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太極是什麼?

2020-12-27 鴻儒講壇

混沌恍惚天地闢,

時空萬物皆太極。

微塵剎海無窮盡,

重重疊疊混為一。

前面我們介紹了易經萬物生成模型中的無極,也介紹了無極生太極過程中的先天五太,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太極。

太極是易經理論中最為重要,也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一個概念,最早出現於《莊子·大宗師》及《周易·繫辭》。

《莊子·大宗師》中,莊子對「太極」和「道」的關係描述如下:

夫道……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周易·繫辭》中對太極的論述我們都很熟悉了,就是萬物生成模型: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老子在《道德經》雖然沒有提出太極的概念,但提出了和《繫辭傳》中類似的萬物生成模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從老子、孔子、莊子這三個人的上述觀點中可以看到,數字「一」就是太極。太極一詞中的「太」為「至」,「極」為極限,太極就是「到了極限」,有大到極大,小到極小之意。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所不包,無所不有,包括了至大至小的空間極限、至久至近的時間極限和至虛至實、至有至無的物質極限,放之則彌六合,卷之退藏於心。

太極圖

在先天五太理論中,太極被定義為事物剛形成的狀態,就是天地未開,混沌未判時的那個奇異點。此時的太極,神、氣、形、質、體五行具備,但它的內部仍處於混沌未分、陰陽混雜的狀態,因此太極又被稱為混沌。

在萬物生成模型中,從太極之後又陸續化生出了兩儀、四象和八卦,所以太極是化生宇宙萬物的起點,故又被稱為萬物之母,相應地,無極被稱為萬物之始。

從之前在對無極的分析中我們也知道,無極和太極的區別在於我們觀測時空點的選擇,所以太極同樣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我們也可以將這個觀測時空點叫做太極點。當我們選擇了不同的時空點去觀測時,我們所看到的太極也就不同,那麼從不同太極點之後的發展路徑也就各不相同了。

比如我們可以將宇宙大爆炸起點的那個奇異點視作宇宙的太極點,這個太極點之後的爆炸和膨脹造就了我們今天所生活的這個宇宙;我們也可以將太陽系誕生的那個時空點定義為太陽系的太極點,從而有了太陽系的誕生和整個星系及星系內不同生命形式的演化。

宇宙的誕生

我們可以將盤古出生前的那個渾如雞子的混沌定義為太極點,之後就有了盤古的出生和開天闢地直至盤古死亡的故事;我們也可以將盤古死亡這個時空點定義為太極點,之後就有了我們這個宇宙的演化和人類及萬物的誕生。

根據太極的這個定義,宇宙萬事萬物都可以被視作一個太極,因此宇宙是一個太極,銀河系是一個太極,太陽系是一個太極,地球是一個太極,人是一個太極,人的細胞是一個太極、原子是一個太極、原子核是一個太極、夸克同樣是一個太極……。

萬物皆太極

從先天五太理論中,我們看到太極之中神、氣、形、質、體五行具備,也正因為這樣,太極內部也就蘊含著他自身過去的所有生成信息、現在的所有狀態信息和未來的所有進化信息。我們將太極的這個特性稱為太極的時空全息性。

我們之所以能夠用易經來為宇宙萬物構建各自的時空全息模型,其理論依據就是太極的時空全息性,所以我們也可以將所構建的這個時空全息模型叫做太極模型,宇宙萬物與為它量身訂做的太極模型在時間和空間上有著一一對應、息息相關的聯繫。

除了宇宙、地球、人體、原子等這些實體性質的太極外,還有很多虛體性質的太極,比如我們可以將一門學科,如物理學、管理學、化學等也視作一個太極,或者將一個人的病情、一個人的念頭、一個人的衣食住行這樣的事情都看作是一個太極。

物理學的太極模型

大家知道在易經預測時可以算一個人的疾病、算他的出行、算他的財運、算他與別人的合作、算他的事業、算他的工作求學,等等,林林總總可以有上百個測算的類別。

易經之所以能夠普遍性地測算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之所以可以無障礙地廣泛應用於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以及日常的社會生產和生活之中,就是由於我們能夠為這些領域內的這些或虛或實的研究對象構建起各自的時空全息模型,也就是太極模型,並根據這個模型來分析和預測這些事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由此可見太極在易經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莊子認為易經就是研究陰陽的學問:

