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生涯之諸葛亮和關羽:日本人為何狂熱喜愛三國?

2021-01-15 小眾fashion圈

三國題材是國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十七世紀,《三國演義》傳入日本並掀起了長達數百年的「三國熱」,至今仍不衰減,相關的文創產品一直保持著高產的創作熱情,令國人驚嘆。

日本人自己的《三國志》

《三國演義》的開頭,大家都很熟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但在日本人所熟知的三國故事——吉川英治版的《三國志》裡,開篇卻是直接從一個人說起:

後漢建寧元年。距今約一千七百八十年前。有一個旅行者。除腰間佩掛一劍之外,渾身襤褸不堪,但唇紅眉清,更雙眸聰慧,兩頰豐腴,時時隱含微笑,總之,絕無猥瑣低賤之相。

這就是劉備。

《三國演義》裡的劉備,雖有英雄之相,其實是很窩囊的。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這個蜀漢開國皇帝的本事,一是會跑,二是會哭。在吉川英治所講述的故事裡,劉備才有了點英雄的感覺。

電影《赤壁》在日本的票房幾乎達到全球總票房的一半

《三國演義》裡「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場景,就被吉川英治直接套在劉備身上:

河水悠久地流去……他在久久地眺望著黃河水——這使他感到幾千萬年都是這樣滔滔奔流著。

觸景生情,劉備便在黃河邊對天起誓,要興復漢室,解民倒懸。

在江戶時期,明代小說《三國演義》就已傳入日本。當時沒有日譯本,所以《三國演義》僅限日本的上層階級閱讀。在德川家康的藏書中,就發現了中文原版的《三國演義》。

十七世紀末,日文翻譯版《通俗三國志》出現後,日本的「三國熱」便一發而不可收拾。各種話本、繪本也逐漸在民間興起。十九世紀,日本陸續出現了《三國志》《繪本通俗三國志》《傾城三國志》《三國物語》等。到二十世紀,日本又先後有野村愛正的《三國志物語》、吉川英治的《三國志》等作品。

高希希導演的電視劇新《三國》在日本也大受歡迎

這些三國故事的共同特點,就是正經翻譯的少,大多都是改寫和再創作。影響最為深遠的吉川版《三國志》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吉川英治在序文中說:「我並未從哪種版本進行直譯,而是隨時擇其優點,按我的想法寫成的。」

用二十世紀日本人的眼光來看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故事也就不一樣了。劉備不一樣,諸葛亮也不一樣。《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太過於神機妙算,所以讓魯迅給出了「多智而近妖」的評價。

而吉川版的《三國志》,卻讓諸葛亮走下神壇:諸葛亮能借來東風,是因為他對當地氣候的了解和細心觀察;面對司馬懿精心策劃的五路大軍的夾攻,諸葛亮也是在家苦思多日才定下應對的計策。

吉川英治

在吉川英治的改寫中,諸葛亮變得更加人性化。這其實是現代小說的寫法了,著重刻畫人物的內心糾葛和心理變化,也讓小說更具有真實性,從而更容易被日本讀者所接受。

事實上,吉川寫的《三國志》,雖然還叫「三國」,但這已經是日本人自己的「三國」了。

吉川英治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日本讀者理解,減少了三國歷史前後的銜接,把《三國演義》根據大事件改編為10卷內容。小說最初於1939年載於日本《中外商業新報》,一經刊載就受到日本讀者的狂熱追捧,單行本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突破200萬部的銷量。其流傳之廣泛,讓很多人誤以為這就是原本的三國故事。

日本翻譯家立間祥介後來翻譯出版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結果卻有讀者來信斥責他的翻譯不忠實於原典,因為和吉川英治的版本完全不一樣。

諸葛亮最符合日本人的審美

對日本人來說,「三國」已經不是外國文學,成了他們自己的文學。吉川版《三國志》受歡迎的原因,也就是在書中融入了日本的民族性和審美趣味。

原著中的關羽,推著一輛車子就出場了。但到了日本人筆下,關羽變成了儒雅的教書先生,住處的庭院內有五六棵大棗樹,十分幽靜,頗像隱士的居所。這應該就是日本人所說的「風雅」吧。

