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喜歡對聯的朋友。但是我發現,其中有不少的朋友雖然對的很歡,卻對對聯的基本規則,特別是平仄規則並不怎麼清楚。當然,其中有一部分朋友是願意學習平仄規則的,但可能一下子沒找到學習的地方。也有一部分人覺得,我只要對得高興,句子意境有了就行,現代人誰還在乎那些平仄規則啊。
對於後面這一部分人,我想說的是,既然你說是在對聯,那總得給對聯一些尊重,按照對聯的規矩來吧。打個比方,一個小孩子,可以拿著足球當皮球拍;但一個大人,嘴裡說著去踢足球,手裡卻運著球投到對方球門裡去,雖然也可以玩得很熱鬧,但總是有些彆扭吧。又比如下象棋,「將、士」出了九宮到處跑,「車」能夠拐彎,總不是個事兒吧?
所以,既然玩對聯了,總應該了解一下對聯的規則吧。其實對聯的基本規則很簡單,就三句話15個字:字數要相等、句子要對仗、平仄要合律。
對聯基本規則一:字數要相等
這是對聯最基礎的規則。如果你願意在你家大門左邊貼五個字,右邊貼七個字,當然也不犯法,但這個肯定不是對聯。可能有人不屑一顧:這個還用說?但其實,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副上下聯字數不等的對聯。
話說袁世凱復闢帝制83天後,一命嗚呼歸天去了。於是有人寫了如下這副對聯:
袁世凱 千古中國人民萬歲
眾所周知,對聯的基本要求就是上下聯字數相等。在這幅對聯中,「千古」對「萬歲」沒問題(其實也有問題,尾字都是仄聲),但是「袁世凱」對「中國人民」字數就不對了,不成對。所以,這幅奇特的對聯的真正含義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看懂了背後意義的人,都對這幅「對聯」讚不絕口。不過這是在特定情況下出現的特殊「對聯」,並不能說明對聯上下聯字數可以不相等。恰恰相反,它正是利用對聯「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這一規則實現了諷刺目的。
對聯基本規則二:句子要對仗
對聯的第二個基本規則,就是上下聯彼此對仗。對仗有三個基本要求。
一是上下聯在相應位置的詞類必須相當
舉例說明如下: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這副對聯中,「牆」對「山」,「蘆葦」對「竹筍」,「頭」對「嘴」,「腳」對「皮」,「根」對「腹」,都是名詞對名詞;「上」對「間」,「底」對「中」,都是方位詞對方位詞;「重」對「尖」,「輕」對「厚」,「淺」對「空」,都是形容詞對形容詞。
除了大的詞類之外,還有各種小類。比如,名詞下面還可以細分為人名、地名、動物、植物、天文、時令、服飾……動詞、形容詞等也一樣可以再細分。如果可能的話,用小類來對更好,比如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植物對植物,等等。上面這副對聯,「蘆葦」對「竹筍」,都是植物;「頭」對「嘴」,都是人體部位,就非常好。
二是上下聯結構必須相應
指的是上下聯必需具有相同的語法結構。仍以上面的對聯為例: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這副對聯的上下聯語法結構是完全一樣的。整個句子是個主謂結構,前半句四個字是主,後半句七個字是謂。其中,前四字是個偏正結構,中心詞是「蘆葦」和「竹筍」,「牆上」和「山間」是定語;後七字則是個聯合結構,「頭/重」「腳/輕」「根底/淺」三個主謂結構並列在一起。
三是節奏必須相同
指的是上下兩聯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還是這幅對聯:
牆上 蘆葦,頭重 腳輕 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 皮厚 腹中空
上下聯的節奏完全一樣,都是二——二——二——二——三。
滿足了以上對仗要求的對聯,屬於工對。如果不能完全做到,就叫做寬對。對對聯,首先要考慮工對,實在不得已,才退而求寬對。
對聯基本規則三:平仄要合律
平仄規則稍微複雜一點,下面分為句末、句中以及句間三個層面來講。
(1)上聯句末要仄收,下聯平收
也就是說,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則必須是平聲。這是對聯平仄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搞反或者不管。
所以,如果你出了個末字為平聲字的句子,千萬不能說「請對下聯」,可以說「請對上聯」或者直接「請對」就好。在家貼春聯的時候,也要根據這個規則分清楚左右,上聯貼右邊,下聯貼左邊。
(2)句中要平仄交替,上下聯要平仄相對
對聯平仄規則的專業叫法是馬蹄韻。因為對聯平仄交替變換的規律,與馬蹄行進之規律一樣,所以得名。為方便記憶,我將不同字數對聯的平仄格式列成一張表,直接對照著用就好:
至於八言以上(含八言)聯句,其平仄要視節奏而定。比如八言句的句子節奏為3+5,則分別符合三言句和五言句的格律就行。以此類推。下面以七言句為例,具體說明一下。
杭州西湖嶽廟有一副對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其平仄如下圖所示,與七言句的第(1)種平仄格式完全吻合。
另外,詩詞中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在對聯中一樣成立。「一三五不論」是指七言句中的第一、第三、第五個字可平可仄(五言句則是第一第三字);「二四六分明」是指第二、第四、第六個字的平仄要差異分明,具體來說是二四不同二六同。比如濟南大明湖鐵公祠的這幅對聯: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如下圖所示,這副對聯的上聯符合七言句的第(2)種平仄格式,但下聯第一字變成了仄聲(「一」為入聲字,故也是仄聲),第三字變成了平聲,是典型的「一三五不論」。
但「一三五不論」也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的。例如,七言句格式(1)的下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必須是「平」,否則就要犯「孤平」大忌;而七言句格式(2)的下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必須是仄,否則就要犯「三平尾」大忌。
(3)多句對聯的句腳,也有平仄要求
假如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不止一句,那麼,除了每一句中有平仄要求之外,每一句的句腳也有平仄要求。
多句對聯的句腳平仄,完全符合馬蹄韻要求的,為正格。
舉例說明:
我去太匆匆,騎鶴仙人還送客茲遊良倦倦,落花時節其登樓
——這是武昌黃鶴樓聯,每邊兩句,其句腳平仄為「平仄,仄平」,屬於正格。
勝地重新,在紅藕花中,綠楊陰裡清遊自昔,看長天一色,朗月當空
——這是杭州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聯,每邊三句,其句腳平仄為「平平仄,仄仄平」(「昔」為入聲字,故也是仄聲),屬於正格。
曉鍾歷歷,曉磬泠泠,細參個裡機關,凡處境無非夢幻
嵐氣重重,雲峰乙乙,飽看天然圖畫,不學仙也是真仙
——這是四川灌縣青城山建福宮聯,每邊四句,其句腳平仄為「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屬於正格。
每邊四句以上的長聯,初學者基本上不會涉及,所以省略。記住了上面這些,對聯的規則基本上也就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