《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

莊周夢蝶

但實際上他只看到了陰陽在易經中的重要地位,卻忽視了是太極生出了陰陽兩儀,忽視了太極在易經中更加基礎、更加核心的地位。若是對易經中的這些概念按重要性由高到低排序的話,那麼一定是按照無極、太極、陰陽、三才、……八卦這個順序排列下去。排在前面的是基礎和根本,排在後面的是細枝末節和工具手段,這就是易經的本和末。

現在很多人研究易經都只是重視八卦和六十四卦,甚至只重視八字、面相、手相、風水這些更加細枝末節的工具層面的東西,這就叫捨本逐末,本末倒置了。

從無極部分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太極是隨著觀測時空點的選取而變化的,這個觀測點可以沿著時間軸從古至今,從現在至未來去選取和移動;也可以沿著空間軸從遠到近,從外到內去選取和移動,所以這也就造成了太極所具有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窮嵌套的特性,這個特性也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觀點:

萬物皆在太極,萬物皆是太極,萬物皆藏太極。

這三個觀點都是站在我(太極點)的角度來觀測,向上向外觀測,就會發現我存在於某個或多個太極之中;向下向內觀測,會發現我內部仍然蘊藏著眾多的太極;而當我們去看我們自己的時候,會發現我自身也是一個太極。

比如,向上向外觀測,我們每個人都隸屬於家庭這個太極,同時也隸屬於社區、單位、某個團體、某個黨派、某個國家等多個太極之中;向下向內觀測,我們體內的每個臟器、四肢、頭顱、眼睛、耳朵、手指、我們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等等,也都是一個個太極。我們自身當然也是一個太極。

任何事物既然能被識別為一個事物,就自然有其構成要素以及各個要素間的相互作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關係就構成了該物體的結構,同時也就形成了自身的邊界。這個邊界的存在,將該物體與其外部環境區別開來。

同樣,構成這個事物的要素之所以能被識別為一個要素,也正是因為其自身同樣具有構成自身的要素、結構和邊界,所以這些要素同樣也是一個太極。可見,「萬物皆藏太極」是與「萬物皆在太極」相對應的,所描述的就是太極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窮嵌套的結構。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認為我們的宇宙不過是一粒微塵:

微塵中,各現無邊剎海;剎海之中,復有微塵;彼諸微塵內,復有剎海;如是重重,不可窮盡。

這個微塵剎海無窮嵌套的模型,以及佛教所說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正是太極的真實寫照。

我們對太極的學習,不僅僅是要了解太極的含義,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太極的應用價值,能夠應用太極思想去解決實際問題。

太極的核心價值所在,就是為所研究的對象構建一個時空全息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包括了研究對象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間信息,包括了研究對象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空間信息,包括了研究對象內外部各個構成要素的信息,也包括了各個構成要素之間的關係信息。

在應用太極思想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需要將研究對象的內外部環境視作一體,將研究對象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視作一體,將研究對象的各個構成要素視作一體。而這三個「視作一體」之所以能夠實現,就在於其中彼此之間的關係、聯繫。若沒有這個關係的存在,太極就成了一盤散沙,也就不能稱之為太極了。

時間、空間、要素、關係是太極的四根支柱,缺一不可。

上面我們介紹了太極的基本概念、特性和結構,揭開了籠罩在太極上面的神秘面紗。我們反對將易經神秘化,因此在將無極拉下神壇之後,繼續將太極也拉下神壇。按照魯迅先生的說法,這叫做「褫其華袞,示人本相」,便於我們對易經的認識和學習,進一步推動易經的四化改革。

