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國故事的人都知道,公元234年,蜀國丞相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繼承他遺志繼續北伐中原的人,並不是諸葛亮的兒子,而是諸葛亮的外姓傳人姜維。關於姜維的爭議有很多,而他去世83年後,一份23字密檔在成都被發現,解開了一個三國千古謎團。
姜維出生於202年,天水冀縣人,比諸葛亮小了21歲,從年紀上看算是個晚輩。不過姜維雖然沒有諸葛亮那樣的盛名,但他也是有真本事的,能文能武,諸葛亮評價他說「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
只是姜維的運道不太好,他一開始在曹魏手下做事,公元228年諸葛亮出祁山時,各地紛紛響應蜀軍,姜維莫名其妙遭到懷疑,被曹魏排斥,不放他進城,姜維走投無路,只好投降了諸葛亮,來到了蜀漢陣營。
而姜維歸降蜀漢後,運氣並沒有變好。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姜維做了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先後平定了夷族、西平,又想去平定羌胡,拉攏他們為蜀漢朝廷所用,結果遭到費禕的壓制,費禕主張休養生息、罷戰養兵,對於姜維的「好戰」,他有意遏制。
公元253年,費禕遭遇刺殺去世,姜維就完全掌握了蜀漢的軍權,之後開始了「九伐中原」。在這個過程中,姜維雖然曾經殺敗魏將徐質,先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但還是沒怎麼撼動曹魏的根基,再加上蜀國內部還有個黃皓作亂,姜維為了避禍,只能選擇去沓中屯田。
事實證明,姜維沒能殺掉黃皓,就讓蜀國的命數短了一大截。當司馬昭派鍾會、鄧艾兩人大舉進攻蜀國時,黃皓一力粉飾太平,讓劉禪不把他們的進攻當回事,直到鄧艾偷渡了陰平,繞到了在劍閣堅守的姜維後面,包圍了成都,劉禪才慌了手腳。
劉禪選擇了投降,下詔讓姜維也投降。姜維手下的士兵氣得要死,但沒辦法,姜維還是向鍾會投降了。而姜維這次究竟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成了三國的一個謎團。《三國演義》中說,姜維是假意投降,實際是為了尋找時機復國。
歷史上姜維投降鍾會後,確實策動了鍾會造反,結果鍾會被手下士兵給殺了,姜維也因此身死。演義中姜維對蜀國的忠誠令人感動,而回到歷史本身,姜維是否真心投降之謎,是在他去世83年後,由後人解開的。
公元346年,東晉恆溫起兵,滅了西蜀的後漢政權,進入成都。恆溫手下有個將領叫孫盛,他進入宮城後,在宮廷檔案中發現了一份密檔,上面只寫了23個字:「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這就是姜維當年在蜀漢滅亡後,秘密送去給後主劉禪的上書。至此,姜維身上的謎團被揭開,當年他確實是假意投降,真心報國,不然用不著犯這個風險。而它也證明了《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記錄屬實,那時候,魏、吳都設立了史官,唯獨蜀國沒有史官,陳壽是自己在蜀國任職,自己採集的史料。這份密檔所說,和陳壽的記載,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