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死後80年,他給劉禪的密信才被人發現,後人:孔明可以瞑目了

2020-12-12 顛覆歷史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我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大趨勢,每一個封建王朝都經歷過建立、興盛、衰退、被取代的過程。秦始皇統一六國,首先稱帝,然而死後不久秦朝就被推翻,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也就是東漢,而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起義,天下再次大亂,最後由魏蜀吳三家平分了天下。

姜維

他們之間相互之間爭鬥多年,最終被晉吞併。在蜀國後期,姜維是第一大主將,他秉承諸葛亮的政策,守住蜀國邊疆,多次打退魏國進攻,還主動發起過幾次攻擊。但最終由於鄧艾奇襲到成都城下,劉禪直接開城投降,導致了蜀國全面失敗。姜維至死沒有投降,姜維死後80年,他給劉禪的密信才被人發現,後人:孔明可以瞑目了。

當時的蜀國已經不復當年,謀臣武將都相當的匱乏,反而魏國人才層出不窮,像鄧艾這樣的一批新生代武將開始在戰場上立功。姜維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收服的魏國將領,深得諸葛亮重用。諸葛亮臨死前,託付姜維一定要匡扶漢室。

然而在諸葛亮死後,姜維這樣一個魏國投降過來不久的人必然受到排擠,大權落到了費禕、董允這樣的蜀國老輩手中,姜維一直沒有太多的用武之地,只是作為一名前線指揮人員。

後來在魏國大軍進攻蜀國的時候,姜維成功守住劍閣,但劉禪那邊已經投降。這時候姜維聯合魏國的鐘會,準備奪過蜀地,而那一封信也就是這時候寫給劉禪的。信的內容是姜維死後80年才被發現,信中內容就是讓劉禪暫時忍辱負重,自己會復興漢室。當時在蜀國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姜維還能有這份心,想必諸葛亮看到之後,在九泉之下也能夠瞑目了。

