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經典的對聯:騎青牛過函谷,老子姓李,下聯如何回懟?

2020-12-05 走遍了大江大河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所以留下來的文化肯定有很多。就像唐詩宋詞一樣,詩詞的文化從古一直流傳至今。在許許多多的文化中,對聯的文化也是不容小覷的。先不說我們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就是在古代也是很喜歡對對聯的。古時候的文人墨客他們可不只是喜歡吟詩作對、插花作賦。這對對聯也是文人墨客之間聚會的時候最喜歡做的遊戲之一,而且一直流傳到現在。

排在第一的要數清朝道光年間的龍啟瑞了,這孩子的人生就像開了掛,是個神童,11歲就考中秀才,20歲就中了狀元。有一天,九歲的龍啟瑞在麗澤塘邊玩,看見私塾裡教書先生正在考他的學生,老師出上聯:"塘中蓮苞攥紅拳,打那個?"學生們面面相覷都答不上來。龍啟瑞一時技癢,看無人能答,就不自覺對出了下聯:"水面荷葉伸綠掌,要什麼?"意境全對,老師瞬間來了興致。老師繼而又出一上聯:"七鴨浮塘,數數數三雙一隻",龍啟瑞對下聯:"尺魚躍水,量量量九寸十分",也對的十分工整。

再比如這個:弓長張張弓,張弓手張弓射箭,箭箭皆中。這個出上聯的人姓張,總是吹噓自己射箭多厲害,於是有個木匠就看不下去了,他姓李,就給回了一句,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難開,你看古人實在是太會玩了,把自己的姓名和職業都聯繫到一起,才能打擊對方的氣焰,所以我們作為現代人,這對聯裡的門道太多了,需要細細品味。

接下來這個就屬於奇聯、絕聯了。上聯云:"騎青牛,出函谷,老子姓李"。出對很絕,用典老子出關,最後四字還語意雙關,既陳述事實,又帶有不可一世的傲慢。且,誰能對得上老子?還真有高手,唐朝一姓劉的平民根據自己的姓氏就對出了下聯:"斬白蛇,興漢室,高祖是劉。"真對絕了!化用劉邦斬白蛇起義事,最後四字同樣語帶雙關,而且足以壓制住上聯那種狂勁。

不得不說,對聯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而這個千古絕妙的對聯對的也是極好的,既工整,霸氣的回懟了回去。話說回來,你能嘗試對上這個對聯嗎?

