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願》:原生家庭,幸 or 不幸?

2020-12-06 情感閱讀坊

導讀:有些人的幸運,是從幸福的原生家庭開始的,他們總是陽光開朗、快樂自信;而有些人的不幸,是從不幸福的原生家庭開始的,長期生活在被負面情緒包裹的極端環境裡,導致了緊張、焦慮、挫敗、痛苦伴隨著他們的一生。 ——楊紫

隨著《許願》的上映,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這一話題也上了熱搜,成了熱議話題。

楊紫在劇中成功扮演的單親家庭女孩小雨,更是收穫了無數觀眾的眼淚,讓觀眾也體現了一把窒息和崩潰的感覺。

《許願》之所以迅速走紅,除了和楊紫的精湛演繹分不開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劇情貼近生活,反映出了一部分社會現實。

眾所周知,我國的離婚率逐年上升,這也間接導致了單親家庭的孩子越來越多。

如何讓單親家庭的孩子健康成長,也因此成了社會共同關注話題。

《許願》的誕生,無異於給眾多單親父母在如何與孩子相處問題上敲響了警鐘。

「你的世界只有我,我的世界裡也必須只有你」。如果這是一段情話,一場告白,想必對方一定會感動到潸然淚下。

但,這卻是一位單親母親對女兒說的話。試問:這樣令人窒息的母愛,全天下有幾個子女能夠承受?

「你希望我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應該是你想像中的樣子。我在學校裡最好的朋友,也是你的間諜,我之所以這樣努力,就是為了離開你,越遠越好。從小到大你都告訴我,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因為你,我這輩子都沒有戀愛的打算。」

從楊紫飾演的小雨口中說出來的話,則一字一淚一悲涼,聲聲表達了對窒息的母愛的控訴。

被出軌的母親,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小雨,但同時,也把她所受到的傷害轉化為『仇恨式』教育,讓小雨徹底失去了呼吸自由空氣的權力。

無獨有偶,前一段時間熱播劇《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與小雨不同之處在於,蘇明玉的媽媽從小苛責她、漠視她,讓她從小沒有感受過母愛。

雖然因為媽媽的漠視讓她從小極度缺乏安全感,但也因為媽媽的苛責漠視,讓她從小養成了獨立自主、雷厲風行的個性。

她從一個從小被家人輕視的小女孩,到成為叱吒商界的職場女精英,完美詮釋了一個成功女人的逆襲之路。

不管是身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與家人的相處上,蘇明玉都是一個有底線有原則更有能力的人,這也是她能夠被人尊重的原因。

小雨與蘇明玉,同樣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一個逆襲為成功女強人,一個只能在窒息的母愛下苟活。

雖然,這不是小雨的錯,但同樣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卻不同樣的命運,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

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的著作《原生家庭》中,在面對原生家庭的痛時,曾經說過這樣幾句話:

