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六壬神課

2020-12-14 滄海一粟古代志怪故事

六壬神課

我家鄉的張君,是個鹽商的兒子。他自幼體弱多病,也沒讀多少書,但是很聰明,對於書裡要表達的宗旨都能體會。到了二十歲,他自我感覺中氣不足,體質虛弱,不想娶妻。

某一天,他看到朋友桌子上有本《大六壬》書,就向朋友請教。朋友說:「我也是知道個皮毛,並不精通。」然後講了個大概。張君把書帶回去學習,非常喜歡,不忍放下。從此多方求購算命的書,聽說哪裡有不常見的珍本,就會去買來。不在乎價高路遠。如果人家不賣,就抄下來。這樣長此以往,他家收藏了很多珍稀的書。

他研究了十年,某天忽然開悟說:「大道並不是書本能記載的。」於是把書都捆起來不再看,也不給人算卦,偶爾不自覺預測些沒發生的事情,都非常靈驗。

有一天,他忽然對哥哥嫂子說:「這房子住不得了,趕快到親戚家借房子住,還來得及。」哥哥說:「這是咱家祖宅,已經住了一百多年,咱家豐衣足食,家人也健康平安,有什麼不妥?突然搬到親戚家,必定會被人笑話。」張君再三懇求,哥哥堅決不同意。他轉而去求母親,說:「十天內不搬家,我就成了不孝子,必遭天譴。」母親可憐他,又看他樣子慌張真誠,就答應了。

他督促家人迅速搬家,家人非常有怨言,而他就好像沒聽見,只是加緊督促。到了第九天,搬得差不多了,母親還在老宅裡整理剩下的東西。張君突然進屋,背起母親就走。剛到親戚家,老宅左邊的鄰居家起火了。片刻就蔓延到張家。而他家的財產和人口都已經轉移,只是損失了房子。母親問他為什麼不明說,他說天機不可洩露,而且這樣和早說了也沒什麼差別。

有一天,張君到表兄王生家道喜。王生說:「喜從何來?」張君說:「你家長子要考中孝廉了,這不是大喜事嗎?」王生說:「弟弟這麼說,那就應該準了,家裡也沒準備酒菜,咱倆出去喝點酒吧!」於是,二人一起去往街市,路上又遇到一個朋友,王生邀請他一起到酒店。喝完酒,王生要了三碗面。張君說:「兩碗就可以了。」王生說:「三個人哪能吃兩碗呢!」還是堅持要了三碗。張君說三個人裡有一個會吃不到面。大家一起笑道:「這次你說的不一定準了。」剛說完,外邊匆匆進來一個僕人,找路上遇到的那個朋友,說他母親突然得了急病。朋友扔下筷子趕快走了。

二人吃完後,張君說沒吃的那碗面可以賣掉。王生說:「面都涼了,誰還會吃?」但還是回頭告訴店主,有買的就把剩下的一碗賣掉。店主笑著點頭答應。片刻後,果然進來一個人,大汗淋漓的要涼麵吃。店主把剩下那碗賣給他,那人非常高興。王生問那人這麼著急要去哪裡。回答說被衙役召喚見官,所以要趕快吃點東西就去。

後來,王生長子果然中榜。不久後張君就病了,病情日漸加重。他另外一個表兄盧某來探視,說:「弟弟天生才俊,卻不務正業,把心思用在沒用的地方,以致耗費心血到了這種程度,你自己後悔嗎?」張君笑著說:「命的長短在於天,能預見未來會死,不能預見也會死。莫不如知道前因後果明明白白的死。」盧某又說:「弟弟能預測未來,那不就是神仙嗎?神仙怎麼也會生病呢?」張君說:「我不是神仙,只是六壬通了其中的二壬,本來接觸的就晚,又自恃聰明,不再鑽研學習。假如再給我幾年時間,就能成道了。可惜某月某日我就要死了,從此永別,真是讓人痛心。」二人相對落淚,到了說的那天,他果然死了。

作者說:書裡的知識包羅萬象,但是大多記載的綱目,不能詳細說明其中的變化。學習的人要依據書本,然後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每一門技藝,只要精通了,都會有所成就。但是,不能稍有小成就故步自封、沾沾自喜,張君就是例子。

【原文】吾鄉張君,鹺商子也。幼多病,故不甚讀書,然敏甚,具慧解,書旨皆能領悟。及冠,自覺氣稟甚弱,不願婚娶。一日,在朋友案頭見《大六壬》書,悅之求教。友曰:「我雖知此,不甚精。」遂以大略指示之。張攜歸學習,不忍釋手,復購求他本以為揣摹。聞有秘本,不惜重價,不畏遠道,務羅而致之。不售者,親往手錄。是以其書盈室,多人所不經見者。研精十載,忽大悟曰:「道不遠人,非書所能該。」進束書不觀,亦不肯為人決事。有時自露其機,則無不中。

