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鈕文新
最近,證券圈裡的專家普遍呼籲:貨幣政策要「讓子彈飛一會兒」。什麼意思?其實就是希望貨幣政策不要立即轉向——從寬鬆轉向緊縮,但還要維繫寬鬆嗎?恐怕也不是,而最大的訴求,無非是希望央行既不要油門、也不要踩剎車,讓政策依慣性自我滑行一段。
中國有句俗話叫:扶上馬、送一程。實際上,貨幣政策對於經濟運行而言,其實也應當是「扶上馬、送一程」的過程。所謂「扶上馬」就是:把經濟形勢下滑姿態調整過來,轉到良性增長的循環軌道;所謂「送一程」則是指:政策需要維繫一段時間,等待公眾的經濟預期徹底轉向積極,而不是見好就收,剛剛到達一定高度馬上就撤梯子,這實際也是貨幣政策需要「讓子彈飛一會兒」的道理,同時也是 「不踩油門、不踩剎車」——所謂貨幣政策對於「0」的運用。
當年教書的時候,學生最容易將整數集合分為正整數集合和負整數集合,而往往會忘記「0」這個單一元素構成的集合。「0」是整數,但非奇非偶、非正非負,介於有為和無為之間,地位特殊,內涵豐富,承載著強大的哲學思想。貨幣政策作為政府宏觀調控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注重對「0」的運用。
其實,貨幣政策取向中的「穩健」二字極具「0」的哲學內涵,遺憾的是:我們執行過程中更多時候傾向於負值——收緊,當收緊時間過長,經濟出現斷崖之時,央行又會過力於反向,然後又是見好就收,重拾緊縮。說實話,這樣的操作過程恰恰是背離了穩健,背離了「0」的哲學意義。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這或許是我們對「0」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把「0」理解為回到過去,而不是「不踩油門、不踩剎車」的過程。
典型案例就是「貨幣政策從寬鬆狀態中退出」。假定將12%的M2增速降至8%,應當怎麼辦?有人說:加息、提準收回流動性不就行了。當然,但這一過程實際是緊縮的過程,全社會經濟預期立即會轉向負面,剛剛恢復的經濟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重陷困境。所以,這樣的退出方式是錯誤的。那正確退出方法是什麼?鬆開油門、不踩剎車——用時間換空間,轉年之後,同比、環比數據均會自然回落,即在公眾經濟預期和經濟活力都得到充分維護的前提下,寬鬆貨幣政策自然退出。
這就是貨幣政策哲學和藝術的體現。如果不講求藝術方法,而是機械教條地、以短期的數據測度為依據去操作貨幣,那無異於削足適履,主次倒錯。實際上,2010年之後我們在這個方面有過深刻教訓:積極財政政策下政府投資無法退出,但貨幣政策撤退了收緊了,結果重創民營經濟,而高利貸形成利潤吸引,經濟、金融一起「脫實向虛」,國家內生性增長動力不斷弱化。現在,正值一個關鍵的退出時點,我們必須引以為戒。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經濟從一場史所罕見的衰退中回歸正常,猶如汽車上山,需要持續的動力,既非朝夕可及,更要把握火候。如何此時此刻貨幣政策出現閃失,社會公眾積極的經濟預期受到破壞,那問題就大了。所以,央行需要注重貨幣政策對「0」的正確運用,不可以非黑即白地處理和考量政策調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