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強表示,下一階段,要以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為重要抓手。
新華財經北京12月11日電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日在中國金融雜誌發表署名文章稱,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是強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體制機制建設的重要舉措。
一方面,要通過構建直達機制,打通貨幣政策傳導的「最後一公裡」,確保貨幣政策的效果可以直達傳導末梢,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和創新發展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引入激勵相容機制,調動銀行主體積極性,發揮銀行成千上萬個網點、上百萬信貸人員挖掘掌握信息和配置信貸資源的優勢,促進金融資源流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中具有更高效率的企業,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升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和韌性,保持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文章指出,隨著各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效果逐步顯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小微企業融資「量增、價降、面擴」,融資難融資貴得到有效緩解。2020年10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30.3%,連續8個月創有統計以來新高;2020年1—10月,普惠小微貸款增加3.1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9月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平均利率為4.92%,比上年12月下降0.96個百分點;10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3145萬戶,同比增長21%。
穩企業、保就業成效顯著。市場主體穩步發展,2020年9月末,全國共有各類註冊市場主體1.34億家,較2019年末增長9%,其中個體工商戶9021.6萬家,較2019年末增長9.2%。就業形勢持續改善,受疫情影響,就業一度面臨較大壓力,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6%以上;第二季度以來,就業形勢持續好轉,10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較年內高點下降0.9個百分點,大學生和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形勢趨於穩定。
在下一步工作的考慮方面,劉國強表示,下一階段,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於「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以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為重要抓手,強化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一是在宏觀層面,搞好貨幣政策跨周期設計。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以現代化的貨幣管理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為抓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二是在微觀層面,健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根據形勢變化和市場需求,精準設計激勵相容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一方面,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出臺的政策要適時適度調整,做好政策接續;另一方面,對於需要長期支持的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直達實體經濟的長效機制,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三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設計和創新具有撬動作用的直達工具。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形成金融、科技和產業三角良性互動。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進金融雙向開放,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係。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三農、製造業的信貸支持,增強金融普惠性。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