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做事,有三重境界!

2020-12-12 騰訊網

企業家智庫

前沿資訊、商界動態,為一個族群而生!

高手做事,認真盡責而不以為苦。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在做事的三重境界裡乘風破浪,逐級而上。

第一重境界

做得到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多數人做事存在「半途效應」,也就是俗稱的「三分鐘熱度」。面對這個不良習慣,無數人倒下了,但也有人克服了。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成。

俗話說,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邊。

很多人完不成計劃的原因就在急於求成。計劃做一件事,不要一開始就想著做到盡善盡美。不妨降低期待值,先著手開始,才有希望把別人做不完的事情,循序漸進地完成。

當然,要想「做得到」,還需把握兩個原則。

信念要像山一樣穩固

穩紮穩打、持之以恆,是處理一切事情的根本。

要想做事成功,就一定要堅定信念,穩如磐石、不動如山。勇敢地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壓不垮、推不倒,矢志不渝。

抓住事情的關鍵

《鬼谷子》中說:「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意思是說,做事必先釐清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衡量自己的權力和能力,進而再去較量技巧的短長。

如果對事情的了解不夠充分,就無法掌握其發展變化的規律;如果對力量的分析不夠全面,就不可能對強弱虛實做出正確的判斷。

因此,欲要做事,必要把握住事情的關鍵,如此才能掌握主動權。

第二重境界

做得細

無論要做什麼事,周密細緻都十分重要。

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留下任何一個死角。足夠周密,才能成全事業;足夠細緻,才能迴避危機。

日本女企業家寺田千代乃在創業前,曾是一家大型貿易公司訂票部的小員工。當時,她主要的工作是為前來洽談業務的客戶們預定往返車票。

有段時間,她負責為德國一家公司的商務經理預訂往來於東京和大阪之間的火車票。經理發現,每次去大阪時,他的座位總在列車靠右窗口,而回去時則靠左。

寺田千代乃對經理解釋說:

「您來大阪時,富士山在列車的右邊,返回東京時,富士山則在列車的左邊。外國客戶應該更願意欣賞富士山的美景。」

經理聽了很感動,貿易公司老總也對她的細心大為讚嘆,不久後就升她做了訂票部主管。

數年後,寺田千代乃創辦了一家搬家公司,始終奉行著「別的公司能做好的事,我們做細緻」的原則。

後來,她的公司成為了日本最著名的搬家公司。

心思細膩的人,做事時善於考慮他人的感受,常常能注意到一些細節。而在細節上體現出來的善解人意,一旦被感知,是最能觸動人心的。

時間和精力付出在哪裡,哪裡便會有回應。

聽過一句話:

「開始圖省事,後來就費事;開始費點事,後來就省事。細節的事不能省,省事就是費事,費事就是省事。」

在細節問題上多幾番思考,多幾番周旋,才能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透。

能把事情做細的人,也擁有了當今時代稀缺的品質:靠譜。靠譜之人,做事一步一個腳印,不辜負社會人情,讓人安心。

第三重境界

做得妙

怎麼才能把事情做得妙?它跟眼界有關。

唐代詩人王維說,「眼界廣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狹者其作為必小。」

志向遠大之人總有一天會幹出驚天動地的宏圖大業,而目光短淺之人永遠只能是一凡夫而已。

青年時的孫中山議論國事,旁人揶揄他:「看你言高志大,莫非你想當廣東都督?」在這些人眼中這廣東都督就偉大的不得了了,而孫中山卻說:「我幹的事比廣東都督大多了。

正是有這樣遠大的政治理想,才使他走上了「棄醫從文」的革命道路,成為辛亥革命第一人。

眼界說簡單點,就是你看到的更高級的東西。

一個創業者,如果僅僅盯著自己所在的地區,那他的眼界就僅僅局限在自己的地區發展水平上;

如果僅僅盯著自己的行業,那他的眼界就會被鎖死在自己這個行業中;

如果他僅僅盯著自己的競爭對手,那他幹到天也就是做得跟競爭對手一樣。

當謬誤與真理千纏百結,詭譎與事實縱橫交錯,現象與本質撲朔迷離時,若有眼界、眼力,能使自己心明眼亮,見微知著,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來源:人民論壇網

