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我們翻看有關於中世紀歐洲的影視文學作品時,總能在其中發現一個神秘的物品,那就是鳥嘴面具。在很多劇作中,鳥嘴面具就是代表邪惡的符號,是為人所不喜的,但是追根溯源,鳥嘴面具在誕生之初卻是善良和奉獻的化身。
在那個死亡陰影籠罩下的中世紀歐洲,鳥嘴面具就是穿梭於黑暗中的"幽靈",人們畏懼著它的到來,卻又渴望得到它的救贖,邪惡與聖潔,都只在一念之間。
一、 鳥嘴面具的由來
黑死病的爆發1348年,一種詭異的傳染病開始在義大利蔓延,隨後順著四通八達的交通線路,逐漸向整個歐洲散播,就此揭開了黑死病肆虐歐洲三百餘年的序幕。
當時的瘟疫患者會呈現發燒嘔吐、皮膚露出藍紫色斑點的症狀,緊接著病人身上的淋巴部位就會潰爛壞死,最終全身發黑腫脹失去生息。
從1347到1353年,短短六年時間,黑死病就奪走了歐洲三分之一人口,約2500萬人民的生命。這場災難雖然不是人類歷史上記載的第一次瘟疫爆發,但卻是最為慘痛的一次,醫療資源的匱乏不僅導致了病情的急劇惡化,還讓人們的精神文化遭受了重創。
在這樣大規模的"死亡鬥爭"中,政府毫無頭緒的處理方式讓人民的生命得不到保障,各的政權的公信力岌岌可危。
為了挽救公民性命,也為了穩固政權,即使明知效果不大,當時的統治者仍然緊急召集了一批醫生奔赴疫區治療黑死病。這些醫生的薪資統一由政府發放,他們會無條件地治療所有病人,專門統計因黑死病去世的患者數量,他們就是官方聘請的瘟疫醫生,也就是後來"鳥嘴醫生"的先鋒軍。
宗教信仰的傳播阿爾貝·加繆在其著作《鼠疫》中說道:"習慣於絕望的處境比絕望的處境本身還要糟"。
這句話用來形容黑死病蔓延下的歐洲一點都不為過,沉浸在絕望中的人們已經失去了所有理智,但凡是能求得一線生機的事物都會被他們緊緊抓住,更何況是此時號稱能幫他們"脫離苦海"的教會呢!
瘟疫爆發之後,教會向民眾鼓吹天罰說,告訴他們黑死病是神明對人間的懲罰,只有虔誠的祈禱和懺悔才能夠得到神的憐憫,擺脫病痛,而戴上鳥嘴面具的醫生在那時也是神的代表之一。
黑袍、圓帽、手杖、香爐與鳥嘴面具,這樣的搭配似乎已經成為了當時治療黑死病醫生的標準裝備。信奉宗教的人們認為,佩戴鳥嘴面具是對病人和醫生的"雙重保護"。因為封閉式的面具構造能夠遮擋醫生所有的面部特徵,細長彎曲的黑色鳥喙是邪惡的象徵,黑漆漆的鏡片如同吞噬萬物的黑洞,再加上厚重的深色長袍映襯和一旁香爐中嫋嫋升起的煙霧,恐怖黑暗的氣氛油然而生。
醫生就像是來自陰間的使者,病人無法看清他的面貌,就等同於附著在病人身上"邪惡的病毒惡魔"也看不到醫生,它們就不會過渡傳染;而醫生冥間使者的樣子,也能代表神力震懾住"惡魔",從而驅散它們離開病人體內。
每當這種形象出現在歐洲居民家中時,那就意味著這戶人家存在著得病的"不祥之人",鳥嘴醫生就是相當於驅散邪魔,代表健康的"另類神明"。
醫生的自我保護15世紀初期,瘟疫在法國達到了爆發的高峰期。生命的快速流逝讓越來越多的醫生投入到了治疫工作中,災害中"逆行者"的團隊逐漸壯大。
給病人帶去健康的前提是保證醫生的安全,為了加強防護,醫生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防護措施,但此類舉措起到的效用卻微乎其微,直到1619年,名叫查爾斯的醫生發明出了"鳥嘴面具",同時兼具了宗教色彩和實用效果,剛一面世就得到了各方追捧。
中世紀的醫生認為,黑死病是依靠空氣進行傳播的,證據就是患者皮膚化膿會引發惡臭的氣味。在鳥嘴面具出現之前,據阿爾圖羅·卡斯蒂廖尼的《醫學史》記載,治療黑死病的醫生都會身穿一種遮蓋全身的長袍,戴手套,鼻子上系一塊吸滿醋、丁香粉、肉桂粉的海綿。
是以,查爾斯在面具細長的鳥喙部分塞滿了香料,其中包括龍涎香、薄荷甚至是鴉片,都是為了隔絕氣味,黑死病中最經典的"鳥嘴醫生"形象便由此誕生。
二、 是邪惡還是光明
黑死病爆發的後果是極為慘痛的,疫情嚴重的地區屍橫遍野,未被感染的人畏懼病毒不敢出門,街上到處都是得病死去的患者屍體無人清理。儘管面對著如此可怕的人間煉獄,不少鳥嘴醫生還是不畏死亡,仍然懷著一顆濟世救人的責任心身赴疫區。
