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家鄉味,待到他鄉,方知鄉愁長!年少時不知道何為鄉愁,我們總是嚮往著遠方,背起行囊到想像著千裡之外的天空與土地。
漸漸的故鄉的草木只見它在寒風之中的蕭瑟,卻不知他春暖花開時漫山的花香,也不曾見到盛夏時節的欣欣向榮,更不曾欣賞到碩果滿秋時的豐收,故鄉的春夏秋在記憶中慢慢的化作一縷幻夢。
總想著回到那熟悉的地方,這些年漂泊在外,去過好多地方,吃過很多美食,但卻再也難尋那家鄉的味道。
夜深人靜的時候,時常想念家鄉的美食,想念街邊的菜煎餅,想念早餐攤上的白粥和油條,想要去喝完羊肉湯,家鄉有太多的美食,讓我難以割捨。但最讓我念念不忘的還是乾巴魚炒辣椒,以前農村沒有冰箱,而這種曬乾的小乾魚能夠長時間保存,成了農村人的最愛。
我最喜歡的是用家裡攤的煎餅卷著吃,小乾魚有一種獨特的魚腥味,配上棗莊的青辣椒,那是一種獨特的辣香。用煎餅卷著吃,咬上一口,乾巴魚肉酥骨脆,辣椒刺激著你的味蕾,讓你欲罷不能,嘴巴被辣的火辣,還是忍不住再去咬上一口。每次媽媽炒這個菜的時候,我都能過多吃兩個煎餅。
乾巴魚是棗莊地區的叫法,學名叫做湖鱭,又叫做毛草魚、鳳尾魚、刀鱭。其個頭非常小、魚身成銀白色、骨刺軟、質薄透明,形狀捲曲如刨花,棗莊人又稱其為刨花魚。
新鮮的刨花魚身體略呈扁狀、脊背略呈青灰色,其餘部分是銀白色,就像刨出來的一樣。說起這刨花魚,它的傳說還同棗莊地區的一個名人有關,傳說魯班在修建巢湖中的廟宇時,他所刨的刨花落入湖中,變成了刨花魚,所以這刨花魚又稱為魯班魚。
乾巴魚炒辣椒的做法
這道菜的原料非常簡單,只需要乾巴魚和青辣椒。
輔料都是我們日常做飯會用到的,香蔥,蒜,姜、食用油,醬油,味精,雞精,食用鹽,醋等。
在做菜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把巴魚放在水裡泡上五到十分鐘,去除魚腥味,洗去雜質,撈出來瀝水。然後切好蔥、姜、蒜、青辣椒備用,青辣椒和乾巴魚放在一起。
準備好原料與輔料之後,我們就可以鍋中放入油,把油鍋熬熱,然後加入蔥、姜,翻炒。
炒出蔥香味之後,乾巴魚就可以下鍋了,下鍋之後稍微翻炒下,不要過多的翻炒,否則乾巴魚會炒爛的,在翻炒的過程要適時加入水,防止乾鍋。
最後,我們把乾巴魚翻炒一會放入青辣椒繼續翻炒,然後放入蒜瓣醬油、鹽等輔材,加完之後繼續翻炒,翻炒一下就可以出鍋了,就這樣地道的棗莊辣炒乾巴魚就做好了。
乾巴魚對於喜歡吃辣的人來說是非常難得美味,炒好的乾巴魚,魚刺本來很軟,非常適合用來卷煎餅或者燒餅。
當地人喜歡用煎餅或者燒餅卷乾巴魚吃,這道菜如果炒完之後如果放一段時間,味汁浸入辣椒肉內,更是美味。
我在讀余光中的《鄉愁》的時候在想,我腳下的土地就是生我養我的地方,何來鄉愁!長大後才明白,那鄉愁就是你在餓肚子的時候最想吃的那些家鄉菜,人們對於故鄉的思念,最終轉換為對美食的想念。
閒暇之餘,在家中炒上一盤乾巴魚辣椒,雖沒有煎餅,但也是能夠滿足一下自己對家鄉美食的想念。