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幫和不幫是相對的,比如你幫了他,但他卻不領情。這種到底算不算是幫助過很難斷言。中俄恰恰就有很多這種情況,除去購買石油和天然氣,大致分為幾個階段:
一、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倒爺」熱
筆者很小的時候,經常有同學拿出俄羅斯望遠鏡等等物件來炫耀,引來一片羨慕。這背後恰恰是蘇聯剛解體時,中俄兩國加強貿易合作的側面寫照。彼時剛成立的俄羅斯在葉爾欽的帶領下,毅然決然走上「休克療法」,一夜之間,俄羅斯物價暴漲,西方國家坐等收割,卻無人關心俄羅斯凋敝的民生,以至於當時俄境內各類日用品價格飆升,民眾難以負擔。
在此基礎上,我國「倒爺」紛紛湧入俄羅斯,為其帶來廉價的日用品和生活所需,這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俄境內因經濟壓力。據統計,當時中俄貿易總額中有一半是有「倒爺」們所貢獻。但後續由於各種問題的存在,導致相關貿易額迅速減少,中俄貿易也進入了低谷期。
二、中俄加強軍事合作背後的信任危機
2006年以前,我國一直是俄羅斯軍售最大的客戶(07年被印度超越),但隨著軍事技術的突飛猛進,我國希望與俄羅斯加強技術方面的合作,如發動機、大飛機等方面的研究,但俄僅將出口武器視作獲取外匯、以軍養軍、維護大國形象的手段,並不熱衷於和我國聯合發展技術研究。
與此同時,彼時的俄羅斯雖然宣傳實行「歐亞平衡外交」,實際上戰略重心仍在歐洲,只要一有機會,俄羅斯就會努力向西方示好,如911事件發生前,普京已經提前提醒布希可能會遭到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普京承諾降低部隊警戒等級,取消軍演等。此外,普京在隨後還多次發出意欲加入歐盟等聲音。結果是至今為止,俄羅斯依舊在肯前蘇聯軍事技術的老本,而我國已然發展出屬於自身的軍事裝備路線。
三、大力開發遠東地區農業背後的猜忌
14年爆發克裡米亞事件後,俄遭到歐美制裁,經濟迅速下滑。此後,中俄農業關係發展迅速,而16年更是籤署遠東地區農工業發展協議。一時間,我國又掀起赴俄羅斯當地主的熱潮,短時間內,遠東地區經濟得以迅速發展,速度遠高於俄其他地區平均水平。毫不誇張的說,俄羅斯如今遠東地區的發展當之無愧有著我國的功勞。
但發展遠東地區的背後,卻有著我國民眾被「割韭菜」的嫌疑:如土地被坐地起價;俄羅斯民眾和地方政府刁難,甚至要求撤回;刻意迎合日韓財團等等。這也使得我國民眾開發遠東地區更多的是處於夢想和不安狀態。外加上俄羅斯本身在遠東地區人口僅為610萬,且拒絕從事辛苦的工作,這無疑也讓我國大力開發俄羅斯遠東地區更容易在外媒的攛掇下,引發猜忌和不滿。
總體而言,我國與俄羅斯的合作還有很多,這裡只是列舉了不同時期內的典型案例,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便我們認為幫助了俄羅斯,但俄自身並不這麼認為。事實上,普京自己都曾表示,俄羅斯的盟友只有兩個:陸軍和海軍。這也很好地詮釋了俄羅斯對外關係中的態度,所以大可不必過於執著於所謂的幫不幫,因為更多時候是一廂情願和時局所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