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死後83年,一封密信現世,於是世人嘆息:諸葛亮果然沒看錯人

2020-12-12 帝王史詩

姜維有著「幼麟」的稱號,是在諸葛孔明去世之後蜀國最後的名將了。諸葛亮曾經稱讚他道:「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諸葛亮可能會這裡面有吹捧的嫌疑,可是連他的對手鄧艾、鍾會對他的評價也很高,這就可以說明問題了。

「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這幾句話是鍾會曾經勸降姜維的時候寫的。

然而在鄧艾在吹噓自己的時候,也在說姜維的厲害:「姜維,自一時雄兒也。然與某相值,故窮耳。」等到蜀漢滅亡的時候,姜維於是轉向投降鍾會。因為姜維知道鍾會心存有謀反,於是慢慢唆使他,並且幫他一起起兵造反。剛開始的時候人們對姜維投降的評價到底是真是假說法都不一。

上面的這個問題的答案等到在姜維死後過了83年才終於有了一個結果。在公元346年的時候,在東晉出了名的名將桓溫率領軍隊滅掉了成漢政權。孫勝等人在進入成都之後發現了個驚人的秘密,在宮廷檔案庫裡放著一封姜維曾經在降敵之前寫給自己的後主劉禪的一封密信。

密信裡面所寫的內容十分簡單只有23個字「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雖然字數不是很多但是將姜維對蜀漢的忠誠完全展現出來了。在文章的前面曾提到鍾會有反心,是因為這個人帶兵時間並不是很長,所以在整個大軍中沒有自己的黨羽。如果他真的就想造反的話是孤掌難鳴的,所以這時姜維的到來和支持無比重要。

劉禪因為一些原因很容易就投降了,可是姜維所在部門當時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所以他在降軍之中還是十分有號召力的。雖然他當時設計的計劃看起來非常完美,可是最後還是以失敗而結束了。

呂思勉是我國近代十分著名的史學家曾經在《三國史話》裡面非常客觀的評價了姜維「等諸葛亮死之後,蜀漢還剩下具有長達二十九年的命運。這二十九年的前十二年的總理國事的人是蔣琬;在這中間的七年是費禕;最後的十年才是姜維。蜀漢還在蔣琬、費褘手裡的時候他們都不甚出兵伐魏。姜維曾經多次想大舉,可是費褘總想辦法裁製他,而且還不肯多給他兵馬來。一直等到費禕死後,姜維做自己的事才可以放手了一些,但是最後也沒什麼大功。而自己國家裡面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疲憊,所以當時有很多反對他行為的人。讀歷史的人很多都把蜀國的滅亡全部歸咎於姜維的用兵身上,其實並不是這個樣子的。」