相關焦點

  • 高手做事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層?
    高手做事,認真盡責而不以為苦。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在做事的三重境界裡乘風破浪,逐級而上。 第一重境界 做得到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
  • 好名字的三重境界
    名字的境界,是指好的名字帶給個人的感受或境地,這需要欣賞者個人與名字的深度契合,而不是走馬觀花式的欣賞和一見鍾情式的點評。 說到境界,我們耳熟能詳的有「王國維的三境界說,弘一大師的人生三境界說,以及唐代青原禪師關於參禪的三境界說」。
  • 做事的三重境界
    高手做事認真盡責而不以為苦,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們在做事的三重境界裡乘風破浪,逐級而上。第一重境界:做得到在「三分鐘熱度」這個不良習慣面前,無數人淪為失敗者,但也有人成功克服。正所謂「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邊」, 很多人完不成計劃的原因就在急於求成。
  • 愛有三重境界,你修煉到第幾重了?
    2 哲人瑣羅亞斯德對愛有過最精闢的總結:愛有三重境界,無私的愛,相互的愛,和自私的愛。 無私的愛,是最高境界的愛,修煉到這種地步的人,幾乎愛到沒有自我,目的單純而明確,為所愛的人付出,不在乎自己承受的痛苦和磨難。
  • 【修心】做事的三重境界
    高手做事認真盡責而不以為苦,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們在做事的三重境界裡乘風破浪 第一重境界:做得到 在「三分鐘熱度」這個不良習慣面前,無數人淪為失敗者,但也有人成功克服。 計劃做一件事,不要一開始就想著盡善盡美,不妨降低期待值,先著手開始,才有希望把別人做不完的事情循序漸進地完成。當然,要想「做得到」,還需把握兩個原則:一是信念要像山一樣穩固。穩紮穩打、持之以恆是處理一切事情的重要原則。要想做事成功,就一定要堅定信念,勇敢地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壓不垮、推不倒,矢志不渝。二是抓住事情的關鍵。
  • 社群營銷的三重境界
    編輯導語:2020年年初的一場疫情,讓我們有時間慢下來思考,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線上的力量。同時,社群這個特殊的群體也面臨風口期。社群的搭建和運營不是腦袋一熱的產物,一個成功的社群背後,肯定有一群默默無聞卻高效能幹的運營團隊。網際網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相信在未來的日子,社群會具有更全面、更信任、更多元的經濟效應。目前已經形成商業模式的社群營銷,大致有三重境界。
  • 孔子人格修煉的三重境界
    概言之,孔子以君子、仁者和聖人三重人格境界來定位歷史人物和評價自己的學生。君子重在「修身」,道德修養是進階入善最為重要的標準,是個體獨善其身的入門功夫,是社會秩序良性發展的大眾要求。仁者立足「齊家與治國」,在君子個體人格修煉之上,進而以自己的修養關注身邊人事,從入門進而登堂影響周圍更多人。聖人放眼於「治國與平天下」,以自身更大的政治能量造福天下蒼生,從登堂進而入室為萬世開太平。
  • 王國維的三重境界,受益一生
    文/大夢早先,讀《學問與智慧》一文的時候,看到有關於王國維人生三境界的描述。可能當時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還比較淺薄,理解的不是特別透徹,一直到大學畢業,開始工作,追夢路上反反覆覆的把自己推到後重新建設。直到復盤自己的人生經歷,無論是事業還是愛情,出於意料的發現,所有場合中收穫的感悟居然和王國維所說的人生三境界不謀而合,不覺得對前輩又多了幾分敬仰。「人生三境界」語出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 李增軍:學習的三重境界
    李增軍 2016年,學院黨委提出以「學時政,提升政治素質;學經典,提升人文素養;學業務,提升工作能力」為主要內容的「三學三提」主題讀書活動,至今已經四年。回看來路,讀書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集中體現為教職工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文化素質有了很大提升,為推進學院跨越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和堅實保障。
  • 收藏大益茶的三重境界 看看你在第幾重
    每當空閒的時候,我總會有意無意地想起這句話,人做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修行求的是完滿,做事也一樣是追求完滿,這樣一想人生還真的是活著做任何事都是在修行。投資大益茶是修行嗎?當然是。既然是修行,那就講求境界。投資大益茶有幾重境界呢?在我看來有三重。
  • 一人之下:逆生三重有多強?天克神靈明,最高境界比肩八奇技
    傳承自三一門的逆生三重,便是這樣一部絲毫不弱於八奇技的功法,並且當其練到大成之後,就算是一些八奇技的使用者,都不會是逆生三重的對手,就更不用說普通的異人了。那麼接下來,菌菌和各位好好聊聊這三一門的絕技逆生三重。逆生三重之中的「逆」字,是整個功法的核心。
  • 股票交易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技術分析一談到技術分析,大家都不陌生,多多少少都能講出點東西來。這裡面可以說包羅萬象,分門別派,就像武俠小說裡面各種了不起的武林絕學一樣。有學道氏技術的,有人用它來判斷趨勢的形成和結束。有學艾略特波浪理論的,什麼上漲五浪,下跌三浪,A浪B浪C浪,大浪小浪,人們用它來定義行情的進展程度和性質。有人學通道理論,連接最近的兩個低點作為下沿,最近的兩個高點作為上沿,之後向兩側延伸,然後可以驚奇的發現,只要不是太較真,股價其實是在某一個通道、箱體之內上下震蕩運行的,有人用它去判斷股票短期內的高低點。
