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場門口貼的一副對聯,道出人生精髓,下聯精闢讓人拍案叫絕

2020-12-22 沫史思今

引子

貪觀天上中秋月,失卻盤中照殿珠——《水滸傳》

中國的語言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因為我們的語言經歷過數千年的傳承,它非常的深奧,可能一個詞用在不同的場合就是不同的意思,而中國的字也是比較難學。在古代,字有很多種藝術表達形式,比如寫詩,寫詞。曾經的唐詩宋詞元曲風靡一時。為我們古代的文學留下了寶貴的財產,除了這些之外,其實還有一些特殊的文字藝術,它就是對聯。

相比於寫詩來講,對聯更考驗人的文學功底,而且對聯它在不同的場合名字也不同,比如說我們過年的時候貼的是春聯,而有人去世的時候,我們送給別人的叫輓聯,中國最早的對聯是出現在五代時期的題桃符。此後對聯非常的普及,有一些店鋪開業都會在兩邊刻上對聯。到了現代火葬場門前的一副對聯引起了很多人的熱烈討論,網友就說這對聯絕了。

對聯的小故事

為什麼說對聯非常考驗人們的文化功底,因為對聯極其考驗公正度以及能否對得上。想要對出一副完美的對聯,需要有極其豐厚的文化底蘊。關於對聯,歷史上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就發生在古代。古代人對自己家的裝飾是十分講究的。門兩邊的對聯也十分的重要。而在這一家庭當中,他家裡的人考取了進士。如果把當年的進士放到現在,是很大的一個官員。這是一個十分高興的事情。為了向其他人炫耀自己家有進士。們特地寫了一副對聯。這副對聯到後來卻成為了笑柄。

這副對聯非常的有意思。充滿著炫耀的語氣,它的上聯非常的簡單。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上聯我們很好理解。父親中了進士,孩子也中了進士,這一家庭,父子兩個人都是進士。這就可以從側面突出這家非常的有勢力,同時也比較有錢,是名副其實的名門望族。

而下聯是婆夫人,媳婦人,婆媳皆夫人。古代夫人和現代夫人並不是一個意思,現在的夫人指的是自己的妻子,而古代的夫人是專屬名詞,他們指代的是諸侯王的妻子。而且必須是正統的妻子才能被稱作夫人。從對聯兒我們也看出這家不僅位高權重,而且背景極其強大。

有趣的秀才

"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家人這麼炫耀,就難免會讓人心生嫉妒。在某一天當中,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秀才。把對聯兒給改了,改完之後和原來的意思大相逕庭。改完之後的上聯是,父近土。子進土,父子皆進土。這位秀才把士下邊的那一橫延長了,改成了土字。這就讓原有的意思改變了。原本是炫耀自己家一門兩件事兒,到現在卻是父親和孩子都進了土裡。下聯兒改得更有意思,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在父子進土之後,婆媳也失去了丈夫。可以說這位秀才是一點都不留情面,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多麼嫉妒這家人。

這家人當時看到對聯被改完之後暴跳如雷。不惜花費重金要找到改對聯兒的人,但是路過此地的人有很多,改對聯的時候又基本沒有人看見,所以想要找到這人無異於大海撈針。最終他們也非常的無奈,只能把這對聯撤掉,因為自己家的罪人被改了,而且改的和原來的意思一點兒也不一樣。有損自家的臉面,如果不趕緊撤掉,那麼將有辱自己的家庭。

火葬場的對聯

對聯兒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的成熟,包括很多做生意的地方為了討個吉利,也會選擇貼一些對聯,其中就比如藥店。他們最常貼的對聯就是但願世間人無病,寧可架上藥生塵。短短的兩句話,把醫者願世間再無疾病表達得非常具體。除了藥店,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一個地方會貼對聯。這個地方所有人都不想去,但是最終他們又不得不面對,他就是火葬場。

餘華曾經說過,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從古至今,死亡是人們閉口不提的一個話題,因為在我們的傳統文化當中,死亡是一個非常忌諱的事情,沒有人會去主動提及。死亡同時也是一個不願意面對的事情,在人的一生中有幾個事情是所有人都不想發生,但是又是不得不發生,那就是生離死別。如果一個人去世了,那麼你就再也見不到他了。由於科技的發展,現在國家倡導火葬,火葬場也成了很多人生死離別的地方。火葬場的一副對聯在網絡上興起了浪潮,網友更是評價這幅對聯說絕了。

