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質上說,布施和供養是一不是二,布施是自度的第一步,供養是他度的第一步;布施就是覺察當下不忘初心,點醒曾經的「我們」;(系統了解,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指導)布施的對象往往都是向中下層面映照,反觀內省者為自度。
供養是佛力超拔,是他力成就,是借勢而發;雖然二者在事相上都是慈悲喜舍,但是什麼樣的心行就產生什麼樣的功和德,(實證實修,進公眾往生心法入群學習)所以布施為喜舍之功,供養為大慈大悲之德。布施修的是平等心,其功用就是不要被當下的安樂和優越感所迷惑,透過布施對象的參照謙虛內斂的前行;知道人生無常,時刻保持清醒,不要被當下的幸福衝昏了頭腦。
布施是功行之映照,供養是德能之融通。「真明師」都是無名英雄,轉化我們的無明苦相的時候,拔濟我們出離的時候,點醒我們錯誤覺知的時候,往往都在逆境當中,也就是明師與你「鬥智鬥勇」的階段;點醒一定是你與明師「不相應」的時候,也是內心最隔閡、最排斥的時候,那時候的明師極為不討人喜歡,但是所有的成長和蛻變恰恰是在此時生起的。
經藏認知在實踐中磨合融通才是受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