相關焦點

  •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很是經典!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很是經典!咱們筆者為大家分享一個非常有趣的傳統文化-對聯,而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積澱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遺產,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的精神體現。
  •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堪稱經典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更是發展出了很多類型的優秀文化,比如說對聯就是其中之一,甚至直到現在,由對聯發展過來的春聯更是走進了我們家家戶戶,每年春節的時候都會掛上春聯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因此對於這種文化遺產,我們一定要繼承保護下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們的民族才能進步,對聯文化經過千年的傳承,早已經十分完善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才會有很多經典的對聯流傳下來。相信大家在平日生活裡還是見過很多對聯的,雖然我們如今不經常以對交友,但是對聯在古時候可以說是人們娛樂交友的一種方式。
  • 上聯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亮了!
    對聯又稱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語、儷辭、聯語、門對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開始於明代。有些對聯非常有意思,因為很難對出下聯,所以往往被稱為「絕對」,但是「高手在民間」,多數「絕對」,都被有才的群眾一一破解。
  • 千古絕對!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才子給出的下聯堪稱經典!
    在現代,我們只有在過春節時才有機會接觸到對聯。而在古代,對聯十分常見。各個商鋪的大門兩旁都會掛著刻著對聯的牌匾。經濟情況窘迫的讀書人也會寫上幾幅對聯拿到市集上販賣。在酒桌上,文人墨客也會使用對對子的方式來助興。坊間還流傳著許多關於對聯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分享兩個經典的小故事。
  • 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書生的下聯成經典
    比如我國古代很多經典的對聯,皆出自民間,比如蘇小妹的對聯趣事,還有清代的鄭板橋、紀曉嵐的經典佳對,大多數都是來源於民間。對聯講究平仄協調,而且對仗要工整,不能有缺字或者多字的情況。對聯和詩詞很像,對韻律有著嚴格的要求,可以說對聯就是詩詞的濃縮版。
  • 千古對聯!上聯:「宰相肚裡能撐船」人人皆知,下聯卻少有人知
    千古對聯!上聯:「宰相肚裡能撐船」人人皆知,下聯卻少有人知我們中華民族,發展了上下五千年,這是一段非常長的時間,在這段歷史長河中,我們的前輩們一直在生活的過程中積攢生活經驗,他們會把這些經驗通過各種的文化形式努力流傳下來,可能是通過俗語的形式,或者是諺語的形式,還可能是歇後語的形式,還可能是打油詩的形式,或者是順口溜的形式,還可能是對聯的形式,總之都是民間非常接地氣的表達方式,這樣的文化形式也比較容易傳播
  • 拆字對聯「良犬為狼差點狠」,蘇東坡對出,對聯成為千古絕對
    這還不止,要論對聯的精妙程度,蘇東坡也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了。而且關於蘇軾還發生了很多的關於對聯的趣事,其中的一副對聯還成為了千古絕對。如果說大唐不能沒有李白,那麼宋朝就不能沒有蘇東坡。宋朝與遼金多年來總是打打停停,遼國有一位使者來到中原,仗著自己的國家兵強馬壯,更是目中無人,他覺得大宋沒有一個有才學的人,他之所以他這麼狂妄,是因為他有一副對聯,上聯是"三光日月星"。這副對聯的難度在於有數量的限制,三是一個數字,然後特指日月星,下聯就不能用到三這個數字了,所以一時間難倒了很多才子。蘇軾聽說後就趕了過去,蘇軾給出的下聯是"四詩風雅頌"。蘇軾的這副對聯也被廣為流傳,成為了佳話。
  • 上聯:老子天下第一;下聯你怎麼對?
    今天再給大家帶來一對聯,這幅對聯呢比較有意思,上聯是:老子天下第一。大家不要誤會啊,此「老子」非彼「老子」也,這幅對聯上聯裡面所謂的老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聖人、道教教祖「老子」。老子,即李耳,又稱老聃,是道教教祖,在道教中老子被大家尊稱為道祖,我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對我國兩千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是世界文化名人,居世界上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經》,在我國文化史上是一位非常非常了不得且重要的人物,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 千古絕對!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下聯堪稱經典!
    對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門上都要貼對聯。當然了,春聯是比較正規的。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用對聯來娛樂。一個人出一個上聯,讓另一個人來回答,趣味性非常好。清朝年間,出現了一位大才子,他就是紀曉嵐。紀曉嵐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有很深的學問。乾隆皇帝也是一位自詡才華很高的人,因此經常出題考驗紀曉嵐。有一次,乾隆出了一個上聯是這樣的,一日為日,兩日為昌,三日為晶。
