙古日報

編 輯:黃雅琳

審 核:李芳 肖秀峰 楊利軍

供稿郵箱:zhuozixmt@163.com

原標題:《心連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系列報導⑥》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增強「五個認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增強「五個認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0-09-11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呼鐵兩級法院紮實開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學習教育活動
    呼鐵兩級法院紮實開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學習教育活動 2020-12-10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潤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新疆幹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
    □本報全媒體記者連日來,我區廣大幹部群眾認真學習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要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要深入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主題黨日活動熱起來;烏海市戒毒所...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增強監獄民警職工維護民族團結的政治自覺和思想自覺,近日,按照中共內蒙古自治區直屬機關工委的要求,全區監獄系統各單位黨組織紛紛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黨日活動
  • 雲南大學教授獲批國家社會基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8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王盡遙)日前,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專項項目,由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李志農教授主持申報的《雲南藏區民族工作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研究(1950—2019)》獲準立項
  • 武漢西藏中學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新路徑
    一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武漢西藏中學不忘民族教育辦學初心,牢記教育使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傾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辦學特色,通過大力弘揚「和」文化、構建「融」體系,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新路徑,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全國民族團結創建活動示範學校」等稱號。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的心理機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團結各族群眾,共建共享新時代中國發展成果的關鍵路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社會表徵,是在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共享性、差異性、可變性和可塑性。釐清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心理起源、話語轉變,可以為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礎,為開創中華民族更加燦爛美好的未來、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作出貢獻。
  • 汪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悠久 形成合力構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他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民族理論與時俱進的創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要持續加強理論和政策研究,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搞清楚,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搞清楚,把理論上存在的誤區搞清楚,把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搞清楚,把加強和改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搞清楚,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提供堅實支撐。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
    」作出了積極貢獻,進一步鞏固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良好局面,湧現出一大批全國和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 為大力弘揚民族團結的優良傳統,在自治區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期間,經自治區民委推薦,本報選取部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獲得者的先進事跡進行摘登,激勵全區各族人民團結拼搏、萬眾一心、銳意進取、改革創新,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新時代模範自治區努力奮鬥!
  • 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概念、價值、內容與路徑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10月24日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中,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強調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1]。
  • 認知與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有機體理論是我們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內在有機性的理論支撐,有機共同體理論則有助於我們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內在有機性的區域差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社會主義制度為保障,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不斷增強。步入新時代,要從物態和心態兩個維度不斷增量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內在有機性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筋脈與聚力之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增強內在有機性的有效保障。
  • 阿拉坦倉: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需...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各族群眾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對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
  • 「看發展促團結一家親」——海珠區舉辦拉麵店從業人員遊海珠及鑄...
    2020年11月17日, 廣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民族處、海珠區民族宗教事務局、區民族團結進步協會共同組織海珠區50餘名拉麵店從業人員,「看發展·促團結·一家親」——拉麵店少數民族同胞遊海珠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座談會。
  • 吳英傑:心連心守護神聖國土 手牽手建設幸福家園 用實際行動踐行對...
    他強調,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重託,厚植家國情懷,紮實推進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各項工作,心連心守護神聖國土,手牽手建設幸福家園,用實際行動踐行對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絕對忠誠。
  •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數學與大...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數學與大數據學院走進旗下營中心學校送溫情活動 2020-09-24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社播髮長篇通訊《在黨的旗幟下鑄牢軍魂——全軍堅持用習近平...
    央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新華社12月2日播髮長篇通訊《在黨的旗幟下鑄牢軍魂——全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鑄魂育人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