至於關羽之死,吉川英治也有改寫。沒有了「敗走麥城」,而是很突然地落馬而死,省略了衰亡的過程,猶如櫻花之凋零,不萎而落,悽美至極。

關羽是帶有悲劇色彩的櫻花,諸葛亮亦如是。日本中國史專家林田慎之助稱諸葛亮的一生為「花之生涯」,這個「花」自然就是櫻花。

吉川英治《三國志》

1898年,日本近代詩人土井晚翠發表了長篇敘事詩《星落秋風五丈原》,以諸葛亮六出祁山,病歿於五丈原的歷史故事為主線,穿插了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白帝託孤等回憶。這首詩一經問世,就受到當時青年的喜愛,其中的精彩段落很多人都能背誦。

詩中所展現的諸葛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劇英雄色彩,也構成了日本人對諸葛亮的感情基調。《日本歷史》的編著者渡部升一對現代中國傲慢十足,但對諸葛亮卻畢恭畢敬。他自稱小學五年級讀三國,乃至改變他的人生。

在他眼中,諸葛亮真應該是日本志士的楷模,他每讀《出師表》都禁不住熱淚盈眶。他甚至說,中國人讀《出師表》都不會像日本人哭得那麼厲害。受這首詩的影響,幾乎所有日本版的「三國」故事,都是到「星落秋風五丈原」便戛然而止。吉川版《三國志》也不例外。

吉川英治曾表示:「孔明一死,呵筆的興致和氣力頓時都淡弱了,無可奈何。」所以只能就此完結。

吉川版《三國志》之後,又有橫山光輝創作的《三國志》漫畫。從1971年開始,《三國志》漫畫連續刊載了15年之久,單行本發行了60卷,共售出7000萬冊。直到現在,其文庫版和再版新書還在發行,堪稱日本的「國民漫畫」。

橫山光輝《三國志》漫畫

橫山光輝的《三國志》漫畫,基本是按吉川版《三國志》來畫的,也有一些原創劇情。比如原著中呂布收了赤兔馬就歸降董卓,作者認為這缺乏說服力,便安排董卓騎著赤兔馬和呂布對陣,在赤兔馬的幫助下,董卓一次次化險為夷。見識了赤兔馬的神奇,呂布不會不想要,歸降也是順理成章。

還有趙雲曾經先後在袁紹公孫瓚手下出仕的內容,原著只是一筆提到,但到了橫山光輝這裡,也講清楚了前因後果。

最早趙雲是被文丑推薦給袁紹,但他在目睹袁紹在奪冀州搶幽州過程中種種不義行為之後便轉投公孫瓚,但到了在公孫瓚手下,他又是被排擠不受信任。如此一來,後來公孫瓚兵敗自殺,趙雲投奔劉備也就合情合理了。

比起小說,顯然漫畫的受眾要更廣泛一些。那些不愛讀書的人們也藉由此漫畫了解到了三國歷史。三國在日本的傳播度進入另一個高潮。受漫畫的影響,一提起關羽、張飛這些三國人物,日本人腦海裡浮現的首先是橫山光輝漫畫中的人物形象。

從小說到動漫再到遊戲

因為漫畫的巨大影響力,也就有了耗資14億日元、東映動畫製作史上最大製作——劇場版《三國志》( 一般稱為東映《三國志》)。

這部動畫電影根據日本著名漫畫家橫山光輝同名漫畫改編,由桃園三結義起,至赤壁之戰終,時長7個小時,分為「英雄的黎明」「燃燒的長江」「遙遠的大地」 三部曲。

電影的開篇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英雄的黎明》,TVB武俠劇如《天龍八部》《神鵰俠侶》裡經常「借用」這一段配樂。

東映《三國志》

這部動畫電影製作精良到什麼程度呢?

