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 何錦
1922年發行的「湖南省憲成立紀念幣」,分為銀、銅及銀模金鑄等三種材質。它由湖南造幣廠鑄造發行,鑄額很小。尤其是其中的部分品種,更是民國時期的著名珍稀幣種。
1920年湘軍驅逐北洋軍閥的湖南督軍張敬堯後,譚延闓第三次督湘未實踐「打完仗,將軍權交給趙恆惕」的諾言,仍一身兼督軍、省長、湘軍總司令三職,造成湖南省內湘軍內部譚延闓、趙恆惕、程潛三大勢力矛盾日益加劇。譚延闓也感到自己難於獨攬軍政大權,就重提過去的「湘人治湘」「湘省自治」,打著「還政於民」的幌子,鼓吹「實行民治」「省長民選」,藉以對外保持一省割據,對內緩和派系矛盾,籠絡人心。7月22日,譚又假借湖南人民的名義發表了一個「榪電」,製造輿論,主張各省制定省憲,廢除督軍,民選省長;在各省自治的基礎上,實行聯省自治,將來採取聯邦制把全國統一起來,以達到他虛置政府、實施軍閥割據的目的。
9—10月,譚延闓開展官辦「自治」和「制憲」活動,成立制憲籌備處,召開在省官紳制憲會議,起草了一部湖南省憲法,將他的政治主張貫徹到省憲法裡面去。但在該憲法尚未正式實施的11月下旬,趙恆惕、程潛兩派軍人聯合在長沙裡應外合,壓迫譚下臺離湘。趙恆惕當上了湘軍總司令、代理督軍後,仍宣布「繼承前督遺規」,繼續完善譚延闓未完成的湖南省憲法,為軍閥割據統治製造理論根據。
1922年1月1日,趙恆惕公布湖南省憲法,並鑄造發行了湖南省憲成立紀念幣,以擴大省憲的影響。其中紀念銅幣面值當十或當二十,正面珠圈外上方為英文「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還有「湖南省憲成立紀念幣」楷書字樣。中間正面珠圈內嘉禾中捧出三橫,一種說法是此為湖南省憲圖,三橫表示民國十一年一月一日,亦寓意湘中、湘南、湘西之三湘;另外一種說法是三橫為八卦中乾的符號,相當於天,是個吉祥的符號。
趙恆惕(1880—1971),字夷午、彝午,號炎午。湖南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縣(今衡陽市衡山縣)白果鎮棠興村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科畢業,同盟會會員。參加過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武昌起義後歷任新軍旅長、軍長等職。二次革命失敗後被袁世凱判刑,獲釋後任湘軍師長、湘軍總司令、湖南省省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上將軍事參議官、總統府國策顧問、資政。
兩種湖南省憲成立紀念銅幣,背面珠圈內為五色國旗和鐵血十八星陸軍軍旗交叉,中結飄帶。其中當十銅元(圖1),直徑28毫米;其上方為五角星,下方英文「TEN CASH」(十文)。當二十銅元(圖2),直徑32毫米,重13.6克;其上方為八瓣花飾,下方英文「TWENTY CASH」(二十文)。
而湖南省憲成立紀念銀幣,又分為兩種版別,其面值壹圓,重庫平七錢二分。背面除面值外,其餘畫面均與當二十銅幣圖案相同。但不同的是,一種其中直徑39、厚度2.5毫米,重量26.85克,正面圖案與銅幣類似,為嘉禾三橫(圖3),也是當今拍賣會上較為常見的一種。還有一種直徑39.7、厚度2.4毫米,重量26.84克;其正面圖案則為趙恆惕免冠頭像(圖4),此版是民國機制銀幣大珍之一,存世極罕,除湖南省博物館有收藏外,尚未有私人收藏,亦未曾出現在拍賣會中。
至於銀模金鑄的「湖南省憲成立紀念壹圓金幣」(圖5),真可謂「芳蹤難覓」。目前藝術市場上,2018年的香港拍賣市場上出現過一枚,其直徑39.5毫米,圖案與嘉禾三橫紀念銀幣相同,當時以約合人民幣86.55萬元成交。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澳大利亞舉辦的一場藝術品拍賣會中,曾亮相一枚直徑40毫米、重37.2克的「民國十一年一月一日湖南省憲成立紀念金質樣幣」,當時成交價約合人民幣近千萬元。
1926年初,湖南人民掀起討吳驅張運動,3月12日趙恆惕通電辭職下臺,唐生智取而代之。6月2日唐生智被廣東國民政府任命為國民革命第八軍軍長,兼北伐敵前總指揮和湖南省長,7月唐生智宣布廢除省憲法、解散省議會、成立省政府,湖南省憲也就壽終正寢,在世僅存四年半。但是「湖南省憲成立紀念幣」的鑄造發行,卻是這段歷史的最好見證,其歷史意義、紀念價值和收藏價值,都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