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
一家七口,包括兩個幼子、一位八十歲老人,20多件行李,耗時近40小時,娜娜(化名)一家趕在義大利倫巴第大區封鎖當天成功「跑毒」。
在慶幸家人安全抵達之餘,娜娜卻五味雜陳。
從歐洲疫情重災區回國,她曾被小區鄰居所不理解,被冷嘲熱諷、被舉報、被公布個人信息,「說什麼的人都有」。然而她們一家積極配合防疫工作,也讓社區稱讚「教科書式」隔離。
過去的兩個月裡,從一開始的心系武漢捐款捐物,到義大利疫情暴發不得已閉門屯物,從萬分糾結是否回國而徹夜難眠,到拖家帶口輾轉萬裡回國,「一切就像夢一樣」,娜娜說。
娜娜在義大利時尚之都米蘭,開了一家美甲店。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第一次聯繫上她時,她還在為是否回國而踟躕不前,為義大利百姓不重視疫情而義憤填膺。
從發現第一例確診病例開始,米蘭的華人店鋪就「頗有默契」地陸續休店,「完全沒有收入,經濟損失就不提了。」娜娜說。
即使沒有收入,在國內疫情焦灼時期,娜娜也張羅著給國內捐款捐物。
她發了幾張朋友圈截圖給記者,記錄著義大利僑界捐贈的物資,和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接受物資的反饋。
「我只捐了一萬人民幣,但我們還挺自豪的。」發這句話給記者時,娜娜帶上了兩個「笑哭了」的表情,「但沒想到馬上就輪到我們了。」
她不是沒考慮過回國「避疫」。令她猶豫再三的,是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個4歲,一個10個月。幼子不可控,不能一直戴口罩,在回國途中的感染風險,是娜娜最大的顧慮。
當時,娜娜選擇堅守在義大利。「國內已經焦頭爛額了,我也不想回去給國家添麻煩。」她對記者說,「除非義大利疫情暴發、危及到健康了,我們才會考慮回國。」
然而,義大利疫情惡化的比娜娜想像中要快得多。3月8日,義大利確診人數超越韓國,一躍成為除中國之外疫情最嚴重國家,倫巴第大區及14個省全面封城。
封城令下當天,娜娜舉家回國。她顯然是幸運的:上飛機之前米蘭開始封城,下飛機後義大利封國。在她之後想要回國的朋友,由於停航,很多人都不得不退了機票。
兩個嬰兒車、一個輪椅,20多件行李,娜娜一家踏上回國之路:全程佩戴口罩手套,包括孩子在內,基本上不吃不喝。
她在杜拜看到大量轉機回國的華人華僑,「場面其實挺恐怖的,我們在賭命,只希望不要接觸到感染的人。」
米蘭、杜拜、北京、瀋陽,轉機兩次,歷經將近40小時,經過層層檢查,娜娜終於回到老家瀋陽。
飛抵瀋陽後,娜娜一家被帶到隔離區登記檢查,隨後又被送到檢測中心做核酸檢測。由於並未感染,且同行中有老人孩子,工作人員建議她們居家隔離。
3月9日凌晨3點,娜娜一家被檢疫車送回,在小區登記檢查後,終於回到家中。
(經歷了層層檢查,娜娜一家於凌晨回到家中)
但她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回歸在小區引發了不小的「恐慌」。
在居家隔離的前五天,娜娜每天都很緊張。一方面擔心同航班的人被查出確診,那麼全家很可能需要再去集中隔離點隔離。另一方面,她還要處理同小區鄰居們的不解。
「一直有人向社區舉報我們,說我們不集中隔離。」更有甚者,還把她的個人信息和門牌號公布出來。
娜娜在業主群裡解釋了很多次,她們本身也要求過集中隔離,但工作人員考慮到隔離點有高危人群,娜娜一家有老人、孩子,於是決定讓她們居家隔離。
「有人說我們不應該回來給國家添亂,還有人說就應該把我們這樣的人抓起來,說什麼的人都有。」
(娜娜所在小區業主群裡的討論)
在個人信息被曝光後,考慮到家人的安全,娜娜決定報警。「民警幫我們處理了,還打了好幾個電話安撫我們。」
除了警方的幫助,讓娜娜心安的,還有周到的社區。
娜娜對記者介紹,除了每天監控測體溫,社區還常常關照她們對生活需求,甚至會幫她們取快遞。
不出門、點外賣、網上購物無接觸配送,積極配合的娜娜一家也被社區工作人員稱讚「教科書式」的隔離。
(隔離期間,娜娜囤的食品和防疫物品)
周圍一些相識的鄰居也會幫她們購買生活用品,在業主群裡幫娜娜解釋情況。
隨著14天隔離期的結束,業主群也不再集中討論自己一家狀況,娜娜才從急速發展的疫情中緩過神來。
當地時間3月25日,義大利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210例,新增死亡683例,累計確診病例74386例,死亡7503例。義大利也是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
集中暴發的疫情下,義大利醫療系統瀕臨崩潰、報紙訃告擴增十版面、醫護大量感染、軍車排隊轉運病逝者遺體的新聞頻見報端。
「想到萬裡之外還有很多朋友,就會一直流眼淚。」娜娜在微博上寫下自己的心情。
等到疫情徹底結束,娜娜的家人會回義大利處理生意,她則選擇帶孩子在國內上學。對於今後的打算,娜娜準備一切以疫情結束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