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央行第二批定向降準落地 降準對經濟有什麼影響?人民銀行15日公告稱,從2020年4月15日開始,人民銀行對農村金融機構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
央行第二批定向降準落地 降準對經濟有什麼影響?人民銀行15日公告稱,從2020年4月15日開始,人民銀行對農村金融機構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今日為實施該政策的第二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釋放長期資金約2000億元。同時,人民銀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1000億元,期限為1年,中標利率為2.95%,與前值保持一致。
圖片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5月14日,有2000億元MLF到期,彼時央行並未續作。相較於到期規模,今日新作MLF規模縮量,加之未如市場預期那樣降息,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預期落空,導致今日國債期貨開盤後短線跳水,10年期主力合約跌0.03%,不久後又恢復上漲。
第二批定向降準落地
5月15日央行除了新作1000億MLF外,也是最新一次降準第二批落地的日子。
從4月15日開始,央行對農村金融機構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分兩次實施到位(4月15日和5月15日),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今日為實施該政策的第二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釋放長期資金約2000億元。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此次MLF操作從規模來看,僅為前一日到期量的一半。而操作利率維持不變,讓市場的「降息」預期落空。有關經濟學家認為,央行縮量續作MLF,主要是因為目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且5月15日第二次定向降準實施到位,釋放長期資金約2000億元,因而此次MLF操作量有所減少。
央行第二批定向降準落地 降準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對於此次MLF操作利率的「按兵不動」,東方金誠**宏觀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經過2月份以來的持續降息、降準及大規模流動性注入之後,貨幣市場利率中樞顯著下移,當前市場流動性已處於較高水平,央行也在近期連續暫停逆回購操作。這意味著監管層已認為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合理充裕水平,短期內進一步引導資金利率下行的需求較低――MLF利率下調會直接帶動貨幣市場利率下行。
針對本月LPR報價,分析人士普遍預計將大概率保持不變。「預計5月20日的LPR將保持不變。」顏色表示,隨著本月地方債的發行,銀行間流動性可能會邊際收緊,反映到利率上,DR001和DR007以及同業存單利率可能出現短期上行,預計央行將相應開展逆回購操作,穩定短期利率。
**認為,考慮到新LPR報價以MLF利率為主要參考,因此5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報價保持不動的概率較大。不過,也不能完全排除央行引導商業銀行向實體經濟適度讓利,主要針對企業貸款的1年期LPR報價小幅下調的可能性。
梁斯還進一步解釋說,「由於貨幣政策調控存在時滯,中間傳導環節需要時間,連續下調政策利率並不合適:一是不利於效果評估,及時對政策效用進行反饋。二是會對銀行經營帶來壓力,銀行需要穩定息差,控制經營風險。三是會形成持續寬鬆預期,容易改變市場預期方向,利率環境過於寬鬆可能會導致金融風險積聚。當前市場流動性供給具有足夠保證,後續貨幣政策操作重在引導最終貸款利率水平下降。」
央行第二批定向降準落地 降準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央行降準什麼意思?
降準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簡稱,也就是市場上當比較缺資金時,央行以降準的形式來補充市場的流動性。存款準備金是強制繳納的,是指商業銀行吸收存款要上交一部分至央行,以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的需要!
央行降準的弊端?會產生什麼影響?
若長期實施,數據的真實性可能出現問題,市場決定資金流向的作用可能受到削弱,準備金工具的統一性也會受到影響,此次實施的定向降準,央行下調了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由0.72%下調至0.35%。
影響主要有:首先,可以釋放長期流動性;其次,可以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再次,可以向市場傳遞強烈的穩定預期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