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墓地實景:墓前一副10字對聯,完美詮釋其「成敗存亡」

2020-12-18 葉三說

韓信,一個草根逆襲的典範,一個偉大的兵法傳奇締造者,一個人生路上的躊躇者,一個忠臣,一個可憐人。

經年之後,唐朝詩人劉禹錫貶官途中路過了一座韓信廟,四下蒼涼,天空灰暗。看著廟中那肅穆的雕像,劉禹錫心下悵然,提筆寫道:「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

韓信的死對後世影響是巨大的,告訴人們:功勞太大、作用太大往往並非好事。由此,後代諸多善始善終的名臣堅守一個法則,千萬別把自己太當回事,該隱退時就隱退,結完工資就走,千萬別回頭。

韓信墓地

韓信墓的具體位置一直被各大旅遊景點瘋狂炒作,今天說在山西,明天又說在陝西,各有各的理,誰也說不清。

翻開歷史書,我們不難發現韓信先被封為楚王,後貶為淮陰侯,且淮陰當地的確有一座韓信墓。

按照古老的傳統,人死後要落葉歸根。韓信雖死在都城,卻有極大的可能性被安葬他的屬地兼老家——淮陰。

況且,在《西漢演義》中,又提到韓信死後,韓信的好友蒯通請求劉邦將韓信的頭顱帶回淮陰老家安葬,劉邦感其忠義,便答應了。

所以,我們姑且以此淮陰韓信墓為韓信的安葬之所。那麼,大漢年間的淮陰之地在今天又是哪呢?

答案是江蘇。在江蘇有一間極為聞名的淮陰侯祠,祠堂上有一副對聯,對聯內容是:「成敗一知己,存亡兩婦人」。為何說其「存亡兩婦人」?墓前此副對聯概括了韓信的一生。

成敗一知己

韓信是一個簡單的人,他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揮斥千軍萬馬,建功立業,韓信確實做到了。

無數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真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韓信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伯樂——蕭何。

「沒有蕭何,就沒有韓信」,這句話不是空話而是既定的事實。但我們也知道,蕭何不懂軍事,但非常擅長後勤。

那麼,為什麼不懂軍事的蕭何會相信韓信,並且上演了一出「月下追信」的戲碼呢?

時間回到那個秋風蕭瑟的夜晚,那天晚上韓信作為劉邦的倉庫管理員面見了蕭何,蕭何看著年輕人眼中堅定的眼神,他明白這個人絕非池中之物。

通過多次交談之後,蕭何堅定了心中的想法,於是,他向極力向漢王劉邦舉薦韓信。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劉邦帶著自己軍隊從長安到達南鄭,一路上將領軍士們是逃的逃,死的死。

一天晚上,又有十幾位將領逃亡,韓信也在其中。蕭何一聽趕緊上馬去追,追上後一頓心理攻勢加威逼利誘把韓信給拽了回來。

回來後,劉邦不樂意了,他很生氣,因為他很害怕,他怕蕭何一去不復返。要知道蕭何是他的頂級智囊,沒了他以後的路可就難走了。

面對劉邦的問責,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那個人就是韓信。」

接著蕭何又告訴劉邦:「如果大王只是想做一個漢王,那麼的確用不上韓信,但如果大王想要爭奪天下,沒有韓信是做不到的。」

劉邦信不信韓信暫且不提,但一定是非常信任蕭何,看著蕭何滿目的期待說著言之鑿鑿的話語,劉邦動搖了。無奈說道:「那就讓他做個將軍吧。」

那一晚,韓信不知道蕭何對劉邦說了什麼,但是韓信相信蕭何是自己的知己,是自己的伯樂,一定不會害自己,自己的錦繡前途指日可待。

蕭何沒有讓寒心失望,充分發揮了伯樂的作用,韓信的兵神之路,自此開始。

拜大將、定三秦、戰彭城、東滅趙、繼滅齊、亥下戰,一路走來是韓信的封神之路,同時也是死亡之路。

蕭何不愧是一個好伯樂、好知己,秉承著:「好人做到底,送人送到西」的敬業精神,最後又給韓信指了一條路,通往西天的路。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故謂:「成敗一知己」。

存亡兩婦人

韓信是一個將才,也是一個典型的生活白痴。大亂未起之時,韓信沒有經商之才也沒被推選為官吏,只能依靠自家哥哥餬口度日。

但是哥哥家裡有嫂子,有孩子,除了哥哥,那一大家子沒有不討厭韓信的。

一次韓信肚子餓得慌躺在城下釣魚,一位老大娘看到韓信可憐模樣,便去拿來飯菜給韓信吃,幾十天都是如此。飯菜雖不奢華,卻讓這個年輕人覓到了一條生路。

這位大娘就是讓韓信「存」的一婦人,歷史上無名無姓,便給了它一個專有稱呼「漂母」,韓信封王后特地召見漂母,賞賜千金。

另一位讓韓信「亡」的婦人想必大家都有了解,正是大名鼎鼎的呂后。

呂后與蕭何謀劃邀請韓信來到宮中,韓信到宮內立刻被捆了起來,堂堂一名戰神,最後竟死在了女子手中。

結語

韓信的一生結束了,短短一副對聯:「成敗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就這麼簡單的概括了韓信的一生,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相關焦點

