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對聯成就輝煌人生

2020-12-10 超級帥哥走中國

北宋年間,江西有一個書生進京趕考,在到京城汴梁前的一天晚上住在了一個鎮子上。晚上閒來無事到外面走走,看到鎮子上有個大戶人家在門前出了一副對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員外揚言誰要是能對出下聯就把小姐許配給他。可是這副對聯掛在這裡好幾天了也沒有人對出下聯,這個書生思索了一番,也沒有想出來比較合適的下聯,但是他暗暗地記下來了這個上聯,也沒有太拿這個上聯當回事兒,就回悅來客棧休息去了。

走馬燈

幾日後到了會試的日子,書生邁著輕盈的步伐走進考場,自幼苦讀、準備充分的書生很快就完成了試卷,第一個提著考藍走出考場。此刻主考官看到第一個交卷的考生很是欣賞,於是決定親自再考他一下。考啥呢?主考官無意間抬頭看到門外隨風擺動的飛虎旗,於是計上心來,準備出一副對聯來考考這個考生。主考官說到:「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讓考生對出下聯。考生一聽上聯暗自竊喜,自己前幾天剛好看到員外門外招親的對聯與之對仗工整。於是雖然心裡已胸有成竹,但表面上還是佯做思索片刻,之後便脫口而出:「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主考官心裡一驚,這位考生在這麼短時間內就說出如此對仗工整、合理、完美的下聯,簡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暗暗地記下來考生的姓名。

走馬燈構造

結束考試在等待成績的日子裡,書生閒來無事便又來到了之前看到招親聯的員外府外,看到員外之前出的上聯還在,於是鬥膽摳門拜訪說自己可以對出下聯。員外一聽有人可以對出下聯也非常高興,趕快把書生請進來,書生就將主考官給出的對聯完美對在了員外給出的上聯。員外一聽非常滿意,於是就將小姐許配給了這個書生。幾天後便在員外府進行了拜堂成親儀式,新娘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且人長得也很漂亮,書生非常滿意!

拋繡球招婿

洞房花燭夜,書生感嘆人生幸福不過如此!正在拜堂成親之際,只聽見外面鑼鼓喧天,吹吹打打地進來了一群人,眾人詫異之際,只見打頭的報信差官走了進來,說是書生中了今年會試的新科狀元,經詢問悅來客棧老闆方知書生在此,就把喜寶送到了這裡。這真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書生今天是雙喜臨門,人生四大喜事這書生趕上了兩件,真是有福之人啊!

金榜提名時

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一副對聯成就了這個書生的光輝人生,我們在羨慕人家幸運的同時也應該想到書生自小的寒窗苦讀,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是每個人都能隨隨便便成功。

人生四大喜事

這個書生就是我國北宋事情的著名詩人王安石,後官至宰相,同時在其主導下對北宋王朝進行了變法圖強,詩詞歌賦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影響。王安石會試時當場考試他的主考官便是北宋鼎鼎大名的文學家歐陽修,看來雖然有千裡馬,但是還需要有善於發現的伯樂才行啊!