相關焦點

  • 姜維死後83年,一封密信現世,於是世人嘆息:諸葛亮果然沒看錯人
    姜維有著「幼麟」的稱號,是在諸葛孔明去世之後蜀國最後的名將了。諸葛亮曾經稱讚他道:「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諸葛亮可能會這裡面有吹捧的嫌疑,可是連他的對手鄧艾、鍾會對他的評價也很高,這就可以說明問題了。
  • 姜維寫給劉禪的這封信,在他去世幾十年後被發現,大家誤會姜維了
    我們最熟悉諸葛孔明和周瑜,他們倆都很有才華,在鬥爭中很難區分他們。最後,周瑜略低一些。然而,在三國結束時,還有一個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人,他被稱為第二個諸葛亮,他也是諸葛亮訓練的才華橫溢的人。這個人的名字是姜維。在出山之前,劉備親自三次問過孔明。孔明也是為了報恩,所以竭盡全力的幫助劉備,和劉備一起打天下。建立國家的道路漫長而艱難,劉備在中間不幸去世。
  • 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姜維,為何死後被人剖開腹部取其膽呢
    導讀: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姜維,為何死後被人剖開腹部取其膽呢? 文/以史論今 孔明死在五丈原,臨死前,把兵書戰策、排兵布陣的方法都交給了姜維。說姜維繼承了孔明的衣缽這話沒毛病。
  • 姜維死後背負罵名,83年後有人發現一封信,真相終於水落石出
    在姜維死後83年,此時是司馬魏晉時代,有人在成都發現了一份絕密的信件,看了這封信,姜維的冤屈才得以被洗刷,在聊這封信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姜維的生平。本來這只是臨時湊到一起的兩個人,但最後他們居然誕生出入了堪比師徒的關係,這也是讓很多人萬萬沒想到。姜維後來對諸葛亮非常的敬佩,並且很多事情都願意去向諸葛亮請教,他也成為了諸葛亮最喜歡的弟子,於是在諸葛亮死後,也是願意把自己的擔子交給姜維,在諸葛亮看來,北伐重任,舍姜維其誰?
  • 姜維去世82年後,一封23字密奏現世,世人感嘆:諸葛武侯可瞑目矣
    姜維這位曹魏的「烈士子女」自幼和母親相依為命,長大後被授予了中郎之位,擔任天水郡參軍,是魏軍的一員基層軍官。蜀漢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率大軍出祁山,姜維的頂頭上司、天水太守馬遵不但不用他抵抗反而對他心生猜忌。姜維在走投無路之下,只得向諸葛亮投降。當時諸葛亮47歲、姜維26歲,在一段時間的相處過後二人諸葛亮決意開始培養姜維。
  • 姜維去世82年後,密奏出現讓人感嘆!諸葛武侯可以瞑目了!
    他之所以這麼受人待見,也是由於他非常聰明,又有幾位被人推崇的人物出現,其中姜維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姜維本來是魏人。跟隨父親在平定叛亂時,父親陣亡之後,他就跟著母親相依為命。長大以後,姜維和諸葛亮,兩人一同學習,後來的諸葛亮也決心培養姜維。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是非常厲害的人物,讓他來培養姜維那肯定是,無比的厲害了。姜維也不負諸葛亮的所託,在之後的打仗中都受到了很多將士們的優秀評價。
  • 《三國演義》為了神話諸葛亮而刻意對劉禪進行了醜化?
    不得已"白帝城託孤",為了讓孔明全心全意輔佐"復興漢室",又拿劉禪做文章,假意對孔明說,你可輔佐就輔佐,若這個不成器的小子不能輔佐,你就取代自立。逼得孔明感激涕零,不得不年年勞師北伐以報"先帝之恩"。這在《出師表》中可以印證。由此一來,劉禪給人的印象就更不好了,似乎他真就是紈絝子弟一樣。 再後來,《三國演義》繼續把劉禪寫得碌碌無為。
  • 《三國志》竭力貶低姜維,難道諸葛亮看錯了人?
    明代大學者李贄稱其為「又一孔明」,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盛讚:「天水誇英俊,涼州產異才。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 然而《三國志》對姜維的評價頗低,認為:「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
  • 諸葛亮死後,劉禪造了1把 「大寶劍」,真實原因讓人氣憤!
    公元239年,劉禪命人打造了一把「大寶劍」,鎮在劍口山,這把寶劍是文獻記錄最長的劍,不過目前已不知去向。《古今刀劍錄》記載:「後主禪,延熙二年,造一大劍,長一丈二尺。鎮劍口山,往往人見光輝,後人求之不獲。」
  • 孔明到底葬身何處?
