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是與生俱來的原罪
如果親子關係也可以通過諸如離婚之類的方法解除關係,我相信有不少人會選擇辦理脫離原生家庭手續的。
只可惜,親子關係是不能離婚的。
就算真能離婚,你要走到哪裡才能徹底擺脫原生家庭帶給你的影響。
你不能換血肉,不能改基因,原生家庭是你的影子,註定一生跟隨你。
就像你與生俱來的原罪,這才是最令人無助痛苦絕望的地方。
由趙薇監製出品,楊紫主演的《聽她說》最新一期《許願》講述了:一個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女孩小雨令人心碎的成長故事。
媽媽懷著女兒小雨時爸爸出軌,從此,絕望的媽媽恨毒了這個男人,以及和這個男人有關的一切人和事。
在小雨的回憶裡,從她記事開始,媽媽就帶著她四處鬧,抱著玉石俱焚的決心,一心想整死那個出軌的男人。
媽媽曾給粥裡下藥,捏著鼻子給小雨灌下,然後自己服毒,但被人救活,沒死成。既然活著,媽媽繼續詛咒仇恨,阻止她和爸爸一家來往。
媽媽滿身怨毒戾氣,對小雨說天下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
爺爺奶奶去世前想見唯一的孫子小雨一面,媽媽也毫不猶豫拒絕。讓兩位老人帶著遺憾離開人世,也在小雨心裡深深紮下一根刺。
媽媽對小雨說:你是沒有爸爸的孩子,我們娘倆遭遇的所有不幸都是那個男人造成的……
在恨中長大的孩子學不會愛
媽媽這樣做,根本沒考慮過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都是通過父母來感知這個世界的。小雨沒有爸爸,而她從媽媽身上感受到的只有強烈的恨。
媽媽不僅自己恨,還想教會女兒恨,媽媽讓小雨恨爸爸,恨和爸爸相關的所有人。
因為爸爸是男人,所以世上所有男人都可恨。
其實,在潛意識裡,媽媽也是恨小雨的,因為小雨是那個該千刀萬剮男人的孩子。
小雨的存在也在時刻提醒媽媽曾經歷過的恥辱。
事情在生活中早已過去,但在媽媽心上始終過不去。
雖然她也傾盡全力養大小雨,但她卻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旗號控制小雨,偷看她日記,通過小朋友打探監視女兒的一舉一動。
這位媽媽完全不知道,在不知不覺間,她正在親手斷送女兒尋找幸福的可能。
首先:她讓女兒意識到活著是痛苦的。其次:她讓女兒意識到周圍潛伏著無盡危險,所有人都不能相信,讓她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她讓老牛一樣,反覆反咀那段陳年往事,喚起新的仇恨。
她執拗著不肯翻篇,她用這件利器不斷懲罰自己和女兒。
女兒沒有媽媽的經歷,無法感同身受,她沒有媽媽那麼多恨。
但她認為媽媽的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她恨自己。
她不會交朋友,沒有安全感,她自卑膽小孤僻,不快樂。
愛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
爸爸身患絕症來看望女兒,女兒很想相認,但還是冷漠錯失唯一一次父女相認的機會,兩個月後,這個男人死了,媽媽毫不動容,只說「活該」。
可女兒感受到爸爸是愛自己的,爸爸並不像媽媽說的那麼可恨,讓爸爸爺爺奶奶帶著遺憾離開人世,女兒滿心愧疚,更加恨自己。
這個媽媽口口聲聲說自己是世上最愛女兒的人,但女兒感受到的只有絕望痛苦無助。
女兒長大後,找到一個喜歡的男孩子,媽媽知道後,第一時間找到男孩,拆散了他們。
媽媽覺得男孩配不上自己的女兒,但女兒卻覺得是自己配不上男孩子,她不知道怎麼去愛,她知道自己沒有愛的能力。
媽媽織了一張網,想把她永遠網在陰影裡。
羅素曾說過:愛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
愛是什麼,聖經新約對愛的解釋是:凡事忍耐,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相信。
用這個標準看,小雨的媽媽誰也不愛,包括她自己,或許,媽媽認為這個世界不值得自己愛,只配去恨。
媽媽不原諒別人,也不放過自己。
只有在強烈的恨意裡,她才有存在感。
所以,女兒只是她用來發洩恨意的工具,她愚蠢的用所謂的愛控制綁架女兒,要求她和自己一樣恨爸爸,恨男人,甚至恨自己。
媽媽痛苦,就要求女兒陪她一起痛苦,她不幸福,潛意識裡也不希望女兒得到幸福。
這個媽媽一直把小女兒當成自己的附屬物,沒有意識到女兒是個獨立的生命個體。
媽媽覺得:你是我的孩子,一切都要聽我的?