睿智奇謀,經國濟世

植根易經思想,用東方謀略與智慧解決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乃至生活中的問題。

歡迎提出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我們會全力為您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淺談易經:三生萬物皆太極,一字一畫亦太極
    在這裡我也同樣淺談易是什麼,個人認為易可以理解為,一切事物開始與結束,所生成的時間及空間就是易。2、易既然是事物開始與結束,所生成的時間及空間。那麼在這個時間及空間之內,發生的一切變化及影響,所產生的範圍就是太極。而這個範圍可能是三維立體,也可能是二維平面。太極無處不在,大到宇宙生命起源,小到單體細胞分裂,都有自己的太極。
  • 易經精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
    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文學著作《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發蒙與起源。無論是老子中的「道,非常道」中的道還是孔子的「吾道一已貫」之中的一,都源自《易經》中最基本的思想,那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懂點易經,讓你成為朋友圈的焦點人陰陽是如何產生的呢?陰陽之道對中華民族文化具有什麼影響呢?
  • 學習易經有什麼好處?對自己有什麼用?
    小編從事易經行業。很多人喜歡問小編。學習易經有什麼好處呢?會不會對自己有什麼影響呢?小編在這裡告訴大家。易經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易經中所包含的宇宙自然和人事法則,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碰到。假如我們可以花一點時間去了解易經,那麼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雷神和火神是什麼來歷?《易經》中雷火交加是什麼寓意?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用「火神山、雷神山」來命名,有沒有什麼講究。這個肯定是要有講究的了,中國傳統,大事小情都要看個日子,而這次並沒有向以往一樣按照地理位置去命名,而是選了兩個「神」去命名,肯定不是隨便取的。我們先來看一下雷神和火神。
  •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分別是什麼意思?他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那麼當你聽到太極、兩儀、四象、八卦,這些東西的時候,是不是又是一頭霧水?究竟什麼是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它們是從哪裡而來,又分別代表了什麼?"太極"與"太極圖"究竟從何而來?想必有不少人都聽過一句話,叫"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化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這句話聽起來感覺非常的高深奇妙,覺得這是一般人都接觸不到的領域。那麼它們到底指的是什麼?又代表了什麼?就先從太極說起吧。
  • 《易經》在告訴我們什麼?答:兩個字,卻不是「吉兇」
    《經》,讓《易經》被定性為了「佔卜之書」,直到《傳》的出現,才讓《易經》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它已經是一部「哲學之書」。不過,無論是「佔卜」,還是「哲學」,《易經》都在告訴我們兩個字,而這兩個字卻不是與《易經》形影不離的「吉兇」。那麼,《易經》告訴我們的這兩個字是什麼呢?「規律」,沒錯,就是「規律」!
  • 研究了20年的《易經》,用8個問題告訴你:它到底講了什麼?
    《周易》,又名《易經》或《易》,曾被認為是一本算命的書,後來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總源頭,它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測又簡單易讀,對中華文化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很多人想了解易經,但是卻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今天給大家分享8個問題,告訴大家:易經到底講了什麼?第一問:易經是什麼?
  • 《易經》中三個簡單的字上、止、正!到底代表著什麼!
    《易經》是一本關於變革,簡單和困難的書。它總結了規則並指導著看似不斷變化和混亂的世界中的生活。現在談論三個詞。上:能進《周易》裡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即自然)的運動既強大又健壯。在時機的變化中,能夠知道進退,願意,謙虛低調,不遭受禍害的能力是"停止"的。無論何種情況,其底線都從未動搖過,以明確的良心和坦率生活是"積極的"。能夠前進,後退,保持,能夠完成這三點,生活中的弊端是什麼?
  • 傳說中的雷神和火神都是誰?《易經》中雷火交加又是什麼意思?
    而且在「群經之首」——《易經》中,也有「雷火交加」一說,這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我們就帶著這兩個問題來看一下。我們先來看一下雷神和火神。雷神雷神之怒,雷神的雷破壞力極強,惡魔若把他惹怒了,一道雷將他們全劈死。
  • 《易經》:命運是上天註定的嗎?生命到底是什麼?從哪來到哪去?
