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亮了!

2020-12-05 讀寫聽說

對聯又稱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語、儷辭、聯語、門對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開始於明代。

有些對聯非常有意思,因為很難對出下聯,所以往往被稱為「絕對」,但是「高手在民間」,多數「絕對」,都被有才的群眾一一破解。比如有個上聯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無論正著讀還是倒著讀都是一個意思。高手們是這樣對下聯的: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北京輸油管油輸京北。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山西運煤車煤運西山。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山東落花生花落東山。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南海護衛艦衛護海南。

在讀寫菌看來,這個上聯應該是近幾年的事,新聞顯示,2002年時,「上海建立一座水處理設備生產基地。……設備能將自來水、海水等各種水源處理為直飲水。」可見這些年來,我們的傳統文化並沒有式微。

讀寫菌想到了另一幅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要對好下聯,的確不易。

然而高手仍然在民間,快來看看:

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廬山泰山黃山華山玉山,五山萬世長存。

這個下聯中,多數人對「玉山」不甚理解。玉山,位於臺灣中部,是中國東部最高峰。既然都不熟悉「玉山」,那麼,把它和前面四座山並列起來,就不太合適。而且,上下聯還重複了一個「五」字,也是對聯大忌。如果下聯要以山來對,不妨用「五嶽」:

泰山衡山華山衡山嵩山,諸嶽萬世長存。

另有一幅下聯,用皇帝的廟號作對:

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世宗光宗太宗玄宗仁宗,諸宗功益萬年。

但是,這幾位皇帝,具體何指,估計也不統一。我們對歷史上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即「唐太宗宋太祖」)比較熟悉,但是「世宗」具體指誰?「光宗」呢?這都不是一個朝代的,硬把人家放到一個微信群裡,不吵架才怪。

所以,相對而言,讀寫菌對下面這個對聯比較認可:

