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三國故事:姜維為何歸降蜀國?與諸葛亮的初戀有關

2021-01-08 燦爛海灘

中國古典文學進入日本社會並最終形成地方特色文化,經歷了一個長期、複雜的發展與演變過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國人的熟知的三國文化。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介紹了三國文化傳入日本的時間及在日本社會的發展,那麼,三國文化是從什麼時間開始融入?有什麼樣的代表作品?對三國文化的後續發展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筆者結合相關文獻,對這一問題做一個簡概。

《三國志》及《三國演義》傳入日本後,起初只是日本皇室及上層社會精通漢語的人群中傳播,直到十七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日譯本出現,才面向普通民眾並逐漸成了日本社會的大眾讀物。三國文本在早期兩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日本學者大都依照原著,進行直譯或意譯。在這一時期中出現的諸多相關研究文學等作品,都秉承著尊重原著的前提,忠實地向讀者講述驚心動魄的三國故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新的《三國演義》譯本出現之前。

據《日本人與<三國演義>》中的記載,日昭和十四年(公元1939年),由日本作家吉川英治以日譯版《通俗三國志》為母本,創作而成的長篇小說《三國志》面世之後,在性質上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吉川英治是日本近代知名作家,十歲時就已經開始向日本的各大媒體投稿,具有非常紮實的文學創作功底。他的成名之作有兩部,一部是日昭和十年(公元1935年)創作的、以日本江戶時代的著名將領為原型的長篇歷史類小說《宮本武藏》,另一部就是《三國志》。

吉川英治版《三國志》最大的特點,就是完全脫離了原著,對《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故事、情節等內容,進行了全面重塑。該書中的兩個主要人物——曹操與劉備,在形象上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作者通過對人物形象、服飾、對話等內容的大篇幅描述,將自己對三國故事及人物的解讀融入到作品之中,使得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形象、性格、經歷等各方面,更加接近日本民眾的閱讀習慣和審美需求。該書出版之後,在日本社會引起了廣泛好評,民眾爭相購買、傳閱,成了迄今為止銷量最大的三國譯本。

吉川英治在漢語和文化等方面幾乎一竅不通,這是他在創作過程中所具有的最大優勢。他在創作時可以完全擺脫比照原著進行直譯、意譯的困擾,將自己的理解、解讀、觀點、精力等,全部集中投入到文學創作之中。所以,吉川英治版的《三國志》,被當今學者們普遍認為是《三國演義》融入日本民族文化的開始。同時,該部《三國志》也是最具日本民族特色三國文化的代表作品。

在該書發行的過程中,還發生過一個很有趣的事情。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精通漢語及文化的日本學者立間詳介,以 《三國演義》原著為母本,直譯了一部最為詳盡、也最接近原著的《三國志演義》譯本。在譯著該書時,立間詳介翻閱了大量古籍資料和《三國志》原著,對書中的人名、地名、時間、職位等進行了嚴謹的考證,力圖將真實的原著呈現給日本大眾。為達到此目的,立間詳介還特意在書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來介紹《三國志》正史與《三國演義》中虛構部分的區別。

然而,當該部最接近原著的譯作在日本面世之後,受到的境遇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立間詳介在該書發布的過程中不斷收到日本讀者的投訴,稱《三國志演義》可讀性與趣味性差,對原著的修改太過明顯,希望他能尊重吉川英治版的《三國志》原著。由此可以得知,吉川英治版的《三國志》,自發布之後在日本社會的影響極大,以至於民眾都以為這才是《三國演義》原著的忠實體現。

此外,吉川英治版的《三國志》在後期的發展與傳播過程中,對日本的遊戲、動漫、戲曲、影視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響。其中,在遊戲行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曾風靡一時的《三國志》單機遊戲。這部遊戲就是以該部著作為母版,由日本的遊戲開發工作者們製作而成的。還有就是上世紀末,在日本各大劇院上演的超級歌舞伎戲曲《新三國志》,其中的整個故事架構與人物的塑造,其靈感也是來源於該部著作。