忽謂兄嫂曰:「此宅住不得矣,速往某親戚家借寓,猶可及也。」兄曰:「宅乃祖遺,居此百餘年,豐衣足食,人口平安,有何不美,而欲依親戚家,不為人非笑耶?且遷宅不易,汝勿多言。」再三懇之,兄嫂執不可,張乃哀求其母曰:「十日不遷,兒為大不孝子。必見責於天而受禍也。」其母夙愛憐之,見惶迫之狀出於至誠,諭長子遷居。迫於母命,往覓其戚假宅。戚果非笑之。然其家宅廣人稀,樂親戚之情話,允之。張君迫促速移,上下皆有怨言,若不聞也,督催益急。至九日,母尚在舊宅督理,張突負而趨,言勿驚老母者再。甫至戚家,喘息未定,人報左鄰火發,延及張宅,頃刻蕩然。而張氏之器用財賄無傷也。然後怨者德之。

母與兄曰:「何不先言?」張曰:「天機不可預洩,然與先言何異耶?」

一日,至其表兄王生家道賀。王曰:「無喜可賀。」張曰:「老兄長郎今科舉孝廉,非大喜耶?」王曰:「弟言諒無謬。既來道賀,必得飲食。家中猝不及備,請往市肆可乎?」張曰可。同往至市,途遇一友,王邀偕往。入肆,飲畢送面來。張曰:「兩碗足矣。何必三?」王曰:「三人也,豈可兩?」張曰:「一人不得食也。」皆舉箸笑曰:「今亦有錯謬時乎?」言次,友家人來報,其母痰作幾危,請速歸。視友乃投箸而去。食畢,餘一碗,皆飽不能食。張曰:「賣之可也。」王曰:「何人肯買剩面?」王乃囑肆主曰:「為我賣此面。」肆主笑諾之。果有一人頭汗淋漓入座,急索涼麵,肆主即以剩面與之,甚得。王徐問曰:「君高姓,何如此急急也?」其人曰:「我虞姓,為役所迫往見官,故需涼麵。」快餐而去。

未幾,張君疾作日甚,表兄盧翁雖市井中人,而樸誠方正,來視疾曰:「惜弟天生才智,不習正業,用心於無益之地,耗損心血成此危症,亦自悔乎?」張笑曰:「命之修短,天也。知數固死,不知亦死。與其昏昏,何如昭昭耶?」盧謂張曰:「弟能如是,豈非仙乎?何以仙亦有疾,是所不解。」張曰:「仙則不能,惟六通已得其二,惜知之晚,而又自執其能,不得精進,以結內丹。天乎!假我數年,即成道矣。無如數盡於某月日。從此長別,不亦痛哉。」相向而泣,至日果卒。

薌厈曰:書自聖經至雜藝,載當然而不載所以然。惟博聞強記,則左右逢源,一旦豁然貫通矣,小道可觀,其張君之謂乎。然由一藝而追其極,皆道也。所患者自執其能而止,此張君之所以悔乎?