洞房花燭夜

相關焦點

  • 火葬場門口的一副對聯,看了讓人感慨萬千,一語道出了人生真諦
    前言為了解人生有多麼短暫,一個人必須走過漫長的生活道路。而大禹廟中的管事知道了這件事之後,也非常的高興,畢竟能免費得到這樣一副好對聯,這便宜不撿白不撿,於是就將這副對聯永遠的貼在了這個戲臺上,兩人知道後,也終於互相認可了彼此,握手言和了,從此這個故事也被後人廣為流傳,成為了大禹廟的一段佳話。
  • 火葬場門口貼的一副對聯,道出人生精髓,下聯精闢讓人拍案叫絕
    為我們古代的文學留下了寶貴的財產,除了這些之外,其實還有一些特殊的文字藝術,它就是對聯。相比於寫詩來講,對聯更考驗人的文學功底,而且對聯它在不同的場合名字也不同,比如說我們過年的時候貼的是春聯,而有人去世的時候,我們送給別人的叫輓聯,中國最早的對聯是出現在五代時期的題桃符。此後對聯非常的普及,有一些店鋪開業都會在兩邊刻上對聯。
  • 杭州靈隱寺一副對聯,已懸掛1700年,點醒無數世人,助其走出困境
    這本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基本的聲韻格律,這些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句子,其實也是對聯中必須符合的基本對仗原理。對聯在古代也稱楹聯,因為其最早是貼在房屋的楹柱上,故而得名。《楹聯叢話》中記載,對聯最早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有一年新春之時,他為了祈福國家興旺人民安康,在宮殿的門上寫下了兩句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 南京明城牆上最霸氣的一副對聯,上下聯共32字,專家一致稱讚!
    比如昆明的大觀樓有一副「天下第一長聯」,上下聯總共180字,人們記住了這天下第一長,但絕大多數人甚至不記得這副對聯寫的是什麼;比如河北山海關的一副「天下第一奇聯」,上下聯各10字,但一個多音字的不同讀法頂了對聯中的7個字,觀眾也少有人讀得對。
  • 靈隱寺有一副對聯,懸掛了1700年,點醒無數世人,幫他們走出困境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作為中國人幾乎在那裡都能夠看見對聯的存在,比如說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各家的門上要貼對聯,老壽星過生日的時候門上也要貼祝壽的對聯,在古代文人墨客們喝酒聊天的時候也愛寫對聯。總之對聯幾乎已經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流傳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翮振亭的對聯,寫出歐陽修故裡的輝煌,也寫出永豐學子未來的希望
    圖為翮振亭對聯,拍攝於永豐中學。翮振亭有一副對聯:螺嶺鍾靈彩煥一天星鬥瀧岡毓秀祥開百代文風瀧岡,古文讀音應該是雙岡,今人大部分讀錯為龍岡。世界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我一看「瀧岡毓秀祥開百代文風」,就知道是寫出了永豐縣歐陽修故裡的輝煌歷史。我不知道「螺嶺鍾靈彩煥一天星鬥」的含義,特意去請教母校藤田中心小學的曾鳳文校長。曾校長告訴我:「永豐一中的後山,名叫螺螄嶺,簡稱螺嶺。
  • 新文化運動者叫嚷要廢除漢字,看到一副故意對不起的對聯,沉默了
    恰巧,竊國大盜袁世凱於1916年死了,有人給他寫了一副「輓聯」,上聯是:「袁世凱千古」;下聯則是「中國人民萬歲」。字面意思就是:皇帝袁世凱死了,天下是人民的了。這哪是什麼「輓聯」?分明就是嘲諷。原來,這副對聯還通過字數不對傳遞了另一層意思: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就是這副不對稱的對聯,讓很多新文化運動者產生了反思。對聯講究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創造。
  • 一副不帶髒字罵人的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精華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寶藏,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雖然對聯已經有上千年的深厚歷史,但依然十分貼近我們的生活。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這一點和詩詞十分相似,但又不像詩詞那般高深,相對來說更加通俗易懂,可以說是中文語言的獨特藝術形式。從古至今,很多文學大家都沉浸於對對聯的樂趣中。不少人人覺得能對得好對聯的都文化深厚的學者,沒文化無法體會到對對聯的趣味。
  • 杭州靈隱寺一副掛了1000多年的對聯,短短14字,助無數人擺脫苦海
    1700年的時光,擁著輝煌的歷史,如今寺內仍留存有眾多年代久遠的佛像,法器,經幢,石塔,石雕像,御碑,字畫等珍貴文化遺產。靈隱寺自古以來就被譽為佛教聖地,眾多帝王將相、達官貴族、文人墨客都慕名前來燒香禮佛。來往間,許多人被寺內堂前的一副對聯吸引,曾引導無數人擺脫苦海,走出人生低谷。這副歷經1000多年歲月洗禮的楹聯只有短短的十四個字: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 火葬場門前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一看下聯,這也太絕了
    從古至今,沒有任何一種文學形式能像對聯一樣「既可走進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隴畝民間,既是陽春白雪,又是下裡巴人」! 正因為對聯兼具「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特點,才能一經誕生就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雖然對聯也有平仄協調,詞性對品,結構相等等「條條框框」,但說到底就是一組「對偶句」,這使得對聯既沒有「上限」,也沒有「下限」!
