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出自359旅,為什麼被稱為紅軍「鐵屁股」?

2020-12-17 樂享趣聞軼事

提前八路軍359旅,人們馬上會聯想到「陝北的好江南」南泥灣,還有359旅旅長王震將軍。

其實,陳伯鈞才是359旅首任旅長,王震當時任副旅長。

陳伯鈞畢業於黃埔六期,他被主席稱為紅軍中的「幹才」,他曾經先後在紅軍三大主力工作過,擔任的都是軍一級領導。

在長徵途中,陳伯鈞還得了「鐵屁股」的綽號。

八路軍時期的陳伯鈞將軍

1955年,陳伯鈞被新中國授予上將軍銜。

事實上,陳伯鈞早在18年前就有過軍銜,當時,國民政府給部分八路軍高級將領授銜,給359旅旅長陳伯鈞頒發的是少將軍銜。

因為這個「少將」軍銜,還鬧出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

1937年秋,八路軍359旅旅長陳伯鈞率部駐防洛川,因為共同抗日,免不了要跟國民黨駐軍打交道。

所以,供給處給旅、團首長各印了一盒名片,陳伯鈞的名片上印著「少將旅長」幾個字。

據說,陳伯鈞回延安向主席匯報工作時,就曾給主席的警衛員遞交過自己的名片。

還有傳聞說,主席知道「名片」這件事後很不開心:「什麼少將芝麻醬!」

紅軍時期的陳伯鈞

主席雖然沒有因此怪罪陳伯鈞,但是,此後的一段時間裡,主席確實好幾次提到「少將芝麻醬」。

他是想要藉此告誡八路軍幹部們:

我們是共產黨的軍隊,不能一搞統一戰線,就分不清自己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了。

其實,陳伯鈞是第一批跟隨主席上井岡山的人,他們相互之間熟得很,根本沒有必要遞交名片。

1927年1月,陳伯鈞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與羅瑞卿、程子華等人成為同學。

在平定夏鬥寅叛亂的戰鬥中,陳伯鈞作戰勇敢,思想進步,因此在火線被吸收為中共黨員。

後來,陳伯鈞被編入張發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教導團。

1927年7月底,陳伯鈞等一批人準備趕往南昌參加起義,可是,經過九江時,被張發奎派來的兵繳械扣押。

紅軍時期的陳伯鈞(右)

等陳伯鈞終於脫逃出來,想要繼續趕赴南昌時,得知起義部隊已經轉移。

陳伯鈞只能暫時加入了第20軍獨立團,負責訓練新兵。

當年9月,陳伯鈞參加了秋收起義,隨後跟著主席上了井岡山。

在龍江書院,紅軍創辦了我軍歷史上首個軍事教育機構-軍官教導隊。

陳伯鈞被任命為軍官教導隊副隊長,隊長是黃埔四期出身的呂赤,與陳伯鈞是四川老鄉。

在一次戰鬥中,陳伯鈞撿到了一支生了鏽的手槍,17歲的陳伯鈞非常愛惜,拿著那把手槍就在呂赤面前「顯擺」。

呂赤不屑一顧地說:「這哪是手槍啊,不就是半斤鐵嗎?扔了吧。」

陳伯鈞實在捨不得丟棄這把手槍,他想方設法給手槍除鏽、上油,反覆擦拭,居然修好了那把手槍。

陳伯鈞興衝衝地找到呂赤,舉著手槍一邊比劃一邊說:「你看看,我修好了,真是一支好手槍!

說著話,陳伯鈞隨手一勾扳機,本想就跟呂赤開個玩笑,誰知槍裡真有一顆子彈。

只聽「砰」的一聲,呂赤當場血流滿面,倒地死亡。

嚇呆了的陳伯鈞被關押了起來。

情況馬上報告到了主席那裡,如何處理這件事,主席左右為難。

按理說,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但所有人都能夠證明陳伯鈞是無心之舉。

另外,呂赤和陳伯鈞都是主席非常欣賞的青年才俊。

失去了一個呂赤,不能再失去陳伯鈞了。

於是,主席找「士兵委員會」的同志談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得到了同志們的理解和支持。