  • 生意的三重境界——你在那重境界呢?
    一個簡單且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卻把做生意的三重境界一一呈現:「坐樁派」「推銷派」「吸心派」。當然「推銷派」是現在生意圈內的主體派系,最大的特點正像老農和兒子趕牛一樣,需要「力量」,有力量就能勝利,但汗水是勝利的成本,最後,也有無數的「推銷派」成員因為「體力」不佳,用力過度,最終虛脫而「亡」。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他將生活的極大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讀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榮華富貴轉眼就成了別人口中的笑談趣事,又有什麼好在乎的呢?在莊子的智慧中,不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層境界。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每次釣上來就用尺量一下,只要比尺大的,都丟回河裡。
  • 人民論壇網評|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三重境界
    明代著名學者薛瑄在《從政錄》中將官員的廉潔分為三重境界:「有見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節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者。見理明而不妄取,無所為而然,上也;尚名節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則勉強而然,斯又為次也。」作為領導幹部只有始終恪守廉潔自律的三重境界,才能守住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才能守住為官為民的政治底線。
  • 【學習民法典】民法典學習的三重境界
    【學習民法典】民法典學習的三重境界 2020-11-20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的一生應有三重境界,被馬未都的語錄道出,富有哲理,警醒世人
    如果把自己人生去劃分三種境界的話,相信很多人不去讀馬未都的語錄,也能劃分出一些來,估計還不止三種境界。縱觀我們現代很多人,都有一種境界便是抗壓能力,因為我們現代很多人活著的壓力,真的太大的了。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也不知道人的一生應有三重境界,是哪三重境界,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馬未都的語錄,就道出了人生三重境界,富有哲理,警醒世人,文字如下:人的一生應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趨利,追求物質上的溫飽;第二重是趨名,追求精神上的愉悅和寄託;第三重是安放靈魂,追求內心的平靜與超脫。
  • 語文教學的第三重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治學經驗,列出了三重境界,語文學習也遵循王國維所言的三重境界,三重境界層層遞進,就一個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而言,一般都會經歷教技巧、教文本、教素養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教技巧」,你常常能聽到:「記熟這8種開頭,教你輕而易舉寫出精彩文章」「掌握這3步寫作法,化腐朽為神奇」「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教你4個方法」……隨手打開網頁,輸入「語文」等關鍵詞,鋪天蓋地都是這種極具煽動性的廣告。教技巧的做法不能說絕對不好,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這些所謂的讀寫技巧,有可能暫時提高語文成績,但並不利於徹底解決語文學習之痛。
  • 幸福的三重境界,你處於哪一層呢?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這三重境界其實也代表著三種不一樣的幸福。01第一重境界的幸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在孩童時代,單純天真,眼神清亮,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看不見皮笑後面的肉不笑,山水蟲魚,萬事萬物都是它自己本身。快樂其實很簡單,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本我的快樂滿足了,就覺得很幸福。少數心靈如孩童般純淨的成年人,平和安寧,少欲少求,不知時光,過得也很愜意灑脫。
  • 《六祖壇經》的人生三重境界,你到了哪一層?
    慧能大師從嶺南獦獠,到得法開悟,再到大開宗門,這既是時間的磨礪也是人生境界的轉變。  說到人生境界,王國維先生在其《人間詞話》裡面用三首宋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比喻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其實禪宗裡面也有「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