我在上篇文章中簡單地介紹了戲曲《新三國志關羽篇》中的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那麼,在該系列劇中,諸葛亮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又會有怎樣顛覆我們認知的故事發生呢?接下來,筆者結合相關文獻,對《新三國志孔明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本世紀初,超級歌舞伎版的《新三國志孔明篇》在日本各大劇場上演,其盛況比第一部《關羽篇》上演時還要熱烈。該劇中,諸葛亮不僅是一位智絕的軍師,還是一位痴情的熱血男兒。諸葛亮被劉備招募之後,預感到前路危機重重,不忍心讓自己的初戀情人翠蘭陷入危險的境地,毅然將其留在了魏國。諸葛亮在劉備帳下效力期間,以其卓越的風採吸引了孟獲的妹妹祝融。在祝融對其百般追求的過程中,屢屢被諸葛亮拒絕。後來,祝融終於知道了諸葛亮還心念初戀翠蘭。於是,祝融不顧個人安危,遠赴魏國幫助諸葛亮尋找戀人。

諸葛亮在與魏國交戰的過程中,對魏國名將姜維甚是心儀,想將其收入帳下為蜀國效力。終於有一天,諸葛亮再次與姜維在戰場上相遇,不過,此時戰場上還出現了一個長相跟翠蘭一模一樣的女人。經諸葛亮詢問之下才得知,這個長相跟翠蘭一樣的女人,竟然是他與初戀翠蘭所生的女兒,而姜維則是她同母異父的弟弟。之後的劇情,我想不用多說,朋友們也都腦補出來了。翠蘭已經在多年前病逝,姜維在魏國也得不到司馬懿的重用,正巧又趕上祝融找到了諸葛亮的女兒,於是,姜維就毅然投靠了諸葛亮,為蜀國效力,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後,姜維成了蜀國的中流砥柱。

整部劇情荒誕不羈,國人對之嗤之以鼻,卻在日本大受歡迎,擁有極大的空間和市場。這既是日本特色三國文化的體現,也是吉川英治版《三國志》在日本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的又一證明。

