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向儒——一代儒商張謇的思想精髓

2020-12-24 中國江蘇網

古往今來,曾湧現過許多名垂史冊的商界巨子,他們腰纏萬貫、富可敵國,甚至政商一體、權傾朝堂,他們經歷了波瀾壯闊的財富人生,譜寫了神秘經典的商業傳奇,矗立了一座座難以逾越的歷史豐碑。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

張謇,江蘇南通人,赫列歷史上十大商人。他集實業家、教育家、政治家於一身,兼農業水利專家、城市設計師、金融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書法家和詩人於一人,被譽為中國「近代實業之父」、中國近代現代化先驅。他一生取得的成就和擁有的盛譽,翻遍中國歷史,無人能出其右,幾乎舉世無雙。林語堂先生盛讚他是「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人間精英。

張謇歷經漫漫26年科舉之路,歷經坎坷,人至中年狀元及第,功成名就,前途一片光明。但在終遂夢想之後,張謇沒有入仕做官,卻毅然決然地棄官從商,走上了實業救國之路。在「商」處於四民之末、百業之尾的封建社會,這是何等的壯舉!在創業之初,他流落上海街頭,身無分文,靠賣字維持生計,落魄潦倒至幾乎絕望。然而,張謇 「以強毅之力行其志」,不棄不舍,高瞻遠矚,一路前行。從創辦絲廠艱難起步,一生創建企業20多家,行業涉及紡織、農牧、機器製造、冶煉、電氣、鹽業、食品、印刷、市政、金融、交通、航運、地產、電影等許多領域。張謇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特別是輕工業的興起作出了卓越貢獻。毛澤東在回顧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時曾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有四個人不能忘記,其中就有「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

張謇奉行「教育為實業之父,實業為教育之母」的思想,在踐行實業救國的同時,以畢生精力為實現教育強國之夢而不懈奮鬥。他撥付大量資金用於教育、文化、慈善等公益事業,先後創辦各類學校370多所。他參與草擬京師大學堂辦法,資助創辦復旦大學;創辦同濟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江蘇大學、蘇州大學、揚州大學等眾多大學;創辦中國第一所師範學校、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戲曲學校、第一個博物館、第一個縣級圖書館、第一所盲啞學校、第一個氣象站;創辦中小學校300多所。他還是中國職業教育的先驅,先後創辦紡織、農科、刺繡等多所職業學校,是中國第一所刺繡學校、景德鎮陶瓷學校的創辦者。張謇為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在創辦實業的實踐中,張謇嘗試並完善股份制,探索發行股票,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打破地方觀念和國界,不拘一格選用人才;主張睜開眼睛看世界,積極向外國學習,借鑑外國經驗,利用外資振興實業。辛亥革命前後,張謇樹立了立憲的政治思想,積極從事立憲運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張謇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改革開放意識並付諸實踐的先覺之士,是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最傑出的代表。

(二)

張謇是時代的弄潮兒、歷史的傳奇者。縱觀張謇波瀾壯闊的一生,他走過的是一條先儒後商、在商向儒、商儒相濟的人生之路。人生不過幾十年,在有限的生命裡,能夠辦成一兩件大事已經來之不易,而張謇一生能夠辦成辦好那麼多大事要事,簡直難以置信。張謇之所以能夠成就彪炳千秋的驚世偉業,關鍵在於他有堅定的信念、興國的夢想、崇高的理想、遠大的志向、過人的勇氣和堅毅的意志,根本在於他有源於儒家學說而又超越時代、超越常人的智慧,其精髓就是其博大精深的「在商向儒」思想。

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價值體系的核心。它不僅影響中國幾千年,而且在東南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日本「近代實業之父」澀澤榮一關於「一手拿算盤,一手拿論語」的經營理念,就是儒家思想的真傳。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學說為基礎,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形成了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以和為貴、以學為師、以誠為道等經典思想。張謇的在商向儒思想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無疑是儒家經典思想的繼承和光大。