最後,陳伯鈞被免於一死,讓他戴罪立功。

陳伯鈞挨了一百大板,並被撤職下放到一線部隊,當上了一名副連長。

1930年,在第一次反「圍剿」戰鬥中,陳伯鈞「戴罪立功」的機會到了。

湘江之戰地圖

他率部打響了反「圍剿」戰鬥第一槍。

陳伯鈞時任紅三軍七師師長,在主席的親自指揮下,陳伯鈞率領所部,與兄弟部隊一起直搗張輝瓚的師部,俘獲張輝瓚等官兵9000餘人。

隨後,陳伯鈞又率紅七師迎戰譚道源,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殲滅了譚道源一半的兵力,擊斃敵正、副團長,俘敵官兵3000餘人。

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戰鬥,陳伯鈞依然大展拳腳,連連獲勝。

在反擊公秉藩師的戰鬥中,陳伯鈞巧妙地布下「口袋陣」,自己則領率部隊埋伏在林中「守株待兔」。

待公秉藩率全師進入「口袋」時,陳伯鈞一聲令下,紅軍戰士猛虎般地撲向敵人,打了敵人一個「冷不防」。

此戰俘虜了公秉藩(後逃跑),所部官兵全部被繳了械。

1933年,陳伯鈞調任紅13師師長,率部參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又打了十多場勝仗。

紅13師因此被稱為主力「堅師」,陳伯鈞也獲得了一枚二等紅星獎章。

紅軍長徵途中,「鐵流後衛」紅五軍團在軍團長董振堂帶領下負責「後衛」。

陳伯鈞時任紅五軍團參謀長,具體指揮掩護主力部隊的戰鬥,先後突破了敵人的三道封鎖線。

《血戰湘江》劇照

湘江之戰中,陳伯鈞率部與敵人苦戰了整整一天,硬是扛住了幾萬敵人的圍追堵截,成功掩護紅軍主力過了湘江。

完成掩護任務後,陳伯鈞指揮部隊連夜急行軍,趕在敵人合攏之前跳出了包圍圈,最終脫離險境,被稱為奇蹟。

戰後,陳伯鈞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

在紅軍長徵途中,陳伯鈞因為數次擔當紅軍主力堅強的後衛,因而贏得了「鐵屁股」之美譽。

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後,陳伯鈞調任紅9軍參謀長。

抗戰爆發後,陳伯鈞先是擔任359旅旅長,後出任抗大第2分校校長,他一邊辦學,一邊反「掃蕩」,為敵後抗日根據地培養了大量骨幹。

1948年5月,陳伯鈞任東北野戰軍第一前方指揮所副司令員,協助蕭勁光司令員指揮部隊圍困長春、攻打瀋陽、進軍關內、威逼平津。

1949年4月,陳伯鈞任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第45軍軍長,率部參加了衡寶、廣西等戰役

解放後,陳伯鈞兼任湖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率部清剿湘西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

