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的一副對聯:「色難,容易」,簡單4個字大多數人卻很難做到

2020-12-16 大咖說史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它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在明清時期最為繁盛,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其實,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和對聯特別相似的桃符。所謂桃符,簡單來說就是桃木板,人們通常把它掛在大門的左右兩邊,用來驅鬼和闢邪,桃符上畫著驅鬼大神的圖像,還刻著他們的名字。

秦漢時期,中原地區特別興盛過春節掛桃符的風俗;宋朝時,人們不再把字題在桃符上,而是刻在楹柱上,被後世稱為「楹聯」;直到明代,朱元璋在一次微服出巡中題了兩幅字給學士陶安,陶安將其掛在門上,這才成為了經久不衰的傳統,至此以後,每到新年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春聯。

由此可見,對聯的歷史非常悠久,而數量更是龐大,種類也很繁多。對聯的字數也不受限制,可多可少,全憑筆者自己發揮,那麼世界上最短的對聯是怎麼樣的,有多少字呢

圖片:掛上春聯資料截圖

一、四字對聯

這副對聯只有四個字,即「色難,容易」,非常簡潔利落。這令人不禁疑問,四個字也能編成對聯?那它表達的又是什麼意思

其實,僅僅四個字也是有對仗的,上聯的「色」對應下聯的「容」,上聯的「難」對下聯的「易」,上下聯的對仗非常工整且巧妙,而內容也蘊含著深意。

這副對聯和明成祖朱棣以及他的臣子解縉有關,朱棣閒著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刁難」大臣,有一天突然對大臣說,自己看到一副上聯是「色難」的對聯,希望有人能對出下聯。

這時,文臣解縉突然開口道:「容易!」朱棣眉頭微皺:「你既然覺得容易,那就趕緊把下聯對出來啊。」解縉又重複了一遍「容易」二字,這下可把朱棣給惹火了,差點要治他個不敬之罪。

好在解縉連忙解釋道:「微臣認為「容易」二字正好就可以對「色難」。

朱棣思考片刻才反應過來,「容易」對「色難」簡直是妙哉!

圖片:解縉對的對聯內容劇照

二、色難

「色難」一詞出自論語,子夏問孔子何為孝道,孔子回答:「難在子女對待父母的臉色上。遇到事情時,由子女代為操辦,或者有好吃食時,讓父母先享用,這些都不能完全稱之為「孝」。孔子所說的「色」指的是臉色,子女要想打心底對父母溫和順從,這是最難的。

孔子所認為的孝道並非只從物質上滿足父母,這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的孝順是從精神層面解讀的,只有全心全意地對父母好,不做表面文章,這才叫孝順。

為什麼說給父母錦衣玉食的生活不算孝呢?從古至今,絕大多數人回報父母都是通過物質的方式,這也無可厚非,但不能完全用物質來報答。試想,即便父母過上吃喝不愁的日子,結果卻沒有一個子女陪在身邊,或者跟兒女住一塊,卻要整天看兒女臉色,憋著氣過日子,他們會開心嗎?答案顯而易見。

圖片:兒子擺臉色劇照

所謂孝道,就是讓父母能夠時時刻刻擁有愉悅的心情,不惹父母生氣,不因父母年事已高而嫌棄他們,也不抱怨和謾罵父母,時刻約束好自己在父母面前的言行舉止,只有這樣,才是對父母真正的敬重和孝順。

當今社會,那些所謂的大孝子在發家致富後,又是給父母買房買車,又是塞一堆錢給父母花,卻因為自己工作忙,逢年過節都見不到父母一面,更別提說上幾句話了。

但是這類人就被外界稱為孝子,因為他們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了,不用再為生活發愁。還有一些人為了遵循傳統,不被外人說閒話,將父母接到家中住,看似為了照顧逐漸老去的父母,實則是讓父母幫忙做家務、帶孩子,如果父母哪裡做不好,他們就會擺臉色和埋怨。