(三)

在商向儒既是經營理念,又是思想體系。在商向儒思想開宗明義指向「商」,亮「商」的「身份」,遞「商」的「名片」,聲明在商言商、以商為本。

在商向儒思想重心偏向「儒」,把「儒」作為「商」的基本素養和制勝法寶,給從商著播撒了思想的「種子」,繫上了文化的「脈絡」,輸上了靈魂的「血液」。

在商向儒思想蘊含著關於實業救國、教育為本、改革開放、多元經營、重利尚義等一系列觀念,這些思想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界定了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標準,提出了從商者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指向,揭示了以儒言商、以儒澤商、以儒治商的從商理念。

在商向儒思想貫穿、影響和引領張謇的一生,是他人生的總結、智慧的結晶和思想的提煉,是他從商的價值取向和核心理念,是他輝煌人生的最好注釋和豐功偉績的最好依據。

(四)

繼承在商向儒思想,弘揚在商向儒文化,其終極意義和價值追求在於引起全社會對企業家素養的高度重視,讓中國傳統文化深植企業家之心,培養一代又一代「儒魂商才」。

當代企業家要做在商向儒思想的踐行者,把「商」的職業和「儒」的倫理品質結合起來,做「商者」和「儒者」的融合體,既有儒之道、商之智,又有儒之魂、商之才,成為儒者的楷模、商界的精英。

當代企業家要把在商向儒思想奉為經典,作為企業的文化精髓和核心價值來追求,深刻理解在商向儒的思想內涵,繼承和光大在商向儒的經營理念,使之成為企業的文化支撐和精神支撐,引領企業的當下和未來。

當代企業家要把張謇作為學習榜樣,敬仰他的為人,借鑑他的智慧,秉承他的思想,傳承他的文化,繼承他的事業,追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境界。

