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搞好貨幣政策跨周期設計

2020-12-12 新華財經客戶端

劉國強表示,下一階段,要以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為重要抓手。

新華財經北京12月11日電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日在中國金融雜誌發表署名文章稱,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是強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體制機制建設的重要舉措。

一方面,要通過構建直達機制,打通貨幣政策傳導的「最後一公裡」,確保貨幣政策的效果可以直達傳導末梢,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和創新發展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引入激勵相容機制,調動銀行主體積極性,發揮銀行成千上萬個網點、上百萬信貸人員挖掘掌握信息和配置信貸資源的優勢,促進金融資源流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中具有更高效率的企業,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升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和韌性,保持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文章指出,隨著各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效果逐步顯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小微企業融資「量增、價降、面擴」,融資難融資貴得到有效緩解。2020年10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30.3%,連續8個月創有統計以來新高;2020年1—10月,普惠小微貸款增加3.1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9月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平均利率為4.92%,比上年12月下降0.96個百分點;10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3145萬戶,同比增長21%。

穩企業、保就業成效顯著。市場主體穩步發展,2020年9月末,全國共有各類註冊市場主體1.34億家,較2019年末增長9%,其中個體工商戶9021.6萬家,較2019年末增長9.2%。就業形勢持續改善,受疫情影響,就業一度面臨較大壓力,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6%以上;第二季度以來,就業形勢持續好轉,10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較年內高點下降0.9個百分點,大學生和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形勢趨於穩定。

