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發財一定要財布施,而財布施一定要功在平時

2020-12-16 正信布施大行持戒

想要發財一定要財布施,而財布施一定要功在平時,定業一旦出來,布施是事倍功半的。這個原則,在疫情困難期,至關重要。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叫做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結合生活常識,我們也知道在倒黴的時候一般真的要結結實實倒黴一陣才會過去。為什麼如此?因為定業一旦形成,是很難改的。所以有時候有些人或者群體禍到臨頭的時候又是求菩薩又是行善事但是好像不如平常那麼靈了,就是這個原因。

一個因果的形成,由種因始,到經緣分而成熟,到果報出來,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一旦走到果報這裡,這個時候再拼命行善,這個果報幾乎也是一定要發出來的,除非你許特別大的願力,或者拼命了,家財不要了去行善放生。為何?因為定業難改。這個果到了一定要發出來的時候,你磕幾個頭就免了,幾乎不可能。

布施得財,這個道理我們都知道。當前疫情下,國際經濟加速崩潰,本身就已經是之前一些殺盜淫妄惡業的果報期,只不過還沒有完全發出來而已。所以這個時候行事只能善,而且要大力氣善,如果不想被世界帶著崩潰,就一定要注重善事的積累,把福報種在平時,積極努力,同時各種福報最好都種,布施助印經書放生民生建寺院等等。

財布施得財,放生得平安,但是後面還有一句,事到臨頭了,窮了病了垮了,放生十回可能只比得上平時一回(所以我們看的案例中這種時候一般都是幾十萬幾十萬的大放生,就是用量去衝),布施十次可能只抵得上平時一次,儘量在定也沒形成的時候多行善,多行大善,才能在大環境不好的背景下保持平安。

這段時間,有些家庭會窮是一定的,有些甚至開始發心布施了,還是發現很窮,應為是果報期來了。不過不要緊,這個時候不要放棄,繼續堅持努力布施(當然留足生活所用),扛過這一段時間,以後會好的。切記不要灰心失望,你只有堅定行善到底的決心,以後才會真正迎來發達。