在商向儒,賈道儒行。一代儒商張謇是一座永垂史冊的歷史豐碑,他的思想更應成為當代企業家心中的思想豐碑、文化豐碑和精神豐碑。

相關焦點

  • 張謇:從清末狀元到「愛國企業家的典範」
    與此同時,作為自幼接受傳統文化薰染的一代儒商,張謇認為,愛國不是簡單地喊幾句口號,而是要落實到實際行動、具體活動之中。他在《墾牧鄉志》中表示,「士負國家之責,必自其鄉裡始」。張孝若在為其父親所作的傳記中也多次講到父親的國家意識,書中寫道:他認定,一個人要忠愛國家,先要忠愛地方。
  • 儒心俠骨,醉美江湖——肆拾玖坊天山分舵儒商薈開宗立派
    2020年1月6日,肆拾玖坊天山分舵儒商薈開宗立派慶典在儒商之家成功舉辦!肆拾玖坊天山分舵儒商薈分舵歷經一個多月緊張有序的籌備,終於在今天迎來了屬於我們自己的開宗立派慶典。我們因一瓶醬酒而結緣,我們因文化而結盟,我們用產品和情懷鑄就了屬於我們自己的江湖。儒商薈 嘉賓籤到下午兩點,嘉賓和各路大俠前來籤到。
  • 儒家思想的「儒」字有何含義?被誤解的儒家思想,其實富含深意
    網上一直流傳一個說法:儒家思想害死人,儒家思想讓人變得軟弱,遇到不公也不懂得反擊。對於這樣的結論未免太過於片面,儒家思想最主要是突出一個「儒」字,然而儒的本意也並沒有「軟弱」二字。孔子對「儒」曾有一個看法:「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善。」如此看來,儒家思想像是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含義,是說一個人有很高尚的品質。
  • 再問張謇:「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沉寂與歸來
    回溯歷史,張謇樸素「城市觀」中的諸多思想精髓,恰對應著南通在城市化進程中所出現的人口結構、經濟轉型等方面隱憂。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院長王凱指出,我們留在城市是為了生活更美好。城市與自然協同、經濟和居住融合的系統性規劃思維,在張謇的城市規劃中都有所體現。這不僅滿足了當時人們的生活需求,還以新的城市觀啟迪民智,為城市走向未來架設橋梁。
  • 什麼是儒醫?儒醫的精神又是什麼?
    有蘄人謝與權,世為儒醫,翛然引之視疾……」楊惟忠病重,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只得請一個儒醫出場,由此可見,儒醫應該醫術了得。二、何謂儒?與佛相對,儒是入世的人,而佛是出世的人。《周禮》對「儒」下的定義是:「儒,以道得民」。
  • 「張謇夢」,就是一百年前的「中國夢」
    但不管怎麼樣,這一天終於到來了,今天我們可以在一個全新的語境下談論張謇。可以說,在張謇精神的學習和傳承方面,我是非常幸運的。2008年,我有幸在張謇先生的出生地——海門市常樂鎮任鎮長。到任以後,我發現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即使在張謇的出生地,人們也只知道、或只強調他是個狀元,很少有人能真正走近他、了解他。
  • 「俠」:儒、墨、道三家的思想共同體,談談武俠精神的內在特質
    俠是一種思想理念、一種生活狀態、一種精神追求,這與我國傳承千年的儒、墨、道家精神是息息相關的。而由於儒、墨、道三家所追求的精神狀態不同,它們所闡釋的俠也就具有了不同的特質。一、儒、墨、道三家武俠精神的特點談「俠」必談「義」,而行俠未必動武,只有道義是俠者行動的行為動機。而俠的行為是多種多樣的,正所謂「夫俠者,蓋非常人也。雖然以諾許人,必以節義為本。
  • 政研院|再說張謇:狀元公的父母之喻
    領導人指出,張謇在興辦實業的同時,積極興辦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造福鄉梓,幫助群眾,影響深遠,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這樣的評價,再次掀起了人們了解張謇、討論張謇的熱潮。張謇對教育的重視,不只是每年從大生紗廠的利潤中拿出巨額白銀來創辦學校,而是親身參與實踐:縱貫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橫貫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社會教育。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都樾,是張謇教育思想的研究者。他所在的學校,正是張謇創辦的第一所學校——「通州師範學校」。
  • 《中國方術正考》|數術、方技中儒、道思想的並行
    本書以數術與方技為切口,為我們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儒、道思想並行的新角度,為我們思考中國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本書中,李零用大量的筆墨寫了第四類「房中」,相信仔細品讀,會有大量關於儒道思想的分別體現,李零對於「醫經」這塊描寫較少,今天,我們就以「中國古代醫術」為例,來細細琢磨一下這其中儒、道的並行。
  • 一代儒宗——錢大昕紀念展