不要試圖改變別人;保持界線,放棄一些情感上的依賴和不切實際的幻想;放下過去朝前看。

是的,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學會改變自己。

原生家庭終究會成為過去,往後的路,需要我們自己對自己負責。

為人父母,我們應該給孩子傳遞更多的愛,而不是負能量;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鼓勵,而不是束縛。但也同時希望更多的『小雨』們,在面對原生家庭這個梗時,能夠學會勇敢堅強,無畏於人生風雨。因為,弱者只能活在過去的枷鎖裡,而強者,迎接她的卻是詩和遠方……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今日話題:原生家庭的影響對一個人真的很重要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楊紫「哭訴」原生家庭:幸與不幸從原生家庭就已經開始
    最近,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在趙薇等人的發起籌備下,走進公眾的視線,而楊紫主演的第二集《許願》11月24日上線。你我的幸與不幸,也許從原生家庭就已經開始了。幸與不幸從原生家庭就已經開始了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非常大,這一點應該不會有太多人去懷疑,但是至於影響有多大,也許很少有人去衡量。
  • 《春潮》:原生家庭的不幸,是一個人最大的不幸
    而小編為什麼原生家庭的不幸會是一個人最大的不幸,這種連鎖反應影片中的郭建波給出了最好的答案,母親教育的悲劇幾乎是一點不落地體現在她的身上。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在她的面前完全展示了婚姻的不幸,甚至是為了和郭建波的父親離婚,不惜半夜兩點將還在睡夢中的她叫起床一起舉報自己的父親,並且在郭建波面前將她的父親說成是一個變態,試問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怎麼會輕易的去好好的愛別人。
  • 趙薇楊紫最新作品《許願》:有多少人在原生家庭的陰影裡苦苦掙扎
    原生家庭是與生俱來的原罪如果親子關係也可以通過諸如離婚之類的方法解除關係,我相信有不少人會選擇辦理脫離原生家庭手續的。只可惜,親子關係是不能離婚的。就算真能離婚,你要走到哪裡才能徹底擺脫原生家庭帶給你的影響。
  • 聽見她說《許願》篇上線 楊紫許願講了什麼故事
    《許願》來了,這一次我們想讓大家聽見的聲音,來自一個叫小雨的女孩兒。生活在被原生家庭各種控制的高壓之下,她倍感壓抑,因為那些過度的「愛」和「關心」,她想要逃離,卻又怕媽媽無人可依。很多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和小雨一樣,經受著長年累月的傷害,那些傷害一點一點的搶走了她們的快樂和自信,讓她們不堪重負卻又無處訴說。
  • 蘇明玉和樊勝美同樣是原生家庭不幸,為何2人命運走向卻如此不同
    這幾年網絡上經常展開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而電視劇中也常常播放類似的題材,總是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有一句話說的貼切:"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卻需要用一輩子來治癒",可想而知童年生活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重要。
  • 幸與不幸,其實只是冷暖自知
    幸せにも、不幸せにも、決して良くない結末であっても、それを願う自由はあるの。於是,侑子說了上面那一番話:「人可以許任何願望,幸福也好,不幸也好。就算絕對不是什麼好的結局,也有如此許願的自由。而且這種自由是誰也無法幹涉的。」在我們讀過的各種書裡,或許幸福的結局都有一種模式,比如王子與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之類。
  • 《聽見她說》楊紫共情能力絕了,講述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
    11月24日,在今天播出的《聽見她說》之《許願》中楊紫一口氣說20分鐘臺詞,用實力證明自己。不得不說,紫妹的哭戲代入感超強!心疼楊紫演的小雨,她是一位有著不幸原生家庭的女孩,沒有辦法自主選擇的出生,無力承受壓抑的愛意,想要反抗過分的控制欲的痛苦和無奈。
  • 《小偷家族》:所有的幸與不幸,愛與價值,最終都要落到原生家庭
    《小偷家族》是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部電影立足於「誘拐兒童」「騙取養老金」以及「教唆小孩偷盜」等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展現了另一種不以血緣關係為依託的原生家庭。在《小偷家族》中,是枝裕和也很好地呈現了「有毒」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電影中的信代和由裡便是「有毒」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一,原生家庭尤其是來自母親的傷害,會給孩子造成難以癒合的傷痛「原生家庭」最早由蘇珊·福沃德博士提出來,指的是一個人最初成長的家庭。
  • 奧黛麗·赫本的不幸婚姻背後,是一個不健康的原生家庭