【參考文獻:《三國史話》】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姜維死後80年,他給劉禪的密信才被人發現,後人:孔明可以瞑目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首先稱帝,然而死後不久秦朝就被推翻,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也就是東漢,而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起義,天下再次大亂,最後由魏蜀吳三家平分了天下。姜維他們之間相互之間爭鬥多年,最終被晉吞併。在蜀國後期,姜維是第一大主將,他秉承諸葛亮的政策,守住蜀國邊疆,多次打退魏國進攻,還主動發起過幾次攻擊。
  • 《三國志》竭力貶低姜維,難道諸葛亮看錯了人?
    與此同時,諸葛亮對姜維的評價卻極高,認為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又稱讚其「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將姜維稱為「涼州上士也」。是《三國志》對姜維的評價有失公允?還是諸葛亮看人不準呢?
  • 姜維死後背負罵名,83年後有人發現一封信,真相終於水落石出
    姜維是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一個蜀漢大將,但是大家對諸葛亮的評價一直都非常不錯,然而姜維雖然9次北伐為蜀漢盡心盡力,但是還是有很多人認為姜維不配。因為諸葛亮是事必躬親讓人折服,但姜維卻最後投降了魏國,這是他洗不乾淨的一個汙點。
  • 姜維去世82年後,一封23字密奏現世,世人感嘆:諸葛武侯可瞑目矣
    姜維這位曹魏的「烈士子女」自幼和母親相依為命,長大後被授予了中郎之位,擔任天水郡參軍,是魏軍的一員基層軍官。蜀漢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率大軍出祁山,姜維的頂頭上司、天水太守馬遵不但不用他抵抗反而對他心生猜忌。姜維在走投無路之下,只得向諸葛亮投降。當時諸葛亮47歲、姜維26歲,在一段時間的相處過後二人諸葛亮決意開始培養姜維。
  • 姜維死後83年,成都出土一份23字絕密文件,當年真相終浮出水面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軍出祁山,而在各地巡查的姜維也因被同僚懷疑,不得不投降諸葛亮,成為其麾下一員猛將。同樣,對諸葛亮來說,姜維也是關乎蜀漢興亡的一個不可或缺之人,因為一個人身上的才華是怎樣都掩蓋不住的。
  • 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姜維,為何死後被人剖開腹部取其膽呢
    導讀: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姜維,為何死後被人剖開腹部取其膽呢? 文/以史論今 孔明死在五丈原,臨死前,把兵書戰策、排兵布陣的方法都交給了姜維。說姜維繼承了孔明的衣缽這話沒毛病。
  • 姜維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為何諸葛亮死後二十年,才開始北伐
    姜維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為何諸葛亮死後二十年,才開始北伐 2020-12-21 16:23:46
  • 姜維的能力到底如何?是諸葛亮高估了還是《三國志》貶低了?
    與此同時,諸葛亮對姜維的評價卻極高,認為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又稱讚其「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將姜維稱為「涼州上士也」。是《三國志》對姜維的評價有失公允?還是諸葛亮看人不準呢?一、說姜維軍事才能一般,這一點有失公允如果說蔣琬是諸葛亮生前指定的政治上的接班人,姜維就是諸葛亮軍事上的接班人,諸葛亮對姜維的軍事才能評價很高。
  • 諸葛亮死後,姜維11次北伐中原,到底獲得了哪些戰果?
    姜維北伐,文學作品中稱為九伐中原,是指三國時期蜀國大將軍姜維北伐曹魏的戰爭。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諸葛亮死後,蜀漢的北伐大業並沒有停止。就姜維來說,被後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
  • 姜維去世83年後,一份23字密檔在成都被發現,解開了三國謎團
    熟悉三國故事的人都知道,公元234年,蜀國丞相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繼承他遺志繼續北伐中原的人,並不是諸葛亮的兒子,而是諸葛亮的外姓傳人姜維。關於姜維的爭議有很多,而他去世83年後,一份23字密檔在成都被發現,解開了一個三國千古謎團。
  • 諸葛亮死後,劉禪造了1把 「大寶劍」,真實原因讓人氣憤!