以上種種行為都不是孔夫子認為的孝道,也不是我國傳統意義上的孝文化。

圖片:將父母接到家中住劇照

三、容易

那麼「容易」又該作何解釋呢?其實,「容易」在上文的故事中就是表情改變的意思。而「容易」的一般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指處理的事情難度不大,比較簡單,此外,「容易」還有輕率和草率的意思。那麼整幅對聯的意思就是:對父母保持和顏悅色是那麼難,而隨意地改變臉色又是多麼輕鬆啊。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白天的時候,老太太去兒子的房間找報紙看,恰巧碰到兒子回來。而兒子當天上班剛好搞砸了一個業務,心情特別糟糕,又看到老太太在自己床上不知道翻找什麼東西,火一下子就冒了上來,對她吼道:「媽,你沒啥事就在自己房間待著,不要跑來跑去。」

老太太特別委屈,回答道:「我只是想找報紙而已,然後在你們床上坐一會。」兒子臉色瞬間變得很難看,沒好氣地說道:「吃飽了撐著沒事幹!」半夜十二點的時候,老太太跳樓自殺了。

這個故事實在令人心酸,這位老太太一定不是因為衝動而想不開,應該是忍了很久才終於爆發的。兒子一定經常將不好的情緒發洩在她身上,成天沒個好臉色,這才導致老太太心寒了。

圖片:兒子臉色變得很難看劇照

改變臉色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我們完全可以將外界帶來的不滿情緒發洩在父母身上,對他們擺臭臉,反正他們永遠不會離開自己。

相信大多人都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大家都覺得父母生下我們,就應該對我們的人生負責,他們對我們所付出的愛都是應該的,無論我們怎麼任性、發脾氣、無理取鬧,他們也只是說一說、罵一罵而已,他們不會像上司那樣開除我們,也不會像伴侶那樣和我們解除關係。

這是非常可怕的想法,因為父母也是人,父母在給孩子無私奉獻愛的時候,也渴望得到孩子的回報,即便沒有好的回饋,也不希望受到孩子的冷嘲熱諷或是惡言相對,如果他們實在到了無力承受的那一步,極有可能做出跟上述故事一樣的行為,真到那一步,後悔的就是子女了。

