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對於那些難度極大、構思極妙的對聯,我們稱之為千古絕對。比如,五行俱全的「煙鎖池塘柳,燈銷江壩橋」,再比如偏旁一致的「寂寞寒窗空守寡,沙漠淚海漸漲潮」。
有時候,人們會誤以為對聯越長就越難,其實不然,很多最絕、最妙、最令人驚嘆的千古絕對反而是極短極短的短聯,比如著名的單字聯,上聯只一個「墨」字,下聯是一個「泉」字,「白水」對「黑土」,再合適不過。據說,這則對聯出自康熙與乾隆這對爺孫,是個家喻戶曉的對聯故事。
(康熙:我出上聯「墨」;乾隆:我對下聯「泉」。)
但是,史上公認的最絕妙的一副短聯卻是如下這副。
上聯:色難;
下聯:容易。
這副對聯,上聯下聯加在一起也不過四個字,卻足以堪當「史上最絕妙短聯」的美譽,自是有其不俗之處。
(色難與容易書法)
首先,從形式和字意上來看,「容」為容貌,「色」為臉色,恰成小類對,「易」與「難」則是一對反義詞,精準匹配,對仗工整。
再者,「色難」是說,子女對待父母,和顏悅色是最難的,講的是「孝」;「容易」是說,臣子侍奉君主,指陳得失,不可輕易行事,講的是「忠」。這一忠一孝,恰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內容。
更重要的是,「色難」和「容易」各自典有所出,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思想的完全闡釋,這才是這副短聯最妙的妙處。
(孔子訓道)
「色難」出自《論語·為政》,原文為:「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大意就是說,弟子子夏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回答:「子女對待父母,長久保持和顏悅色是最難的。至於遇到事情,由子女操勞,有了酒菜,讓父母先吃,這些反而是很容易做到的,算不上是真正的孝順。」
(「孝」字釋義)
孔子的一句「色難」,真可謂是道出了孝道的本質。給父母買車買房請保姆,讓父母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這種物質上的滿足,只能算是低層面上的「孝」,很容易做到,並不可貴。真正難能可貴的是高層面上的「孝」,也就是精神上的滿足,即給父母充足的陪伴以及永遠的笑臉。平心而論,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子女並不多,所以說「色難」。
再說「容易」。對聯中的「容易」,與我們今天所說的「容易」含義不盡相同,典出西漢著名辭賦家東方朔的《非有先生論》,原文是:「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今則不然,反以為誹謗君之行,無人臣之禮,果紛然傷於身,蒙不幸之名,戮及先人,為天下笑,故曰談何容易!」
(《大漢天子》東方朔劇照,扮演者:陳道明)
這裡的「容易」討論的是君臣關係,強調臣子在君王面前指陳得失,不可輕易從事。由古及今,東方朔的「容易」理論仍然有很高的實用性。雖然現在沒有君王了,我們也無需像古代臣子那般謹小慎微。但是,無論在官場還是職場當中,上下級關係又何嘗不是君臣關係的一種再現?所以,容易!容易!切記!切記!
綜上,「色難」與「容易」,短短四個字,卻說透了孝與忠、家庭與事業的真諦,有很深的哲理性與思想性,確實是一副難得一見的絕妙短聯,堪稱千古絕對!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