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貨幣政策強調靈活精準 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或將完善
疫情衝擊下,政策調整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央行也多次降準降息。不過這些貨幣政策操作主要在上半年,下半年貨幣政策已邊際收緊。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下一年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風向標。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對2021年的貨幣政策和金融風險化解工作亦進行定調。
此次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係,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
對比來看,去年貨幣政策更強調靈活適度,今年則更強調靈活精準。「預計明年央行還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來調節市場流動性。」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今年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成效不錯,應該優化和完善,可以長期作為支持中小微企業的政策工具,以更好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
本次會議特別提醒,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相應地,要提高風險預見預判能力,嚴密防範各種風險挑戰。具體而言,要做好穩定宏觀槓桿、打擊逃廢債、隱性債務化解等具體工作。
全面降準降息的概率不大
中國貨幣政策的定調主要有五個範疇:寬鬆、適度寬鬆、穩健、適度從緊和從緊。2009年,由於金融危機的衝擊,當年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2010年以後,中國一直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2019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今年的安排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疫情衝擊下,政策調整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央行也多次降準降息。不過這些貨幣政策操作主要在上半年,下半年貨幣政策已邊際收緊。
央行數據顯示,當前一年期MLF、7天逆回購利率分別為2.95%、2.2%,均較去年底下降30BP。存款準備金率方面,目前平均值為9.4%。5月15日中小銀行降準落地後,超過4000家的中小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已降至6%,處於較低的水平。
市場利率方面,近期DR007相對平穩保持在2.2%左右,但國有大行及股份行一年期同業存單發行利率、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雙雙突破3.3%,利率水平高於疫情之前。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這隱含了加息預期。
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如是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振鑫表示,現在的方向是暫停降息、邊際收緊,明年調子會順著這個走,定調不再是寬鬆。當然,不急轉彎意味著也不會驟然收緊。
中金公司宏觀分析師黃文靜表示,貨幣政策主要在防止債務擴張和避免信用緊縮之間取得平衡。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監管後,如果明年樓市局部過熱風險得以有效控制,利率在當前的基礎上進一步上行的可能性不大,而信用風險升溫帶來的自發「緊信用」或需「松貨幣」來對衝。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貨幣政策寬鬆不會再加碼,但也不會很快轉向收緊。央行仍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政策工具來維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具體政策工具方面,預計全面降準降息的概率都不大,但不排除仍有定向降準投放流動性定向支持中小微企業及製造業的可能。
本次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合理適度指向市場流動性水平,精準則意味著今年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可能會繼續完善、創新。
今年6月1日,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項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政策工具出臺。其中一大特點為直達性,將貨幣政策操作與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支持直接聯繫,確保精準調控。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日在《中國金融》撰文指出,下一步宏觀層面要搞好貨幣政策跨周期設計;微觀層面要健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如對於需要長期支持的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直達實體經濟的長效機制,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今年兩項直達實體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是支持小微,未來支持範圍可能會拓寬。劉國強指出,設計和創新具有撬動作用的直達工具,比如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三農、製造業的信貸支持。
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
貨幣條件鬆緊的一個量化觀測指標是M2和社會融資規模。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長13.7%,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0.7%——社融、M2增速明顯高於去年同期及今年同期GDP名義增速。
業界有時也用M2或者社融除以GDP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宏觀槓桿率。當名義GDP增速低於M2、社融增速時,宏觀槓桿率階段性上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宏觀槓桿率增幅為27.7個百分點,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270.1%。
此次會議指出,(明年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如果二者增速相匹配,那麼宏觀槓槓率也將保持穩定。
央行行長易綱今年10月在金融街論壇上表示,在今年抗疫的特殊時期,宏觀槓桿率有所上升,明年GDP增速回升後,宏觀槓桿率將會更穩一些。貨幣政策需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適當平滑宏觀槓桿率波動,使之在長期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軌道上。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未來保持宏觀槓桿率穩定,一方面來自於經濟基本面趨穩的貢獻,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信貸、社融等實體部門負債端數據將經歷壓降的過程,預計明年信貸新增約19萬億、社融新增約32萬億,較今年分別回落約1萬億、3萬億。
金融防風險方面,會議還提到了逃廢債、隱性債務化解等問題。今年10月,永煤等國有企業債券的違約衝擊了債券市場,其中市場的一個擔憂就是企業的逃廢債。「我們並不怕債券違約,也不怕AAA國企違約,而是發行主體欺詐發行、逃廢債等行為沒有受到應有的處罰,市場生態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北京地區某私募基金信用債投資主管直言。
本次會議提出,要完善債券市場法制,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市場化改革過程中,逐步打破剛兌是應有之義,但絕非發行人『借坡下驢』,以轉移資產、挪用資金等方式惡意逃廢債。」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
會議還表示,要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記者了解到,2018年監管部門對隱性債務完成統計並要求地方上報隱性債務化解方案,明年將是地方推動隱性債務化解的第三年。
從地方公布的化解方案看,主要通過「統籌資金,償還一批;債務置換,展期一批;項目運營,消化一批;引入資本,轉換一批」等方式化解。但一些地方存在虛假化債。
浙江審計廳今年7月披露,2個縣有77.59億元債務未納入政府隱性債務管理。如平湖市為建設12個政府公益性項目舉借的43.74億元債務未納入政府隱性債務管理。此外,5個縣將融資平臺公司承擔的政府隱性債務225.41億元轉列為經營性債務依據不足。
(作者:楊志錦 編輯:包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