    隨後他們驚奇的發現,通過研究得出的《遺傳密碼》,竟然和中國的《易經》驚人的一致,《易經》中的64卦,再現了生命的本質。古人之所以拿《易經》來卜卦,正是因為它就是一把開啟生命密碼的鑰匙,只是由於古代的科技水平有限,導致大多數人都對《易經》存在誤解。在《易經》中,生命的誕生有三個源頭,分別是:生命誕生於太極陰陽相感相應;生命誕生於五行元素相生相剋;生命誕生於物質運動轉換交合。
  • 什麼人福氣薄?《易經》中的一個字是關鍵!懂得人可能福氣自來
    我們熟知的「群經之首」——《易經》,就給了我們很有益的啟示。易之萬變,不離其宗,守其規則,天、地、人三才相感應。一個人的福氣,是可以自己造的,讀懂《易經》中的一個字,福氣自然來。人生是禍是福,很多時候,就看你能否守住這一個「止」字。
  • 易經透漏:宇宙中堅不可摧的一股神秘力量,可能就存在每個人體內
    《易經》對後人的影響非常大,其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哲理知識,不僅可以用來佔卜,而且也揭示了宇宙中的很多奧秘,讀來讓人頓覺奧妙無窮。到了現代,也有種種證據表明,《易經》其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馮友蘭臨終前留下了這樣的告誡:30多年前,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 易經適合什麼人學?這3種人最適合學習易經,看看你在其中嗎
    當然也有一些人沒有那麼大的事業心,通過學習易經想達到清靜無為的狀態,不被世俗名利所困擾。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讀易經,也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對易經長篇累牘,讓初學者一頭霧水。事實上,並不是什麼人都適合學習易經。正如我們去學校上學,我們選擇學校,學校也選擇我們。每個學校都有個分數線,而低於那個分數線的就會被淘汰掉。
  • 易經透露:宇宙中有股堅不可摧的神秘力量,可能就隱藏在我們體內
    然而事實上,它卻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吸引著後世對它進行探索和研究,終於在今天被證實:《易經》中的內容不是迷信,而是超科學,它的奧秘就在於能夠把握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進而對人對事的發展變化進行預測。以陰為重、以陽為輕,陰主於內、陽薄於外,這就是那個高級太極形態。如此才能形成穩定恆久的結構,這就是那個宇宙的巨大真相和萬事萬物遵循的暗法則。《易經》中有一卦,為艮卦,之所以能夠居於和坤乾同等的地位,它所揭示的天道之所以能夠稱為本源,道理就在這裡。
  • 理解了孔子的四個聖人之道,即可理解太極生兩儀的真正含義
    對於《易經繫辭》中這一段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千古名言: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二千多年來的文人學者,對此也作出過多種多樣的解釋。有很多人認為,這一段話講的是宇宙的生成過程,是中國古代的宇宙生成論。
  • 《易經》:宇宙中堅不可摧的神秘力量,可能就存在人類的體內
    著名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的原理中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能量是不變的,也是不滅的,盛衰消長,循環往復,這一重大發現讓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由此可以看出,《易經》與科學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
  • 《易經的智慧》:07集-乾卦-六龍御天
    凝聚著中國古聖先賢古老智慧的《易經》,曾被誤解為就是一本算命伏羲先天八卦圖的書。其實,算命只是它最小的用途,那麼《易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神秘的《易經》,也稱《周易》,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測,又簡單容易的書,是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寶典。
  • 8句話,讓你記住《易經》中的64卦和384爻,會越來越順
    它的產生從伏羲畫八卦開始,8卦就是這個系統中最原始的符號,這種符號,經過文王推演復卦,而成64卦。《易經》中卦的基本組成要素是"爻",爻是《周易》最基本的符號,卦的最小構成單位。64卦有64個符號,每一個符號都是由6爻組成,這6個爻既代表了時間的先後同時也有空間位置的高低。
  • 《易經》的源流和如何讀懂《易經》的古注
    伏羲氏到了孔子出現後,以傳十篇來解說《易經》,起名叫《十翼》。易經所顯示的大道明了,包含萬象,有本體而無名,孔子以太極來命名,以表達聖人做易經的作用,意思就是要透過道理來顯現事物的本體,以至於能通達吉兇禍福的天命,把經意所闡述的義蘊都完全顯現出來。孔子的弟子傳承了孔子易經的內涵,從商瞿以後,數傳到齊人田何,傳到王同,周王孫,丁寬,服生,四人都著有《易傳》。
  • 易經到底難不難學?學習易經有個捷徑,一般人不會告訴你
    易經在現代社會中,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每當人們談論起易經,總是和枯燥的文言文聯繫在一起,再加上一些片面的、專業的、誇張的解讀和描述,很容易讓人產生高深莫測的感覺。久而久之,易經似乎成了專家和學者研究的對象,而普通人遙望著易經這座「象牙塔」,只能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