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人痴迷三國文化,其狂熱遠超過中國人

2020-12-22 陳老師架空歷史

在唐朝時,日本的遣唐使就已經把三國志帶回了日本,當時是在上流社會流傳。

劉關張

在十七世紀明清時期,日本的江戶時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開始流傳到日本每一個角落,平民百姓也可以閱讀,不僅有了日文翻譯版,還有各種相關三國的插圖,歌舞之類,出現了一股三國熱。

三國系列遊戲

又在1939年吉川英治改編了三國,讓日本國民對三國文化更加通俗易懂了,1971年橫山光輝以吉川英治改編的三國作為腳本,創造了三國題材的漫畫,暢銷7000萬冊,歷經15年之久的創造。以漫畫的形式去了解一段歷史文化,想必很多人都容易去接受,特別是孩子們,青少年們。所以三國文化在日本能夠如此狂熱,日本人如此痴迷三國文化,跟日本人對知識文化的熱衷息息相關。

真三國無雙關羽

80年代後,三國遊戲的出現,光榮出品的三國題材遊戲,想必很多三國歷史迷們都玩過吧。《三國群英傳》系列,《三國志》系列,《真·三國無雙》系列等等,這些遊戲不僅僅風靡日本本土,囊括整個亞洲基本上都出現了一股三國熱。從此以後,三國文化在日本是婦孺皆知了。