幽默地說著事實

幾乎來到這座火葬場,都會在門前看一眼對聯,對聯的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是:先到後到先後全到。這幅對聯用風趣的語言來告訴我們死亡是一件不可逃避的事情。無論你在生前有多麼的富有地位,多麼的崇高。到頭來你都躲不過死亡的降臨。我們一無所有地來到世上也一無所有地離開。他告訴我們要正確地對待死亡。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死亡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我們對待死亡的態度。

火葬場貼紙副對聯其實還有另一個意思。你在人們的思想當中,去世就應該入土為安,而現在,我們倡導火葬。都是有人認為火葬是非常不體面的,相比於土葬來講,火葬能夠讓親人思念的東西更少。親人們僅僅能夠拿到那一骨灰盒,單靠這一點是讓很多人不能接受的。不過我們的思想也在慢慢的轉變。無論是土葬還是火葬,他們的意義往往都是一樣讓逝者安息。

對聯展現的是中國文學獨有的魅力,他和詩詞一樣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結晶。正是因為這些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學藝術形式。才讓我們的文學如此的璀璨。我們的先輩也給我們留下了,一筆非常豐富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報任安書》《命運論》

相關焦點

  • 火葬場門口的一副對聯,看了讓人感慨萬千,一語道出了人生真諦
    說起對對聯,在現在的一些古代題材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中,都會有這樣的場景,比如《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中,就有大量的對對聯的鏡頭,這說明,對聯在古代時候,也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情感的方式,而現在雖然人們不經常沒事就像古代人一樣吟詩作對,但現在在過年的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來表達祝福。
  • 火葬場掛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則讓人不太舒服
    一般來說,上聯要貼在右,而下聯便貼在左,這與古人寫字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什麼場合什麼環境都有對應的對聯。火葬場掛的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有」,大家猜猜下聯是什麼。一、遲早都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古到今中國孕育出了不少的文化。文化的力量,能使人在這國度富有精神的生存。關於對聯,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 火葬場門前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一看下聯,這也太絕了
    ,這其中的「桃符」就是我們熟悉的春聯,據《蜀檮杌》所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曾在寢室門板桃符上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後人視其為歷史上第一副對聯,因此對聯也有「桃符」之稱。 時至今日,「貼桃符」的傳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每到春節,我們還是會在家門口貼春聯,以求一個好兆頭。
  • 師爺為公共廁所寫了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更是一絕
    他們有的還會將對聯貼在自家廳堂裡,來宣示自身的高風亮節和清雅脫俗,像宋朝的兩位文學大咖,蘇軾和朱熹都非常喜歡題對聯,民間還留下很多他們寫的對聯。圖片:廳堂貼對聯劇照一般來說,對聯的字數是沒有限制的,例如,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過後,有一個人為死者寫了一副只有兩個字的輓聯。
  • 一副對聯成就輝煌人生
    晚上閒來無事到外面走走,看到鎮子上有個大戶人家在門前出了一副對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員外揚言誰要是能對出下聯就把小姐許配給他。可是這副對聯掛在這裡好幾天了也沒有人對出下聯,這個書生思索了一番,也沒有想出來比較合適的下聯,但是他暗暗地記下來了這個上聯,也沒有太拿這個上聯當回事兒,就回悅來客棧休息去了。
  • 一副不帶髒字罵人的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精華
    其實並非如此,對聯文化雅俗共賞,而且古代有很多經典的對聯都是出自民間。關於對聯,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就給大家講個關於對聯的小故事,故事裡的這副對聯罵人不帶髒字,品味過後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精華所在。
  • 拆字對聯「良犬為狼差點狠」,蘇東坡對出下聯,被後人傳頌至今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對聯是我國一種非常獨特的一種藝術形式,數千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對聯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在宋朝的時候,大文豪蘇東坡除了會寫詩,在對對聯上也是一把好手,有很多經典的小故事都和蘇東坡有關,今天就來和大家說一說和對聯有關的一些趣事吧。
  • 貼錯對聯不順一年,你家對聯貼對了嗎?
    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後來則由紙張代替桃木板,稱之為「春聯」或者「春貼紙」了。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
