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俗稱對子。
網上看到很多人喜歡出對子,也有很多人喜歡對對子。看到有些人對的對子,我很想說幾句。
對聯是由古代詩詞中演化而來的。起源於桃符,五代開始流行,明清時期達到興盛;講究上下兩句格式工整。格式工整除了必須的押韻、平仄之外,還要講究兩句的詞性相同,詞意相對或相近,而且上下聯要相應成趣。
比如我們最基本的對句是小時候學的《笠翁對韻》: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對聯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才華。往往幾個字就濃縮了很多文化經典。歷史上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對聯的故事,最有名的是蘇軾。
蘇軾是才情並茂的官方大叔,常常所到之處都是學問。
一日蘇軾造訪好友佛印。開門的卻是一個小和尚,蘇軾就問:禿驢何在。
而小和尚也非等閒之輩,就立馬對上:東坡吃草。
小和尚的機智幽默躍然紙上。
一日蘇軾著便裝又去寺廟遊玩,寺廟內香火不旺,蘇大叔又是一個滿臉鬍鬚、衣衫不整的邋遢外表,他以為他自己是名人,會待遇很高;哪知去了之後,和尚有眼不識金鑲玉,勉強給他賞了一個座,並沏了茶。後來聊天過程中知道他是當地一名官員,就有一個年紀大點的和尚應酬,口語有了敬詞:請坐,敬茶;最後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蘇學士,便更敬畏了。待遇立馬成了:請上坐,敬香茶。最後和尚們懇請蘇大叔留下墨寶。大叔立馬寫了一幅對聯: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文化人不用吐髒字,罵人功夫卻是出口成章,順手捻來。蘇軾不動聲色的吐槽自己的遭遇,卻留下千古美談。
我們最熟悉的《紅樓夢》中的對聯特別多,比如太虛幻境中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智通寺的門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寧國府上房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賈雨村吟詩: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這些都是後來琅琅上口的上等對聯。
對聯的規則:上下聯字數必須一樣,上下聯不能出現重複的字;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就是要求平仄相對,(平聲,就是一聲;仄聲,就是二聲三聲四聲字)。
比如: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為冬白頭。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為什麼下聯中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呢?
這要從音高上來講。
音高是指聲音的高低,它決定於發間體振動的快慢,音高變化最對體現的就是聲調,其中陽平就是音高值最高的。
平聲音的音高是最高的,這就是我們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需要注意的。要想讓孩子的名字被人叫響亮些,就要用平聲音字,而不是人們自己感受的去聲字。
作業:
1出一個蘇軾在杭州任知府時出的千古難對的對聯,求下聯
遊西湖,提西壺,錫壺掉西湖,惜乎錫湖。
2李廣將軍是漢代人們崇尚的武將,他射石的故事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唐朝盧綸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後人出了上聯: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硬
求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