    奧黛麗·赫本的不幸婚姻背後,是一個不健康的原生家庭01奧黛麗·赫本是很多人心中的女神,美麗的容顏就像被天使親吻過,像一顆精美切割的鑽石一樣閃閃發光。04奧黛麗·赫本的不幸婚姻背後,緣於她從小就生活在一個不健康的原生家庭裡。赫本小時候也曾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從小學習芭蕾舞,造就了她的高貴氣質。不幸的是,因為戰爭,她們家道中落,富足的生活變的顛沛流離,甚至沒飯吃,要吃鬱金香球莖充飢。
  • 豆瓣9.5《我們這一天》:生活中的幸與不幸,都有盡頭
    列夫·託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妮娜》中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一個家庭不會是絕對幸福的,也不會是絕對的不幸,因為幸與不幸都會有盡頭。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個既幸福又不幸的家庭故事,他們的故事幸福到讓人落淚,也不幸到讓人落淚。 故事中的女主角叫瑞貝卡,男主角叫傑克。
  • 心理學告訴你:親密關係的不幸,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美國著名的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而我想補充的是,成年後的親密關係能不能幸福,也要追溯到原生家庭來說。
  • 原生家庭的「我都是為了你好」 終其一生都在治癒
    原生家庭的影響,終其一生都在治癒,我渴望被愛,也更怕傷害。有人說,一個幸福的家庭生長的孩子,他的內心一定是幸福、豐富的,而不幸的家庭所教養出來的孩子或自卑,或敏感,或心理有點扭曲,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論擺脫原生家庭傷害5個方法
    文:Jane 電視劇《都挺好》播出後,原生家庭這一話題再一次出現在觀眾熱議的話題中,引發了網友們深沉的思考。其實根源就在於原生家庭。
  • 為什麼原生家庭的影響伴隨一生?心理學有關原生家庭的3個理論
    原生家庭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是近來大眾甚感興趣的熱門心理學議題。曾經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同事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童年的回憶或陰影總是讓我們一生難以抹去的印記。那麼心理學是如何解釋原生家庭的影響呢?
  • 星番|國產劇女主角的原生家庭之殤
    終於,「原生家庭梗」成了新一代爛梗,成功讓觀眾產生了新的審美疲勞。從《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到《我的真朋友》裡的曾慧敏、《我和我的兒女們》裡的錢文靜,現在的房似錦、《完美關係》邦尼,她們不幸的原生家庭各有相似,卻出奇一致地懸浮,都沒能擁有以人為本位的真正的幸福結局。
  • 《隱秘的角落》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裡,藏著原生家庭的千萬種不幸
    當人們驚詫於這些孩子的腹黑和可怕時,我才發現,其實每個跌入深淵的孩子,都是原生家庭的犧牲品。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璜曾談起中國家庭現狀:焦慮的母親+游離的父親=失控的孩子。生活在這種家庭氛圍裡的孩子,走出來是幸運,走不出是常態。有的小孩表面平靜如鏡,其實內心暗流湧動,當你享受這風平浪靜之時,卻不知他心底早已醞釀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海嘯。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變「壞小孩」,原生家庭不是唯一原罪
    網劇《隱秘的角落》裡,學霸朱朝陽從「別人家就的孩子」變成全劇「最壞」的小孩,引起了人們對原生家庭的討論。 01 朱朝陽變成壞小孩,跟原生家庭息息相關 朱朝陽有個糟糕的原生家庭,父母離婚,他跟媽媽生活。
  • 聽見她說《許願》:26年想說而不敢說的話,慶幸她終於走出第一步
    這一次,她選擇把所有心酸都告訴媽媽,原生家庭的問題,如果不處理,只會像癌變一樣,越發越大。她的反抗,就是與原生家庭和解。 下面帶你看看下雨她的這26年。 01.錯誤的開始 小雨,這個名字就像她自己一樣,渺小、無助、可有可無。
  • 有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就會有什麼樣的命
    」無疑,這是對原生家庭對個人命運關聯的最好解讀。你以為,不幸的生活只發生在中國本土?錯!在發達國家裡,同樣存在著閉塞的小山村,同樣存活著思想閉塞的人。03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塔拉的母親,有多麼想要逃離自己的原生家庭?
  • 命運悲慘情路坎坷,卻稱為鞏俐偶像:原生家庭不幸的女人如何逆襲
    雖然你認為原生家庭並沒有給到你什麼,但是在你的內心裡其實一直以來對它是忠誠的。總而言之,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而原生家庭很糟糕和混亂的姑娘,往往是不幸福的重災區。2、和原生家庭拉開距離,積極地融入更大的世界。《風雨哈佛路》中,生活在貧民窟的莉絲,備受原生家庭摧殘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