  • 南京明城牆上最霸氣的一副對聯,上下聯共32字,專家一致稱讚!
    比如昆明的大觀樓有一副「天下第一長聯」,上下聯總共180字,人們記住了這天下第一長,但絕大多數人甚至不記得這副對聯寫的是什麼;比如河北山海關的一副「天下第一奇聯」,上下聯各10字,但一個多音字的不同讀法頂了對聯中的7個字,觀眾也少有人讀得對。
  •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字卻成經典絕對,點醒無數世人
    對聯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趣味性的一種文學形式,我們也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一些構思巧妙的對聯,它們讀起來總令人拍案叫絕。不過,想出一副好對聯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要求你有足夠的文學修養和知識儲備,有時候,越短的對聯,越難對好。
  • 趙雲去世後,他的墓地成為了後人爭奪的對象,他的墓到底在哪裡?
    提起三國肯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當時出現的英雄人物了吧,確實這些人在那個亂世年代也是立下了不少的功勞, 尤其是劉備手下的那幾員大將,不僅是在當時有著不小的名氣,就算是到了現在人們說起他們也是津津樂道的,《三國演義》被稱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裡面的很多故事都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三國中的趙雲可以堪稱是最完美的人了
  • 一副對聯成就輝煌人生
    北宋年間,江西有一個書生進京趕考,在到京城汴梁前的一天晚上住在了一個鎮子上。晚上閒來無事到外面走走,看到鎮子上有個大戶人家在門前出了一副對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員外揚言誰要是能對出下聯就把小姐許配給他。
  • 杭州靈隱寺一副對聯,已懸掛1700年,點醒無數世人,助其走出困境
    這本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基本的聲韻格律,這些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句子,其實也是對聯中必須符合的基本對仗原理。對聯在古代也稱楹聯,因為其最早是貼在房屋的楹柱上,故而得名。《楹聯叢話》中記載,對聯最早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有一年新春之時,他為了祈福國家興旺人民安康,在宮殿的門上寫下了兩句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 用「長」字組成的奇特對聯,上下聯完全一樣,文人:堪稱經典
    在古代娛樂水平受限,文人比拼內力途徑單一的情況下,對對子倒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也正是因為此,歷史上才得以留下數不盡的經典對聯。 乾隆年間,有一個叫做秦大士的人,此人自幼便聰明異常,10歲能寫詩文,23歲高中了舉人,38歲成為了清朝開國以後的第43位狀元。
  • 高崗葬母的韓信,志要萬戶人守墓
    幼年時,韓信曾在私塾裡開蒙求學,如今私塾先生提到這個從前的學生,總是搖頭嘆氣,怒其不爭地留下四字評語:「貧而無行」,這倒是精準地概括了大多數鄉鄰對韓信的看法。鄉鄰們每每談及韓信,七嘴八舌的,毫不掩飾對這個異類的輕視與厭惡。「哼!
  • 揭秘納蘭家族墓地:屢次被盜墓磚曾用於蓋房
    原標題:納蘭家族墓地:屢次被盜墓磚曾用於蓋房一組是原昌平縣公安局寫給北平市公安局的公文函件,在這組編號「之字第一三一號」的案卷中這樣寫道:「據北平人葉連德狀稱,民祖明府墳坐落昌平縣上莊村,被魏永福等勾結大股土匪盜挖,請究辦等情……魏永福等畏罪已潛逃北平,隱匿未獲,相應函請貴局……遴派妥警,代為偵緝,務將該匪魏永福等拿獲
  • 極簡對聯規則:三句話15個字,輕鬆掌握對聯規則(含平仄對照表)
    如果你願意在你家大門左邊貼五個字,右邊貼七個字,當然也不犯法,但這個肯定不是對聯。可能有人不屑一顧:這個還用說?但其實,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副上下聯字數不等的對聯。話說袁世凱復闢帝制83天後,一命嗚呼歸天去了。
  • 寺廟門前一副對聯,誰能破解,就能找到消失千年的古國寶藏!
    圖片來源於網絡:突厥分裂其實早在唐朝,唐高宗就派將士去平定西突厥部落,還在西邊地區設置了和中原一樣的州縣,在這段時期,沙陀族的首領與大唐交好,而且大唐皇帝還賦予其沙陀都督的職位,而且這個職位還能世襲罔替,據史料記載,都督的職位世襲了五代左右。
  • 火葬場門前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一看下聯,這也太絕了