三國志11遊戲截圖

這些就是日本徹底風靡三國文化,搞得好像三國是他們的文化似的,當然了,文化是沒有國度的,誰都可以去熱愛。三國是中國歷史不可剝奪的一部分,我們會尊重日本對三國文化的喜愛,當然也希望日本人也該承認這是中國歷史的文化。可別像棒子國這樣,啥都拿去申遺?拿別人家優秀的東西去佔為己有是可恥的事。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的三國情結,對三國的痴迷程度已達到「令人髮指」的境界
    曾看過一個節目調查,在日本街頭進行採訪,詢問人們是否知道《三國》,結果幾乎人人都知道三國的故事,並且能說出其中的人物,不過好像日本人最喜歡的角色是曹操,因為大多數人首先說出的是曹操。在日本對三國的熱情和興趣絕對不亞於中國,甚至更甚。
  • 日本人為何對「妖怪文化」如此痴迷?
    日本人為何對「妖怪文化」如此痴迷?傳說他把他的12式神藏在了這條街上於是乎,日本就有了百鬼夜行這個人見人怕的典故但是百鬼夜行也出現在了那個年代的很多繪畫藝術作品中妖怪也成為日本文化元素之一所以,我們今天來說說日本的妖怪文化1、盛行的妖怪文化
  • 花之生涯之諸葛亮和關羽:日本人為何狂熱喜愛三國?
    到二十世紀,日本又先後有野村愛正的《三國志物語》、吉川英治的《三國志》等作品。高希希導演的電視劇新《三國》在日本也大受歡迎這些三國故事的共同特點,就是正經翻譯的少,大多都是改寫和再創作。影響最為深遠的吉川版《三國志》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吉川英治在序文中說:「我並未從哪種版本進行直譯,而是隨時擇其優點,按我的想法寫成的。」
  • 日本人為何痴迷中國文化?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一時間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當然,在打動大家的同時,很多人驚訝和感嘆日本人為什麼對中國文化如此了解。 日本書法被他們稱為「書道(しょどう)」,古時叫「筆道」或「入木道」。其源自於唐代的中國書法,當時日本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書法就隨著佛教一起傳入了日本。
  • 文化江湖 | 日本人迷上中國歷史文化 最痴迷的是這一段
    參考消息網11月21日報導(文/梁賽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迷上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國電視劇《琅琊榜》劇照《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日前曾刊發過這樣一篇文章,一位日本人問文章作者:「你讀過《孟嘗君》嗎?真是太有意思了!我完全被中國歷史迷住了!」
  • 三國名將如雲,中國人喜歡趙雲,美國人喜歡曹操,日本人喜歡誰?
    三國是亂世,這時候各位諸侯都希望能夠趁亂為自己謀點福利,然而爭來爭去,各位諸侯中只剩下三人,也就是劉曹孫三人。他們之所以能夠在這亂世中屹立不倒,全靠武將衝殺,謀士籌劃,這些能人異士的存在,讓整個三國變得更加精彩。看過這段歷史的人都會有幾個自己喜歡的人物,其實不同的國家,喜歡的三國人物也會有所不同。
  • 日本人想買94版《三國》,我方開一集1萬美金高價,對方反應亮了
    沒想到幾年後,94版《三國演義》賣給日本人的單集價格就飆升了10倍。日本人對《三國演義》的喜愛簡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一個電視節目調查,在日本街頭進行隨機採訪,問人們是否知道《三國》。結果發現,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三國的故事,而且還能說出其中的人物典故。
  • 日本人對三國有多偏執?不僅拍了各種電視劇,還把三國遊戲玩出花來!
    日本人又雙叒叕拍三國了。前陣子,由導演福田雄一執導的三國題材電影《新解釋·三國志》公布了海報,人物風格和中國人心目中的正統《三國演義》甚至《三國志》都相去甚遠。畢竟日本人改編那麼多次三國了,拍出個喜劇片也是合情合理的。
  • 日本人對三國有多偏執?不僅拍各種電視劇,還把三國遊戲玩出花來
    日本人又雙叒叕拍三國了。 前陣子,由導演福田雄一執導的三國題材電影《新解釋·三國志》公布了海報,人物風格和中國人心目中的正統《三國演義》甚至《三國志》都相去甚遠。
  • BJD娃圈人為何如此狂熱?
    BJD娃圈人為何如此狂熱? 有這樣的一個小眾的圈子,他們稱自己是在「娃圈」。圈內他們稱自己為「娃娘」或者「娃爹」,但是有可能他還單身,他們會花大價錢和大量精力在娃的身上,卻不需要娃有回報甚至是反饋。
  • 三國文化在日本很受歡迎,柯南和fate系列是典型代表
    這段時間我看到了一個消息,這個消息是,真三國無雙的電影版要上映了,這個真是讓人意想不到的一個消息,因為我實在沒有想到,這個遊戲竟然要出電影版了。這部電影版的陣容看起來挺豪華的,有古天樂,王凱,韓庚這些人。這個是改編自同名的遊戲,這個遊戲,是以中國的古代三國為題材,在三國的人物上稍加改動,新城的一個遊戲。
  • 螢火蟲之墓:從日本的「忠」文化,看缺衣少食的民眾對戰爭的狂熱
    然而拋開感情的因素,筆者想要透過這部電影,去探討缺衣少食的普通日本人對戰爭的狂熱背後,到底是怎樣根深蒂固的日本文化。與中國人的戰爭理念不同,我們更希望「以戰止戰」,終極的目標是和平,而日本人卻不是,於他們而言,戰爭或是軍人,更多的是一份職業、一個階級、一個可以長期依賴的謀生方式。
  • 為什麼日本人那麼愛三國?
    作為蜀國的都城,成都是三國文化的重要源頭,三國文化也成為天府文化、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十七世紀,《三國演義》傳入日本並掀起了長達數百年的「三國熱」,至今仍不衰減,相關的文創產品一直保持著高產的創作熱情,令國人驚嘆。
  • 看手遊《真·三國無雙》,揭秘日本三國文化
    2020騰訊遊戲年度發布會公布了《真·三國無雙》手遊《真·三國無雙:霸》的新預告,據悉,作為目前手遊市場上較為稀缺的無雙類遊戲作品,《真·三國無雙:霸》充分還原了《真·三國無雙》系列產品在主機端的極致戰鬥體驗,賦予了玩家身臨其境體驗獨闖沙場、力敵萬人的戰鬥快感。
  •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 遊戲圈到底有多喜歡三國
    先說痴迷三國程度僅次於我國的日本。1939至1943年間,作家吉川英治綜合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等資料。創作了日語版小說《三國志》。自1971年始,日本著名漫畫家橫山光輝基于吉川英治的《三國志》,創作了《三國志》漫畫,並在連載的15年中出版的歷史漫畫多達60卷,當時的銷量突破了7000萬冊,該作的文庫版和再版新書直到現在仍在發行。
  • 中國人、美國人、日本人在三國裡面選,他們分別最喜歡哪位人物
    首先在中國人最喜歡的三國人物應該是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千裡走單騎,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民間尊其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為忠義的化身成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材料。
  • 日本人痴迷於"發酵食文化"
    在愛知縣還有一座供奉著日本「醃菜之神」的萱津神社,每年8月21日該神社都會舉行盛大的祭典,日本各地的醃製品從業者都會趕來參加祭拜。味噌是發酵醬料的代表在日本,任何超市都能看到擺放著琳琅滿目味噌調料的陳列架。味噌是日本代表性的發酵醬料,其主要成分是大豆,有點兒類似於中國的豆瓣醬或豆豉,具有很好的調節腸道的功能,能促進新陳代謝。
  • 日本人最崇拜的中國人有哪些?
    項羽最具代表性的戰役便是巨鹿之戰:破釜沉舟、斬殺蘇角、生擒王離、俘獲章邯,其霸道氣勢可謂舉世無雙,讓人聽之盪氣迴腸!說到這裡,也許就懂得為什麼日本人會崇拜項羽了。日本是一個崇尚武士道精神的國家,十分推崇英武的強者。而在日本人看來,項羽是一個真正的勇士,即便敗北也絕不肯偷生,於烏江自身亡,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悲情英雄。
  • 《半澤直樹》巧妙地點燃國人狂熱的情緒 從中窺探中日文化差異
    今年的第二季在播出之前就掀起瘋狂的討論,有許多人在網絡上觀看了配上中文字幕的影片。口碑排行榜第一、受到疫情影響播出日期延,日本的娛樂新聞也報導了中國觀眾對於《半澤直樹》的期待,國內這股狂熱的潮流,與日本不相上下,甚至有超越的趨勢。為什麼國內會對《半澤直樹》如此狂熱呢?
  • 日本的《三國志》臺灣的《三國群英傳》,為何大陸無精品三國遊戲
    訪談之前,對方問了一個令我措手不及的問題:「三國是中國的歷史,但為什麼成為經典的遊戲卻是日本出的《三國志》和臺灣出的《三國群英傳》,而大陸卻一款三國經典都沒有呢?」因為這不是當天的訪談內容,我也還沒有開始錄音,所以當時這個問題的完整回答已無法還原,但我大致記得我從這幾個方面回答了他:中國臺灣出的《三國群英傳》系列就足以證明中國歷史和文化對我們中國的深遠影響;日本光榮株式會社將《三國志》改編成遊戲,並成為經典,一方面說明中國文化傳播的成功,另一方面說明日本是推崇中國文化的;大陸之所以至今還沒有非常經典的三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