她不允許女兒有和自己不一樣的想法:比如不能不恨爸爸,比如不能放下仇恨,比如不能和爸爸和解。
女兒長大後,她又成為女兒的附屬物,她一直把兩個生命緊密捆綁在一起,她甚至覺得自己可以決定女兒的生死。比如和女兒一起去死。
確實是媽媽把女兒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但這並不代表她可以主宰孩子的一切。
紀伯倫曾寫過: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別在孩子身上找愛情的影子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孩子是愛情的結晶。
很多媽媽總是在孩子身上找愛情的影子,如果爸爸是一個值得自己愛的人,孩子就能因爸爸得到加倍的愛。
如果爸爸做了對不起媽媽的事,媽媽恨男人的同時也捎帶恨這個孽障。
更有甚者,有的女人將孩子視為男人的替代品,還有用殺孩子來報復男人的,聊齋和希臘神話裡都有這樣的故事。
有關這一點,張承志的小說《黑峻馬》表達了不一樣的生命觀。
《黑駿馬》的主人公中白音寶力格,幼年喪母的白音寶力格在他八歲的時候,在公社當社長的父親把他送到伯勒根草原一位老額吉身邊。老額吉的孫女索米婭和白音寶力格同齡。
兩個人在額吉身邊度過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美好歲月。
當他們懂得愛的時候,兩個人同時產生了愛情。而這美好的愛情卻夭折了。
白音寶力格十七歲那年到旗裡學習普醫,他告別了額吉,告別了心愛的姑娘。
當他懷著與索米婭結婚,讓操勞一生的額吉安度晚年的美好願望回來的時候,卻發現索米婭被當地的一個惡鬼黃毛希拉強暴身懷有孕。
純潔的愛情,對未來的憧憬,片刻被擊毀。
白音寶力格激憤中離開伯勒根草原來到城市生活。九年後,他隨畜牧廳規劃處的專家調查仔畜問題重返草原。
這時,額吉已經去世,索米婭也遠嫁他鄉。白音寶力格去看索米婭,索米婭在美好的愛情被摧毀後,毅然堅強地活著。
她生下並養大了那個被別人罵野種的孩子。並給予她加倍的疼愛。
當這個叫其其格的孩子問她爸爸是誰時?索米婭回答:你爸爸是個英雄,總有一天,他會騎一匹黑駿馬來看你……
這個孩子讓索米婭失去了戀人,愛情,美好未來和清白之身,而她並沒有將對惡棍的恨轉駕到孩子身上。
索米婭反而在懷孕時和奶奶為她縫小鞋子,期待她的降生。索米婭的這些舉動讓白音寶力格非常傷心,他選擇遠離了這個地方。索米婭在別人的風言風語中生下這個孩子,她沒有殺死這個孩子,也沒有把她送人。索米婭和孩子相依為命,帶著這個孩子嫁給另外一個男人。
你們或許覺得她傻,覺得她愚昧無知,她心裡懷著的正是對生命本身的敬畏。
這個悲傷的故事讓許多人感同身受,在楊紫的講述中淚流滿面。
內心獨白結束後,楊紫拿出生日蛋糕,點上生日蠟燭,閉上眼睛許願。
這真是個溫暖結尾。
能許願,說明小雨仍對這個世界充滿希望,她盼望著和媽媽改善關係,她相信自己許下的美好願望能實現。
然後,楊紫將視頻發給媽媽,畫面消失,幾秒之後,傳來手機振動的聲音,隨後畫外音響起,只一個字:媽……
故事結束了,但這開放式結尾卻發人深省。
雖然困難,也不知結果如何,但小雨還是在努力嘗試和媽媽交流溝通。
這是個好的開始。
仔細梳理一下,小雨講故事的幾個節點很有意思,第一,她選擇在生日前夜給媽媽錄這段視頻,和媽媽說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第二,小雨和爸爸唯一一次不成功的相見也是在她十四歲生日那天。
生日,是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也留下個人成長的一個個刻度。
在這個最具儀式感的日子,深刻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努力尋求幸福和美好,讓自己又長歲數又長智慧,越活越明白,是每個人必須做的功課。
趙薇、楊紫、小雨已經開始做了,我們還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