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赫本的不幸婚姻背後,是一個不健康的原生家庭

2020-12-12 文藝君說娛樂

奧黛麗·赫本的不幸婚姻背後,是一個不健康的原生家庭

01

奧黛麗·赫本是很多人心中的女神,美麗的容顏就像被天使親吻過,像一顆精美切割的鑽石一樣閃閃發光。

著名導演比利·威爾德就說:「上帝親吻了一個小女孩兒的臉頰,於是赫本誕生了。」

可是,她的一生,並沒有因為這個吻而變得幸福!

赫本情路坎坷,一生經歷兩次失敗的婚姻,直到51歲才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愛。

02

第一段婚姻:1953年,在《羅馬假日》倫敦首映式上,經派克介紹,24歲的赫本和離婚多次,當時已36歲的梅爾·費勒相識了,並迅速墜入愛河,次年結婚。1958年生下兒子肖恩。

當時,赫本已事業有成,而梅尓·費勒一直擔任了赫本經紀人、作品製片人的角色,全面幹涉她的事業,有時粗暴武斷。

更讓他被媒體稱為「赫本先生」很介意,使他與赫本的矛盾逐漸加深。

為了挽回這段感情,赫本為了挽回這段婚姻,推掉新劇本,息影在家相夫教子。可是,有了裂痕的感情還是難以修復,梅爾出軌了,15年的感情最終畫上了句點。

03

第二段婚姻:1968年的秋天,赫本在旅行途中認識了心理醫生安德烈·多蒂,被他的熱情所打動。她不顧家人反對,和比自己小9歲的安德烈在瑞士閃婚。

婚後,她發現丈夫是羅馬城有名的花花公子,各種偷腥事件層出不窮地成為小報頭條。

為了經營好這段婚姻,當時已是好萊塢巨星的赫本宣布息影,為了與丈夫有共同語言自學其丈夫的職業:心理醫學。赫本還為安德烈生了兒子盧卡。

赫本傾其所有的愛對方,同樣沒有換來圓滿的結果。這段感情在堅持了10年之後,最終還是宣告了結束。

04

奧黛麗·赫本的不幸婚姻背後,緣於她從小就生活在一個不健康的原生家庭裡。

赫本小時候也曾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從小學習芭蕾舞,造就了她的高貴氣質。

不幸的是,因為戰爭,她們家道中落,富足的生活變的顛沛流離,甚至沒飯吃,要吃鬱金香球莖充飢。11歲的赫本瘦弱、單薄,縮在角落瑟瑟發抖。

她的父親是銀行家,母親是荷蘭貴族。父親會說13種語言,但他一生都不知道如何表達愛。赫本6歲那年,父親與母親因價值觀相左,拋下妻女直接離家出走。

母親是個貴族,平時專制強勢。丈夫在家時,天天吵架,丈夫離家出走後,她滿腹牢騷,天天用最惡毒的話辱罵丈夫。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赫本心中最匱乏的便是愛,尤其是父愛。

05

小時候,赫本期盼著一覺醒來後能看到父親出現在她眼前。每天晚上,她把自己想對父親說的話都寫在信紙上,用僅有的詞彙量表達思念和愛,但她寄出了那麼多封信,連一個字的回信也沒有收到。

每當看到同學們飛奔著撲向父親的懷中時,赫本既羨慕又失望,只能一邊流淚、一邊往回走。她夢想著自己能擁有父親的愛,哪怕只是每天見見面也是幸福的。

赫本的畫本,寄託了對父親的思念

但父親終究沒有回來,就像在人間蒸發了一般,消失在赫本的世界。

直到20年後,赫本再次見到父親。但這場期望已久的重逢,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父親還是那樣冷漠又疏遠。與赫本見面的那一刻,他臉上毫無表情,沒有向前走一步,更沒有張開雙臂,只是像一座雕像一般站立在那裡。

父親的冷漠讓赫本很失望,從此,她再也不願見父親,甚至連他的葬禮都沒去參加。

赫本的大兒子肖恩提到母親這兩段失敗的婚姻時,表示:「外祖父當年的離家出走,給母親的情感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創傷,而這種創傷帶來的遺憾和悵惘,應該為兩次失敗的婚姻承擔一定責任。」

