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人們曾用「兩行文字,撐天柱地;一副對聯,評古涵今。」來評價春聯。貼春聯,是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重要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春節什麼時候貼春聯合適?貼春聯的由來
春聯的傳說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裡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須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茶、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餵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茶、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桃符」即為現在春聯的雛形。
春聯的內容
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神聯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
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五穀豐登 ,六畜興旺」;「米麵如山厚,油鹽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
另外還有一些單聯,如每個室內都貼「抬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
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春聯演變到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種民間的藝術表現形式了,對於它的書寫格式也有了一定的要求:(1)字數相等,譬如:「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這副春聯每聯都是七個字,上下聯字數相等,這是春聯的最基本的要求。(2)詞性一致,就是說組成上聯的各個詞組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詞組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上下聯的詞性,就是說詞的類別性質,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要對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對。(3)平仄相調,聯上下聯的表現方法,要注意聲律相對,也就是平仄相調。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4)選好橫披,橫披,又叫橫批,橫額,橫聯。橫披除輓聯、壽聯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橫批要和內容相結合。
貼春聯的時間
貼春聯的時間全國各地都有各自的風俗,一般來說,貼春聯的最佳時間是臘月29日的下午未時(13點至15點),過完新年後,正月份要把已貼的春聯取下後燒掉(或是丟掉),民間有一種神話的傳說:春聯即為天上的神仙,當春聯燒掉後,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民間的情況,希望天神能給民間的家庭帶來好運。總而言之,春聯的作用在於避邪和期盼來年有個好年景,所以不論是在哪裡貼春聯的時間最遲也不應超過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