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中國資本市場已經進入權益時代,無論在制度環境、投資者結構、還是上市公司質量上都呈現出一片新氣象。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和A股"三十而立"的第一年,2021年的資本市場走勢又會如何?
今天上午,在杭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指導下,興業證券浙江分公司聯合杭州市企業上市與併購促進會、浙商創投共同主辦了一場"同心啟航 百業共興"——2021年度資本市場&新經濟主題論壇,旨在從當下風雲變幻的資本市場新環境出發,為杭州(擬)上市公司、醫藥企業、高淨值客戶帶來最新經濟形勢和金融環境的解讀分析。
論壇伊始,在杭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見證下,杭州市企業上市與併購促進會與興業證券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興業證券浙江分公司、浙商創投、浙江華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還聯合舉辦了"三方黨建共建合作籤約"儀式,三方黨建共建,深化合作,引領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隨後,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博士從宏觀角度,用"驟雨不終日,潤物細無聲"兩句話對2021年的經濟形勢及金融市場進行了分析與展望。
王涵認為,受疫情、美國大選等因素影響,海外經濟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疫後全球經濟潛在增長中樞或將下移。
再看國內經濟,疫情影響經濟的時間相對較短,但導致經濟振幅更大。短期內國內經濟仍有跌深反彈的慣性,從內生力來看,2021年經濟增長"前高后低"且斜率較陡。中長期來看,經濟最早或將在2022年中進入新平臺,新平臺的增長中樞可能低於疫情前。同時,中國經濟政策或正進入新格局,從此前的政策"大開大合"逐步轉向"紅利型政策"。
緊接著,興業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徐佳熹博士則從行業細分角度切入,以"高光下的思考,差異化的機遇"為題,對醫藥行業2021年的投資策略進行了深入解讀分析。
"醫藥大年,跌宕起伏"。 徐佳熹博士用這八個字總結了醫藥行業的2020年。在此基礎上,徐佳熹從藥品、器械、消費、科創板等方面深入分析了2021年醫藥行業的投資戰略。徐佳熹提出,近期的冠肪脈支架全國集採和DRGs方案反映了醫改政策制定日臻成熟,帶來新的結構性機會。新格局下,商業化能力日益重要,藥物經濟學成為衡量產品新維度,而科創板和18A的助力下,一二級聯動正持續深化,大龍頭+細分市場冠軍成為標配。中長期來看,徐佳熹建議投資者在醫療服務+自費消費、創新藥產業鏈、醫療器械細分賽道及高成長性的疫苗等4條主線進行布局。
在下午的小範圍交流專場,興業證券醫藥團隊高級分析師們,重點圍繞醫藥行業3個子賽道:創新藥體系、集採後的醫療器械投資格局以及DIP下醫療服務發展的思路等進行了深入探討,他們的觀點頻頻引發現場熱議。隨後,浙商創投管理合伙人、執行總裁遊向東,興業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徐佳熹,興業證券投資銀行六部負責人楊偉朝及部分企業代表,圍繞"新常態下,資本市場如何更好服務生物藥企"議題以嘉賓圓桌論壇的形式進行了深入探討。
興業證券浙江分公司、浙商創投、杭州市企業上市與併購促進會三方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加大對企業的服務,力爭培育更多優質上市資源,讓更多資本賦能實體經濟,同心啟航,百業共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