06

幸好,美麗優雅的赫本能從不幸的童年陰影中走出來。她是一個被戰爭傷害過的孩子,心裡留下的陰影永遠也抹不去,但是她從來不把這種痛苦帶給愛她的人們。

她的臉總是掛著燦爛的微笑,總是向大家展示著她的美和快樂,她相信笑容能給帶給別人力量。

若不是勇敢,赫本哪會有這麼燦爛的一生

相關焦點

  • 《春潮》:原生家庭的不幸,是一個人最大的不幸
    而小編為什麼原生家庭的不幸會是一個人最大的不幸,這種連鎖反應影片中的郭建波給出了最好的答案,母親教育的悲劇幾乎是一點不落地體現在她的身上。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在她的面前完全展示了婚姻的不幸,甚至是為了和郭建波的父親離婚,不惜半夜兩點將還在睡夢中的她叫起床一起舉報自己的父親,並且在郭建波面前將她的父親說成是一個變態,試問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怎麼會輕易的去好好的愛別人。
  • 楊紫「哭訴」原生家庭:幸與不幸從原生家庭就已經開始
    而實際上,一個人漫長的一生,種種幸與不幸,從原生家庭就已經開始了,無可避免。俗話說「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些人的幸運,從幸福的原生家庭就已經開始了;而有些人的不幸,從不幸福的原生家庭就已經註定。
  • 《許願》:原生家庭,幸 or 不幸?
    導讀:有些人的幸運,是從幸福的原生家庭開始的,他們總是陽光開朗、快樂自信;而有些人的不幸,是從不幸福的原生家庭開始的,長期生活在被負面情緒包裹的極端環境裡,導致了緊張、焦慮、挫敗、痛苦伴隨著他們的一生。
  • 6歲賺1800萬,如今手腳潰爛:童星背後,道出原生家庭最大的災難
    然而,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第三、第N次……最後,他們離婚了,他無比痛苦,不敢再找一個伴侶。正如弗蘭克·卡德勒所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 《安家》「錦姑咒」CP到位:幸福的背後,是放下原生家庭的罪與惡
    網友留言說:「房子可以租,但生活不是,愛情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家,而不是造一個房子」,原生家庭對於房似錦來說只是一個房子,愛情才是她最終要的安家。一路經歷風雨跨過坎坷,現在房似錦終於放下過去,浴火重生,最終打破壁壘,讓她從不苟言笑、雷厲風行到擁有家擁有溫暖引人感慨。大部分把人生活成「熊」樣的人,就是在於不敢跟過去做了斷。
  • 奧黛麗·赫本:女人幸與不幸,都寫在眼神裡
    奧黛麗·赫本的美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她年輕時完美無瑕的臉,還是年老後生出蒼老的皺紋,赫本都是美麗和優雅的代名詞。一個女人的長相,30歲前是父母給的,30歲後是自己修的。赫本也不例外。就在赫本糾結於要婚姻還是要事業時,漢森出軌,二人也就解除了婚約。正如日中天的赫本,未來似乎鋪滿了鮮花,但是她沒有想到,前方等待自己的,依然卻是一個又一個噩夢。赫本24歲時,《羅馬假日》風靡全球,喜歡她的才俊和富豪,從歐洲排到美洲。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黃軒:家庭的破碎令自己恐懼婚姻
    他現在有時晚上去提一個路邊的單車,騎出去滿大街逛,完全沒有問題,沒有太多的負擔。他對自己當下的這個狀態很滿意。黃軒對待演藝事業的態度比較佛性,心態超好。他表示一部電影和一個人是有緣分的,有時候甚至覺得可能一生會拍多少部戲,會演多少角色,都是有定數的。魯豫的評價是,你這種認知和狀態比一般的人要早個幾年。
  •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論擺脫原生家庭傷害5個方法
    王鷗在《我家那閨女2》中袒露自己童年時期的經歷,她生活在一個離異的家庭,小時候面對家庭的雞飛狗跳,成了長大後內心深處的陰影。 曾經錯失的愛之體驗,造成了自己成年後面對事業、面對愛情、面對婚姻的悲觀心態。 有人會覺得,王鷗都這麼漂亮了,也拍過很多有口皆碑的影視劇,為何還會自卑?
  • 關於奧黛麗·赫本人生的有趣事實,你也許永遠都不知道
    兩次高調的婚姻和失敗的婚姻,陪伴一生的醫療問題和健康狀況,也是公眾形象背後的現實。 以下是你可能不了解的,有關奧黛麗·赫本的一些事情。在1960年生下一個男孩肖恩·費雷爾(Sean Ferrer)之前,她曾兩次流產。在經歷了兩次流產和彼此間的不忠之後,這對夫妻於1968年離婚。儘管她通過兒子與費雷爾有聯繫,但赫本只能在她的餘生中再他說話兩次。 她迅速與義大利心理學家安德裡亞·多蒂(Andrea Dotti)結婚,並在1970年又生了一個兒子盧卡·多蒂(Lucca Dotti)。
  • 命運悲慘情路坎坷,卻稱為鞏俐偶像:原生家庭不幸的女人如何逆襲
    原生家庭很糟糕和混亂的姑娘 往往是不幸福的重災區虹影第一段混亂而不對等的婚姻,是童年缺失的再次呈現。雖然你認為原生家庭並沒有給到你什麼,但是在你的內心裡其實一直以來對它是忠誠的。可,在不自知中從走到黑,越來越找不到北。她一生都過得荒誕、悽涼,像極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總而言之,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而原生家庭很糟糕和混亂的姑娘,往往是不幸福的重災區。
  • 蘇明玉和樊勝美同樣是原生家庭不幸,為何2人命運走向卻如此不同
