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需注重對「0」的運用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鈕文新

最近,證券圈裡的專家普遍呼籲:貨幣政策要「讓子彈飛一會兒」。什麼意思?其實就是希望貨幣政策不要立即轉向——從寬鬆轉向緊縮,但還要維繫寬鬆嗎?恐怕也不是,而最大的訴求,無非是希望央行既不要油門、也不要踩剎車,讓政策依慣性自我滑行一段。

中國有句俗話叫:扶上馬、送一程。實際上,貨幣政策對於經濟運行而言,其實也應當是「扶上馬、送一程」的過程。所謂「扶上馬」就是:把經濟形勢下滑姿態調整過來,轉到良性增長的循環軌道;所謂「送一程」則是指:政策需要維繫一段時間,等待公眾的經濟預期徹底轉向積極,而不是見好就收,剛剛到達一定高度馬上就撤梯子,這實際也是貨幣政策需要「讓子彈飛一會兒」的道理,同時也是 「不踩油門、不踩剎車」——所謂貨幣政策對於「0」的運用。

當年教書的時候,學生最容易將整數集合分為正整數集合和負整數集合,而往往會忘記「0」這個單一元素構成的集合。「0」是整數,但非奇非偶、非正非負,介於有為和無為之間,地位特殊,內涵豐富,承載著強大的哲學思想。貨幣政策作為政府宏觀調控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注重對「0」的運用。

其實,貨幣政策取向中的「穩健」二字極具「0」的哲學內涵,遺憾的是:我們執行過程中更多時候傾向於負值——收緊,當收緊時間過長,經濟出現斷崖之時,央行又會過力於反向,然後又是見好就收,重拾緊縮。說實話,這樣的操作過程恰恰是背離了穩健,背離了「0」的哲學意義。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這或許是我們對「0」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把「0」理解為回到過去,而不是「不踩油門、不踩剎車」的過程。

典型案例就是「貨幣政策從寬鬆狀態中退出」。假定將12%的M2增速降至8%,應當怎麼辦?有人說:加息、提準收回流動性不就行了。當然,但這一過程實際是緊縮的過程,全社會經濟預期立即會轉向負面,剛剛恢復的經濟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重陷困境。所以,這樣的退出方式是錯誤的。那正確退出方法是什麼?鬆開油門、不踩剎車——用時間換空間,轉年之後,同比、環比數據均會自然回落,即在公眾經濟預期和經濟活力都得到充分維護的前提下,寬鬆貨幣政策自然退出。

這就是貨幣政策哲學和藝術的體現。如果不講求藝術方法,而是機械教條地、以短期的數據測度為依據去操作貨幣,那無異於削足適履,主次倒錯。實際上,2010年之後我們在這個方面有過深刻教訓:積極財政政策下政府投資無法退出,但貨幣政策撤退了收緊了,結果重創民營經濟,而高利貸形成利潤吸引,經濟、金融一起「脫實向虛」,國家內生性增長動力不斷弱化。現在,正值一個關鍵的退出時點,我們必須引以為戒。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經濟從一場史所罕見的衰退中回歸正常,猶如汽車上山,需要持續的動力,既非朝夕可及,更要把握火候。如何此時此刻貨幣政策出現閃失,社會公眾積極的經濟預期受到破壞,那問題就大了。所以,央行需要注重貨幣政策對「0」的正確運用,不可以非黑即白地處理和考量政策調整問題。

