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稱其為國粹,好像並無不妥。
不過,國粹之謂,只能是針對整體的對聯,至於從古到今數不勝數的個體的對聯,則是有好有壞,不好一概而論。或有人問:你文章題目中所說的有意思的對聯,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屬性?答曰:所謂有意思的對聯,就是值得你去琢磨、去體味的這一類作品。當然,琢磨、體味以後,想來應該或會心一笑、或扼腕長嘆。所以,有意思的對聯其實也有好壞之分,不會是那種不好不壞、亦好亦壞、說不清好壞的貨色。
具體來講我所見識過的一副有意思的對聯吧!二○一二年四月,曾去江西考察文化,婺源是其中的一站,先後去了李坑、江灣等幾個古建築保存較為完好的村落。其中的江灣,有關資料介紹說,此地乃「偉人故裡」。誰是「偉人」?對一位尚健在的高官以「偉人」相呼,這合適嗎?連古人都明白蓋棺論定的道理│更何況,歷史上,還多有蓋棺之論也仍須推倒的人物。舉兩個大家都知道的一正一反的例子:劉少奇,康生。
話扯遠了,言歸正傳。
在古老江灣裡的一處新建築上,我發現了一副對聯:「後龍山福蔭百代;江灣水恩澤萬民。」面對茬o樣一副對聯,心中可謂五味雜陳、百感交集。倘若當時有人讓我對這十四個字作出評價,答案恐怕只能是:有意思!
離開那副對聯,走進一家茶葉店,買了一點兒現炒的綠茶(婺源春茶質量不錯)。一邊看老闆炒茶,一邊提起那副對聯,以及發生在當地的幾個有造神嫌疑的故事,想了解一下老百姓對這一類事的看法。但老闆不理睬我的話茬,只顧滔滔不絕地誇他的茶。不好強人所難,於是我不再說話。在等待鍋裡那些已經屬於我的茶的過程中,忽然想起記不清是從哪兒得知的一段文字:「人類學家發現,幸福的國家,人們熱愛自然和藝術;糟糕的國家,人們總在熱愛偉人。」
是這樣嗎?不過,公平而言,比起全民癲狂、整日裡狂呼「最高指示,堅決照辦」的「文革」時期,今天的中國,在這個方面已經有了太大的進步。但願她能夠繼續更快地進步!
接蚆棡★嬼p。
由江灣這副有意思的對聯,我想起了一首古風裡的兩句││也可以說是一聯。那是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蘇聯領導人伏羅希洛夫訪問北京,當時,中蘇關係還維持茠磾惜W的友好,於是毛澤東出面接見,場面貌似十分親善。大文人田漢賦詩記盛(也可以說是頌聖),其中有言:「伏老不伏老;澤東真澤東。」其中的「澤東真澤東」一句,與今日江灣的「恩澤萬民」之謂,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是時,造神運動正在中國大地興起,田漢的詩句,雖不好說是領風氣之先,但總是在為這場運動添磚增瓦吧!但「文革」黑風驟起,田漢在劫難逃地死於非命;不知道他在蒙難之時,是不是感受到了「澤潤東方」的溫暖?看來,造神、頌聖,上到對國家民族,下到對黎民百姓,甚至對被捧上神壇的偉人,都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前車之鑑不遠,中國人難道竟然如此健忘!
我覺得,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定位,今日之中國,官階再高的官員,也只能是人民的公僕,而絕非居高臨下的恩澤捨施者。當然,身居高位的大人物,應該有建功立業的雄心,也完全可以在這個層面大有作為。但無論如何,都不可以用「江灣水恩澤萬民」這種散發茷坅堨D義怪味的陳腐語言,來為其不實事求是地歌功頌德。而為官者,更應該有抵制、拒絕這種諂言諛語的高度自覺。在江灣的一所院落,還和門柱上的如下兩行文字不期而遇:「往事昭昭,萬世長存宇內;精忠耿耿,百年猶在人間。」愚以為,這副對聯,倒是應該成為今日為官者的座右銘。有道是「人在做,天在看」。這裡的天,就是人民。人民最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為官者職業道德的底線。而為官者的豐碑也只有建造在人民心中,才能夠「萬世長存宇內,百年猶在人間」。
有意思啊,有意思的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