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書聖畫聖詩聖酒聖茶聖,諸聖譽享萬年。

其中「書聖」指的是王羲之,「畫聖」指的是吳道子,「詩聖」指的是杜甫,「酒聖」指的是杜康,「茶聖」指的是陸羽。用這五個人去對「五子」,可以說是比較完美的了。

不知你有何見解?歡迎留言討論喲。

【說明】本文由「中學生讀寫」微號編輯創作,這裡是中學生的學習園地,成年人的心靈港灣,本號已參與版權保護協會,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很是經典!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很是經典!咱們筆者為大家分享一個非常有趣的傳統文化-對聯,而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積澱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遺產,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的精神體現。
  •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堪稱經典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個經典的對聯,可以說難倒了更多人,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這個對聯相信大家一看就就知道是什麼意思,因為這五個人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人物,他們在自己的領域都有著極高的知名度。
  • 山東出上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陝西給的下聯成絕唱
    山東出上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陝西給的下聯稱絕唱筆者今天與大家講一則有關對聯文化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文化古國,中國有著許多古老的文明、文化,而對聯文化就是其中極具的特色的一種文化,毫不誇張地講,對聯文化從古至今,對人們都是有著極大的影響的
  • 世人皆知孔子、孟子、老子、莊子,但你聽說過「張子」嗎?
    這裡提到的「張子」,就是堪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等那些聞名天下的經學大師媲美的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張載。張載,字子厚,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鳳翔郿縣(今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橫渠鎮)人。張載一生博覽群書,最大的貢獻是創立了著名的儒學「關學」學派,其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孔、孟為法。
  • 上聯:老子天下第一;下聯你怎麼對?
    今天再給大家帶來一對聯,這幅對聯呢比較有意思,上聯是:老子天下第一。大家不要誤會啊,此「老子」非彼「老子」也,這幅對聯上聯裡面所謂的老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聖人、道教教祖「老子」。老子,即李耳,又稱老聃,是道教教祖,在道教中老子被大家尊稱為道祖,我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對我國兩千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是世界文化名人,居世界上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經》,在我國文化史上是一位非常非常了不得且重要的人物,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 上聯「莫言路遙遇秋雨」,網友腦洞大開出4套下聯,讀來高端大氣
    對聯文化是我國獨有的文學形式,分為上聯和下聯,上聯叫出句,下聯叫對句。至今為止,每逢在春節期間,人們也都要在門上貼上對聯,取其吉祥之意。因為深受百姓的歡迎,所以也誕生了許多的千古絕對。在寫詩詞這件事上,今人肯定是比不上古人的。
  • 一套解讀孔子、老子、莊子的書,風靡日本幾十年,都說了啥?
    一套共六本,分別是《論語讀本》、《墨子讀本》、《孟子讀本》、《老子讀本》、《孫子讀本》、《莊子內篇讀本》。 《孟子讀本》的作者貝冢茂樹,六歲就跟祖父小川駒桔學習「四書五經」等中國經典作品,在甲骨文和金文方面造詣頗深,是「京都大學三傑」之一。
  • 千古經典的對聯:騎青牛過函谷,老子姓李,下聯如何回懟?
    有一天,九歲的龍啟瑞在麗澤塘邊玩,看見私塾裡教書先生正在考他的學生,老師出上聯:"塘中蓮苞攥紅拳,打那個?"學生們面面相覷都答不上來。龍啟瑞一時技癢,看無人能答,就不自覺對出了下聯:"水面荷葉伸綠掌,要什麼?"意境全對,老師瞬間來了興致。老師繼而又出一上聯:"七鴨浮塘,數數數三雙一隻",龍啟瑞對下聯:"尺魚躍水,量量量九寸十分",也對的十分工整。
  • 一套解讀孔子、老子、莊子的書,風靡日本幾十年,都說了啥?|Chin@美物
    一套共六本,分別是《論語讀本》、《墨子讀本》、《孟子讀本》、《老子讀本》、《孫子讀本》、《莊子內篇讀本》。《孟子讀本》的作者貝冢茂樹,六歲就跟祖父小川駒桔學習「四書五經」等中國經典作品,在甲骨文和金文方面造詣頗深,是「京都大學三傑」之一。講解《莊子》的是福永光司,曾任京都大學人文學研究所所長,對中國思想史,尤其是老莊思想及道教研究頗深。
  • 日本人出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中國網友對出下聯,堪稱教科書
    日本人出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中國網友對出下聯,堪稱教科書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傳承了幾千年,長久沉澱下來,頗有些可研究之處。對聯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比較特殊的一個領域,發展到現在,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餐桌上有一盤五花肉,和珅頓時有了靈感,出了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為了讓皇帝開心,同時也能夠挫挫和珅的威風,一下子對出下聯"五兩六錢七把蔥"。皇帝一聽樂開了花。
  • 戰國三大毒舌思想家:莊子、孟子和墨子,誰最毒舌?
    但莊子又喜歡辯論,經常把名家的辯論大師惠施辯的是無計可施。這就是莊子的語言藝術。這樣的天才的語言藝術,又讓莊子成為戰國時期有名的毒舌。在同時代的思想家中,孟子和墨子可謂是毒舌中的佼佼者了,但莊子比孟子和墨子相比功力更勝一籌。墨子強烈反對儒家的厚葬制度,他批評那些以辦喪事為生的儒生,叫做專門吃死人飯的人,可謂毒舌;孟子經常「說諸侯而藐之」,怒髮衝冠怒懟各國國君。
  • 千古絕對!下聯:趺寶座、西方佛子、丈六金身,上聯令人想入非非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叢中的一朵奇葩,它意境優美時,成千古絕對;它趣味盎然時,成千古趣對。這一點註定了對聯要比詩歌和文章,受到老百姓的喜愛。因為,詩歌有境界者,自成高格;文章有立意者,方能流傳。對聯不一樣,它是徹徹底底的大眾文化,哪管得著意境和立意,只要有趣,它便能流傳千古。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巧對7字,竟成千古名作
    晏殊的這首《浣溪沙》,是宋代金曲之一,也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入選《宋詞三百首》。特別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更是被後世視為千古名作。一問世就受到各種追捧,後世不少文人紛紛模仿,卻終究無人超越此作,可謂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經典。
  • 千古絕對!上聯:「花和尚大鬧野豬林」,下聯太經典了
    ,老樵夫仔細打量了一下張秀才,見他讀書人模樣,便有意考之,放下了柴禾,回應道:「老夫這邊有個上聯,你若能對出下聯,便告訴你下山的路,如對不出,那就恕老夫愛莫能助了」,言畢,脫口而出一上聯來上聯:此木為柴山山出老樵夫這上聯取之實景,指著自己的柴禾吟出了上聯,堪稱巧妙,話音一落,便將目光投向了張秀才,看他能對出什麼絕妙的下聯來,這時,只見張秀才一臉的尷尬,愣是駐足不能語,久久沒能對出下聯來
  • 千古絕對!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才子給出的下聯堪稱經典!
    我這兒正好想到了一句上聯,若是你兩能接出令我滿意的下聯,必有重賞。若是答不上來,那便是欺君之罪」。其實武則天只是想嚇嚇這兩小孩,即使她們答不上來,也不會真對她們怎樣。這對姐妹聽了後便自信滿滿地同意了。於是武則天便給出了上聯「河裡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說實話,武則天出的上聯難度很大。它裡面包括四個同音的文字,所描繪的畫面也十分有趣。
  • 孔子、老子和莊子如何看待生死問題?莊子:死亡是生命另一種形式
    莊子快要死了,他的弟子們商量後,決心一人出點錢,好好厚葬自己的老師。莊子制止了他們:別別別,我以天地做棺槨,日月做連璧,星辰做珠玉,萬物當作我的殉葬品,給我陪葬的東西難道還不夠珍貴豐厚嗎?何必要再破費錢財去添置其它的殉葬品!
  • 千古絕對!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下聯堪稱經典!
    一個人出一個上聯,讓另一個人來回答,趣味性非常好。清朝年間,出現了一位大才子,他就是紀曉嵐。紀曉嵐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有很深的學問。乾隆皇帝也是一位自詡才華很高的人,因此經常出題考驗紀曉嵐。有一次,乾隆出了一個上聯是這樣的,一日為日,兩日為昌,三日為晶。紀曉嵐立即對出下聯,一月為月,二月為朋,三月為(jing)。這個字不常見,甚至是有些輸入法打不出來。
  • 才女出一上聯捉弄和尚:面對面吃麵,和尚巧答下聯,才女羞紅臉
    這顯然是給佛印出了一個上聯,但是這個上聯並不簡單。裡面有三個「面」,第一個「面」是指臉面,第三個「面」是指麵條,第二個「面」既能指麵條,也可指臉面,十分有趣味性。蘇軾看到妹妹這麼有雅興,自己正好也有靈感,想到了一個下聯:人與人論人。
  • 老子為何被稱為老子,這裡的「老」,作何解釋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是中國文化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提起那一時期的文化名人,我們更是張口就來,比如,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墨子,等等,通過對比這些名字,我們發現,他們都帶有一個「子」字。當然,我們也知道,「子」的含義有多種,而其中之一就是「古代對人的一種尊稱」,顯然,「諸子百家」中的這一「子」,就是這個意思。
  • 老子莊子怎麼看儒家?莊子:據統計,魯國只有一個儒家
    因此,大周的圖書館負責人老子一定是要拜會求教的,何況老子是「見首不見尾」的神龍般存在。 孔子一生多次問道於老子。其中第一次問道,孔子年僅17歲,老子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