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時大批官員家人被殺,為什麼諸葛亮的後代卻能安然無事?

2020-12-22 鮮花暢談歷史

(一)成都變亂 血流成河

蜀漢景耀六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八月,曹魏掌權者司馬昭正式派遣三路大軍共計十八萬餘人,大舉討伐蜀漢。

同年十月,魏西路軍徵西將軍鄧艾所部三萬餘人偷渡陰平小道,直破江油,而後又在涪城、綿竹一線擊敗蜀漢衛將軍諸葛瞻並其子諸葛尚所部,諸葛尚、諸葛瞻並黃崇、李球、張遵等人連同守軍全部戰歿沙場,壯烈殉國!

無奈之下,在投降派譙周的勸降論調下,十一月,後主劉禪選擇出城投降,至此,立國四十三年的蜀漢,宣告滅亡!

而在這之後,劉禪傳召蜀漢各地,令撤離劍閣的大將軍姜維、左右車騎將軍廖化、張翼,以及輔國大將軍董厥等人率領蜀軍主力約五六萬人投降鍾會。

此時,雖然有人想要投降,可是不管是姜維還是其麾下蜀漢將士,都是不願投降,甚至憤恨的以刀砍石!

恰巧此時,姜維敏銳的發現,曹魏伐蜀的三路主將之間存在著爭權奪利的現象,例如,東路軍主將鍾會以中路軍主將諸葛緒延誤軍機為由,奪其兵權,而西路軍主將鄧艾因為攻破成都,收降劉禪,更是以平蜀第一功臣自居,在成都擅自做主、決定一切事物。

而東路軍主將鍾會則心懷異志,又想要爭奪平蜀的第一功勞,故而與鄧艾矛盾重重,恰巧掌管蜀漢大軍的大將軍姜維以及一切軍方重將全部投降自己。

所以,得到了這樣的力量,鍾會的實力,更進一步,其麾下將士達到了十八九萬人之多!

因而,姜維打算利用這樣的矛盾,進一步將其激化,然後分亂魏軍,趁機恢復蜀漢,於是他給劉禪寫密信說道: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果然,事情一步步按照姜維的計劃在進行,鄧艾與鍾會矛盾重重,藉助著司馬昭的猜忌之心,鍾會成功地將鄧艾送上了囚車,可是此時,問題仍舊出現了,那就是魏軍重將各自爭功,不想反叛。

而鍾會在打算處決曹魏重將的時候,走漏了風聲,導致曹魏重將各自率領所部開始反擊鐘會!而此時,不管是鍾會還是姜維,除了部分親兵之外,大軍都不在身邊,局面,已然相當危險!

曹魏景元五年(公元265年)正月十八,變亂徹底發生,鍾會與大將軍姜維盡皆死於亂軍之內,在鍾會死後,魏軍一下子無人約束!

整個魏軍開始在成都大規模的作亂,燒殺搶掠到處都在上演,蜀漢大批軍政要員,在這次浩劫中罹難。

包括劉禪的太子劉璿,被亂軍所殺,右車騎將軍張翼、原蜀漢大司馬蔣琬的長子漢城護軍蔣斌、次子太僕蔣顯、大尚書衛繼等人相繼死於亂軍之中!除此之外,關羽一家,竟然被原魏軍將領龐德之子龐會全部斬殺殆盡!

(二)受人敬仰 得到保護

由此,成都的變亂程度由此的確可見一斑,直到幾天後,魏國監軍衛瓘才稍稍約束住眾將眾軍,成都才慢慢的平定了下來!

而在這個過程裡,有人會問,諸葛亮的後代,為什麼會得到保護呢?首先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曹魏眾軍作亂,一定是獸性大發似的殺戮,他們之所以不殺誰,不是他們有著理性,而是因為他們不敢也不能做,諸葛亮身為蜀漢丞相,受人敬仰,自不必說。

其次,當時的諸葛亮直屬後代只剩下兩個人,當然,除了家眷不算,分別是諸葛亮的過繼長子諸葛喬的孫子諸葛顯。另一個是諸葛亮的直屬後代諸葛瞻的次子諸葛京,因此,很有可能二人跟在了劉禪的身邊,或者是因為所有人尊敬諸葛亮一門的高風亮節,故而沒有在諸葛府濫殺無辜!

後來,諸葛京擔任郿縣縣令,受到稱讚,官至江州刺史,諸葛顯後來記載不詳,只知道內遷到河東郡,總之,諸葛亮的後代,也算是受到了良好的待遇,沒有辱沒先祖的名聲,也算是告慰諸葛丞相了!