開國上將陳伯鈞

陳伯鈞還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教育長、副院長、代院長、院長。

1974年2月6日,陳伯鈞在北京病逝,終年64歲。

相關焦點

  • 新時代359旅傳人千裡拜訪359旅老英雄張富清
    新時代359旅傳人千裡拜訪359旅老英雄張富清一份特殊「中秋禮」連接兩地三代情今年的中秋節,對新疆塔裡木農業綜合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體員工格外重要,中秋節前一天,新農開發數名359旅後人、傳承人以及生活在兵團一師、阿拉爾市的359旅傳人代表,在新農開發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白宏本的帶領下,輾轉4000餘公裡,趕到湖北來鳳縣,特意看望359旅見證人、
  • 他是紅六軍團師長,當過359旅旅長,終成開國中將
    今天來介紹一位紅六軍團代表性將軍,他叫劉轉連,湖南茶陵人。劉轉連出身貧寒,12歲喪父,為了還債,母親不得不帶著劉轉連改嫁,劉轉連的姐姐也被迫送人了。這就是劉轉連悽苦悲慘的家事,家破人亡。茶陵是革命啟蒙比較早、革命氛圍比較濃的地方。18歲的劉轉連正式參加紅軍,走上了一生無悔的革命道路。
  • 南泥灣成就了359旅,英雄血脈由兩個軍延續,軍長的大名如雷貫耳
    王震副旅長則率第717團和旅直屬營一部,打著第359旅的旗幟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 王震在山西發動群眾,擴充部隊,開闢根據地,並配合國民黨軍進行忻口、太原作戰,到王震將軍出任359旅旅長時,隊伍已經發展到12000餘人。
  • 359旅前後共有幾位旅長,他們都是什麼軍銜,有上將也有中將
    359旅是八路軍最初的六個旅之一,是一個光榮的番號,是一支英雄的部隊。359旅名將輩出,戰功赫赫,那麼,它前後共有幾位旅長呢?他們都是什麼軍銜? 先說第一位旅長,有人說了王震,非也。359旅成立之初的旅長並不是王震,而是陳伯鈞。陳伯鈞是四川人,中央紅軍將領,參加過秋收起義,革命資歷非常老。
  • 開國上將中,這四位將軍同一年被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他們都是誰
    紅四方面軍作為紅軍的三大主力軍之一,曾誕生了700多名開國將帥,而在57名開國上將中,紅四方面軍只佔據了10位,紅一方面軍則佔據了31位,在1935年6月18日,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紅一方面軍有四位將軍被調往紅四方面軍工作,後來這四位將軍都成了開國上將,那麼這四位將軍都是誰呢
  • 他是農民開國將軍,急流勇退,建國後回鄉務農29年
    引言"退伍的將軍"面對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似乎大部分人的固定印象就是,要麼雖然離開戰場在後方指揮,但是仍在戰場威名遠揚;要麼立下汗馬功勞,升官發財盡享大權之樂;但是並非所有的將軍,都如同想像一樣,你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嗎?
  • 抗戰時期,八路軍六個主力旅,為何只有一二九師386旅名氣最大?
    1937年8月,經我黨和國民黨政府的多次談判,國民黨政府鑑於北平、天津、上海等地被日軍侵佔的實際,答應了在陝北和在南方三省堅持遊擊鬥爭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當然,為了限制我黨武裝的發展,當時主力部隊,只給了三個師的編制。第個師轄兩個旅,第個旅,轄兩個團。
  • 西北根據地的紅軍後來哪去了?抗戰時期成為八路軍的王牌旅
    那麼,西北紅軍在三大主力會師後哪去了呢? 在紅軍三大主力還未到達陝北時,陝北紅軍紅26軍、紅27軍就與先期到達根據地的紅25軍合併了,合編為紅十五軍團,程子華擔任政治委員,徐海東擔任軍團長,劉志丹擔任副軍團長。紅軍主力北上時,紅十五軍團及時接應,為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東徵時,陝北紅軍的傑出領袖劉志丹壯烈犧牲,令人非常遺憾。
  • 十二年,難忘「鐵血紅軍旅」戰汶川的十個經典瞬間
    「鐵血紅軍旅」官兵分多路率先突入重災區北川縣、茂縣、都江堰等地,晝夜奮戰,與死神賽跑,留下了「敬禮娃娃」「最柔情的微笑」「總理讓路」「芭蕾女孩」等感動全國的經典瞬間。這一瞬間被記者的鏡頭捕捉到,迅速傳遍全國,被稱為「最柔情的微笑」。(四)生命的呵護傘2008年5月13日,「鐵血紅軍旅」二連戰士楊勝標、張江華在北川幼兒園廢墟救出小女孩楊帆。當時天空下著雨,兩名戰士抓緊時間往外運送,輪流抱孩子,輪流為小女孩撐起「生命的呵護傘」。
  • 他曾從死人坑裡甦醒獲生,建國後成為開國將軍,一直活到了99歲