    錢大昕(1728—1804)是清代飲譽海內的學者,被稱為「一代儒宗」。作為清代知名學者、嘉定鄉賢,「一代儒宗——錢大昕紀念展」11月28日在嘉定博物館已經拉開帷幕。該展也是嘉定博物館原創年度大展,展出102件錢大昕生平相關珍品,囊括手札、書畫、碑帖、古籍著作等,除了嘉定博物館本館重要館藏,展覽亦匯聚了上海圖書館重要藏品、部分過雲樓舊藏等。
  • 一百貝605丨張謇,用一生踐行了自己的「南通夢」
    文:茵草芳菲|圖 張謇雕塑最近,由於習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期間,專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介紹展陳,了解了張謇興辦實業救國,發展教育,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事跡。讓沉寂多年,早已淡出人們視野的近代實業家張謇先生,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央視年代劇《塞上風雲記》定檔5.25,韓棟演繹一代儒商呂俊傑!
    《塞上風雲記》劇照該劇以當時中國北方第一大商埠張家口興建鐵路、滿清政府倒臺、日軍入侵等歷史大事件為背景,一代儒商在家國危機面前、山河巨變之中如何堅守商道,挪移乾坤的故事。人物角色呂俊傑(韓棟飾)在國家危機面前,依然堅守正義商道的一代儒商。
  • 中天鋼鐵集團組織學習張謇事跡 弘揚張謇精神
    近日,全聯冶金商會會長、中天鋼鐵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黨委書記董才平組織領導班子認真學習張謇事跡,並表示將以飽滿的熱情和強烈的使命弘揚張謇精神,全力推進常州本部生產經營和南通綠色精品鋼項目,展現中天鋼鐵的家國情懷。
  • 學習張謇精神,增強新時代企業家責任感
    座談會上,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黃正平圍繞「張謇的人生及其歷史功績」「張謇作為企業家其豐富、深邃的精神世界、文化理想和價值追求」「張謇愛國企業家典範意義以及新時代啟示」「學習張謇強毅力行,奮力創造新百年輝煌」四個方面,以翔實的事例和生動的語言為與會人員解讀了「張謇精神」。他說,張謇花了30年將南通建成「中國近代第一城」。
  • 跨越時空的張謇精神與當代標杆價值——何建華與黃正平交流分享
    時至今日再看張謇,他身上湧現出的精神,就是一種用崇高的信念支撐自己,用創新的精神來引領發展,用契約的意識來示範社會,最後用他的民生意識來福澤百姓,所以從張謇身上能看到企業家精神是張謇精神的主體,愛國、報國是張謇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和靈魂。
  • ...參觀張謇生平展陳,了解張謇興辦實業救國、發展教育、從事社會...
    2020-11-13 08:54:04來源:FX168 【習近平讚揚張謇: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12日下午,正在江蘇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展陳,了解張謇興辦實業救國、發展教育、從事社會公益事業情況。
  • 紅色文明綠色傳承秋林格瓦斯杯首屆新時代儒商論壇在哈爾濱開幕
    「傳承儒商文化·弘揚現代企業家精神---新時代儒商」論壇,發起地哈爾濱作為「永久會址」,將於每年元月的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期間召開。首屆新時代儒商開幕式第一項:唱國歌黑龍江孔子研究會會長孫麗萍 致辭黑龍江孔子研究會會長孫麗萍在致辭中說道:文化是民族的意義觀,文明是社會大眾行為模式。我們用「紅色文明·綠色傳承」作為新時代新儒商的解讀:即紅色文明,是中國特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歷史前提,如中華優秀文化一樣,有著為人民服務--儒家利他思想之內核,也必將如中華文明一樣,亙古綿延。
  • 孔子之儒,董仲舒之儒,兩者名稱相近實則區別巨大
    不過董仲舒之儒和孔子之儒雖然同屬儒家,名稱相似且其中大部分內容也有接近之處(董仲舒在前人基礎上做加入了自我見解),然而二者實際上差別巨大,董仲舒之儒已然偏離了聖人的初衷,成為了服務統治者的工具。一、孔子之儒的內核是什麼毋庸置疑,孔子在儒家中的歷史地位之偉大,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點向來沒有異議。
  • 從學術態度和思想宗旨,分析儒墨道法家流派的治世之道?天下一統
    導語:儒墨道法家流派治世之道有哪些?從學術態度和思想宗旨,分析儒墨道法家流派的治世之道?總之,儒、墨、道、法家流派在學術態度上都具有獨斷性,排斥其他思想,對於異己思想採取打壓的態勢,都認為自己的學說是絕對正確的,在面對質疑時,都呈現出非理性的批判,都有一種唯我獨尊的傾向。
  • 【大名府讀書人】張謇,您本不該被淡忘
    三個月前的7月21日,習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也談到張謇,稱讚他是愛國企業家的典範。毋庸諱言,如果沒有總書記三番五次提及張謇,參觀張謇生平事跡並做出重要指示,大部分國人恐怕根本不知道有個張謇,甚至連他的名字都讀不出,更不可能一下子如此之「火」。張謇人到底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