    這幾年網絡上經常展開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而電視劇中也常常播放類似的題材,總是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有一句話說的貼切:"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卻需要用一輩子來治癒",可想而知童年生活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重要。
  • 有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就會有什麼樣的命
    母親從小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從小也是過著正常有序的體面生活。之所以生活優渥,都源於外婆童年生活的不幸——她有一個酒鬼父親。正是源生家庭如此不幸福,所以,在她好運地嫁給了自己的海員丈夫並組建家庭後,她決意構建一個完美的家,保護母親,讓她儘量在物質和精神上,得到滿足。
  • 奧黛麗·赫本:天使吻了赫本,赫本來過人間
    支離破碎的原生家庭是她一生的傷赫本本可以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童年,母親是荷蘭貴族,父親是英國銀行家,過著在當時還算富庶的生活。可是父母性格不合,時常發生爭吵,小赫本只能與家中保姆和哥哥待在一起。赫本人生中第一道傷是父親給的,最痛,也最難彌補。父親因為信仰法西斯主義,拋棄了妻子和赫本獨自離家,從此杳無音訊。
  • 兩度婚姻失敗,晚年的她依然相信愛情丨奧黛麗·赫本遇到靈魂伴侶
    1929年5月4日,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市東南伊克塞勒區基耶維街48號的一個貴族後裔家庭。她這個出生在「五四青年節」的偉大女性,永遠有一顆渴望愛情的心。奧黛麗·赫本,是瓊瑤女郎陳德容的偶像,陳德容:愛情和麵包,不是單選題。現在的我依然期待愛情。
  • 《隱秘的角落》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裡,藏著原生家庭的千萬種不幸
    當人們驚詫於這些孩子的腹黑和可怕時,我才發現,其實每個跌入深淵的孩子,都是原生家庭的犧牲品。父親重組家庭後,朱朝陽和在景區上班的母親一起生活。而母親,卻有著極端的控制欲。老師找母親談話,想要她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被一句「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輕易打發。被迫「愛吃」餐餐不變的魚肉,被逼「自願」喝下滾燙的牛奶,被「溫柔」擦去嘴角的奶漬。
  • 《二十不惑》:從四個女生的不同性格,看原生家庭對人影響有多大
    可以說,一個人的性格、品行、婚姻、人際交往等等,都無不受著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也幾乎都是刻著原生家庭的烙印的。就像電視劇《二十不惑》中,四個性格不同的女生,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看上去沒什麼特別之處,但其實從她們身上,都能看出原生家庭的影子。
  • 為什麼原生家庭的影響伴隨一生?心理學有關原生家庭的3個理論
    原生家庭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是近來大眾甚感興趣的熱門心理學議題。曾經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同事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童年的回憶或陰影總是讓我們一生難以抹去的印記。那麼心理學是如何解釋原生家庭的影響呢?
  • 心理學告訴你:親密關係的不幸,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今天我就想來跟大家聊聊"原生家庭",其實,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很熟悉,又很陌生,熟悉的是,它離我們很近,一出生,我們便生活在原生家庭中;可是又陌生,是因為,我們從未真正了解過原生家庭。
  • 傅首爾談老公落淚:好的伴侶,真的能治癒原生家庭
    謝謝你,給了我一個完整的家。」02.「人生最怕嫁給父親,活成母親,再生一個我」之前網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不幸的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負面影響,是難以想像的。
  • 《都挺好》:再爛的原生家庭,也擋不住一顆想要破繭重生的心
    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心的重建》作者露易絲·海,曾幫助過無數人療愈疾病,恢復身心的健康,但她卻有一個非常不堪的原生家庭。在露易絲1歲半時,父母就離婚了。為了工作,母親只得把她寄養在別人家中。膽小又自卑的露易絲不僅經常被同學恥笑,連老師也不喜歡她。後來母親再婚,露易絲的繼父經常虐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