  • 拆字對聯「良犬為狼差點狠」,蘇東坡對出下聯,被後人傳頌至今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對聯是我國一種非常獨特的一種藝術形式,數千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對聯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在宋朝的時候,大文豪蘇東坡除了會寫詩,在對對聯上也是一把好手,有很多經典的小故事都和蘇東坡有關,今天就來和大家說一說和對聯有關的一些趣事吧。
  • 千古絕對!下聯:趺寶座、西方佛子、丈六金身,上聯令人想入非非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叢中的一朵奇葩,它意境優美時,成千古絕對;它趣味盎然時,成千古趣對。這一點註定了對聯要比詩歌和文章,受到老百姓的喜愛。因為,詩歌有境界者,自成高格;文章有立意者,方能流傳。對聯不一樣,它是徹徹底底的大眾文化,哪管得著意境和立意,只要有趣,它便能流傳千古。
  • 詩仙李白醉酒寫對聯,上聯得以流傳千古,下聯卻苦思無果
    可就是這樣一位名譽中外的偉大詩人,有一次卻在自己的對聯上栽了跟頭,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中有一位鐵匠最是瘋狂,非要李白給他的鐵匠鋪寫一副對聯,平易近人的李白也就隨口答應了,只是索要了幾壇好酒作為報酬。
  • 千古絕對!上聯:「花和尚大鬧野豬林」,下聯太經典了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由上下聯組合而成,字數多少無要求,但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意境相符,它起源於五代十國的後蜀國主孟昶,明清兩朝尤為興盛,傳承至今已然上千年,在古代受到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喜愛和追捧,到了今天,更是被廣泛的運用到了各行各業之中,成為了老百姓最為喜愛的傳統習俗文化之一!
  • 現代人如何對對聯
    對聯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才華。往往幾個字就濃縮了很多文化經典。歷史上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對聯的故事,最有名的是蘇軾。蘇軾是才情並茂的官方大叔,常常所到之處都是學問。一日蘇軾造訪好友佛印。開門的卻是一個小和尚,蘇軾就問:禿驢何在。
  • 千古絕對!一口為口 二口為呂 三口為品,下聯更為經典
    而對聯則是由漢字所衍生的一種優秀的文化傳統。對聯講究的是對仗工整,上下文通順。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類似於對聯的斯文的話術。但真正的對聯形成其實是在五代十國之後。當時的統治者皇帝為了迎接新春,這才創作了對聯的說法。而從那時開始,對聯一直都是作為春節的專屬。
  • 上聯: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對聯愛好者對出的下聯令人讚嘆
    古代曾有這樣一個經典的上聯:「牆邊柳,枕邊妻,無葉不青,無夜不親。」就曾難倒了不少對聯愛好者,之所以這個上聯比較難,主要是對聯的後半句「無葉不青,無夜不親」剛好形容了前半句的「牆邊柳,枕邊妻」。況且,對聯中的「葉」與「夜」同音,「青」與「親」近音,可謂是十分對稱。
  • 洪秀全石達開李秀成,太平天國將領不是土包子,留下對聯傳千古
    不管大家對太平天國如何評價,至少在一段時間裡太平天國成為了清朝統治者的噩夢。很多人誤認為太平天國參與者都是農民,都是土包子,都是沒文化的。但其實太平天國也留下了許多經典對聯。關注小編,一起欣賞這些擁有獨特歷史文化味道的對聯吧。第1首:維皇大德曰生,用夏變夷,待驅歐美非澳四洲人,歸我版圖一乃統;於文止戈為武, 撥亂反正,盡沒藍白紅黃八旗籍,列諸藩服千斯年。
  • 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下聯更經典,橫批一出頓時成千古絕對
    我國的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很深的文化底蘊,我們從對聯中便可以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對對聯不僅是風流雅士所愛,平民百姓一樣十分中意,在逐漸的演化中,對聯的上下聯不在毫無章法,而是開始要求上下配對公正,後來家家戶戶也都在門上貼對聯。
  • 明代「最懶」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卻成千古絕對流傳至今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的藝術形式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據史書記載,我國最早的對聯出現在三國時期,江西廬陵曾出土了一尊鐵十字架,其上寫道: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聯也變得愈發精妙,若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絕對瞧不出箇中奧秘。
  • 用「長」字組成的奇特對聯,上下聯完全一樣,文人:堪稱經典
    在古代娛樂水平受限,文人比拼內力途徑單一的情況下,對對子倒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也正是因為此,歷史上才得以留下數不盡的經典對聯。 乾隆年間,有一個叫做秦大士的人,此人自幼便聰明異常,10歲能寫詩文,23歲高中了舉人,38歲成為了清朝開國以後的第43位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