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幾千年的歷史,而在這些文化歷程中,曾經留下了很多瑰寶。尤其以漢字則是體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先人智慧。而對聯則是由漢字所衍生的一種優秀的文化傳統。
對聯講究的是對仗工整,上下文通順。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類似於對聯的斯文的話術。但真正的對聯形成其實是在五代十國之後。當時的統治者皇帝為了迎接新春,這才創作了對聯的說法。而從那時開始,對聯一直都是作為春節的專屬。
歷史上關於對對聯也有很多的有趣故事,像北宋時期的大文豪蘇軾,曾經就與她的朋友佛印上演了一則很有趣的小故事。一日,兩個人相約在河邊散步,突然蘇軾看到了河邊的一隻小狗,於是便扔了一根骨頭給他吃。並且朝著佛印說了一句對聯:狗啃河上(和尚)骨。
而佛印當然也知道蘇軾的用意是何。就是便思考了些久,然後突然靈光一現,將印有蘇軾文章的扇子扔進了河裡。並且對出了
,下聯則是水流東坡詩(屍)。之後,蘇軾和佛印便面面相覷,兩人對視一笑。這也是傳為了後人的一段佳話。
這曾經有這麼一句千古絕聯,千百年來一直被文人墨客紛紛追捧。這便是一口為口,二口為呂,三口為品。這也考驗了對對子的人,是否具有優秀的漢語功底。很快也有網友對出了下聯,像一木為木,二木為林,三木為森。不得不說,堪稱是千古絕對。
如今,隨著千百年來的發展,對聯已經不再僅限於春聯這一說法。更多的被人們運用到了各種實踐生產,生活當中。像火葬場等地方都是有一些對聯以此來緬懷那些逝去的故人嘛。而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越來越強大,相信在未來的世界上將會有更多的外國人去學習漢語以及對聯等傳統優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