    在三國時期,雖然羅貫中《三國演義》神化了諸葛亮的個人形象,但是直到孔明出現後,劉備才從顛沛流離的狀態中跳脫出來,逐漸有了自己的安身之地。而蜀漢國的建立,無疑是三足鼎立形成的關鍵。由此,三國的歷史進程中,諸葛亮可謂影響趨勢的重要人物。
  • 劉禪投降時,其實還有1人能救蜀漢,可惜劉禪沒有重視,他是誰?
    但姜維在247年後不斷對魏發動戰爭,導致了力量的消耗,加上後主寵信宦官黃皓。國力逐漸衰弱,且民間多有怨言,基礎大大地動搖了。令這樣的局面徹底打破的是260年發生的甘露事變,這件事後司馬家進一步掌控朝堂,惡行卻也令司馬家失去了輿論。此時想要挽回人心支持和輿論,需要的是一場對外的大勝仗,才能繼續為篡位積累資本。兩年後,司馬昭分析了各方局勢,認為先奪蜀漢再水陸並進滅東吳為好。
  • 七星燈被魏延踢翻,孔明為什麼不讓姜維殺魏延,姜維知道後冒出冷汗
    但為了繼續北伐,他就大擺了一個七星陣,準備向天再借個20年。但遺憾的是,司馬懿來偷營,魏延急衝衝到營帳內稟告軍情,把七星燈給踢翻了。當時,姜維氣得要殺魏延,但被諸葛孔明制止了。在這裡,很多朋友會有疑問,為什麼孔明不讓姜維殺魏延呢?今天,大家就隨寄人來看看這到底為為什麼呢?
  • 姜維死後83年,成都出土一份23字絕密文件,當年真相終浮出水面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軍出祁山,而在各地巡查的姜維也因被同僚懷疑,不得不投降諸葛亮,成為其麾下一員猛將。同樣,對諸葛亮來說,姜維也是關乎蜀漢興亡的一個不可或缺之人,因為一個人身上的才華是怎樣都掩蓋不住的。
  • 「扶不起」的劉禪,其實暗藏著大智慧!
    在前期依靠事必躬親的孔明,當然輕鬆,而後期有姜維、費禕、蔣琬這後蜀三巨頭總理軍政,也樂得逍遙,直到鄧艾擊破綿竹,兵臨成都城下,劉禪才舉國投降,蜀漢自此滅亡。之後阿鬥被封為安樂縣公,安享晚年,還留下了樂不思蜀的笑柄。
  • 姜維去世83年後,一份23字密檔在成都被發現,解開了三國謎團
    熟悉三國故事的人都知道,公元234年,蜀國丞相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繼承他遺志繼續北伐中原的人,並不是諸葛亮的兒子,而是諸葛亮的外姓傳人姜維。關於姜維的爭議有很多,而他去世83年後,一份23字密檔在成都被發現,解開了一個三國千古謎團。
  • 出奇招嚇跑孔明傳人,滅蜀漢功勞不輸司馬懿,他為何「死不瞑目」
    不久之後,他就被同僚殺死在綿陽,而他的兒子們也先後被殺,對於這個結局,這位為了大魏江山奮鬥了一生的忠臣,在九泉之下,恐怕是也難以瞑目。那麼他為什麼會死於非命呢?這一切還要從司馬懿說起。在鄧艾見到司馬懿之前,他只是一個看守稻草的小結巴,雖然他也胸懷家國天下。
  • 姜維的能力到底如何?是諸葛亮高估了還是《三國志》貶低了?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姜維受諸葛亮的悉心培養,是蜀漢後期最重要的將領。從曹魏邊疆地區一名基層官吏成長為蜀漢的大將軍,姜維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明代大學者李贄稱其為「又一孔明」,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盛讚:「天水誇英俊,涼州產異才。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
  • 漢末三國,季漢最後的悲壯名將——姜維
    「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又曰:「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三國志》
  • 諸葛亮戰死後,蜀國還有4路大軍,劉禪為何要投降?原來真不怪他
    諸葛亮戰死後,蜀國還有4路大軍,劉禪為何要投降?原來真不怪他在《三國演義》裡,諸葛瞻戰死綿竹那段看哭了不少的人。263年,魏司馬昭派出了大軍攻蜀,其中最難對付的人就數鄧艾、鍾會2路魏兵了。這時的西蜀已沒了諸葛亮,五虎將更已作古,整個國家就靠姜維1人在苦撐。就在魏兵來犯之際,姜維領著5萬精銳在劍閣擋住了鍾會的10萬人。劍閣關地勢險要,姜維深得諸葛亮的真傳,他據險而守絲毫沒給對方一點兒機會。於是乎,姜、鍾2人就在劍閣對峙了起來。
  • 蜀漢滅亡後,諸葛亮的後人為何無人敢動?只因孔明留下的家傳秘籍
    而張飛就更讓人生氣了,史書給他的四字評價是「暴而無恩」,這四個字,簡直是一語道破張飛死於下屬的真正原因。 不難發現,張飛與關羽乃是死於自己的性格之下。與關羽,張飛同為五虎上將的馬超呢?他憑什麼可以獨善其身,要知道馬氏家族200多號人口基本都被曹操殺光,而馬超的妻子兒子也都被敵人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