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是一種由鼠疫耶爾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屬國際檢疫傳染病,也是我國法定傳染病中的甲類傳染病,在39種法定傳染病中位居第一位,在過去2000多年裡,黑死病曾多次暴發,造成數以千萬計的人死亡,並一度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大約在1347-1353年期間,黑死病在歐洲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爆發,幾乎可以說是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總計奪走了約2500萬人的性命,佔當時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而據史料記載,即使是號稱人類史上最慘烈戰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整個歐洲死於戰火的人口數也不過只佔了總人口數的5%,由此可見當時這場瘟疫給歐洲人民帶來的災難是何等的可怕。
據考,這場災難源於1347年蒙古軍攻打中亞將瘟疫傳到當地,之後由亞歐商人首先傳到了義大利,再從義大利蔓延到西歐,而後經北歐、波羅的海地區再到俄羅斯,最終於1353年左右結束了此次傳播。
以歐洲民眾而言,這無疑是一場可怕的災難,在當時受災最為慘重城市佛羅倫斯有80%的人死於黑死病,在薄伽丘的《十日談》中作為親歷者的他詳細描述了當時佛羅倫斯的慘景:行人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裡的人孤獨地死去,在屍臭被人聞到前都無人知曉;每天、每時都有大量屍體被運到城外;奶牛在城裡的大街上亂逛,卻見不到人的蹤影……整個佛羅倫斯仿佛一夜之間淪為了人間地獄。
猶太人在這場瘟疫中更是遭到了慘烈的屠殺,理由是猶太人到處流動傳播瘟病並四處投毒,在美因茨,1.2萬猶太人被作為瘟疫的傳播者而活活燒死,在斯特拉斯堡城內又有1.6萬猶太人慘遭迫害。
但是,在人間地獄般的慘烈背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場可怕的瘟疫導致天主教受到極度沉重的打擊,人們不再盲目地迷信主,這使得當時天主教會的專制地位被打破,對後期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乃至啟蒙運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進而也因此改變了歐洲文明發展的方向,以至於不少西方學者認為這場爆發於14世紀中後期的黑死病是「歐洲中世紀中期與晚期的分水嶺」、「標誌了中世紀的結束」。
從醫學上來說,早在2005年英國《醫學遺傳雜誌》第三期曾經刊文發表一項重要發現,稱中世紀的這場瘟疫使歐洲人體內產生了一種名為Delta-32的突變基因,這種突變基因能有效提升歐洲人「抗艾」的能力,也算是有所裨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