相關焦點

  • 佛教常識:布施,乃六波羅密之一,這麼做才是真正的布施
    非凡就來淺談一下「六波羅密」之一的布施。布施,顧名思義就是流布和施與。流布,指將思想或事物流通遠布,而不據為己有。施與,指將自己的東西給予他人,而不索取回報。布施分為三種,即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財布施,指將自己的錢財物品無償給予他人,比如捐款、捐物;法布施,指將自己的知識文化分享給他人,比如講經說法、開堂授課;無畏布施,指在眾生身處險境或驚恐不安時給予安慰與保護,比如慈心不殺、救護生命。
  • 佛教中所說的「布施」是什麼意思?「布施」又有何功德?
    可見,布施作為佛教修行的突破點,可以歷煉自己的身心,增長自己的福慧,以此積累自己成佛的資糧。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項,種類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一、財布施:分外財與內財。身外之物叫外財,衣服、財產、金銀珠寶、動產、不動產、妻子兒女皆是外財。內財是我們的身體。
  • 關於布施的功德
    佛法裡有六種到達智慧彼岸的方法,稱為六波羅蜜,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止觀)、般若,而布施就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項,種類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也稱做財供養,法供養和無畏供養。
  • 吸金的功德箱,布施的真正含義是個啥?
    「六度"的6個方法是:1.布施、2.持戒、3.忍辱、4.精進、5.禪定(止觀)、6.智慧。六度的"度"字是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悟的彼岸的意思,表明布施是獲得智慧安樂圓滿的方法之一。二、佛教中的布施分類。布施種類通常分為3類:法布施,財布施和無畏布施。
  • 布施是功行之映照嗎?
    從本質上說,布施和供養是一不是二,布施是自度的第一步,供養是他度的第一步;布施就是覺察當下不忘初心,點醒曾經的「我們」;(系統了解,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指導)布施的對象往往都是向中下層面映照,反觀內省者為自度。
  • 佛教:「布施」的究竟含義
    這六大類再歸納起來,其實就是兩個字——「布施」。今天我們就簡單聊一下布施的含義。布施分為三大類: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六度中的「持戒」、「忍辱」可以歸在「無畏布施」;精進、禪定、般若屬於「法布施」,所以修行方法再多,也都不出布施的範圍。修布施最究竟圓滿的原則,就是《金剛經》所講的那句——「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 治癒系的笑容是給我們最大的「無畏布施」,你知道佛教的布施嗎?
    有時候治癒系的笑容不一定是來自人,也許是某個可愛的動物。觀世音菩薩為何要修布施呢?布施可以廣結善緣,捨去慳貪,培植善根,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眾生。布施種類布施有三種之分:第一種是法布施,即以清淨心為人宣說如來正法,令聞者得法樂,資長善根之功。
  • 《金剛經》布施的好處,以及布施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很多大師解釋說,這句話是布施的最高境界。在理解這句之前,讓我們先看了解一下,什麼是布施?修行布施有什麼好處?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有出入,敬請指出。什麼是布施?布施是六度之一,也是六度之首。布施,梵語dāna,意即布施。也就是以慈悲心給予他人福祉。
  •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布施要「無所住」?
    言歸正傳,所謂布施,其實就是把本來是你的好東西分享、奉獻給別人,讓別人也能因為你的無私奉獻而獲益。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所謂布施,主要還是去幫助別人,使別人獲得利益,解決別人的困難,讓別人得到方便,得到好處,而且一定是要有所奉獻,有所付出。
  • 不住相布施、不住法布施
    眾生因相生法,但相法布施更在相法之外,不住相布施、不住法布施就好像政策扶貧,而不是財物給予,布施其心,心出離相法可得正樂。相為實相,我們對相的執著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吃什麼、穿什麼、打扮一下,今年一定實現多少目標、頻繁訓斥子女、牢騷單位領導不公平,整天沉迷在手機遊戲、搞笑視頻、打麻將等,投入全部精力不亦樂乎。
  • 《法華經》彌勒問話說布施
    或有菩薩,駟馬寶車,欄楣華蓋,軒飾布施。復見菩薩,身肉手足,及妻子施,求無上道。又見菩薩,頭目身體,欣樂施與,求佛智慧。】 彌勒菩薩說:文殊師利!我住在這個娑婆世界裡,所見所聞的事,太多太多,用千億多來形容,也不為過。
  • 什麼是布施?布施的功德有哪些
    今天我們來談談布施。下面的一些圖片呢,是之前我們客戶一起籌集了大概10萬泰銖左右的錢,麻煩阿贊毅師傅幫我們送去了附近的一個廟宇,修建新的和尚禪房,因為當時和尚的禪房已經破舊不堪,連年雨季漏雨,也因為廟裡沒有什麼錢,所以請各位善信一起幫忙捐款的。
  • 佛子不求名利雙收,布施只為眾生得度
    作為修行菩薩道的佛門弟子,一定要去修布施,因為布施不僅是獲得富貴福報的根本方法;如果能在修布施的同時,能以空性的正見來作觀,這樣的布施,是更為圓滿的布施波羅蜜,是度往彼岸的殊勝法門。慈善是世間善法,慈悲才是解脫舟筏布施,是一項非常意義的修行法門,因為修布施的菩薩,可以在施出財物的同時,放下對自我的虛妄執著;同時也為後續的修行之路,種下福報的種子。
  • 三種《布施》你的錢會越來越多。學會用錢,用錢也需要智慧!
    4 你會用,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幫助許多有緣眾生回頭是岸,這用得正當;不會用的,億萬財富造一身的罪業,最後要墮三途,這不是愚痴是什麼?2 天道倒是蠻公平的:有錢的人不肯布施,吝嗇,來生當窮人;窮人很大方,肯布施,來生當富人。有錢人很難布施,他愈有錢愈想擁有;那個沒有錢的人很慷慨,反正我沒有,施捨得很自在、很痛快。
  • 《金剛經》:為什麼要不住相布施?
    看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金剛經》的「原理」就「無住生心」四個字,要空有兩邊都不著。在《金剛經》裡有一大問,須菩提問佛:「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陀回答說:「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又答:「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 海濤法師:做這種簡單省錢的布施,諸神守護,人財兩旺!
    布施不是要非要花錢,如布施水、布施微笑,布施勞作。比如我自己很少存錢,但是我要用錢的地方很多,每次用到錢的時候,剛好有人要布施,而且錢還來的越來越多,所以就一直做善事。因為會覺得,錢從這邊出去,會從那邊回來更多,舍一得萬,有舍才有得,這是財富的因果。
  • 千萬不要以「布施而有求功德很小」來否定有相布施
    千萬不要以「布施而有求功德很小」來否定有相布施。一,這句話本身其實是有謬誤的,布施的對境是三福田:恩田,悲田,敬田,在這三田中,種下布施的種子就會有回報,佛經中說,飯惡人百,不如飯善人一,飯善人百,不如飯聖人一。這就是布施的意義。
  • 自己不布施,讓別人布施,會感得什麼果報?
    那天,佛陀開示:「有些人喜歡自己布施,不讓別人布施,這種人往生後,出生的地方會很有錢,但是不會有很多親友。有些人自己不布施,而讓別人布施,他出生的地方會很窮,但有很多親戚朋友。有些人自己不布施,也不鼓勵別人布施,這種人出生的地方,不會有錢,也不會有很多親戚朋友。有些人自己樂於布施,也讓別人布施,他出生的地方,不但有財富,也有兄弟姊妹、親朋好友。」一位有智慧的人聽到佛陀的開示,非常感動,就想要布施。他走到佛陀面前,邀請佛陀和弟子明天接受供養。
  • 無我相布施,就是令眾生遠離煩惱、心得清淨,能成就一切功德
    《地藏經》云:「舍一得萬報」,布施一點,將來就能得無量的功德果報,由此可知,布施的功德非常殊勝。除了布施,這一章還講助施。所謂「助施」,就是幫助他人成就布施的功德。舉例來說,某甲的經濟狀況不好,但他想要發心布施,這時,我們把自己的財物布施給他,幫助他成就布施的功德,這就是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