戴著鳥嘴面具的醫生身穿厚重的黑色長袍遮蓋全身,包括脖頸和頭髮,不露出絲毫身體組織。他們提著香薰燈籠,手持木棍以減少與病人的身體接觸,在黎明或夜幕中,總能看到鳥嘴醫生出現在街頭和村口,挨家挨戶地檢查病患與死者,標記的病者的房屋。
這些行為本意是為了避人耳目,免得引起健康者的恐慌,可惜事與願違,過于謹慎的舉措反而加重了神秘恐怖的氣氛。
鳥嘴醫生一旦出現,就意味著瘟疫已經擴散至此,這種"特殊巧合"促使民間的邪惡謠言開始流傳。人們甚至覺得,正是頭戴鳥嘴面具的神秘人帶來了黑死病,鳥嘴面具的形象就此變成了不詳、恐怖與死亡的象徵。
所有人都對這副怪異打扮的瘟疫醫生避之不及,而鳥嘴醫生同樣因為職業的特殊性,不得不離群索居,甚至為了不傳染家人,還必須忍受親子分離的痛苦。
鳥嘴醫生遠離人群,不輕易與他人接觸的行為進一步加深了世俗的誤解和畏懼。強烈的恐懼感直接讓平民將鳥嘴面具看做成了代表黑暗和災厄的特殊文化符號。
17世紀威尼斯瘟疫橫行之時,當地政府為了最大限度遏制疫情的傳播,頒發了一系列的禁止條令,其中就包括了限制普通市民外出,只賦予醫生和喪葬人員出行的權利。此條例推出之後,瘟疫醫生頻繁的出現在街頭巷尾,鳥嘴面具自然也被當地居民熟知。
威尼斯自13世紀開始,便有著佩戴面具參加狂歡節的傳統。鳥嘴面具強烈的視覺衝擊造型在威尼斯人看來顯然很適合參與狂歡,這很可能就是它從醫用器械轉化為文化符號的特殊契機。
三、 鳥嘴醫生的貢獻
儘管鳥嘴面具的外表讓人望而生畏,但是隱藏在可怕面具後的人卻擁有著與面具截然相反的品質。
在歐洲黑死病肆虐的時代,得病患者的症狀令人膽寒,無數人為了自保選擇逃離家鄉,科學醫療認知的缺乏致使疫區醫生的死亡率高的離譜。但即便如此,鳥嘴醫生們還是盡己所能,義無反顧地投身於災區行醫,成為混亂崩潰環境中格外顯眼的"黑色逆行者"。
無論在哪個年代,醫生都是一個與輕鬆無關的職業,更何況是尚處於愚昧時期的中世紀,鳥嘴醫生需要對抗的敵人不僅限於疾病,還有來自於社會人群質疑厭惡的目光。
由於醫療認知淺薄,當時歐洲對於黑死病的治療多數都採用放血法和沐浴法,各種手段均無效果之後,醫生們也開始痛定思痛,對"天罰說"與"體液說"產生了質疑,此舉也無意間推動了醫學的前進,新的醫學思想開始萌芽。
14世紀前,醫學上的解剖史還是一片空白,傷害屍體是觸犯禁忌的行為。在誤解和唾棄聲中,部分鳥嘴醫生堅持向宗教申請屍體解剖權,直到1348年,時任教皇克萊門特六世才特批醫生此項特權,無形中撕開了至暗時代中的一道口子,曙光終於透過縫隙照耀在歐洲大地。眾多瘟疫醫生和學者趁此機會,冒著生命危險深入疫區收集資料,他們當中大部分人尚未從資料中得出結論,就已經倒在了徵途中。
鳥嘴醫生最終未能揭開黑死病的神秘面紗,但是他們奮不顧身、英勇救治病人的行為無疑為身染瘟疫的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而且,鳥嘴醫生通過解剖和現場查證所收集到的黑死病第一手資料,是當今研究黑死病本質的重要參考文獻,他們的功績並不局限於那個時代,還有對後世醫學的深刻影響。
總結
時至今日,鳥嘴面具的文化意義早已顛覆,它更多時候是作為藝術作品中死亡、恐怖、神秘、疾病等負面形象出現在世人眼前的。
鳥嘴面具是一個時代的標誌,現代醫生的口罩、防護服等配置就是它的新興狀態,縱然歲月流逝,鳥嘴醫生的身影已經不復存在,但鳥嘴面具的精神依舊在後世延續著。
疾病面前沒有貧富之分,生命都是脆弱的,病人們都將醫生當做救命稻草牢牢緊握,總想著醫生就是無所不能的"救世主",但他們常常忘記,醫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在窮途末路之時,醫生也會崩潰,也會無可奈何。學會尊重和理解,有時候會比科學的治療手段更加溫暖人心。
參考文獻:
《黑死病》
《醫學史》
《中世紀:史實和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