為了營造出真正的中國風格,製作人員曾數次赴中國各地進行實景、實物取材。據說,影片一共使用了一萬九千名臨時演員,為了拍攝諸葛亮北伐中原,給2000人穿上了鎧甲。要知道,這只是一部動畫片。

總體來說,這部動畫片忠實原著,只是在結尾部分有所改動, 加入了日本人對於三國歷史的理解和反思。

在五丈原,諸葛亮臨終託大事於關鳳(虛構出來的關羽的女兒),除讓她假扮諸葛亮,安排蜀軍撤退之外,更重要之處在於:諸葛亮囑咐關鳳不要再拿起武器,戰爭對誰都沒好處,應該去教化平民百姓。

1994年,劇場版《三國志》最後一部在日本上映。緊接著,央視版《三國演義》也來到了日本——為了引進央視版《三國演義》,日本人開出了一萬美元一集的價錢,並且再投入一萬美元一集進行翻譯。要知道,1987年日本引進《紅樓夢》時的費用不過每集一千多美元,三國在日本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對於中國很多70、80後而言,光榮是個繞不過去的名字。這個成立於1978年的遊戲公司,在1985年推出了史上最早一款三國遊戲初代《三國志》。

三國在日本本來就擁有極好的群眾基礎,《三國志》的發行得到了良好的市場反響,很快風靡了遠東地區,並拿下了當年日本BHS大賞第一名及最受讀者歡迎產品獎。

初代《三國志》遊戲

不過,光榮卻並未一舉成為三國遊戲的霸主。1992年日本遊戲巨頭南宮夢在FC平臺(紅白機)推出了《三國志2-霸王的大陸》,無論在畫面聲音上,還是在遊戲性上,都遠勝光榮的《三國志》,直到今日,《霸王的大陸》還被許多三國玩家推崇為三國遊戲作品之首。

就這樣,光榮和南宮夢開始就《三國志》這個大IP打起了擂臺賽,雙方不斷推出續作,互有勝負,最後是光榮憑藉《三國志5》奠定勝局,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隨著日本家用遊戲機進入中國,然後又是中國家用電腦的普及,「三國」系列遊戲也吸引了不少中國粉絲。高曉松就回憶說,那時的《三國志》只有日文,他玩遊戲只能靠猜,好在日語裡有不少繁體字,還是能猜出來大概的意思。