相關焦點

  • 蜀漢滅亡時大批官員家人被殺,諸葛亮後代卻被保護起來,為何?
    蜀漢被殺的官員,或多或少參與姜維和鍾會作亂。如發起人姜維被開膛破肚,大將張翼、蔣琬的兒子蔣斌和蔣顯曾和姜維一同投降鍾會,被視為鍾會一黨,蜀漢前太子劉璇(璿)被誤認為這次作亂的幕後主使,而漢壽亭侯關彝家族,是龐德之子龐會藉機公報私仇。
  • 諸葛亮的傳人姜維,為什麼就是阻止不了蜀漢滅亡?廖化的評價一針見血!
    建興六年(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軍出祁山。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時,雖然最終因為馬謖失守街亭而失敗,但是,能夠獲得姜維的歸降,自然也是蜀漢的一個重要收貨。對於出自魏國的姜維,諸葛亮給出了高度評價,比如「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
  • 如果諸葛亮多活30年,蜀漢還會滅亡嗎?
    公元234年,蜀漢一代名相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自此蜀國喪失一大纛,魏國少一勁敵。因為失去諸葛亮的蜀國,就像劉歡的《哭諸葛》中所說的一樣「蜀國將交付於何人,生生痛死蜀人心。」司馬懿見諸葛亮已死,自己無後顧之憂,於是率軍返回長安面君請賞了。
  •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有沒有後代,為何很少有人聽說他們,結局如何?
    提到三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諸葛亮。即便是現在的很多人都知道他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非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三國那個群雄爭霸的年代留下非常濃厚的一筆。
  • 為什麼諸葛亮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發展的怎麼樣?
    魏延在長沙殺了太守韓玄,救了大將黃忠,然後獻出長沙投降了關羽。關羽引魏延來見劉備和孔明,孔明命令刀斧手把魏延推出去斬了,劉備大驚,魏延獻長沙有功,為什麼要斬首呢?諸葛亮給出了三個理由: 1: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
  • 蜀漢滅亡之際,曾被諸葛亮收服的孟獲為何沒來救援?
    不過,雖然「七擒七縱」令人難以置信,但諸葛亮俘孟獲不殺應該是真實存在的。孟獲被諸葛亮的仁義所感動,誓言效忠蜀漢,不再犯上作亂。隨後,孟獲帶軍隊至滇池。可是,當公元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蜀漢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曾被諸葛亮收服的孟獲去哪裡了,為何不來救援?
  • 身為諸葛亮的忠實門生,他為何如此渴盼蜀漢滅亡?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37)主筆:閒樂生《三國志 蜀書》中有一特殊篇章,叫《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寫的是三國時期的益州名士,其記述非常詳盡,字數達到八千八百多字,要知道蜀漢五虎將的合傳也不過三千六百多字,不到名士傳的一半。為什麼會這樣呢?
  • 蜀漢滅亡後,張飛家人沒有人敢動,為什麼關羽卻滿門被殺?
    蜀漢滅亡後,張飛一家無人敢動,而關羽一家卻被殺,主要圍繞著兩個核心:家世,復仇。張飛一說是屠夫出身,一說是出生於書香門第,不僅驍勇,還擅長書畫,寫得一手好字。所謂尚書僕射,可是尚書省的長官,地位極高,僅次於蜀漢的丞相。所以說,張飛一家可謂是蜀漢權力中心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與之相對的,關羽一家在關羽去世後,蜀漢的關家就開始走向衰落了。而且,最為重要的是,關家子嗣大多數情況下走的都是武將一派。關羽和關平在沙場上被殺,關興不久也病逝了。
  • 奇怪了,為什麼諸葛亮死後蜀漢還能堅持三十年,原來如此
    一般人認為蜀漢之所以能存在,全因有諸葛亮之故,沒有了諸葛亮蜀漢就不會存在了,但是事實是這樣嗎? 歷史記載,諸葛亮死後,蜀漢還能堅持三十年,我認為除了國內民心法治經濟等內因,還有國外曹魏政權和東吳政權的外因。
  • 蜀漢滅亡後,諸葛亮的後人為何無人敢動?只因孔明留下的家傳秘籍
    諸葛亮在生平有過不少發明,如果是身在現今社會,他的木牛流馬,八陣圖,連弩,再怎麼也能申請個發明專利!不過在1800年前左右的三國時期,諸葛亮還是能夠名聲在外!依靠他驚人的智慧,輔佐草根劉備成為一代帝王,實乃是功在千秋之舉。
  • 蜀漢滅亡之際,曾被諸葛亮收服的孟獲去哪裡了,為何不來救援?