在下一步工作的考慮方面,劉國強表示,下一階段,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於「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以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為重要抓手,強化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一是在宏觀層面,搞好貨幣政策跨周期設計。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以現代化的貨幣管理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為抓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二是在微觀層面,健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根據形勢變化和市場需求,精準設計激勵相容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一方面,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出臺的政策要適時適度調整,做好政策接續;另一方面,對於需要長期支持的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直達實體經濟的長效機制,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三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設計和創新具有撬動作用的直達工具。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形成金融、科技和產業三角良性互動。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進金融雙向開放,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係。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三農、製造業的信貸支持,增強金融普惠性。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貨幣政策強調靈活精準 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或將完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貨幣政策強調靈活精準 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或將完善疫情衝擊下,政策調整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央行也多次降準降息。不過這些貨幣政策操作主要在上半年,下半年貨幣政策已邊際收緊。
  • 央行劉國強:做好貨幣政策跨周期設計 健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瓊斯)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日發表文章稱,隨著各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效果逐步顯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小微企業融資「量增、價降、面擴」,融資難融資貴得到有效緩解。
  • 國務院: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延續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作為支持小微企業的工具,今年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成效不錯。雖然目前實體經濟在不斷恢復,但小微企業的經營壓力不小,兩項政策工具延續有助於加強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本次國常會會議還通過《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草案)》,對非法集資的行政、刑事責任和資金清退、非法集資參與人應承擔的後果等作了嚴格規定。
  • 我國貨幣政策 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據央行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二季度(總第89次)例會於6月2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會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總體可控,我國經濟增長保持韌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 ...僅靠總量調控難有效發揮作用 設計和創新具有撬動作用的直達工具
    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不僅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時期紓困中小微企業的有力手段,更是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十四五」時期強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體制機制建設的重要舉措。劉國強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給側。貨政策要主動適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牢牢把握戰略主動。
  • 央行定調貨幣政策:不讓市場缺錢 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11月2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於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央行表示,將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促進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貨幣政策方面,報告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
  • 國常會確定延續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釋放了什麼信號
    國常會確定延續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釋放了什麼信號 澎湃新聞記者 陳月石 2020-12-22 20:31 來源:澎湃新聞
  • 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現將對貨幣政策帶來何種影響?
    1、引言近年來,支付創新加速發展。這些創新集中在使用由央行支持的貨幣計價的私人資金,以及沒有任何實體支持的虛擬貨幣,或者更確切地說,加密資產的工具上(ECB 2019)。後者擁有技術創新(包括區塊鏈在內的分布式帳本技術)的優勢,但也有波動性上升的缺點。這推動了與一種或幾種全球貨幣或一種寶貴資產掛鈎的穩定貨幣的發展(BIS 2019)。
  • 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將延續 幫助小微企業渡難關
    會議指出,實施好和適當延長上述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有利於幫助小微企業更好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實現生產經營穩定恢復。「這些部署體現了宏觀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崑崙健康資管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結合前段時間的信用債償債風波,針對小微企業的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的延續也具有必要性。
  • 放水養魚」取代大水漫灌|諾亞研究|貨幣政策|經濟復甦
    但是相比較去討論經濟周期,諾亞研究表示,更傾向認為此次疫情相當於是對經濟做了一個壓力測試。也就是說在整個疫情導致的風塵之下,所有的經濟活動其實都是被迫停滯了,此次公共衛生危機更應歸類為突發事件對經濟的衝擊,因此討論經濟復甦的速度比研究當下處於經濟周期的哪個象限會更有意義。
  • 國常會決定延續兩個直達實體貨幣政策工具
    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逐步恢復正常,但對小微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特殊困難仍需加以幫扶。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做好政策接續和合理調整,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定市場預期。
  • 簡評036 經濟增長大討論 未來貨幣政策框架是什麼?
    在去年求是文章中,他也提到: 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條件與潛在產出和物價穩定的要求相匹配。 物價穩定是央行長期關注的目標,金融穩定是新的關注點。但是,將貨幣政策和「潛在產出」直接掛鈎,這是一個新現象,背後隱含了貨幣政策方向的重要信號。
  • ...貨幣政策進與退:市場信號混亂,投資者需把好風險控制「安全閥」
    國盛證券分析師熊園預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的定調,還是會強調穩健中性、強調靈活適度、強調精準滴灌,也會把近期央行確認的一些表述加上,包括「把好貨幣總閘門;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貨幣供應與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GDP相匹配;不讓市場缺錢,也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等等。總體看,明年的信用環境較今年會緊一些。
  • 下半年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怎樣應對國際形勢?央行行長最新...
    2020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中國人民銀行果斷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為實現國民經濟快速恢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下半年,中國人民銀行的工作重點又將放在哪裡?
  • 中銀研究:疫情衝擊下全球貨幣政策應對與前景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中銀研究2020年3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各國央行緊急降息,加大資產購買計劃,重啟並創新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諸多政策工具,推行歷史罕見的超寬鬆貨幣政策。
  • 蔡維德:中央銀行數字貨幣與貨幣政策的未來
    數字代幣是洗錢的工具,也是許多國家反對數字代幣的重要原因,但是數字法幣的功能正好相反,是反洗錢監管利器,國家監管單位應該予以大力支持。文中還提到包括英國央行的一些研究報告結果,這些報告指出數字法幣可以在實體經濟上助力發展。
  • 央行發布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 堅決不搞「大水...
    實體經濟的具體政策要求。在貨幣政策的基調方面,報告表述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基調不變的同時,報告明確提出,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
  • 趙建:大危機塑造的經濟學世界與貨幣政策的未來
    那麼我也會思考為什麼數字經濟數字貨幣是在日本產生的。 第四個就是我們中國的現況,以及我們現在央行面臨一些現實的難題;其間也涵蓋學術論文的部分內容——我們有一個「波動轉移假說」——實體經濟穩定但金融體系波動大。時間關係,一些內容會一筆帶過。 圖7其實非常重要,展開講會講很久。
  • 陳文:央行數字貨幣概念釐清,政策考量與各國進展
    央行數字貨幣作為私人加密數字貨幣的有效應對推出,將成為國家貨幣主權意識在數字經濟時代的貫徹。01央行數字貨幣概念釐清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與我們接觸到的其他類型貨幣有什麼區別?央行出於穩定鑄幣稅從而維護央行在財務上的獨立性角度的考慮,需要發行CBDC;二是提高貨幣政策的效率。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央行為刺激經濟降息基本降到了零利率,繼續降息就得進入負利率時代;但因為紙幣現金的存在,公眾完全可以持有現金以對抗存款負利率,負利率貨幣政策很難實施。
  • 易綱: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可持續性
    作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金融政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今年我國的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怎樣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如何織密金融安全網?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就2021年金融領域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採訪。貨幣政策「穩」字當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