到現在,「三國」遊戲不斷推陳出新,讓日本的80後、90後、00後這些新生力量以遊戲為媒介, 繼續吸收著三國歷史的養分與樂趣。

從小說到動漫再到遊戲,通過日本本土再創作,「三國」對於日本人來說,不再是離自己遙遠的異國歷史。

相關焦點

  • 日本人對《三國》有多喜愛?拍一部動畫片便動用了將近2萬的群演
    吉川版《三國志》受歡迎的原因,也就是在書中融入了日本的民族性和審美趣味原著中的關羽,推著一輛車子就出場了。但到了日本人筆下,關羽變成了儒雅的教書先生,住處的庭院內有五六棵大棗樹,十分幽靜,頗像隱士的居所。這應該就是日本人所說的「風雅」吧。至於關羽之死,吉川英治也有改寫。沒有了「敗走麥城」,而是很突然地落馬而死,省略了衰亡的過程,猶如櫻花之凋零,不萎而落,悽美至極。
  • 日本動漫裡的《三國演義》,曹操諸葛亮和關羽,三國英雄日本化!
    日本動漫裡《三國演義》,曹操諸葛亮和關羽,三國英雄的日本化! 1.《蒼天航路》,這部以曹操為主角的作品。裡面講述關於天下命運的三人」曹孫劉「,都有各自的線來描述,就是曹操主角線多些。2.《鋼鐵三國志》,諸葛居然是陸遜師傅。3.
  • 為什麼日本人那麼愛三國?
    其流傳之廣泛,讓很多人誤以為這就是原本的三國故事。 日本翻譯家立間祥介後來翻譯出版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結果卻有讀者來信斥責他的翻譯不忠實於原典,因為和吉川英治的版本完全不一樣。對日本人來說,「三國」已經不是外國文學,成了他們自己的文學。
  • 為何日本人痴迷三國文化,其狂熱遠超過中國人
    三國系列遊戲又在1939年吉川英治改編了三國,讓日本國民對三國文化更加通俗易懂了,1971年橫山光輝以吉川英治改編的三國作為腳本,創造了三國題材的漫畫,暢銷7000萬冊,歷經15年之久的創造以漫畫的形式去了解一段歷史文化,想必很多人都容易去接受,特別是孩子們,青少年們。所以三國文化在日本能夠如此狂熱,日本人如此痴迷三國文化,跟日本人對知識文化的熱衷息息相關。
  • 為何諸葛亮只殺魏延,卻原諒害死關羽的孟達諸葛亮心思太恐怖!
    三國裡的人物,武將裡許多人喜歡趙雲趙子龍,謀士裡許多任性喜歡臥龍諸葛亮。喜歡趙雲,是因為趙雲顏值高,武藝高強,關鍵還忠肝義膽,可謂有勇有謀;喜歡諸葛亮,是因為諸葛亮玉樹臨風,謀略出眾,堪稱三國第一聰明之人,為完成劉備興復漢室的心願,不辭勞苦,北伐中原,最後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至今令人敬佩!
  • 關羽敗走麥城,諸葛亮為何不去救?後來的夷陵之戰也沒有參加?
    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所擒,而後被殺。一代英雄,自此落幕。關羽的死,對於整個三國歷史,都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正是因為關羽的死,使得劉備不顧一切徹底和東吳翻臉,帶兵攻打東吳。結果在夷陵之戰當中,蜀漢損失慘重,徹底元氣大傷。劉備也因此一病不起,不久之後就撒手人寰。
  • 三國時期,蜀國關羽之死,真實原因耐人尋味
    三國時期,蜀國關羽之死,真實原因耐人尋味小編認為,關羽的死,其實跟諸葛亮並無太大關係,有人認為,關羽跟諸葛亮關係不好,那劉備當初拉攏趙雲的時候,比關張還親密,他怎麼不吃醋?而且就算關係最親密,也應該是跟簡雍親密啊,兩人老鄉,而且跟隨時間最久,為何非要跟關羽關係好。
  • 諸葛亮明知道曹操必走華容道,為何還讓關羽去?看看諸葛亮的用心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諸葛亮明知道曹操必走華容道,為何還讓關羽去?看看諸葛亮的用心。 要說三國,就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到「桃園三結義」,順便捎帶上「火燒赤壁」,想必這也是眾多人談論的話題。
  • 關羽違抗軍令,為何諸葛亮沒殺他,是不能還是不敢?
    關羽回來後,諸葛亮本應該將關羽斬殺,結果眾人求情,諸葛亮借坡下驢,最終放了關羽一馬。 那麼,諸葛亮為何不殺關羽呢? 1、諸葛亮初來乍到,斬殺關羽,勢必導致眾將的不滿,造成自己難以立足,諸葛亮想要服眾,可藉此機會恩威並施,拉攏人心。
  • 關羽之死,諸葛亮和劉備當負主要責任,其自身因素次之!
    古往以來,作為一名馳騁沙場的武將,馬革裹屍、戰死疆場,在所難免,不過,作為三國名將,關羽的死似乎來得太早,令人惋惜。有關關羽在公元220年被孫權俘獲後又慘遭孫權殺害的原因,人們普遍認為關羽自身的性格因素是主因,其實不然,關羽之死有它的必然性,而他大哥劉備和軍師諸葛亮才是導致關羽被俘被殺的主要責任人。
  • 關羽之死的真相到底是如何,難道真的是被劉備和諸葛亮聯手做掉
    關羽之死沒有陰謀論,更沒有所謂的真相被掩蓋,正史明明白白的記載得很清楚。傳聞所說關羽被劉備和諸葛聯手「做掉」純粹就是扯淡。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東吳俘虜殺害,被後世之人演繹出了一段奇葩的「陰謀」論:劉備和諸葛亮聯手把關羽做掉了。
  • 日本的三國故事:姜維為何歸降蜀國?與諸葛亮的初戀有關