  • 左宗棠的對聯與人生:身無半畝,靠什麼心憂天下
    這是道光十六年(1836年),23歲的左宗棠入贅湘潭周家時,在新房裡寫下的一副對聯。上聯的意思是,雖然家中無半畝土地,心裡卻牽掛著天下的前途和命運。下聯的意思是,只有博覽群書,學習古代先賢的智慧,才能大有作為。寥寥數語,將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展露無遺。 左宗棠是湖南湘陰人,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等人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 寺中對聯彰顯人生智慧
    這些名人為靈隱寺增色不少,然而,最讓人嚮往的依然是高僧大德對於人生的感悟,他們的人生道理讓人醍醐灌頂,回味無窮。進入這座古老的廟門,會給人一種穿越了時空,和古之大賢對話的玄妙之境。走在古樹參天的寺廟內,隨時都看到那些幾百年的樹木,見證著寺廟的過往,成為時代更迭的參與者,成為人生真諦的講解者。
  •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字卻成經典絕對,點醒無數世人
    對聯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趣味性的一種文學形式,我們也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一些構思巧妙的對聯,它們讀起來總令人拍案叫絕。不過,想出一副好對聯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要求你有足夠的文學修養和知識儲備,有時候,越短的對聯,越難對好。
  • 這些對聯寫得真是絕了,不愧出自對聯鼻祖之手,你喜歡哪一副?
    前言:對聯,以兩行字包羅萬象。作為一位對聯真愛粉,對於楹聯別有一份情感,我想,每一個對愛好者大都如此。對聯,可豪邁、可閒適,可典雅、可粗放,可悽涼、可明朗……它真的是無所不能。清朝是對聯發展史上的一個巔峰期,當時湧現出了許多對聯大家,如袁枚、李漁、薛時雨等等。
  • 曾國藩人生低谷時,把這副對聯刻在木板上,自我警惕,強大內心
    鹹豐九年十月十四日,湘軍統帥曾國藩失眠了,直到三更天還睡不著覺,於是他就寫了一副對聯: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用以自我警惕和勉勵。這段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我一生中作了很多自箴的對聯,可惜都沒有寫出來,丁巳年在家時寫就一幅:「不怨不尤但反身爭個一壁清,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還曾經用木板刻寫出來,與前幅聯(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意思相近,所以我把它附記在這裡。鹹豐九年,湘軍和太平軍正在安慶、桐城等地激戰,作為統帥的曾國藩自然壓力很大,寢食難安,於是他寫對聯平靜內心,自己安慰自己。
  • 師爺為公共廁所寫了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更是一絕
    而對聯也是我國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學藝術,它主要是將古詩詞與書法相結合,有的時候還會融入一些雕刻藝術,比如可以把對聯雕刻在木頭或者石頭上,如果將對聯貼在牆上,就是中國人民最熟悉不過的春聯。他們有的還會將對聯貼在自家廳堂裡,來宣示自身的高風亮節和清雅脫俗,像宋朝的兩位文學大咖,蘇軾和朱熹都非常喜歡題對聯,民間還留下很多他們寫的對聯。
  • 紀曉嵐學生大婚,他送一副對聯,新娘看懂後大罵紀曉嵐:太壞了
    所以總體來說紀曉嵐一生共有兩好,一個是好色,另一個就是好寫詩歌對聯了。有的時候此紀曉嵐還又經常將它們結合在一起。比如說在紀曉嵐追求他的夫人馬月芳的時候就曾寫過這樣這樣一副對聯。馬月芳出了一副對聯讓紀曉嵐對,對出了才答應求親。馬月芳上聯是:「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 「韓信」墓地實景:墓前一副10字對聯,完美詮釋其「成敗存亡」
    韓信,一個草根逆襲的典範,一個偉大的兵法傳奇締造者,一個人生路上的躊躇者,一個忠臣,一個可憐人。經年之後,唐朝詩人劉禹錫貶官途中路過了一座韓信廟,四下蒼涼,天空灰暗。看著廟中那肅穆的雕像,劉禹錫心下悵然,提筆寫道:「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
  • 杭州靈隱寺,懸掛著一副妙聯:歷時1700年,短短14字,點醒無數人
    對聯文化與詩詞文化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簡短的文字常常蘊含著人生觀或深邃的道理,給人以警示,以啟示。對聯最早起源於商周時期,流行於唐宋、明清時期。在文學文化高度發達的古代,對聯常常是文人墨客和才子們的文字遊戲。著名的文學大家李白、蘇軾、唐伯虎、紀曉嵐等都是對對聯的高手。
  • 「三國熱」引發「三國對聯」文化,關羽、諸葛亮的對聯最有趣
    明清兩朝,又是我國傳統文化「對聯」藝術的普及發展時期,隨著三國文化的深入人心,那些傳奇的三國人物、三國故事, 自然成為人們創作對聯所取材的對象,一些對聯往往將三國史實、《三國演義》與其他三國文化熔為一爐,從而形成一個獨特的「三國對聯」文化。在眾多的「三國對聯」中,以各地的三國人物廟、祠的對聯最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