參考書籍:《三國演義在日本的流傳及影響》、《日本戲劇》、《日本人與三國演義》

相關焦點

  • 姜維只是魏國的降將,為何對蜀國忠心耿耿?姜維野心太大了
    有人說他窮兵黷武,也有人說他赤膽忠心他,就是姜維,姜伯約今天咱們來聊聊,姜維只是一個魏國的降將,為何能受到諸葛亮乃至蜀國的如此重用呢?今天咱們來聊聊,姜維只是一個魏國的降將,為何對蜀國如此忠心耿耿?只能說姜維的野心太大了!
  • 姜維去世83年後,一份23字密檔在成都被發現,解開了三國謎團
    熟悉三國故事的人都知道,公元234年,蜀國丞相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繼承他遺志繼續北伐中原的人,並不是諸葛亮的兒子,而是諸葛亮的外姓傳人姜維。關於姜維的爭議有很多,而他去世83年後,一份23字密檔在成都被發現,解開了一個三國千古謎團。
  • 蜀國大將勇猛無敵,但文武雙全的卻只有以下幾人
    但人們津津樂道的卻大多是有關武將的高低,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蜀國智勇雙全的幾大名將,看看「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蜀國到底有幾大才,幫助蜀漢三分天下。在三國中,為什麼五子良將雖然沒有五虎將出名,但卻被歷史記載呢,因為勇猛只是一方面,能智勇雙全才是最好的將才。這是題外話,現在開始蜀國將領的表演。
  • 三國演義 為何劉備死後,諸葛亮沒贏過?姜維臨死前道出真相!
    而諸葛亮的大名在三國時期就聲名遠揚,天文地理無一不通,心有溝壑,智謀超絕,是非常難得的人才。而劉備也是個有野心的人,為了請諸葛亮下山,三顧茅廬也在所不惜。這兩個人的手段加在一起在三國時期掀起驚濤駭浪,幾乎戰無不勝,為蜀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可想而知鮮有敗仗的兩個人在那個時期是有多麼的意氣風發。
  • 《三國群英傳8》姜維怎麼樣 武將圖鑑分享
    導 讀 《三國群英傳8》中的英雄數量極多,其中蜀國陣營就有不少,姜維就是其中之一,在劉禪投降後企圖光復,但失敗,被殺。
  • 《三國群英傳8》姜維武將圖鑑
    《三國群英傳8》中的英雄數量極多,其中蜀國陣營就有不少,姜維就是其中之一,在劉禪投降後企圖光復,但失敗,被殺。更多有關該角色的人物生平以及遊戲中的技能介紹就來看看這篇《三國群英傳8》姜維武將圖鑑吧。《三國群英傳8》姜維武將圖鑑:姜維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名將技能:紹續前志在20秒內縮短我方全體武將40% 技能回復時間,並延長全體敵方武將40% 技能回復時間。人物生平:姜維(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省甘谷縣)人。
  • 諸葛亮為什麼要重點培養姜維?原因是什麼?
    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最大的收穫或許便是那個讓他吃了一些苦頭的小將姜維。彼時的姜維不過是一個年輕的無名小將,但也正是這個無名小將最終成卻了諸葛亮所指定的接班人,亦是影響蜀國命運的重要一員。那麼姜維為何能夠取得了這位三國智囊的諸葛亮的認可和信任的呢?
  • 我們該如何評價蜀國後期名將姜維?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裡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臺;另一方面,作為一個謀反之臣,晉朝時所寫的正史《三國志》,並不敢對姜維有過分褒獎的描寫,也僅僅只是和蔣琬費禕一同列傳,末了題記「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而已。但吸引我關注姜維的,正是蜀國滅亡,姜維說服鍾會謀反一事。
  • 趙雲張郃死後,三國還有哪些名將?誰能成為第一?
    趙雲和張郃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趙雲是蜀國五虎上將裡最後去世的一位,而張郃是曹魏五子良將中最後去世的一位,這兩人死後,三國鼎立時期知名的武將幾乎就沒有了。趙雲張郃死後,三國還有哪些名將?誰能成為第一?第五,姜維姜維是諸葛亮收服的魏國降將,第一次見到姜維,諸葛亮就覺得這個人值得栽培。諸葛亮與姜維在天水附近進行了一番交戰,最終在諸葛亮的設計下,姜維成功歸降蜀國,成為諸葛亮精心培養的接班人。
  • 七星燈被魏延踢翻,諸葛亮為啥不讓姜維殺魏延?說出來別不信