    ,這其中的「桃符」就是我們熟悉的春聯,據《蜀檮杌》所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曾在寢室門板桃符上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後人視其為歷史上第一副對聯,因此對聯也有「桃符」之稱。 時至今日,「貼桃符」的傳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每到春節,我們還是會在家門口貼春聯,以求一個好兆頭。
  • 火葬場門口貼的一副對聯,道出人生精髓,下聯精闢讓人拍案叫絕
    在古代,字有很多種藝術表達形式,比如寫詩,寫詞。曾經的唐詩宋詞元曲風靡一時。為我們古代的文學留下了寶貴的財產,除了這些之外,其實還有一些特殊的文字藝術,它就是對聯。相比於寫詩來講,對聯更考驗人的文學功底,而且對聯它在不同的場合名字也不同,比如說我們過年的時候貼的是春聯,而有人去世的時候,我們送給別人的叫輓聯,中國最早的對聯是出現在五代時期的題桃符。
  • 新文化運動者叫嚷要廢除漢字,看到一副故意對不起的對聯,沉默了
    不過,這副不是輓聯的「輓聯」也不對稱,上聯五字,下聯六字。有人奇怪地說:「上聯的『袁世凱』是三個字,怎麼能對得起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周圍的人都笑了,說:「袁世凱本來就對不起中國人民啊!」原來,這副對聯還通過字數不對傳遞了另一層意思: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就是這副不對稱的對聯,讓很多新文化運動者產生了反思。對聯講究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創造。
  • 決鬥連結墓地封印——守墓
    大家好,我是comic1,今天來說一說遊戲王決鬥連結裡的守墓卡組。在決鬥連結裡你說守墓強嗎?要說強的話挺強的。因為有多卡組能從墓地特殊召喚,比如不知火、光道、黑羽的北極等。有了守墓直接無效墓地效果。不過說它弱也是挺弱了的,如果沒有抽到對應的卡,不能封印墓地不說,從額外卡組召喚也是奢望。它裡面有幾張關鍵的卡,一起來看看。王家之眠谷這張卡可以說是守墓的核心卡,它有封印墓穴的作用,還能防止卡片除外,守墓就是圍繞著卡展開。不知火要是遇到了不就GG了。
  • 最短的一副對聯:「色難,容易」,簡單4個字大多數人卻很難做到
    秦漢時期,中原地區特別興盛過春節掛桃符的風俗;宋朝時,人們不再把字題在桃符上,而是刻在楹柱上,被後世稱為「楹聯」;直到明代,朱元璋在一次微服出巡中題了兩幅字給學士陶安,陶安將其掛在門上,這才成為了經久不衰的傳統,至此以後,每到新年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春聯。
  • 趙雲墓真的出土了「趙雲槍」、「龍膽槍」嗎?
    尤其是在《三國演義》當中,趙雲更是被刻畫成完美的人物,他不但有勇有謀,擁有長坂坡七進七出單騎救主、智取桂陽等精彩表現,還對蜀漢忠心耿耿,年過花甲仍然掛帥出徵。正是因為趙雲太過完美,有關他的各種話題才會層出不窮,比如題主所問——趙雲墓出土的趙雲槍和龍膽槍是真的嗎?
  • 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羋月家族羋加墓,破解「曾隨之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向陽前幾年電視劇《羋月傳》熱播,很多人對「羋」姓感到很新奇,而名列2019年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中,就有一座同為楚國公主「羋加」的墓,在這座墓中出土的銅缶上的銘文,破解了歷史上的「曾隨之謎」。
  • 揭秘納蘭家族墓地:屢次被盜 墓磚曾用於蓋房(圖)
    在另一份編號為「取字第二零三號」的案卷中,記載了葉連德將他指稱的盜墓犯竇進泰當街扭獲的情節和竇進泰的自辯供詞。葉連德在卷中告稱:「我有祖塋一處,坐落平北沙河鎮上莊村,我先祖明珠系前清康熙年間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共有九座墳。我們墳墓於上年被盜,經昌平縣將盜墓犯人竇進泰等抄獲到縣看押,後我投案請求追究……最近前十餘天,我們墳墓又被盜一次,我想各處尋找竇進泰無著。
  • 賈平凹曾為劉文西撰寫了一副10字輓聯,藝術水準怎麼樣?
    在生命的最後10年,劉文西先生一直在致力於創作《陝北風情·百米長卷》,他甚至在多種場合下宣稱:我這輩子最後的心願就是在去世前創作完成這幅《陝北風情·百米長卷》,為自己的藝術生涯做一個總結。賈平凹先生第一時間為劉文西撰寫了一副10字輓聯,內容為:長空隕巨星,青史說大師。如果拋開其它一切外在因素,以藝術審美的角度來看,這副對聯算不上是妙品。
  • 韓信慘遭呂后毒手,死前撂下一句狠話,為何讓劉邦嚇得汗毛倒豎?
    史上有一副關於韓信的名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所謂一知己,指的是蕭何,因為「蕭何月下追韓信」,並力薦於劉邦,韓信因此被劉邦拜為大將軍。而韓信最後被殺,也是因為蕭何的誘騙,所以叫「生死一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