    開始時進軍極為順利,一路攻城略地,很快就攻克關城。而鄧艾這邊,和姜維對陣,姜維知道後方不保,急於擺脫鄧艾,雖然打了敗仗,但還率領一部分主力退守劍閣,並憑藉劍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理優勢,讓鍾會大軍連連吃癟。鍾會見大軍久攻不克,加上戰線過長,軍糧補給難以跟上,準備退兵。好在鄧艾兵出奇招,從陰平小道繞過蜀漢大軍的劍閣防線,長驅直入,直達成都。
  • 蜀漢滅亡後,為何關羽的後人慘遭滅族,張飛的後人卻安然無恙
    那麼這次就來看一看這三位英雄豪傑的後人,在蜀漢被曹魏滅亡之後,都有著怎樣的下場,為何關羽的後人慘遭滅族,而張飛的後代卻沒有事?可以說讓人感嘆萬千。以下依據相關資料做簡要分析。首先先來看一看劉備唯一的親兒子後主劉禪,許多人認為劉禪其實是一名昏君,而其實則不然。當時蜀國內部主要都是諸葛亮的嫡系,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從出師表當中就能窺見一斑。
  • 諸葛亮臨終前留下27字遺言,但姜維卻沒記住,否則蜀漢不會滅亡
    諸葛亮為蜀漢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兢兢業業,此時無聲勝有聲,《出師表》最後一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諸葛亮在臨死之前也在為蜀漢擔憂,留下了二十七字遺言,只為保蜀漢有再起之勢,可惜姜維並沒有重視諸葛亮的話,導致蜀漢滅亡。 諸葛亮臨終
  • 諸葛亮、姜維等人為何連年北伐無果?聊一聊蜀漢北伐曹魏的困境
    蜀漢在三國時期是人氣很高的一個政權,這並不是單純的因為《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的渲染。從蘇軾的日記中可以得知,至少在北宋時期,民間的風向就傾向於蜀漢。蜀漢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小編個人認為有兩個比較重要的原因,蜀漢帶有理想色彩和悲劇色彩。蜀漢與曹魏國力差距懸殊,諸葛亮、姜維等人仍然堅持北伐,一直持續到蜀漢滅亡。
  • 費禕多活10年,蜀漢亡不了?執政期間蜀漢物阜民豐,諸葛亮有眼光
    公元253年,蜀漢帝國已經走過了33個年頭,再過10年,蜀漢帝國就要滅亡了。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費禕被刺身亡。 費禕是蜀漢的大將軍,軍政大權一把抓的人物,類比於諸葛亮。這種人居然在宴會上,被一個曹魏投降來的將領郭循給隨意殺害了。
  • 諸葛亮三兄弟,一龍一虎一狗,誰的後代更牛?可惜不是諸葛亮
    古代的門閥士族總喜歡兩邊下注,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一家人,兄長諸葛瑾在東吳做官,諸葛亮在蜀漢做官,弟弟諸葛均在曹魏做官,三人分別為各自的勢力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儘管後來蜀漢和東吳被殲滅,但諸葛氏依舊存在,甚至因為能幹頗受朝廷重用。
  • 宦官黃皓禍國殃民,導致蜀漢滅亡,大智若愚的劉禪為何會寵信他?
    而蜀漢的先主劉備,就生在此時,因此他對於宦官勢力,極其的厭惡痛恨。等到他建功立業,建立蜀漢江山後,劉備堅決抵制宦官專權,不重用宦官,所以在劉備主政時期,從來就沒有給過宦官出頭的機會。但是等到劉備病逝,外加諸葛亮經常北伐,沒有時間教導劉禪,給了宦官黃皓鑽了空子的機會,他就是趁這個時機,討好了後主劉禪,得到了寵信。
  • 弱勢的蜀漢,把諸葛亮逼成了神
    是時,龐統時為周瑜麾下一功曹,送喪至東吳…且看,《三國志·龐統傳》如是載:吳將周瑜助先主取荊州,因領南郡太守。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其實,諸葛亮一生與周瑜並無交集,此時其在零陵桂陽長沙正忙著收稅呢。
  • 姜維在蜀漢滅亡後,為何選擇跟鍾會合作,他真的有復國的可能嗎?
    相信看過三國的朋友對蜀漢的姜維印象都比較深刻,他是蜀漢的忠臣,諸葛亮的門徒。在諸葛亮病逝之後,為了完成諸葛亮的遺願,數次發動北伐戰爭,企圖北定中原、匡扶漢室。然後就在姜維最後一次與曹魏軍隊對戰的時候,蜀漢的國都被鄧艾率領的小隊攻滅,蜀漢的君主劉禪選擇投降。
  • 蜀漢五虎將後代都去哪了?只有他的後代出去當了國王!
    一提起《三國演義》,大家首先就會想到劉備蜀漢政權下面的五虎上將,他們是劉皇叔手下最得力的幹將,為建立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那麼現如今,將近2000年過去了,這些五虎是否還有後裔存在呢?如果有的話,他們現在混得又怎麼樣呢?  首先我們就來看看蜀漢五虎將之首關羽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