    在三國後期,蜀國的綜合實力日漸下降。隨著劉備等開國元帥的先後去世,蜀國內的腐朽之風盛行。劉禪此時還年幼,不足以擔當重任,諸葛亮便挑起了大梁。蜀國中的大小事都由諸葛亮打理,哪怕諸葛亮智慧通天,也會感到疲倦。諸葛亮為了除掉司馬懿,哪怕消耗自身精力,也發動了北伐戰爭。
  • 三國後期,沒有「大將」的蜀國是如何堅持30年?其實都是歷史在說謊
    相信很多喜歡歷史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在三國的後期,其實已經是魏國一家獨大了,吳國和蜀國其實已經撐不了多久了。好多蜀國迷對這樣的蜀國自然是又是愛又是恨,愛的是蜀國之前出了很多自己喜歡的人,比如說關羽呀,趙雲啊,還有諸葛亮之類的,大家都把這份喜愛一直傳承了下來。
  • 如果說姜維是蜀漢最後的武將,那蜀國最後的文臣是誰?
    郤正但在三國後期,尤其是諸葛亮,司馬懿,陸遜等人才去世後,人才就變得十分難得了。蜀漢作為其中最弱小的一方,就顯得更加嚴重,除了大將軍姜維外,幾乎無人可敵魏軍,甚至都出現了「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局面。姜維雖然蜀國將星匱乏,人才不足。但仍有一人為陸遜指明了道路,其才堪稱蜀國後期第一文臣。此人不但忠義無雙,更兼多智謀,姜維都要言聽計從。
  • 姜維鍾會陸抗鄧艾,誰是後三國時期的第一名將
    說起來這三國後期的名將,其實要是說起來實力最厲害的還是要數以下幾位:西蜀虎將姜維,東吳名將陸抗,魏國雙子星鄧艾,鍾會。要說起來這四位,可以說都是掌握方軍權的狠人,這幾個人手頭的兵馬可以說就是三國後期最主要的戰鬥力了。那麼這幾位名將當中,到底排行怎麼樣呢?
  • 趙雲張郃死後,三國沒有名將了?你看排名前五的都是哪位?
    三國時期是一個群英薈萃的時代,我們熟悉的蜀國五虎將,魏國五子良將,諸葛亮,司馬懿周瑜等人,大部分都在三國的前期發光發熱,但是在三國後期,能夠名聲大噪的將領少之又少,甚至有人說在趙雲張郃死去之後,三國再無名將了,事實果真如此嗎?
  • 諸葛亮兒子臨死前,為何後悔沒有除掉姜維?兩人有何矛盾?說出來你別...
    諸葛瞻為何要說不能制衡姜維?他和姜維有什麼仇呢? 姜維(202~264)是諸葛亮的徒弟,古語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如此看來諸葛亮是姜維的長輩,雖然姜維比諸葛瞻大25歲,但二人應該是平輩,故兄弟相稱。
  • 三國後期大將:張郃、魏延、關興、張苞、姜維,誰最厲害?
    很多人都喜歡三國時期的故事,尤其是在讀《三國演義》的時候,因為文採飛揚,大家仿佛能夠進入到那個時代,感受到那段歷史所帶來的震撼,尤其很多人喜歡其中的智勇雙全,能文能武的人物。不過在讀完整本著作之後,很多讀者發現三國前部分雖然處於戰亂,但是所發生的故事情節,卻非常令人熱血澎湃,然而到了三國後期的時候,似乎沒有之前那麼多厲害的人物了,不論文人還是武將都有些人才凋零的感覺,因此,很多讀者更偏愛前期的三國。
  • 魏延踢翻諸葛亮的七星燈,姜維想殺了魏延,卻被諸葛亮制止住了!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在諸葛亮第六次進行北伐的時候,為了能繼續北伐他就擺了一個七星陣,可遺憾的是這個時候司馬懿來偷營,魏延急忙地衝到了營帳內把七星燈打翻了。這時候姜維看到很生氣想要殺了魏延,但卻被諸葛亮制止了,這是為什麼?
  • 趙雲張郃死後,三國就無名將了?你看排名前五的都是誰
    五虎將接連死去,劉備也被陸遜大敗而死,這讓蜀國雪上加霜。而曹軍這邊,早期曹操身邊的幾元大將也是相繼去世,五子良將中只剩下張郃。趙雲張郃死後,三國就無名將了?你看排名前五的都是誰。  第一位,魏延     魏延是蜀國後期唯一的勇將,他跟隨劉備徵戰多年,隨劉備取益州,打漢中,又擔任著重要的保衛工作,後來還是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絕對主力。
  • 三國也有六大神獸,分散在魏國和蜀國,沒人看好吳國?
    三國時期出了眾多的英雄豪傑,曹操、孫權、劉備紛紛組建了自己的勢力,讓天下呈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時也出了眾多出色的將領與謀士。武將在前方帶隊奮勇殺敵,謀士在後方出謀劃策。在三國時期也有著六大神獸,分散於魏國和蜀國。
  • 七星燈被魏延踢翻,孔明為何不讓姜維殺魏延,姜維知道後冒出冷汗
    三國演義雖然大致遵循著歷史的脈絡進行描述,但是卻對裡面的很多故事和人物進行了藝術化的加工,比如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計嚇跑司馬懿大軍,還有後來的七星燈向天借命都是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