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學教授獲批國家社會基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

2020-12-09 未來網高校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8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王盡遙)日前,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專項項目,由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李志農教授主持申報的《雲南藏區民族工作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研究(1950—2019)》獲準立項。這是雲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成立以來首次獲批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項。

雲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以雲南大學民族政治研究院為依託,是2020年中央統戰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共同在全國確立的10家共同體研究基地之一。該基地以民族政治研究院院長黃清吉教授作為研究基地主任、周平教授擔任首席專家,李志農教授為該基地的兼職研究人員。

李志農長期從事藏區民族關係和民族問題研究,這是她繼2018年獲準立項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及國別史研究專項後,獲準立項的第四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相關焦點

  • 增強「五個認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增強「五個認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0-09-11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呼鐵兩級法院紮實開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學習教育活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推進我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深入發展,根據自治區直屬機關工委和高院機關黨委的通知精神,從11月中旬開始,呼鐵兩級法院採取多種方式紮實開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文化潤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新疆幹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主題黨日活動熱起來;烏海市戒毒所...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2月4日,赤峰監獄組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黨日活動。獄屬各支部黨員民警代表3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2月8日,內蒙古第一女子監獄黨委組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黨日活動,監獄黨委班子成員、各黨支部黨員民警代表參加了主題黨日活動。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
    □本報全媒體記者連日來,我區廣大幹部群眾認真學習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要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要深入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的心理機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團結各族群眾,共建共享新時代中國發展成果的關鍵路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社會表徵,是在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共享性、差異性、可變性和可塑性。釐清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心理起源、話語轉變,可以為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礎,為開創中華民族更加燦爛美好的未來、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作出貢獻。
  • 心連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系列報導⑥
    心連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系列報導⑥ 2020-12-25 2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西藏中學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新路徑
    一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武漢西藏中學不忘民族教育辦學初心,牢記教育使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傾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辦學特色,通過大力弘揚「和」文化、構建「融」體系,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新路徑,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全國民族團結創建活動示範學校」等稱號。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
    為大力弘揚民族團結的優良傳統,在自治區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期間,經自治區民委推薦,本報選取部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獲得者的先進事跡進行摘登,激勵全區各族人民團結拼搏、萬眾一心、銳意進取、改革創新,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新時代模範自治區努力奮鬥!
  • 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概念、價值、內容與路徑
    [基金項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新時代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與解決路徑研究」(項目編號:吉教高〔2018〕40號);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民族團結視閾下的朝鮮族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19A19)的階段性成果。
  • 汪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悠久 形成合力構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他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民族理論與時俱進的創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要持續加強理論和政策研究,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搞清楚,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搞清楚,把理論上存在的誤區搞清楚,把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搞清楚,把加強和改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搞清楚,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提供堅實支撐。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一帶一路』與藏傳佛教發展研究...
    2020年8月15日上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一帶一路』與藏傳佛教發展研究」專家座談會在青海西寧宏覺寺舉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一帶一路』與藏傳佛教發展研究」專家座談會在青海西寧宏覺寺舉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與藏傳佛教發展研究」課題立項於2017年,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幹事、西南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鄭堆研究員擔任首席專家,該項目是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與西南民族大學繼聯合申報民族學博士點、為西部地區培養高層次人才後的又一次重大項目合作
  • 認知與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有機體理論是我們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內在有機性的理論支撐,有機共同體理論則有助於我們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內在有機性的區域差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社會主義制度為保障,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不斷增強。步入新時代,要從物態和心態兩個維度不斷增量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內在有機性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筋脈與聚力之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增強內在有機性的有效保障。
  • 寧波大學法學院鈄曉東院長再次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
    近日,根據全國哲社工作辦發布的《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的通知,我院鈄曉東院長申報的課題《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獲批重大項目立項。
  • 阿拉坦倉: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需...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各族群眾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對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
  • 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發表署名文章雲南廣播電視臺...
    堅持守正創新 增強「五個認同」文章特別強調,站在新的起點,作為身處邊疆民族地區的省級衛視,近兩年來,雲南廣播電視臺衛視頻道緊扣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這個主題,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以增強各族群眾的「五個認同」即
  • 華北電力大學首次獲批國家自科基金重大項目!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通知,華北電力大學楊勇平教授作為負責人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多能源互補的分布式能源系統基礎研究"獲批立項,總經費超過2100萬元。這是學校首次獲批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不僅標誌著學校在能源基礎研究領域邁入國內先進行列,更是學校雙一流建設取得的歷史性突破!楊勇平,1967年4月生,山西柳林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中南大學商學院李大元教授獲批國家自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數字...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評審結果,中南大學商學院陳曉紅院士團隊李大元教授主持申報的「數字創新驅動的新企業創業模式研究」獲得立項資助。
  • 國家藝術基金資助 雲南民族大學推出歌劇《小河淌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由雲南民族大學傾力打造的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歌劇《小河淌水》9月10日將在雲南大劇院首演。歌劇《小河淌水》自2015年開始籌備,是雲南首個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歌劇項目,也是獲得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雲南省項目中資助金額最高的項目。雲南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劉榮介紹,歌劇《小河淌水》的實施就是雲南民族大學傳承和創新民族文化,推動教學實踐以及市場化發展的全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