    豫薦你|文【全文1990字,圖片14張】諸葛亮死後,劉禪造了1把 「大寶劍」,真實原因讓人氣憤!他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詮釋了,什麼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02劉禪造了一把「大寶劍」諸葛亮死後的5年,蜀國休養生息,度過了相對平穩的5年。
  • 三國演義 為何劉備死後,諸葛亮沒贏過?姜維臨死前道出真相!
    而諸葛亮的大名在三國時期就聲名遠揚,天文地理無一不通,心有溝壑,智謀超絕,是非常難得的人才。而劉備也是個有野心的人,為了請諸葛亮下山,三顧茅廬也在所不惜。這兩個人的手段加在一起在三國時期掀起驚濤駭浪,幾乎戰無不勝,為蜀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可想而知鮮有敗仗的兩個人在那個時期是有多麼的意氣風發。
  • 諸葛亮兒子臨死前,為何後悔沒有除掉姜維?兩人有何矛盾?說出來你別...
    諸葛亮能掐會算有識人之能,再者說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知子莫若父」,諸葛亮對兒子的將來早已瞭然於胸。 他在兒子7歲時,曾寫信給哥哥諸葛瑾曰:「(瞻)十分聰明可愛,只怕他過於早熟,將來成不了大器。」講真諸葛亮果然高明,諸葛瞻確實沒成大器。
  • 蜀漢滅亡時大批官員家人被殺,為什麼諸葛亮的後代卻能安然無事?
    (一)成都變亂 血流成河蜀漢景耀六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八月,曹魏掌權者司馬昭正式派遣三路大軍共計十八萬餘人,大舉討伐蜀漢。因而,姜維打算利用這樣的矛盾,進一步將其激化,然後分亂魏軍,趁機恢復蜀漢,於是他給劉禪寫密信說道:「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 魏延和姜維誰更厲害,為何挑選接班人時,諸葛亮選了降將姜維
    和魏延相比,諸葛亮卻很欣賞姜維,他曾對張裔、蔣琬說:「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姜維是曹魏降將,但到蜀漢之後,十分受諸葛亮的賞識,諸葛亮還多次向劉禪上書推薦誇獎姜維。諸葛亮還將畢生所學傳授給了姜維,將姜維當成自己的接班人培養,由於諸葛亮的培養和推薦,姜維在蜀漢的地位是步步高升。
  • 諸葛亮為什麼要重點培養姜維?原因是什麼?
    文/佳鈺聊歷史據《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如此評價姜維:「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須先教 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諸葛亮一生多次北伐,或多或少都有些收穫。
  • 諸葛亮臨終前留下27字遺言,但姜維卻沒記住,否則蜀漢不會滅亡
    諸葛亮為蜀漢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兢兢業業,此時無聲勝有聲,《出師表》最後一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諸葛亮在臨死之前也在為蜀漢擔憂,留下了二十七字遺言,只為保蜀漢有再起之勢,可惜姜維並沒有重視諸葛亮的話,導致蜀漢滅亡。 諸葛亮臨終
  • 看看姜維那句臨終遺言,就明白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連吃敗仗!
    劉備死後,蜀漢政權已經岌岌可危,但是作為一名全才,諸葛亮還是強行挑起了蜀國的大梁,但是接連的敗仗又是因為什麼呢? 劉備死後,蜀漢政權在諸葛亮的實際領導下,發起的規模性戰爭主要有南中平亂戰爭(七擒孟獲)和六次北伐戰爭(六出祁山)。其中南中平叛戰爭取得勝利,六出祁山則全部失敗,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劉備死後蜀漢內部矛盾重重,各有派系,諸葛亮並不能完全掌控。
  • 諸葛亮弟子姜維水平怎麼樣?為何北伐十一次,還是以失敗告終?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五虎上將的能徵善戰加持,讓劉備得以在群雄中有一席之地。然而,後期的蜀漢人才並不算多,姜維可謂其中佼佼者。那麼,姜維為何被諸葛亮視為可用之才?如此英才卻北伐失敗,原因何在?姜維本在曹魏陣營,因有將才而被諸葛亮用計所降,成為蜀漢將領。姜維乃是天水郡功曹姜冏之子,姜冏因為在叛亂中護衛郡守而死,其子姜維得以被賜官中郎,天水郡參軍。諸葛亮北伐之時,曾設計取天水郡。
  • 姜維已經自殺身亡,為何還遭魏兵剖腹取膽?
    天水各郡縣在得知諸葛亮北伐的消息後紛紛響應北伐的號召要準備一同加入其中,天水郡太守馬遵得知後連夜逃離天水郡。因為馬遵懷疑姜維早已叛魏,所以並沒有告知姜維這個消息,等到姜維發現之時馬遵早已逃跑,這就導致姜維等人不能入城抵抗蜀軍。無奈之下姜維只好帶領人馬前往家鄉冀縣,但沒想到的是老家冀縣也不放姜維入城,這就把姜維放到了孤立無援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