相關焦點

  • 我國貨幣政策 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據央行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二季度(總第89次)例會於6月2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會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總體可控,我國經濟增長保持韌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 ...注重質量和效益。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要保持...
    2020-07-31 01:25:30來源:FX168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會議指出,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注重實效。
  • 央行: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搞好貨幣政策跨周期設計
    劉國強表示,下一階段,要以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為重要抓手。一方面,要通過構建直達機制,打通貨幣政策傳導的「最後一公裡」,確保貨幣政策的效果可以直達傳導末梢,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和創新發展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引入激勵相容機制,調動銀行主體積極性,發揮銀行成千上萬個網點、上百萬信貸人員挖掘掌握信息和配置信貸資源的優勢,促進金融資源流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中具有更高效率的企業
  • ...貨幣政策進與退:市場信號混亂,投資者需把好風險控制「安全閥」
    當日,滬指、深成指、創業板指分別報收3408.31點(+1.14%)、13690.88點(+0.67%)、2618.99點(+0.37%)。而全球疫苗進展、通脹預期交織之下,宏觀反向指標黃金、數字資產比特幣卻大跌。
  • 貨幣政策強調靈活精準 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或將完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貨幣政策強調靈活精準 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或將完善疫情衝擊下,政策調整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央行也多次降準降息。不過這些貨幣政策操作主要在上半年,下半年貨幣政策已邊際收緊。
  • 易綱: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可持續性
    作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金融政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今年我國的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怎樣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如何織密金融安全網?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就2021年金融領域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採訪。貨幣政策「穩」字當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 11月製造業PMI創三年新高 穩健貨幣政策或仍將是主基調
    來源:中國經營報原標題:11月製造業PMI創三年新高 穩健貨幣政策或仍將是主基調本報記者/譚志娟/北京報導中國製造業景氣程度繼續提升。在政策上,穩健貨幣政策或仍然是主基調。面對跨年資金需求,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央行可能將通過「MLF(中期借貸便利)+逆回購」的組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 簡評036 經濟增長大討論 未來貨幣政策框架是什麼?
    中國的貨幣政策框架本身不太清晰,但同樣也在面臨新的調整和變化。在去年12月份易先生的在《求是》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說: 貨幣政策要找準時代使命、履行時代擔當。 那麼,中國當代的貨幣政策命題是什麼?貨幣政策的框架要做什麼樣的調整?
  • 央行定調貨幣政策:不讓市場缺錢 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11月2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於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央行表示,將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促進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貨幣政策方面,報告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
  • 央行劉國強:做好貨幣政策跨周期設計 健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瓊斯)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日發表文章稱,隨著各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效果逐步顯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小微企業融資「量增、價降、面擴」,融資難融資貴得到有效緩解。
  • 中銀研究:疫情衝擊下全球貨幣政策應對與前景
    歐洲央行宣稱,未來利率將保持在不高於-0.5%水平的區間運行,直到通脹預期在未來收斂至接近2%左右。前瞻性指引進一步確定了中期內超寬鬆貨幣政策基調,平抑市場波動並提振經濟。(二)金融機構支持手段本次疫情期間,美聯儲、歐洲央行等繼承重啟並創新發展了一系列針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政策工具,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顏色:2021年財政政策回歸將快於貨幣政策
    基本上過兩年就有一個黑天鵝事件事件,主要是金融危機之後各種技術紅利在收縮,全要素生產率(TFP)的增速在下降,以及前期貨幣政策的過度擴張導致風險加劇,使得經濟長期處於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但是高債務的陷阱。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似乎大家還沒走出上一個危機時寬鬆的貨幣政策,又進入下一個危機的循環。
  • 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利率市場化改革面臨利率雙軌問題
    無論是從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的角度,還是從深化金融改革的角度考慮,都需要通過深化改革的方式,疏通利率傳導渠道,推動貸款利率「兩軌合一軌」,並以此推動降低貸款利率。一是實體經濟活力需要激發。2019年以來,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美歐等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相繼轉向寬鬆。
  • 央行發布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 堅決不搞「大水...
    在貨幣政策的基調方面,報告表述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基調不變的同時,報告明確提出,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
  • 招商宏觀:美聯儲超常規貨幣政策的歷史回顧
    理論上,超常規貨幣政策能壓低長期實際利率,向銀行體系注入基礎貨幣,並改善信貸擴張的條件,因此能穩定增長、促進就業、加速通脹。但現實中的政策效果卻在多方面超出了理論預期。本文對美聯儲超常規貨幣政策操作進行了歷史回顧,並分析了政策實施和退出過程中美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利率走勢、價格指數、資本市場等方面的表現,主要結論有4方面。
  • 中信證券明明:如何看待貨幣政策對銀行淨息差的影響?
    由於貨幣政策致力於降低廣譜利率的行動對商業銀行存貸款總額與價格的影響往往是複雜的,因此了解廣譜利率降低時期銀行淨息差的變化機制對釐清貨幣政策傳導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利用上市銀行數據對目前各規模銀行淨息差的變化進行了仔細分析。從不同規模銀行存貸款利率變化來看,中小銀行存貸款利率變動相對更大。
  • 下半年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怎樣應對國際形勢?央行行長最新...
    貨幣政策工具又將如何發揮作用?央視記者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進行了專訪。△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今年以來,面對疫情的衝擊,中國人民銀行及時創新貨幣政策工具,上半年累計3次降低準備金率,按照疫情防控應急保供、支持復工復產、保市場主體的需要,分階段、有梯度地提供3000億、5000億、1萬億再貸款再貼現。
  • 2021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有哪些新提法?
    (經濟觀察)2021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有哪些新提法?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劉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8日在北京閉幕。會議指出,明年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但在具體內容上,和往年出現了一些不同之處。
  • 蔡維德:中央銀行數字貨幣與貨幣政策的未來
    畢業後,萊文在美聯儲委員會工作了20年,其中包括擔任貨幣政策戰略和溝通主席和副主席特別顧問兩年,而且他還擔任IMF的顧問。之後,萊文加入達特茅斯學院教授宏觀經濟學和貨幣政策課程。目前他還是挪威和瑞典央行(挪威央行和瑞典央行)的科學顧問,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期訪問學者。
  • 救市只用貨幣政策恐無濟於事,得打組合拳
    【文/ 雷 達裡奧】 任何一位知識淵博、直言不諱的人都會地告訴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或將對經濟造成巨大負面影響,只運用貨幣政策來抵消影響恐怕無濟於事。此時,政府領導和央行行長相互協調配合很有必要,雖然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