圖片:父親無力承受劇照

我們的臉色就是一張晴雨表,開心、難過在臉上顯露地非常明顯,大多數人在長大後就會漸漸控制自己的表情,在社交場合也會流露出適宜的神態和表情。

然而,在面對最重要的親人時,往往就會失控,憤怒和生氣通常都控制不住,傷人又傷己。其實,親人,尤其是父母才應當被細心地對待,因為沒有誰比他們更重要了。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歷史最短對聯:「色難、容易」,點透無數世人
    中國歷史上有一副最短的對聯,僅僅4個字,卻飽含著人生哲理,點透無數世人。 上聯:色難 下聯:容易 這副對聯只有四個字,非常簡潔利落。
  •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字卻成經典絕對,點醒無數世人
    對聯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趣味性的一種文學形式,我們也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一些構思巧妙的對聯,它們讀起來總令人拍案叫絕。不過,想出一副好對聯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要求你有足夠的文學修養和知識儲備,有時候,越短的對聯,越難對好。
  •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經典無情對,上聯「色難」,下聯拍案叫絕
    對聯,可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結晶。一開始寫在桃符之上,用來趨災闢邪。現在多用於節日慶祝,春節用的對聯叫春聯,喪禮用的對聯叫輓聯。對聯可以說是漢族的文化瑰寶了,而且對聯也是我們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所以每一代人都有致力於對聯研究的人,我們要不斷的傳承經典,把對聯文化一直延續。
  • 史上最短絕對,區區4個字,說透儒家思想精髓,點醒世間無數人
    有時候,人們會誤以為對聯越長就越難,其實不然,很多最絕、最妙、最令人驚嘆的千古絕對反而是極短極短的短聯,比如著名的單字聯,上聯只一個「墨」字,下聯是一個「泉」字,「白水」對「黑土」,再合適不過。據說,這則對聯出自康熙與乾隆這對爺孫,是個家喻戶曉的對聯故事。
  • 極簡對聯規則:三句話15個字,輕鬆掌握對聯規則(含平仄對照表)
    對於後面這一部分人,我想說的是,既然你說是在對聯,那總得給對聯一些尊重,按照對聯的規矩來吧。打個比方,一個小孩子,可以拿著足球當皮球拍;但一個大人,嘴裡說著去踢足球,手裡卻運著球投到對方球門裡去,雖然也可以玩得很熱鬧,但總是有些彆扭吧。又比如下象棋,「將、士」出了九宮到處跑,「車」能夠拐彎,總不是個事兒吧?
  • 南京明城牆上最霸氣的一副對聯,上下聯共32字,專家一致稱讚!
    現在常看到的一些對聯,能夠吸引人眼球的無外乎是這樣兩種現象,一個是傳統意義上的好聯(妙聯),文學性比較高,體現在它的對仗、平仄以及意境。另一種是奇聯,廣泛體現在比如字數、多音字等,最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
  • 火葬場門口貼的一副對聯,道出人生精髓,下聯精闢讓人拍案叫絕
    ,而中國的字也是比較難學。在古代,字有很多種藝術表達形式,比如寫詩,寫詞。曾經的唐詩宋詞元曲風靡一時。為我們古代的文學留下了寶貴的財產,除了這些之外,其實還有一些特殊的文字藝術,它就是對聯。相比於寫詩來講,對聯更考驗人的文學功底,而且對聯它在不同的場合名字也不同,比如說我們過年的時候貼的是春聯,而有人去世的時候,我們送給別人的叫輓聯,中國最早的對聯是出現在五代時期的題桃符。
  • 從一副對聯說開去:「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
    第二周的第一節課,我則圍繞著一副對聯來講。這副對聯是這樣的: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早在五月初高三開學複課之時,我就通過學校的公眾號看到了寫有這副對聯的大展板,正立在學校校門的入口處,看到之後就一陣感動。
  • 師爺為公共廁所寫了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更是一絕
    而對聯也是我國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學藝術,它主要是將古詩詞與書法相結合,有的時候還會融入一些雕刻藝術,比如可以把對聯雕刻在木頭或者石頭上,如果將對聯貼在牆上,就是中國人民最熟悉不過的春聯。不過相比於詩詞的對仗工整,對聯的語言更為朗朗上口和精妙入神,大多數的對聯不一定辭藻華麗、富有文採,但卻蘊含著人們的生活氣息。
  • 渾然天成的4副對聯,趣味十足文採好,讓人刮目相看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很多朋友的喜愛。古往今來,眾多好對聯流傳在民間,得到了知音的賞識。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賞渾然天成的4副對聯,趣味十足文採好,讓人刮目相看。第1副對聯:王桐花;崔黃葉。