相關焦點

  • 解讀三式絕學太乙神術、六壬神課和奇門遁甲
    三式者分別是太乙神術、六壬神課和奇門遁甲。之所以把這三門數術聯親在一起,統稱為三式,其中有三個共同點。1、三者皆仿易理而造。2、三者都是用式盤推算。三式如果按照天地人三才的順序來劃分的話,分為:天元太乙神術、人元六壬神課、地元奇門遁甲。下面我們按照天地人三才的順序,先來介紹一下天元太乙神數。
  • 六壬神課金口訣六十四課鈐詳解:第四課
    原創/琴鶴堂易學 第四課 奇全課:利進卦 神幹、將幹、人元兼三奇全是也 取將神:十二月丑月起課,月將為子,月將加時方上傳,寅時,卯為將神。卯為太衝。 注意,《六壬神課金口訣》原文此處有誤!十二月將神居然取出了小吉丁未土,改為八月當為正確。 為了解析此課,我們還是將錯就錯,以原文為標準。
  • 六壬神課金口訣六十四課鈐詳解:第28課四大空亡課
    > 甲子、甲午旬水絕,課中見水;甲申、甲寅旬金絕,課中見金。 假令十二月、戊戌日、戌時、戌位,壬水、玄武水、神後水、戌土。 取將神:十二月丑月起課,月將為子,月將加時方上傳,戌時,戌位,子為將神。未為神後。 取貴神:戊戌日起課,甲戊庚牛羊,戌時為夜貴逆行,以未起貴神。貴螣朱六勾青,空白常玄陰後。玄武為貴神,玄武為子。 取人元:戊戌日起課,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戌位,故人元為壬。
  • 六壬:中國古代,最高級的三門學問,代表古人的大智慧
    中國古代,最高級的學問有三,一是六壬神課,二是奇門遁甲,三是太乙神數,合稱為三式,代表古人的大智慧。歷史上,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智者,皆懂這些學問,如:姜太公、範蠡、諸葛亮、管輅、劉伯溫等。相對而言,六壬最難,最適用人事。俗話說:「學會大六壬,來人不用問」。六壬之中,包含古天文地理,對應現代的天文學和物理學。國學和科學之間,是有連接的,希望大家將來可以深入探討。所以,我在易經的高階,講六壬。1、什麼是六壬?
  • 六壬各朝代主要書籍匯總和發展歷史
    術數作為中國古代流傳久遠的一門學問,將中華文化璀璨的智慧結晶納入其中,上古時代的河圖、洛書.意義深刻的《易經》八卦,構築傳統文化基礎的陰陽五行理論等諸多理論、學科都被融會貫通,運用到術數理論之中。在術數繁雜多樣的分支系統之中,發初於《易經》的「三式」(即太乙神數、奇門遁甲和六壬神課)為術數的巔峰之作,為中國古代最高層次的預測學,一般認為,六壬從《周易》發展而來。免費領取易學古籍相關資料!
  • 學會大六壬,萬事不求人,三分鐘教你看懂六壬盤
    大六壬是三式(太乙、奇門、六壬)之一,人事之王,神奇之處自然不必多說。但是大六壬又是術數中,最為複雜的,讓人難以理解,望而生畏。六壬盤的形成非常複雜,我們簡單了解一下: 六壬盤由天地盤、四課、三傳構成。天地盤由月將+佔時構成;四課要知道日幹寄宮;三傳要知道九宗門;另外還有懂得貴人的順逆排法。當然,這些是專業人士、或想深入學習的人士必須掌握的。我們現在不需要掌握這些知識,只需要下載一個六壬軟體,就可以了。
  • 大六壬昴星課要談!
    《大六壬》,古稱九天玄女六壬神課,它歷傳悠久,精通它可以達到出神入化之境界。它不但能測命,而且更能理想的測事,真是歷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們今人研究此學,只能一部分一部分的學習研究,今天百度作者玄易通悟談一下九宗門中的昴星課。
  • 奇門遁甲 大六壬 太乙神數的區別
    太乙、奇門、六壬,並稱「三式」,是中國術數三大絕學。太乙以天元為主,測國事;奇門以地元為主,測集體事;六壬以人元為主,測人事。太乙測國事,為帝王所忌,聲名不顯。奇門測集體事,聲名遠播。六壬測人事,魚龍混雜,聲名已損。因此,奇門成三式中發展最好的一門學問。奇門創始之初是用在軍事上的,主要是用來行軍打仗的。
  • 六壬取三傳,對應易經的八卦,是佔斷事情的主要依據
    在這個案例中,只有第1課,甲木克戌土,是下克上(也叫下賊上),其它3課,都是相生的關係。如果四課中,有一課下賊上,就先以受克之神為初傳;再取地盤初傳之位上所居之神為中傳;取地盤中傳之位上神為末傳,這種課名,叫:始入課。
  • 大六壬何以能夠精準預測?
    「 太 極 」太極於大六壬而言,就是測算時的日幹,因為大六壬是以日幹為「我」和中心點的,一切的運算原理、要素、元件,以及技法,都是以日幹為核心的。大六壬以幹為陽,以支為陰,兩者具有密不可分及相互影響的關係。
  • 六壬神課金口訣六十四課鈐詳解:第三課
    原創/琴鶴堂易學 第三課 全身課:從順卦 三合全 取貴神:甲子日起課,甲戊庚牛羊,亥時為夜貴,未為貴人。貴螣朱六勾青,空白常玄陰後。天后為貴神。天后為亥。 取人元:甲子日起課,甲己還加甲,甲子起,為壬申,故人元為壬。
