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是中國文化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提起那一時期的文化名人,我們更是張口就來,比如,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墨子,等等,通過對比這些名字,我們發現,他們都帶有一個「子」字。
當然,我們也知道,「子」的含義有多種,而其中之一就是「古代對人的一種尊稱」,顯然,「諸子百家」中的這一「子」,就是這個意思。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卻不是這個「子」字,而是另外一個字。我們仍然來觀察這些名字,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這就是——孔子名叫孔丘,姓孔;孟子名叫孟軻,姓孟;莊子名叫莊周,姓莊;同樣,荀子姓荀,墨子姓墨;總之,這些被尊為「子」的人,「子」前面的那個字,都是他們的姓。
可是,似乎也有例外,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老子」,我們都知道,老子名叫李耳,姓李,可問題是,老子為何不叫作「李子」呢?他為何被稱為了「老子」,這裡的「老」,作何解釋呢?
首先,第一種可能是,相傳老子剛生下來,其面相就顯得很老,甚至還有傳言說,老子出生的時候,就連眉毛都是白色的,所以,正是由於他的面相之「老」,故而後人就稱他為「老子」了。
其次,第二種可能是,老子其實本就姓「老」,而不是姓「李」,如果事實真是這樣的話,那麼老子被尊為老子就沒有任何問題了,而事實上,也的確有這樣的說法,說老子姓「老」,名「聃」(dān ),他不叫「李耳」,而叫「老聃」。不過,我想對於這種可能性,天下姓李的朋友是很不樂意的,因為我們硬生生地把李姓中最厲害的人物給改了姓了,呵呵。
最後,第三種可能就是,老子本就姓李,也本就被尊稱為「李子」,可是,由於古時候漢字的讀音問題,再加上時間的久遠,久而久之,「李子」的「李」就被讀成了「老子」的「老」,而「李子」也就變成「老子」了。
以上就是「老子」之所以被稱為「老子」的三種可能的原因,而這個「老」字,顯然也就有了三種解釋,即「面相老」、「姓老」和「把『李』誤讀成了『老』」。當然,也許真正的原因並非這三者之一,而是另有玄機,親愛的小夥伴們,關於這個問題,你又是怎麼看的呢?一起來留言討論吧!
歡迎關注煮酒論道,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