  • 中華巧妙對聯之最,值得收藏
    一,最短的對聯:(兩個字)上聯:泉下聯:墨【注】泉拆字為白水,墨拆字為黑土。二,最長的對聯:(一百八十個字)上聯:五百兩煙泥,賒來手裡,價廉貨淨,喜洋洋興趣無窮,看粵誇黑土,楚重紅瓤,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不妨請客閒評。趁火旺爐燃,煮就了魚泡蟹眼;正更長夜永,安排些雪藕冰桃。
  • 新文化運動者叫嚷要廢除漢字,看到一副故意對不起的對聯,沉默了
    不過,這副不是輓聯的「輓聯」也不對稱,上聯五字,下聯六字。有人奇怪地說:「上聯的『袁世凱』是三個字,怎麼能對得起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周圍的人都笑了,說:「袁世凱本來就對不起中國人民啊!」原來,這副對聯還通過字數不對傳遞了另一層意思: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就是這副不對稱的對聯,讓很多新文化運動者產生了反思。對聯講究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創造。
  • 最難數字對聯:「三」字頭被蘇軾對出,「六」字頭難倒唐伯虎
    筆者認為,真正堪稱千古絕對的對聯形式是「數字錯位」。以下舉例說明。史載,遼國使者曾出蹊蹺上聯為難宋人:「三光日月星。」這則上聯僅僅五個字,卻堪稱史上最難模式。難在哪裡呢?且聽筆者慢慢解讀。(蘇東坡劇照)上聯中,首字的「三」,對應後面「日」、「月」、「星」的數量,即:三種光,分別是日、月、星。這本身沒任何難度,難的是按照對聯的一般規則,上下兩聯不能用相同數字。上聯中用了「三」,下聯中就只能另選其他數字了,但還要對應上後面三個字的數量。
  • 「韓信」墓地實景:墓前一副10字對聯,完美詮釋其「成敗存亡」
    在江蘇有一間極為聞名的淮陰侯祠,祠堂上有一副對聯,對聯內容是:「成敗一知己,存亡兩婦人」。為何說其「存亡兩婦人」?墓前此副對聯概括了韓信的一生。成敗一知己韓信是一個簡單的人,他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揮斥千軍萬馬,建功立業,韓信確實做到了。
  • 靈隱寺有一副對聯,懸掛了1700年,點醒無數世人,幫他們走出困境
    對聯最早起源於三國時期,洪武年間(1368-1399年)江西廬陵曾出土過一尊特點大的鐵十字架,經過鑑定這座十字架是三國時期的,在這尊鐵十字架上面寫著一副精美的對聯:「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
  • 史上「最懶」對聯,上下聯隻字未改,卻被評為千古絕對
    國家與時代的發展離不開人類,人的存在,讓這個地球開始擁有了生機與活力,讓這個世界也開始有了改變,而國家與社會同樣因為人的存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古代到現在,國家與社會在發展,人類也同樣在進步,但唯一有一點自始至終沒有發生過變化的,那就是每個人自身的聰明才智。一.
  • 不得不看的對聯常識
    對聯,也叫楹聯、楹帖、對子。對聯的基本特徵是:字數相等、詞性相同、結構相應、節奏相合、平仄相協、意義相關。1.字數相等。字數多少無規定,但要求上下聯字數相同。上下聯的字數可長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長可達數百字。2.詞性相同,位置相對。
  • 一副對聯成就輝煌人生
    晚上閒來無事到外面走走,看到鎮子上有個大戶人家在門前出了一副對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員外揚言誰要是能對出下聯就把小姐許配給他。可是這副對聯掛在這裡好幾天了也沒有人對出下聯,這個書生思索了一番,也沒有想出來比較合適的下聯,但是他暗暗地記下來了這個上聯,也沒有太拿這個上聯當回事兒,就回悅來客棧休息去了。
  • 火葬場門口的一副對聯,看了讓人感慨萬千,一語道出了人生真諦
    說起對對聯,在現在的一些古代題材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中,都會有這樣的場景,比如《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中,就有大量的對對聯的鏡頭,這說明,對聯在古代時候,也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情感的方式,而現在雖然人們不經常沒事就像古代人一樣吟詩作對,但現在在過年的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來表達祝福。
  • 用「長」字組成的奇特對聯,上下聯完全一樣,文人:堪稱經典
    這副對聯便是至今在浙江紹興一代非常有名氣的「長」字對聯,我們一起來看。 奇特對聯:我只有一個字,上聯、下聯和橫批都是這個字 對對子是一門學問,沒有高深的文學功底,是很難能對出一個漂亮的、讓人滿意的下聯,當然也有些經典上聯,至今依然沒有讓人滿意的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