    他17歲時參加紅軍,19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生戎馬,忠於共產主義事業,歷經土地革命戰爭、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建立了卓越的功勳。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顏文斌將軍任紅6軍團17師51團1營2連2排排長、指導員。參加了西徵、忠堡戰鬥、湘鄂川黔邊戰鬥等戰役。
  • 57位開國上將中,當過副總理的有幾位,他們出自於哪個野戰軍
    我們都知道在1955年,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其中授予上將軍銜的將軍有55人,後來又在1956年和1958年分別補授王建安和李聚奎兩位將軍上將就那些,這57人被稱為開國上將。他們都是對國家和民族有大功勞的人,授予他們上將軍銜十分合適,這是對他們貢獻的肯定。
  • 開國上將穿便衣找縣長辦事卻被警察抓,將軍一個電話將縣長就地免職
    新中國建立之後,這些前輩也沒有享受過幾天和平的美好生活,他們後半生一直都在為了百姓的溫飽,為了百姓的疾苦而四處奔走,他們崇高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卻學習的,王震將軍就是這些前輩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
  • 八路軍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最低是上將
    抗戰爆發之後,國共兩黨再次攜手一直抵抗外來侵略,於是在陝北的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按照當時的合作聲明八路軍下轄三師六旅,共三萬多人,正是這三萬多人最後發展成為百萬大軍,三個師的首任正副師長除了120師的蕭克是上將,其他的都是元帥,那麼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 追憶黎原將軍和英雄的部隊
    四十九年前,47軍這支以紅軍為骨幹的英雄部隊,在朝鮮前線經受了新的考驗,為中朝人民戰勝侵略者建立了卓越的功勳!1951年初春,麥克阿瑟被撤職以後,拉上美軍太平洋戰區總司令李奇微上將,給新上任的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中將下令:「你的主要任務就是儘可能多的殺傷中國人。」範弗裡特是美國培養將軍的搖籃西點軍校畢業生。
  • 他當紅軍師長年僅23歲,41歲就成開國上將,子女中出了3位將軍
    其實除了肖華將軍外,在55位開國上將中,還有一位英雄少年,他14歲參加革命,17歲當紅軍團政委,同樣是名副其實的「紅小鬼」,他就是開國上將楊成武將軍。 正因為如此,在長徵過程中,楊成武指揮的紅4團一直是紅軍的開路先遣團,在著名的血戰湘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等戰鬥中,都留下了楊成武和紅4團的身影。在歷次的戰鬥中,楊成武展現出了超高的指揮天賦,他指揮的紅4團作為「開路先鋒」,成功的完成了黨中央交給的任務,保證了中央紅軍大部隊的安全。
  • 19歲的紅軍政委,曾活捉座山雕,殲美國王牌師
    ,這也是所有開國授予少將軍銜的將軍們中獨一無二的!和我同期參加革命的許多戰友為革命早就犧牲了生命,我現在有了家,兒女滿堂,當了將軍,還有什麼不滿足的?」譚友林將軍的回答如同絕大部分開國將軍一樣,就是如此的純樸,讓人肅然起敬。
  • 不滿鄧小平被停職,王震問葉飛將軍:敢不敢和我上山去打遊擊?
    看得出來,長期擔任軍團政委的王震將軍的資歷是很老的,這也是為什麼1955年授銜的時候,紅二軍團出身許光達大將要把自己的大將銜位讓給王震的原因。 在與四方面軍會師後,王震不滿張國燾的一系列錯誤行為,曾下令焚燒一些由張國燾授意要發表的宣傳資料,並與朱德、任弼時、劉伯承、賀龍等同志一起,同張國燾的錯誤行為展開了積極的鬥爭,最後促成了紅軍三大主力的大會師
  • 這個旅長打紅軍,渾身是勁,被活捉時像個老夥夫!
    鄂豫皖省委召開反「圍剿」作戰會議,軍長徐海東提出「先疲後打」四個字的作戰方針,即乘東北軍新到,我軍首先北上,爭取吃掉它一部,然後拖著敵人長途運行,一旦抓到有利戰機,力爭殲滅其一兩個師(旅)。這個建議得到了省委的同意。隨後,紅軍由鄖西二天門出發了,隊伍先向北,後向東,再向南,拖著敵人走。今天七十裡,明天八十裡,天天走,夜夜行。
  • 獨臂將軍左齊,是在哪場戰爭中失去手臂的?將軍是真正的英雄
    王震將軍是我軍的一員虎將,打仗驍勇無畏,威震敵膽。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王震將軍如此驍勇,他手下自然也都是英勇的豪傑。在王將軍的麾下,僅他的359旅就有三位在戰爭中失去手臂的將軍,他們分別是:左齊、晏福生和彭清雲三將軍。僅憑這三位將軍的經歷,我們就可想王將軍部隊的血性有多強,他們都是共和國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