    在這一時期中出現的諸多相關研究文學等作品,都秉承著尊重原著的前提,忠實地向讀者講述驚心動魄的三國故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新的《三國演義》譯本出現之前。據《日本人與<三國演義>》中的記載,日昭和十四年(公元1939年),由日本作家吉川英治以日譯版《通俗三國志》為母本,創作而成的長篇小說《三國志》面世之後,在性質上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 關羽之死另有隱情?關羽有可能是被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嗎?
    關於關羽之死,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是因為蜀漢來不及發兵救援,才導致了關羽的死亡。然而,在《三國志》中,壓根沒有記載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之事,這讓後世學者猜測紛紛,比如中國近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就提出過這樣一個驚人看法,關羽之死完全是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這才「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以隕關羽之命」,這種說法究竟有幾分可信度呢?
  • 《Q版三國》:賣牛雜的關羽,賣草鞋的劉備,靠大米的諸葛亮
    說話的時候兩撇小鬍子上下擺動,讓人聯想到鯰魚,每當有什麼「主意」想到時,眼睛就會眯成一條縫,閃著一絲亮光,如此表情,恐怕只有曹孟德能與之貔奸。關羽出場:《Q版三國》在劇中是一位專營牛雜的小販,喜愛烹調,性情起伏不定,正義感強烈(雖然有時幫倒忙),是至情至性之人。有間歇性耳聾。極其熱愛自己的鬍子。
  • 讓關羽鎮守荊州,就註定了劉備無法統一三國,諸葛亮也很無語
    不過在歷史上有些人卻死得非常不甘,就像三國時期蜀主劉備一樣。說起劉備,或許很多小夥伴都會對他印象頗深,早期的劉備經過多方周圍,結識英雄,終於發展起來佔據荊州、在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之下,又順利佔據益州。本來是大好的前景,不過最終在漢中之戰過後,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身死,蜀漢實力大損,地盤丟失。
  • 「三國熱」引發「三國對聯」文化,關羽、諸葛亮的對聯最有趣
    而三國人物廟、祠最多的當首推關羽,幾百年來,關羽被奉為「武聖人」,和文聖孔子並列,武廟也遍布天下,所以,關羽的對聯最多。先來看關羽的第一副對聯:生蒲州,輔豫州,保荊州,鼎峙西南,掌底江山歸統馭;主玄德,友翼德,仇孟德,威震華夏,眼中漢賊最分明。這一副基本概括了關羽一生的事業,寫得豪壯大氣,用詞又非常巧妙。
  • 同為軍師,但為何三國軍師諸葛亮惹人愛,水滸軍師吳用討人嫌?
    比如《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徒弟;再比如水滸中的林衝和李逵加起來就是《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因為林衝和張飛一樣,都是豹頭環眼,都使用丈八蛇矛,而李逵的性格和張飛相似;還比如水滸中的關勝和朱仝加起來就是三國演義裡面的關羽,關勝的武器和關羽一樣,都是青龍偃月刀,朱仝的外貌以及忠義又酷似關羽。其實,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還有一人非常相似,他們就是諸葛亮和智多星吳用!
  • 三國中最讓人喜愛的十大兵器,關羽的兵器竟然都不是第一名
    三國英雄數不勝數,他們的事跡在我們當今社會也是廣為流傳,其中諸葛亮、曹操、關羽等人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在三國中每個大將都會有一把屬於自己的兵器,最受人喜愛兵器都有哪些,下來小編就給小夥伴們來說說這三種的五大兵器排名。排名第十:曹操的倚天劍。
  • 關羽、張飛都是劉禪叔父,為何她娶了張飛兩個女兒,卻沒關羽之女
    在三國中,蜀國後主劉禪分別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並且還把其中一位立為了皇后,這不得不說是給張飛長了臉,張飛一下子從開國功臣上升到了皇親國戚,即使張飛死後,他的殊榮在整個蜀國都是無人能比擬的,就連諸葛亮也比不上他。
  • 諸葛亮竟是陰狠的權奸?為何章太炎說關羽之死是諸葛亮借刀殺人?
    (關羽)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壓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席益厚而將掣撓吾大政…… 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關二爺乃是劉備集團的核心成員之一,為蜀漢的創建立下赫赫戰功,威望極高。如果不除掉關羽,則在劉備死後關羽必為諸葛亮專權的重大阻礙,諸葛亮便不能安心獨掌蜀漢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