  • 大六壬十二天將的象徵意義
    大六壬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術數,是古代術數三式之一。三式為太乙神數、大六壬、奇門遁甲。太乙神數測天文,奇門遁甲測地理,大六壬測人事!大六壬最基本的要素是十二天將,十二天將分別是貴人、螣蛇、朱雀、六合,勾陳、青龍、天空、白虎、太常、玄武、太陰、天后!下面介紹十二天將的象徵意義!
  • 小六壬預測法:訂正原理排序更實用
    周易佔卜系列研究應用小六壬時課預測方法,常用於小事、出行辦事、今日事今日畢,簡單易操作,只需記住順序,即可在手掌上推算出來結果。關於其原理排序的訂正,本人在研習大六壬、中六壬時,發現了與小六壬有一定的聯繫,特別是在元素的設計上,領悟到小六壬其原理結構上有一些弊端,特給予了合理的訂正,供讀者們實驗應用,傳承其易經精華。
  • 古代志怪故事:折腰土地
    塾館設在村口的廟裡,每天上完課學生回家,學館裡只剩張文瀚一人。某月十五的晚上,他看到門外有個人,仔細看原來是個五十多歲的老翁坐在石頭上。廟前有一個水塘,當時月色很亮,加上水面反射,能把這個人的相貌看得很清楚,不是本村人。張文瀚上前相問,老翁說:「我是前村的,姓許,因為喜歡這一池清水,因此借月色來遊玩。」
  • 古代小孩不睡覺,爸媽會給他們講什麼?
    我們小時候經常會聽一些嚇人的故事,爸媽也經常會用狼吃小孩、大熊舔鼻子之類的故事來嚇唬我們。那麼古代的時候到底有沒有這類的故事呢?古代小孩不睡覺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又會用什麼來嚇唬他們呢?其實在二十四史的記載中,就一直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嚇人故事,經常是用來表現天的意志。無論是天子的誕生,還是吉兇之兆,通常都會用神怪的降臨來表示。後來在民間傳說裡,神怪故事逐漸偏離了正統的設定。到了魏晉時期,神怪故事的創作達到了一個高峰期,這才將志怪小說變成了一個單獨的類別。
  • 預測與天時地利人和神助
    天時,就是時間因素,地理就是地域因素,人和就是人與人的因素,那麼神助呢?很多時候,這個神助就是一個容易誤解的地方,什麼是神?我的理解民族影響就是神,當然神一般都說的是已經去世的人。這些人為人類做出非常巨大的貢獻,那麼這個去世的人就可以說成是神!那麼我今天說的神助和這個沒有關係,我對於神助的理解是「思想」,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一切!下面舉一個例子具體說明一下!
  • 奇門、太乙、六壬,並稱「三栻絕學」,為什麼奇門排首位
    太乙、奇門、六壬,並稱「三栻」,是中國數術三大絕學,其中奇門排三之首。 「栻」為古代佔卜用的一種器具。如圖所示,左面的是太乙,右面的是六壬。不管太乙盤還是六壬盤都是三栻盤栻。 上面的圓盤是用楓木所造,下面的方盤是用棗木製造的。
  • 古代志怪故事——蜈蚣,產鬼土偶,夜遊神
    【原文】夜遊神,往往為人所遇。以予所聞者言之,一在邑東關外崇寧宮前,有王某夜行,見牆陰一物如袱,俯視乃巨靴,長約三尺許。舉頭則眉際復一靴,大亦相等。仰望一巨人,坐簷際,高約數丈,迭腿而坐。躊躊間,忽有一人提燈籠而來,巨人抬其足,其人若未之見,匆匆遂過。王亦欲隨之過,巨人仍以足擋之。相持數刻,始不見。歸家後,不數日而亡。殆衰氣所感,鬼神揶揄之也。又某宦寓河北客舍,好樗蒲。
  • 邵彥和:大六壬之神,鐵口斷鬼神!
    但是南宋還有一位邵大師,叫邵彥和 ,把大六壬玩的出神入化,成為大六壬標杆人物。如果你想學習大六壬,只需看一本書就綽綽有餘,那就是他寫的《大六壬斷案》。 大六壬、奇門遁甲、太乙神數被稱為古三式,是古代最牛逼的三大預測術,而且他們的側重點不同,太乙測天,奇門測地,六壬測人。
  • 在中國古代有哪些神話故事和小說?給後世留下了哪些文化遺產?
    如果我們對神話的範圍作廣義的理解,除了遠古的神話傳說之外,把歷代文人所創作的有關神、鬼、怪的故事,即志怪小說,以及傳奇小說等都包括在內,那麼數量就非常之多,優秀的作品也頗不少。所以,後世稱《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山海經》全書現存共有十八卷,原共22篇約32650字,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40個方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個歷史人物以及400多神怪異獸。集地理志、方物志、民族志、民俗志、巫術以及大量原始神話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