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貨幣政策 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2020-11-24 外匯谷

據央行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二季度(總第89次)例會於6月2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會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總體可控,我國經濟增長保持韌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會議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針對性和逆周期調節的要求,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金融風險有效防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逐步提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果顯現,貨幣傳導效率增強,貸款利率明顯下降,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雙向浮動彈性提升,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增強。當前國內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各類經濟指標出現邊際改善,但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國內防範疫情反彈任務仍然艱巨繁重,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風險和挑戰。

會議指出,要跟蹤世界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加強對國際經濟形勢的研判分析,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與可持續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總量政策適度,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全力支持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會議提出,綜合運用並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繼續用好1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額度,落實好新創設的直達實體工具,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和發放信用貸款。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

會議要求,著力打通貨幣傳導的多種堵點,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信用貸款、製造業貸款比重,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推動供給體系、需求體系和金融體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促進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進一步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

會議強調,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著力穩企業保就業,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健全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協同和傳導落實機制,有效對衝疫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序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把握保增長與防風險的有效平衡,注重在改革發展中化解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相關焦點

  • 貨幣政策強調靈活精準 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或將完善
    此次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係,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對比來看,去年貨幣政策更強調靈活適度,今年則更強調靈活精準。「預計明年央行還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來調節市場流動性。」
  • ...向企業讓利1.5萬億元,運用降準等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對於下一步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求「乾貨滿滿」,既有定量的要求,也有保質的要求: 要點速覽□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綜合運用降準、再貸款等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此次國常會提出了「綜合運用降準、再貸款等工具」,結合特別國債密集發行的大背景,是否意味著降準的腳步再度臨近?推動金融系統向企業讓利1.5萬億元會議指出,抓住合理讓利這個關鍵,保市場主體,穩住經濟基本盤。
  • 國常會再提「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金融部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落實支持實體經濟政策措施,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前7個月已為市場主體減負8700多億元,支持小微企業力度明顯加大。會議強調,下一步,要繼續落實好金融支持政策。
  • 易綱: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可持續性
    作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金融政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今年我國的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怎樣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如何織密金融安全網?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就2021年金融領域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採訪。貨幣政策「穩」字當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 央行行長易綱: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原標題:央行行長易綱: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摘要 【央行行長易綱: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央行行長易綱在《中國金融》發文稱
  • 央行發布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 堅決不搞「大水...
    根據宏觀形勢和市場需要,科學把握貨幣政策操作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市場機製作用得到更好發揮,貨幣政策保持穩健,貨幣條件合理適度,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章俊:從量價兩方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對會議所要求的「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貨幣政策可從量與價兩方面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量的方面,央行近期在加強再貸款力度,還通過定向降準為中小企業提供流動性支持。價的方面,則是持續下調LPR利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金融委會議要求「金融委各單位完善宏觀預案,創造有效需求,優化供給結構,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提高政策質量,狠抓政策落實」。
  • 央行:始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下一階段,央行將分階段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始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預估二季度經濟顯著改善  最近,美聯儲迅速把利率下限降到0,而且重啟了QE,在此情形下,降息和降準在我國是不是還有空間?怎麼防範輸入性的金融風險?這些問題頗受關注。
  • 央行定調貨幣政策:不讓市場缺錢 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11月2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於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央行表示,將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促進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貨幣政策方面,報告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
  • 下半年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怎樣應對國際形勢?央行行長最新...
    貨幣政策工具又將如何發揮作用?央視記者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進行了專訪。△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今年以來,面對疫情的衝擊,中國人民銀行及時創新貨幣政策工具,上半年累計3次降低準備金率,按照疫情防控應急保供、支持復工復產、保市場主體的需要,分階段、有梯度地提供3000億、5000億、1萬億再貸款再貼現。
  • 央行: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搞好貨幣政策跨周期設計
    劉國強表示,下一階段,要以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為重要抓手。新華財經北京12月11日電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日在中國金融雜誌發表署名文章稱,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是強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體制機制建設的重要舉措。
  • 央行劉國強:做好貨幣政策跨周期設計 健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瓊斯)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日發表文章稱,隨著各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效果逐步顯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小微企業融資「量增、價降、面擴」,融資難融資貴得到有效緩解。
  • 明年財政和貨幣政策怎麼調?這場會議重磅定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貨幣政策仍然要「穩健」,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係,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
  • 11月製造業PMI創三年新高 穩健貨幣政策或仍將是主基調
    在政策上,穩健貨幣政策或仍然是主基調。面對跨年資金需求,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央行可能將通過「MLF(中期借貸便利)+逆回購」的組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政策保持穩健或仍是主基調11月26日,央行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被業界視為是下階段貨幣政策的「風向標」。
  • 國務院: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延續
    12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這意味著今年創設的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將繼續延用。按照此前的安排,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工具使用時限分別是2021年3月底、2020年底。
  • 貨幣政策需注重對「0」的運用
    所謂「扶上馬」就是:把經濟形勢下滑姿態調整過來,轉到良性增長的循環軌道;所謂「送一程」則是指:政策需要維繫一段時間,等待公眾的經濟預期徹底轉向積極,而不是見好就收,剛剛到達一定高度馬上就撤梯子,這實際也是貨幣政策需要「讓子彈飛一會兒」的道理,同時也是 「不踩油門、不踩剎車」——所謂貨幣政策對於「0」的運用。
  • LPR連續8個月原地踏步 下一步貨幣政策怎麼走
    事實上,12月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均保持不變,也已傳遞了LPR不降的信號,在分析人士看來,當前貨幣政策與經濟復甦基本相適應,目前利率與貨幣信貸供應合理,LPR無下調必要,預計後續調降政策利率概率仍偏低,央行將通過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和窗口指導來穩信用、控風險。
  • 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透露了啥?
    央行最新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一階段將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完善債券違約風險防範和處置機制。物價漲幅總體延續下行走勢,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 「金融觀察」本輪寬鬆貨幣政策應如何退出
    沈建光 張曉晨/文今年,為對衝新冠疫情影響,中國央行創新政策工具密集出招,巨量貨幣信貸投放與精準滴灌實體領域相結合,全力穩定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運行。今年前10個月社融和信貸分別累計新增31.04萬億和16.95萬億,貨幣政策始終保持在較高水準的寬鬆態勢。
  • 簡評036 經濟增長大討論 未來貨幣政策框架是什麼?
    中國的貨幣政策框架本身不太清晰,但同樣也在面臨新的調整和變化。在去年12月份易先生的在《求是》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說: 貨幣政策要找準時代使命、履行時代擔當。 那麼,中國當代的貨幣政策命題是什麼?貨幣政策的框架要做什麼樣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