  •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經典無情對,上聯「色難」,下聯拍案叫絕
    對聯,可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結晶。一開始寫在桃符之上,用來趨災闢邪。現在多用於節日慶祝,春節用的對聯叫春聯,喪禮用的對聯叫輓聯。對聯可以說是漢族的文化瑰寶了,而且對聯也是我們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所以每一代人都有致力於對聯研究的人,我們要不斷的傳承經典,把對聯文化一直延續。
  • 千古經典的對聯:騎青牛過函谷,老子姓李,下聯如何回懟?
    在許許多多的文化中,對聯的文化也是不容小覷的。先不說我們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就是在古代也是很喜歡對對聯的。古時候的文人墨客他們可不只是喜歡吟詩作對、插花作賦。這對對聯也是文人墨客之間聚會的時候最喜歡做的遊戲之一,而且一直流傳到現在。
  • 春節貼對聯的講究!你貼對了嗎?
    春節貼對聯的講究!你貼對了嗎?時間:2020-01-24 11: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節貼對聯的講究!你貼對了嗎? 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將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那麼,馬上要過年了,2020年春節貼對聯有什麼講究?其寓意是什麼?
  • 酒館貼一上聯:東不管,西不管,酒館,看到下聯,不禁啞然失笑
    酒館貼一上聯:東不管,西不管,酒館,看到下聯,不禁啞然失笑說起對聯我們大家都不陌生,因為每當到了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家的門上貼對聯,這樣做的寓意是期待來年有一個好的運氣,象徵著非常好的蘊意,同時我們在貼對聯的時候,上聯和下聯一般都是非常的押韻,這也是一些人對春聯有著濃厚興趣
  • 棺材店的一副上聯:「人無千歲壽」,大才子對出下聯,很有哲理
    早期的對聯被稱為楹聯,一般都是寫在桃符之上,後來造紙術發明後,對聯都用筆墨紙硯代替,這樣一來對聯的傳承變得更廣泛了。  對聯的種類有很多,比如諧音聯、拆字聯、疊字聯、重字聯等等,每一種區分,都有一定的規則限制。比如諧音聯,由於音同字不同,所以上聯和下聯皆要有諧音的詞彙才能對仗工整,同理拆字聯由於字數的拆解,那麼下聯也要考慮拆字這一層面。所以說想要對好一副對聯,十分考驗一個人的詞彙量。
  • 公園出了一個上聯,5年來無人對出,懸賞70求對聯下聯
    喜愛中華文化的人應該都接觸過對聯,在歷年央視春晚以及地方臺春晚的晚會節目裡,或者是在元宵晚會中,大多都會有個保留節目,那就是"對對聯"。在很多相聲表演藝人的節目裡,對聯也是個永恆不變的話題。對聯看似簡單,其實裡面的學問可大了去了。
  • 火葬場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一出,眾人啞口無言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背過他的幾篇文章。而與他有關的對聯的故事,又往往和他的好友佛印和尚相聯繫。由於兩人都屬於天縱英才之人,所以,兩人私交甚好,時常吟詩作對。而在其中,兩人間最有名的那一副對聯便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水流東坡屍(東坡詩)」。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一副對聯,也值得人們關注。 關於這幅對聯的故事是這樣的,蘇東坡是一個愛開人玩笑的人。
  • 過年什麼時候貼對聯?對聯上下聯怎麼區分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人們曾用「兩行文字,撐天柱地;一副對聯,評古涵今。」來評價春聯。貼春聯,是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重要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 南京明城牆上最霸氣的一副對聯,上下聯共32字,專家一致稱讚!
    妙聯通常只是在一小部分人的圈子裡傳誦,而奇聯才是大眾所關注的。比如昆明的大觀樓有一副「天下第一長聯」,上下聯總共180字,人們記住了這天下第一長,但絕大多數人甚至不記得這副對聯寫的是什麼;比如河北山海關的一副「天下第一奇聯」,上下聯各10字,但一個多音字的不同讀法頂了對聯中的7個字,觀眾也少有人讀得對。
  • 歷史上「最會罵人」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才是精華
    在中國歷史上,只要提到對聯,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紀曉嵐與和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個世上最會罵人的對聯,上聯非常簡單一二三四五六七,看起來非常普通,但它是要結合上下文一起看的。
  • 有關平山堂的詩詞和對聯,文化韻味悠悠,讓人拍案叫絕
    關注我,一起來欣賞有關平山堂的詩詞和對聯,感受文化韻味悠悠。這些詩詞和對聯,當真讓人拍案叫絕。首先是歐陽修寫的《朝中措·平山堂》:「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當時歐陽修已經調離揚州,但是歐陽修的朋友劉敞卻要去揚州上任。
  • 杭州靈隱寺一副對聯,已懸掛1700年,點醒無數世人,助其走出困境
    這本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基本的聲韻格律,這些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句子,其實也是對聯中必須符合的基本對仗原理。對聯在古代也稱楹聯,因為其最早是貼在房屋的楹柱上,故而得名。《楹聯叢話》中記載,對聯最早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有一年新春之時,他為了祈福國家興旺人民安康,在宮殿的門上寫下了兩句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